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621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docx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docx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构件缺陷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外观缺陷检测和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

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检测包括裂缝深度检测、不密实区检测和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

二、检测目的

采用观察及尺量判断混凝土构件外观缺陷:

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首波幅度(简称波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判断混凝土中内部缺陷情况。

三、检测依据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

2000;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RFJ01-2015。

四、检测设备

盒尺、手持测距仪、吊线、超声波检测仪。

五、抽检数量

5.1外观缺陷检测:

全数检查;

5.2内部缺陷检测: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相应构件的内部缺陷检测

①委托方要求:

②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中,混凝土表面存在修补痕迹或严重质量缺陷:

③人防工程口部、防护密闭段、采光井、水封井、防毒防爆井等有防护密闭要求的部位,未一次整体浇筑混凝土:

④后浇带、施工缝不符合《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的规定。

行。

六、检测前准备

6.1收集资料

了解工程概况,结构型式,成型工艺等情况,收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日志》等相关工程资料。

6.2制定检测方案,确定设备

7、检测方法

7.1外观缺陷检测

检验方法:

观察,检测技术处理方案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名称

现象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露筋

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漏

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

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

蜂窝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

孔洞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夹渣

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

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

疏松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疏松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裂缝

裂缝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连接部位缺陷

构件连接处混凝土有缺陷或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

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外形缺陷

缺棱掉脚、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外表缺陷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7.2内部缺陷检测

7.2.1裂缝深度检测

(1)平面检测法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500mm时,可采用单面平测法。

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裂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

①不跨缝的声时测量:

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1’等于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绘制“时——距”坐标图,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li=a+bti

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i=1’+|a|

式中:

li—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1’—第i点的R、T换能器的内边缘间距(mm);

a—“时——距”图中1’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

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

V=(1n’-11’)/(tn-t1)(km/s)

(1)

或V=b(km/s)

(2)

1n’、11’——第n点和第1点的测距(mm);

tn、t1——第n点和第1点读取的声时值(us)

b——回归系数

②跨缝的声时测量

将T、R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1’取100、150、20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0,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③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

(3)

(4)

式中:

li——不跨缝平测时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m);

hci——第i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mm);

——第i点跨缝平测时的声时值(us);

mhc——各测点计算裂缝深度的平均值(mm);

n——测点数;

④裂缝深度的确定

跨缝测量中,当在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距及两个相邻的测量值按式(3)计算hci值,取此三点hci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c)

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式(3)、式(4)计算hci及其平均值mhc。

将各测距l’与mhc相比较,凡测距l’小于mhc和大于3mhc,应剔除该组数据,然后取余下hci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c。

⑵双面斜测法

①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时,可采用双面穿透斜测法检测。

测点布置如下图,将T、R换能器分贝置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1、2、3…的位置,读取相应声时值ti、波幅值Ai及主频率

②裂缝深度判定:

当T、R换能器的连线通过裂缝,根据波幅、声时和主频的突变,可以判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内贯通。

⑶钻孔对测法

钻孔对测法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预计深度在500mm以上的裂缝检测。

被检测混凝土应允许在裂缝两侧钻测试孔。

所钻测试孔应满足下列要求:

孔径应比所用换能器直径大5~10mm;

孔深应不小于比裂缝预计深度深700mm。

经测试如浅于裂缝深度,则应加深钻孔;

对应的两个测试孔(A、B),必须始终位于裂缝两侧,其轴线应保持平行;

两个对应测试孔的间距宜为2000mm,同一检测对象各对测孔间距应保持相同;

孔中粉末碎屑应清理干净;

如下图,宜在裂缝一侧多钻一个孔距相同但较浅的孔,通过B、C两孔测试无裂缝混凝土的声学参数。

裂缝深度检测应选用频率为20~60kHz的径向振动式换能器。

测试前应先向孔中注满清水,然后将T、R换能器分别置于裂缝两侧的对应孔中,以相同高程等间距(100~400mm)从上到下同步移动,逐点读取声时、波幅和换能器所处的深度。

