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952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docx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docx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笔算加减法》教案

《笔算加减法》教案、

第4节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三位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6~57页.

教材分析

由于本节课计算学习比较简单,所以在问题情境中设计了比多、比少的表述.教材通过两个画面呈现了小强和小花交流收集邮票的情境,在他们的对话中用到了“比……多”“比……少”等语言.先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了解情境中反映的数学信息,接着提出“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计算”的要求.

教法建议

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算方法和计算能力,所以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掌握计算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做准备.学生对笔算加减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对学生来说困难不大.

学法建议

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两个人对话”的内容,必要的话,可请学生做角色表演.交流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方法时,要对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

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尝试与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先对齐再加减的算理.

教具学具

教具: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学具:

口算卡.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收集邮票吗?

收集过什么样的邮票?

学生汇报.

师:

请看这两个同学收集的是什么样的邮票.(出示多媒体课件)大家细心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学生搜集信息并汇报.

师: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小花的风景邮票多;小强的动物邮票多,他喜欢动物邮票……

可能的问题有:

小强有多少张动物邮票?

小花有多少张动物邮票?

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

……

师:

大家说得真好.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运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

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设计意图:

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梳理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以提高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师:

要解决“小强有多少张动物邮票”,我们应该用到哪些信息?

怎样计算?

请你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

学生汇报: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相关的信息:

小强有112张风景邮票,他的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多23张.要求小强动物邮票的张数,就是把风景邮票的张数与动物邮票比风景

邮票多的张数合起来.列式为:

112十23.

师:

我们怎样才能得到结果呢?

请你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老师会及时给你提供帮助.

学生计算.

师:

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汇报.

生1:

我是口算得出的.

112+20=132(张)132+3=135(张).

生2:

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

112

+23

135

师:

大家觉得哪种方法好?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

这两种方法都不错.数量较小的时候,口算比较方便,如果数量较大,口算就不方便了.竖式计算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在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

竖式计算时,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设计意图:

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欲望.面对不同的方法,不仅仅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还让他们了解这些众多方法可以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2.独立解决其他问题

师:

你能自己搜集信息列式解决其他的问题吗?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完成情境中的问题,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不进位不退位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三、巩固应用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课件出示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并交流算法;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汇报.

(2)估一估,算一算.

 

368元120元

如果两种车各买一辆,估一估500元够不够?

再算一算,各买一辆共需多少钱?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

师: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5节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8~59页.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一幅希望小学组织同学们到公园参加“绿色环保”行动的情境图及捡废弃饮料瓶数量的统计表,安排了两个小问题.首先提出“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的要求,解决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情况,第

(2)个问题解决连续进位问题;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三个数相加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续进位和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法建议

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绿色环保”行动,引出主题内容.然后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和交流的机会.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算法交流,重点让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本节学习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加法,基本理解了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这就为学习三位数的加法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主要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中进位加的运算方法.

学法建议

学生已经掌握了做加法时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可让学生边思考,边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进位加和连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通过尝试与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进位加和连加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教具:

教学情境挂图、口算卡.

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22+44=70+100=400+400=

500+300=35+6=300+700=

40+600=40—30=200+300=

45+16=28+12=63+37=

2.说一说.

师提问: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不进位和不退位减,你认为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生:

相同数位要对齐后再加减.

师:

你是怎么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这句话的?

生:

个位要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百位与百位对齐.

3.笔算.

123+65425+15348+35

指名三人板演,全班齐练后集体订正.集体订正时,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计算“48+35”时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三位数加法计算问题.

板书课题:

三位数进位加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谈话引人,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58页“绿色环保”行动教学情境图.

三个年级师生捡废弃饮料瓶的数量统计如下:

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个数

69

114

189

师:

根据上面的图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并列出相应算式.

①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

②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

③三个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

参考答案:

①69+114②114+189③69+114+189

如果学生还提出其他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教师指出:

下面,我们先来解第①个问题:

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捡了多少个饮料瓶?

设计意图:

根据捡废弃饮料瓶这一学生熟悉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解决的就是自己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喜欢上数学.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①自主探索算法.

师:

怎样计算69+114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试一试吗?

让学生独立尝试,算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②讨论交流算法.

先指名板演,学生可能会用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

60+10=709+4=13100+70+13=183

方法二:

114

+69

183

接着,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竖式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

师:

你认为这道计算题与上节学的加法计算题有什么区别?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

这道计算题在计算时,遇到了进位问题.

师:

你认为用竖式计算三位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69+114=183(个)

教师边板书,边口述:

114

+69

183

个位上的4与9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师: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69+114”的竖式计算过程.(请学生指着黑板说)个位上的4与9相加是13,在和的个位上写3,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1与6相加是7,再加个位进上来的1,十位上写8;百位上1与0相加还是小,在百位上写1.

教师指出:

竖式中“1”这个数下角“1”是个位满十进1的标志,这个1得写小一些,不要与原数一样大,它帮助我们记住“满十进1”(教师边指着竖式上的数边说).

(3)即时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59页“练一练”中练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并与同桌交流算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学习第②和③两个问题,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并在黑板上板演,共同学习.

②计算114+189时,出现了连续进位的情况,计算时要认真.

③69+114+189是连加计算问题,计算方法不要求统一.

