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180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docx

《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docx

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

班主任赵老师的父亲

——记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戏剧影视研究所所长赵建新

赵建新小传

赵建新,男,汉族,1948年9月出生,甘肃临洮人,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兰州大学校史馆、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曾任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

擅长戏剧戏曲和宗教文学研究,戏剧影视学科带头人。

2009年9月,兰州大学将迎来她的百年华诞。

校庆庆典的脚步已经紧锣密鼓。

沐浴着苍莽高原的丰沛阳光,

吸吮着母亲黄河的甘甜乳浆。

兰大百年,百年兰大——

自强不息弦歌壮,

独树一帜创辉煌!

兰州大学一百年,

激扬勤奋为人先。

艰苦磨砺求实志,

昂首进取步云天。

兰州大学一百年,

英才辈出涌清泉。

墨香书趣遮不住,

桃李天下更无前。

兰州大学一百年,

民族振兴重任肩。

守望西部问天地,

呼唤春风绿山川。

沐浴着苍莽高原的丰沛阳光,

吸吮着母亲黄河的甘甜乳浆。

兰大百年,百年兰大——

自强不息弦歌壮,

独树一帜创辉煌!

这是赵建新先生为校庆晚会所做的主题歌词,歌名为《风华百年弦歌壮》(或《兰大百年颂》(草稿))。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是兰大校训,勤奋、求实、进取是兰大学风,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是兰大理念,这首歌词将百年兰大的优秀品质完美地融于一炉,慷慨雄壮,催人奋进。

兼任兰州大学校史馆、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的赵建新先生,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还肩负着“两馆”建设中的文案和文字工作。

用同事和学生的话来说,“赵老师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但他仍然不知疲倦,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着。

而赵建新先生却谦逊地说:

“我只不过是读了一些书,教了一些书,写了一些书而已。

笔者一直试图从赵建新先生的家学渊源背景中去寻找一种学术成长的轨迹,但是,却碰到了现实的困难。

因为,他的父亲赵文斌老先生,是西北著名的电力建设专家;他的儿子赵晟,则是一位年轻的生态环境学者。

三辈人的专业方向各不相同,但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真是:

一门三学士功业各不同

赵建新先生之父赵文斌老先生,1930年生于临洮县尧甸乡南坪村。

1950年临洮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北工学院电机系发供电专业。

1955年毕业后分配到西北电力建设局从事电力建设工作。

曾参加和负责过兰州郑家庄电厂、西固热电厂一二期、安口电厂、803电厂、641电厂、酒钢电厂一期、中宁电厂、连城电厂、兰州第二电厂等建设工程。

20世纪70年代末主持设计制造了当时西北电力建设系统最大的100T/1400T——M塔式吊车和DL——10乙炔发生器。

在职期间,曾任科长、副总工程师、副经理等职。

1965年被国家电力建设总局授予工程师职称;1982年被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授予高级工程师职称;1989年被国家能源部授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

1982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退休后,受聘印度尼西亚帕拉旺电厂工程总工程师、广东汕头潮安电厂工程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江苏大港电厂工程(外资)技术顾问等。

赵建新先生之子赵晟,兰州大学生态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现在浙江海洋学院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科学、海洋与海岸带管理、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赵建新先生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兰州大学的“77级中文系学生”。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中国的高考停顿了整整10年。

所以,他们这一级学生,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只有16岁,相差整整一代人!

带着对知识的极端渴求上大学,可想而知,在大学期间,他们是何等的用功!

2009年7月1日夜晚,当笔者跟随着赵建新先生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信步参观时,但见,图书馆、教室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莘莘学子,埋头书海,刻苦学习。

见此情景,赵建新先生十分欣慰。

兴许,他从学生们身上,隐约看到了自己当年不负宝贵的青春年华,孜孜不倦地学习的情景。

赵建新先生说,百年兰大有一种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这个传统一直保存了下来。

兰州大学有一种特点,那就是和大西北的人文、大西北的地理环境一样质朴、低调和务实,不事雕琢,不爱张扬,但内力深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十足。

那么,赵建新先生在“教书”方面的成就又是怎样的呢?