以换能器所处深度(h)与对应的波幅值(A)绘制h-A坐标图。

随换能器位置的下移,波幅逐渐增大,当换能器下移至某一位置后,波幅达到最大并基本稳定,该位置所对应的深度是裂缝深度值hc。

7.2.2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

测试方法选择

根据被测构件时间情况,选择布置换能器。

①当构件具有两对互相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法。

在测试部位两对互相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等间距的网格(网格间距:

工业与名用建筑为100~300mm,其它大型结构物可适当放宽),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试位置。

②当构件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和斜测相结合的方法。

在测位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网格线,可在对测的基础上进行交叉斜测。

③当测距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或预埋管测法。

在测位预埋声测管或钻出竖向测试孔,预埋管内径或钻孔直径宜比换能器直径大5~10mm,预埋管或钻孔间距宜为2~3m,其深度可根据测试需要确定。

检测时可用两个径向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孔中进行测试,或用一个径向振动式与一个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测孔中和平行于测孔的侧面进行测试。

⑵数据处理

测位混凝土声学参数的平均值(

)和标准差(

)应按下式计算:

(5)

(6)

式中

-第i点的声学参数测量值;

-参与统计的测点数。

异常数据可按下列方法判别:

①将测位各测点的波幅、声速或主频值由大至小按顺序分别排列,即X1≥X2≥…≥Xn≥Xn+1……将排在后面明显小的数据视为可疑,再将这些可疑数据中最大的一个(假定Xn)连同其前面的数据按式(5)、式(6)计算出mx及sx值并按下式(7)计算异常情况的判断值(X0):

X0=mx-λ1sx(7)

式中λ1按表取值。

将判断值(X0)与可疑数据的最大值(Xn)相比较,当Xn不大于X0时,则Xn及排列于其后的各数据均为异常值,并且去掉Xn,再用X1~Xn-1进行计算和判别,直至判不出异常值为止;当Xn大于X0时应再将Xn+1放进去重新进行计算和判别;

②当测位中判出异常测点时,可根据异常测点的分布情况,按下式(8)、(9)进一步判别其相邻测点是否异常:

X0=mx-λ2sx(8)

X0=mx-λ3sx(9)

式中λ2、λ3按表取值。

当测点布置为网格状时取λ2;当单排布置测点时(如在声测孔中检测)取λ3。

注:

若保证不了耦合条件的一致性则波幅值不能作为统计法的判据。

当测位中某些测点的声学参数被判为异常值时,可结合异常测点的分布及波形状况确定混凝土内部存在不密实区和空洞的位置及范围。

当判定缺陷是空洞,可按规范附录C估算空洞的当量尺寸。

7.2.3混凝土结合面质量的检测

适用于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接触面的结合质量检测,可采用対测法和斜测法。

测试前应查明结合面的位置及走向,明确被测部位及范围,构件的被测部位应具有使声波垂直或斜穿结合面的测试条件。

⑴测点的布置

①使各测试范围覆盖全部结合面或有怀疑的部位;

②各对T-R1(声波传播不经过结合面)和T-R2(声波传播经过结合面)换能器连线的倾斜角测距应相等。

③测点的间距视构件尺寸和结合面外观质量情况而定,宜为100~300mm。

按布置好的测点分别测出各测点的声时、波幅和主频道。

⑵数据处理及判断

①将同一测位各测点声速、波幅和主频道分别进行统计和测定。

②当测点数无法满足统计法判断时,可将T-R2的声速、波幅等声学参数与T-R1进行比较,若T-R2的声学参数比T-R1显著低时,则该点可判断为异常测点。

③当通过结合面的某些测点的数据被判为异常,并查明无其他因素影响,可判定混凝土结合面在该部位结合不良。

7.2.4表面损伤层检测

检测时,根据构件的损伤情况和外观质量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布置测位;构件被测表面应平整并处于自然干燥状态,且无接缝和饰面层。

表面损伤层检测宜选用频率较低的厚度振动式换能器。

测试时T换能器应耦合好,并保持不动,然后将R换能器依次耦合在间距30mm测点位置上,读取相应的声时值,并测量每次T、R换能器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每一测位的测点数不得少于6个,当损伤层较厚时,应适当增加测点数。

