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案正文.docx
《七年级历史教学案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教学案正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教学案正文
课题
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
课时
1
课标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课型
自学+交流+点拨
考点
老师
任课老师+各组小老师
【阅读与思考】①读:
p1---7课文内容
②思:
深呼吸——想一想——刚刚读过的课文——能记住多少?
③练:
《导学案》中的“填空题”;《课堂作业》中的“选择题”。
【交流与研讨】①小组长召集:
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与疑惑;
②小老师主持:
收集本组经过讨论都不会做的习题,向任课老师报告;
③任课老师释疑:
全班都不会做的讲台上讲;个性问题在巡视中进行点拨。
【巩固与提高】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人类的起源(世界历史的内容)
非洲南方古猿(约300多万年前,一说440万年前):
可能是人类已知的直系祖先——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一、人类的起源
1、神话传说:
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我国就有流传久远的“”的神话故事。
2、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多年的历史。
科学研究终于揭开了人类起源的奥秘:
人类是从一种进化而来的。
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1、元谋人:
是中国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人,它发现于______________(地点)。
距今约年。
2、北京人:
①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它发现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
距今约___________年。
②北京人的特征:
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双臂运用自如。
但头部仍保留着不少___________特征,如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很像猿猴。
北京人的上肢比头部进化的快,因为手直接从事,说明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北京人的生活
1、生活状况:
北京人居住在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
北京人在这里过着和的生活。
2、使用工具:
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成简易的工具。
使用___________的时代,考古学上称“旧石器时代”。
3、北京人还懂得了使用火,火的使用使他们摆脱了“”的生活,最终和动物界分离。
4、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读史与思考】
化石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石器时代:
考古学名称。
是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6000至4000年左右。
这一时代是人类从猿人经过漫长的历史、逐步进化为现代人的时期。
旧石器时代:
定义:
使用打制石器为主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这个时期的人们主要是制造简单的工具以作打猎和采集的用途,以中国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为例,据考究,他们使用石器和木棍来猎取野兽,并懂得采集果子来充饥。
他们主要居住于山洞中,而在考古时,从其洞穴中发现木炭、灰烬、桡烧石、烧骨等痕迹,显示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并会砍取树木作燃料。
总体来说,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中期出现了骨器,晚期已经能制造简单的组合工具,而且开始形成了母系氏族。
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基本上都处于这一时期。
中石器时代:
定义:
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中石器时代。
会使用天然火烤熟猎物。
新石器时代:
定义:
使用磨制石器为主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会使用陷阱捕捉猎物。
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将植物的果实加以播种,并把野生动物驯服以供食用。
人类不再只依赖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来源变得稳定。
同时农业与畜牧的经营也使人类由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下来,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生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改善,开始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人类开始出现文明。
在中国,这个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细石器文化等文明。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织,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了定居生活。
在新石器时代完结后,人类开始进入铜器时代。
【沉思与感悟】
学习历史的方法
1)读:
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
2)记:
动脑记忆、思考
3)听:
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
4)写:
做好课堂笔记
5)讲:
上课集中探讨,大胆发言
6)温:
课后认真复习(提问)
课外:
生活中学习历史(口述,旅游,参观)
1、公元:
耶稣诞生的那一年称为公元元年
2、世纪:
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3、年代:
10年称为一个年代。
课题
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
课时
1
课标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课型
自学+交流+点拨
考点
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
老师
任课老师+各组小老师
【阅读与思考】①读:
p8---12
②思:
深呼吸——想一想——刚刚读过的课文——能记住多少?
③练:
《导学案》中的“填空题”;《课堂作业》中的“选择题”。
【交流与研讨】①小组长召集:
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与疑惑;
②小老师主持:
收集本组经过讨论都不会做的习题,向任课老师报告;
③任课老师释疑:
全班都不会做的讲台上讲;个性问题在巡视中进行点拨。
【巩固与提高】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农耕时代.
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
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
代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文化遗址有哪些相同点?