多年来,他为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戏剧史》、《中国小说专题》、《戏剧戏曲经典》、《戏剧影视创作》等课程。

青年教师杨文秀粗略估算了一下,仅为本科生授课,每学期就达120个学时以上。

他还为研究生开设了《中国小说史》、《中国戏剧史》、《古代曲论》、《戏剧戏曲史专题研究》、《戏剧影视创作与改编研究》等课程。

除此之外,他还指导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方向和戏剧戏曲学专业戏剧影视创作与批评方向的研究生计60余名,每届毕业生中均有考取复旦、南开、南大、中大、北师大、兰大等著名高校攻读古代文学和戏剧戏曲博士学位者,被称之为“博士摇篮”、“赵建新现象”。

他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和《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获兰州大学精品课程、甘肃省级精品课程(合作);获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合作);获兰州大学主干课程奖1次;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合作);获甘肃省首届高等院校教书育人奖。

在“写书”方面,赵建新先生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

他的同事——兰州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田广博士如此评价:

“赵先生的曲学研究,在全国高校中是很有名气的;尤其是他的陇东皮影研究,在学术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对于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实,赵建新先生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这里只略举其要,权作管中窥豹罢了。

曲学初迈步妙语连珠玑

《曲学初步》是赵建新先生与其学生在“合作学曲过程中的部分心得”。

其实,这部著作不啻为一本简明的中国戏曲理论批评史。

其间有许多精彩的曲学“论语”,现撮录其要,以飨读者。

——宋代是中国封建文化全面发展的阶段,也是各种表演伎艺和俗文化蓬勃兴起的阶段。

宋代伎艺在继承前代宫廷伎艺、民间伎艺的基础上,又融合宋代特有的瓦舍勾栏伎艺,形成争奇斗艳、共同发展的繁盛局面。

它们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中国艺术史上一道瑰丽多彩的风景线,同时又为元杂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艺术养分。

(《宋代伎艺与元人杂剧》张晓兰赵建新著)

——王国维先生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代以曲胜,尤其是杂剧的创作和表演都十分繁盛,为元代曲论的自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但元代曲论处于曲论发展的初期,也就是处于古典曲论发展的创建阶段,缺少完整性和系统性。

元代曲论的重大突破就在于曲论出现独立发展的趋势,出现了一批曲论家,他们在有意识地记载着杂剧、散曲的创作和表演。

(《元代曲论发凡》宁俊红赵建新著)

——元曲在经历了彬彬大盛的创作局面后,到元末明初逐渐冷寂下来,曲学理论家们也开始思考这种文学现象。

明皇室朱权的曲学著作《太和正音谱》是对元代戏剧、散曲创作的总结,对后世的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是中国曲学史上的一部扛鼎之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朱权把散曲风格概括为“十五体”,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元曲的风格类型。

这种分类反映了文学风格多样性的要求,细致准确地归纳并展现了元曲的风格面貌。

(《<太和正音谱>疏论》闵永军赵建新著)

——明中叶后期戏曲创作继元杂剧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曲论到晚明经过百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祁彪佳作为明曲论的殿军,对各家诸说兼容并包、取长补短,以宽宏的胸怀汇集708部作品品评优劣,这就是《远山堂曲品剧品》。

祁品纵横开阖、游刃有余,大有总结一代创作得失之势。

它使戏曲品评更加完善成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宝库。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剧品>浅识》刘南南赵建新著)

——《曲律》是王骥德戏曲理论的代表作,也是明代重要的戏曲论著之一。

它在古代戏曲理论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也对戏曲的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曲律》论述全面、组织严密、自成体系,涉及了戏曲的源流与发展、戏曲创作及作家、作品批评等方面,其中关于戏曲创作的理论历来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理论建树。

(《王骥德<曲律>创作论再谈》司俊琴赵建新著)

——李渔的《笠翁曲话》始终贯彻对观众的充分注意和高度重视,对观众心理的深刻把握,始终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可以说观众既是他的出发点又是他的归宿点。

李渔是最了解观众、最具商业头脑、最懂得市场、最具现代意识的封建文人。

至今,三个多世纪过去了,他的《笠翁曲话》依然在各个大学的戏曲影视课堂上盛讲不衰,而研究者更是层出不穷,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笠翁曲话>今读》李小红赵建新著)

赵建新先生因其专著《陇东南影子戏初编》和《陇影纪略》而被学界谓之“当代高校影戏研究第一人”。

他认为,“甘肃影戏的形成或有可能略早于中原影戏”;“北京、河北一带影戏之西派确系由甘肃传入”;甘肃陇东环县的“道情皮影”于2003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十项民族民俗文化保护试点工程之一,走向衰微的陇影受到了强烈刺激,老戏班、老艺人坚持演出,新戏班、新艺人又见出现。

他进一步指出,甘肃影子戏至今仍保留着中国古代戏曲的古风和传统,其演出活动主要以“娱神”为动因和缘由,其职能和作用的本质在娱人,但其表现形式则主要在娱神。

2005年,赵建新先生受命主编“高等院校戏剧影视文学系列教材(10部)”,现已出版6部——《散文与电视艺术类节目文本创作》、《中国戏剧简史》、《外国戏剧简史》《中国电影简史》、《外国电影简史》、《中外戏剧经典导读》。

其中之《中国戏剧简史(上古——2000年)》是赵建新先生的学生整理导师讲稿和听课笔记而成,可谓赵先生30年戏剧戏曲教学科研之结晶。

开拓新领域奠基新专业

王国维先生曾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那么,20世纪和21世纪的“文学”,是否就是电影和电视?