当构件损伤厚度不均匀时,应适当增加测位数量。

⑶数据处理及判断

求损伤和未损伤混凝土的回归直线方程:

用各测点的声时值ti和相应测距值li绘制“时——距”坐标图。

由图可得到声速改变所形成的转折点,该点前、后分别表示损伤和未损伤混凝土的l与t相关直线。

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求出损伤、未损伤混凝土与的回归直线方程:

损伤混凝土lf=a1+b1tf

未损伤混凝土la=a2+b2ta

式中lf——拐点前各测点的测距(mm),对应于图中的l1、l2、l3;

tf——对应于图中l1、l2、l3的声时(μs)t1、t2、t3;

la——拐点后各测点的测距(mm),对应于图中的l4、l5、l6;

ta——对应于图中l4、l5、l6的声时(μs)t4、t5、t6;

a1、b1、a2、b2——回归系数,即图中损伤和未损伤混凝土直线的截距和斜率。

损伤层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l0=(a1b2-a2b1)/(b2-b1)

式中hf——损伤层厚度(mm)。

7.2.5检测步骤

⑴现场检测准备

①搜集工程相关的资料。

复核方案计算所得的测点间距等相关测试用到的数据,然后进一步完善测试方案。

根据测试方案及现场情况布置测点,并做好标记。

同时,准备好所用的仪器、设备、工具等。

检查校对仪器,换能器必须有良好的耦合状态,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

②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的快凝砂浆抹平。

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③每对测点的连线尽量不要与附近的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

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1/6。

④混凝土处于自然干燥状态。

⑵现场检测

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检测方案的开展现场检测工作。

①开机

用仪器专配的连接电缆分别将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与主机的“发射”接口和“接收”接口相连。

检查电源是否为220V,然后打开检测仪器。

②现场测试

将发射和接收换能器耦合在测点上,两个探头须垂直于构件的表面且探头轴心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打开仪器后,按【2】键进入检测界面,按【1】键进行参数设置,需要调整参数为:

测距,设置完毕后,按【返回】键存盘、返回主界面。

按【采样】键进行采样,按【采样】键停止采样,按【确定】键数据存盘;重复此过程至一测试面检测完毕。

八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8.1安全事项

仪器及换能器应轻拿轻放,避免与硬物碰撞;如声测管为钢管时还应注意避免信号线与管口摩擦,以免划伤信号线。

现场检测人员应注意安全,有危险可能发生时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现场指挥以仪器操作员为主。

辅助人员应听从仪器操作员安排。

现场检测应注意文明施测,检测现场应注意安全。

8.2仪器操作注意事项

超声检测分析仪可自动判读首波;首波一般朝下;当仪器不能自动判读首播或自动判读有误时,当采用游标操作,手动判读首波;“上、下、左”键可调整游标,手动判定声时、波幅读数显示在检测主窗口游标数据区。

“+、-”键可调整波形大小,必要时可对波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

仪器连接完毕后,应核对端口与换能器是否接对;严禁发射与接收接反;

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存盘时,仪器会发出“嘟”的一声,证明此时数据已成功存盘;数据存盘成功后方可进行下一次采样。

8.3数据整理

检测完毕后,应将仪器内数据传输到室内数据分析用的电脑中。

现在电脑上建立相应的存盘目录。

在仪器关机状态下用专用串口线将仪器的传输口与计算机的串口连接起来;打开仪器,在文件管理界面下进入文件传输等待状态,此时可在计算机上做传输文件操作;如果想中断传输或传输已结束,快速连击两下“返回”键即可推出文件传输状态。

文件传输完毕后,应将已传到计算机上的数据从一起上删除,释放仪器存储空间。

具体操作如下:

打开仪器,进入文件管理界面下,调出仪器内存储的数据文件,对需要删除的文件进行标记,然后按“删除”“确认”键。

删除文件时应核对所删除文件是否已传输到计算机中,文件删除后将无法恢复。

九、检测分析处理

打开超声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调出要分析的数据;输入相应的测

试时的参数,计算完成后按工具栏上的显示曲线窗口按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