2.归纳算法.

师:

你认为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如下:

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要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感悟、去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在肯定多种合理算法的同时,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笔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9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按题意要求,找出每个算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并用△标出.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算完后与同桌核对一下,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设计意图:

由于有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作基础,可让学生独立进行尝试练习,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掌握进位的算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请学生自己总结.

第6节三位数的进位减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60~61页.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了现实生活中每家都使用的电表及每月查阅电表上字数的事情.学习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材设计了张丽家五一刚搬人新家和几只显示用的电表及相应时间的信息图.首先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重点解决“5月份的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然后提出“计算6、7月份的用电数”的要求,让学生试着计算.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样计算.”最后,安排了“把算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的要求,使问题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教法建议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电表的作用和怎样读电表,特别要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某个月的用电数怎样计算.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填出表格后,可鼓励学生根据几个月的用电数,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学法建议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过程,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退位减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应用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隔位退位减(即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再来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23-20=40—38=600—300=

140-60=210—30=46-43=

100-45=99-33=40-40=

30+30=30+300=300-30=

(2)笔算.

56-2873-35

全班齐练,找二人板演.集体订正后,指名口述100以内笔算法的注意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如下: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个位上加10再减.

2.引入课题.

教师指出: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三位数减法计算问题.

板书课题:

退位减、连减

设计意图:

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做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面滲透了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是预设落实双基的举措.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⑴谈话引人,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60页例题.张丽家“五一”那天搬人新房.下面是记录5、6、7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上分别显示的数.

师:

读出电表上的数,从这些数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每个电表中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几条信息:

5月1日记录的用电数是58;

6月1日记录的用电数是183;

7月1日记录的用电数是335.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有:

5月份用电数是多少?

6月份用电数是多少?

师:

你能试着计算出5、6月份的用电数吗?

谁来说一说应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83-58335-183

设计意图:

用这样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参与.这一问题的解决在生活中又有一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①自主探索算法.

师:

怎样计算335—183?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试一试吗?

让学生独立尝试,算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②讨论交流算法.

讨论335-183的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335—183的竖式计算过程.

师:

算6月份的用电数,十位不够减,应怎么办?

(向百位借1)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335—183的竖式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明确如下计算过程:

个位:

5减3得2;

十位:

3减8不够减,从百位借1,10+3=13,13减8得5;百位:

3减掉1(被十位借去的1)是2,2减1(减数百位上的1)得1.

你会计算504—335吗?

组织学生讨论504—335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观察504—335的竖式计算过程.

师:

个位上不够减,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怎么办?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过程中应从百位退1化成10个十,再从十位退1化成10个1.

师: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504—335的竖式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明确如下计算过程:

个位减5不够减,因为十位是0,从百位退1化成10个十,再从十位退1化成10个1,10+4=14,14减5得9;

十位:

从百位退1是10个十,但被个位借1个10,所以百位上只剩9个十,9个十减3个十是6个十,十位得6;百位:

被十位借1个百剩4个百,4个百减3个百剩1个百,百位得1.

(3)交流汇报.

让学生把计算得出5、6月份的用电数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写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

2.归纳算法.

师:

你认为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如下:

笔算减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

教师强调:

要注意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对于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问题,学生有困难,让学生尝试解决,计算的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暴露问题,产生疑惑,从而从错到对,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分两个层面来进行,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只退一位的计算方法,在此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物操作一表象操作一算术运算,独立发现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研究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1页“练一练”中的第1、2、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2)第2题.

先让学生审题,说一说怎样列算式.接着,让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减法计算,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算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把答案完整地写下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集体订正时,指名板演,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板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重点指导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第4题.

先讨论能组成几道减法算式,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写出如下算式:

961-851=961-538=961-427=

851-538=851-427=538-427=

接着,让学生独立算出上面6道小题的结果,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1页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既巩固了算法,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增进自信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有哪些收获?

能说一说吗?

第7节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62~63页.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现实生活中每家都使用的电表及每月查阅电表上字数的事情,引出学习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材给出了张丽家7月1日至9月1日电表的用电量.首先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然后重点解决“7、8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的问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用“个位、十位都不够减怎么办?

”“个位上3减4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是0怎么办?

”这两个问题揭示了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法建议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电表的作用和怎样读电表,特别要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7月、8月的用电数怎样计算.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学法建议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和方法

经历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

弄清有关退位的算理.

教具学具

例题的主题图课件,每两人准备一个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例题主题图.

谈话: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看谁说得清晰而且完整.

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从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二、观察思考,探索新知

1.发现问题.

(1)7月1日电表上显示的用电量是335度;

(2)8月1日电表上显示的用电量是514度;

(3)9月1日电表上显7K的用电量是703度.

问题:

(1)张丽家7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度?

(2)张丽家8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度?

2.提出问题.

要想知道张丽家7、8月份的用电量,要先找出数量关系:

7月份的用电量=8月1日电表上显示的数一7月1日电表上显示的数.

8月份的用电量=9月1日电表上显示的数一8月1日电表上显示的数.

3.解决问题.

(1)列式解决:

张丽家7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度?

你能把你找到的两个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同位互相说)

学生列式:

515—335

(2)探究算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尝试,全班交流.

估算:

514接近500,335接近300,500—300=200,514—3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