这个论断,还是留给后人来做结论吧。

电影是人类文化中历史很短的一门艺术,它从19世纪末诞生直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时间。

它拥有独特的艺术特性、最强有力的艺术手段,影响也最深远。

电影,这个被称为第七种艺术的形式,它的诞生有赖于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它是近现代科技的产物,是综合性的技术,综合性的艺术。

电视和电影、报纸、广播等相比,是最年轻的传媒艺术,迄今只有60多年的历史,然而它的发展之快、影响之大,是其他任何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电视剧是由戏剧和电影发展而来的,承袭了两千年来的戏剧传统和理论,以及成熟的电影技巧和方法,采用电视技术制作,以家庭传播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形式。

正是看到了电影电视和当代人们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各高等院校才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相继开设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兰州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就是赵建新先生。

兰州大学是全国各高校中开设这一专业的第12所院校,相比较其他高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经过7年的精心培育,这个专业培育出的学生比较优秀,就业情况在全校文科中明显居于前列。

兰州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田广博士感慨地说:

“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建设过程当中,赵建新先生无疑花费的心血最多。

无论是在课程设置、培育目标和方案的制定、教材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是在经费筹措、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各个方面,大部分工作都是他做的。

可以说,赵建新先生在这个专业的建设过程当中,做到了呕心沥血。

田广还评价说,相比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影响力,都要相对强一些。

这是兰州大学在教育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学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并重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而且,这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也于2007年得到批准,这在西北的各高校中,也是惟一的。

谈起这一点,赵建新先生颇为自豪。

青年教师杨文秀说,这个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考上了研究生。

仅以2006届毕业生为例,考上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就有:

北大2名,北师大3名,清华大学1名,上海大学1名。

这个专业不是以培养影视明星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具有学术底蕴和知识分子气质的人才为目标,着重以培养戏剧影视文学创作和批评方面的人才为主要方向。

在2007年、2008年北京中国大学生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这个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承担了策划和组织大型电影节的活动,显示出较强的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田广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说赵建新先生在奖掖后学,提携后辈方面不遗余力。

在他的鼓励、关怀、帮助和殷殷期待之下,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他的严格要求之下,成长比较快。

正因为如此,兰州大学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后劲很足。

比如田广本人,就是在2005年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后,经赵建新先生的盛情邀请,担任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的副所长的。

他鼓励青年教师多出去读书、进修,并勉励他们,能读书就多读一些书。

课程没人带,他就接过来自己带,常常一个人干了两三个人的活。

正在就读兰州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王家东最感同身受。

他说,赵建新先生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对于学生的关心是全面的、整体的、全方位的。

这一点,令其他专业的学生非常羡慕。

无论是生活、学习,专业选择方向,还是工作方面,赵建新先生对学生都极其关心,他好像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亲人和长者,而不单纯是一位老师,被大家尊称为“戏影所家长”。

青年教师杨文秀说,赵先生是不会拒绝别人的人。

他在学术上是与时俱进,比如创立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就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在生活上,赵先生也是与时俱进,比如文学院的老师中,他是最早买了私家车的。

年过花甲的老人了,经常戴的是运动帽,穿的是旅游鞋,随时一副出征战士的装束,整天乐哈哈的。

受到他的感染,几乎所有的人的心情,都会明朗起来。

他常说,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人生百年,注定了只能生活在世上这么一点时间,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金城教授这样评价他,赵建新先生适应时代发展和学术潮流,在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乐于奉献,敬业精神非常突出。

文学院副院长樊得生先生说,赵建新先生具有长者风范,他被评为“师德标兵”,这是大家公认的。

他对青年教师经常付出“老大哥般的关爱”。

他的学问不仅表现在理论上,还表现在实践能力上。

比如他在皮影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国际国内就很有影响。

文学院党委书记白天同志说,赵建新先生是“优秀党员”,戏剧影视专业只有他一个导师,他对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建树。

大到学科建设,小到职工生病,孩子考研,他对不遗余力,热情帮助。

他还多才多艺,书法、音乐时有涉及。

他生在花儿之乡,花儿唱得特别棒!

他有一颗童心,大家称他为“老顽童”!

这就是赵建新先生!

一个著作等身、成就斐然的教授!

我们衷心祝愿他,童心不老!

青春常在!

生命和学术之树常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