有哪些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肥沃 这个相同点学生不易注意到。
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 畜(chu):
禽兽,现专指家养的禽兽。
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春联“六畜兴旺”。
其中“六畜”指的是猪、牛、羊、马、鸡、狗。
家畜饲养和谷物栽培,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人类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
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
原始农业和定居
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聚落:
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
遗址:
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地。
遗迹:
前人留下的痕迹。
遗产:
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
制作陶器 指导学生看“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及“半坡尖底瓶”。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动脑筋”。
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这时因瓶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水中。
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恢复了正平衡,瓶就直立起来。
尖底瓶的制作说明半坡人已经通过长期实践,懂得了重心原理,并将它运用到汲水工具的制作上。
纺织 纺轮是最早的纺纱工具,大约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据考古报告说,在全国三十个省市较早的规模较大的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轮出土,纺轮使用时需加一根插杆,合称纺坠。
纺坠是利用其本身自重和连续旋转而工作的。
捕鱼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看教材上的图“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像图”及“骨耜和石斧”。
不同点
北方 南方
气候温暖 气候湿润
种植粟、黍 种植水稻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指导学生回答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特征。
学生在回答时进行以下的说明。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
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
房屋样式的不同,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要定居下来的人们,在北方和南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北方主要是解决取暖的问题,南方主要是解决雨水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方式就不一样。
【学习与运用】
1.下列原始居民生活在今陕西西安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 )
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阁楼 D.半地穴式房屋
3.“神农时,民方食谷”,推测一下,文中的“谷”(粟)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先民培育的(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
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表
(一)、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
类别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原始纺织业
原始制陶业
原始建筑业
表现
(二)、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类别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原始捕鱼业
原始制陶业
原始建筑业
表现
【沉思与感悟】
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有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性。
共性是:
①两者都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属母系氏族阶段;
②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
③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都会使用和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相异之处是:
①地理环境不同;
②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
③农作物不同;
④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
因此,
半坡聚落反映了北方半干旱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
河姆渡聚落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
课题
第三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课时
1
课标
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课型
自学+交流+点拨
考点
老师
任课老师+各组小老师
【阅读与思考】①读:
p13--18
②思:
深呼吸——想一想——刚刚读过的课文——能记住多少?
③练:
《导学案》中的“填空题”;《课堂作业》中的“选择题”。
【交流与研讨】①小组长召集:
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与疑惑;
②小老师主持:
收集本组经过讨论都不会做的习题,向任课老师报告;
③任课老师释疑:
全班都不会做的讲台上讲;个性问题在巡视中进行点拨。
【巩固与提高】
1.炎帝与黄帝对中华文明分别有什么重要贡献?
①炎帝与黄帝是传说中 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
发明,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
②相传造出宫室、车船,他的妻子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2.为什么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所以,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什么是禅让制?
___________时期,通过推举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_______”。
4.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______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他采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被称为_________。
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大胆发言。
1.近年来,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日益密切,台湾一些政党的领导人,如国民党的前主席连战、现主席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接连访问大陆,他们到大陆的一个重要行程就是祭拜黄帝陵。
而每年清明节的祭祀轩辕黄帝陵,更是我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
右图为公祭黄帝陵的盛况。
请思考,为什么黄帝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2.“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每当唱起《龙的传人》这首歌,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和你所掌握的知识,谈谈为什么海内外华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学习与运用】
1.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距今( )
A.8000年前 B.6000年前 C.5000年前 D.约5000年
2.炎黄两部落走向联合后,主要发展地区是在( )
A.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 C.沿海地区 D. 中原地区
3.今天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自豪的称自己是谁的子孙?
( )
A.盘古 B.蚩尤 C.三皇 D.炎黄
4.相传黄帝和蚩尤为争夺中原地区展开大战的地点是( )
A.涿鹿之野 B.牧野之郊 C.阳城之外 D.朝歌
5.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6.我国原始地域文化各具风采,主要是由于( )
A.自然环境的不同 B.人口密度的不同 C.原始聚落的多少 D.发展时间的长短
7.我国原始先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
A.较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B.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C.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D.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8.“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这句诗中的“轩辕”是( )
A.禹 B.炎帝 C.黄帝 D.蚩尤
9.某台湾旅行团要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10.10.被中国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祭黄帝陵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⑴ 这段材料中的“始祖”指的是谁?
(9分)
⑵列举该时期传说中的“始祖”及先民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10分
【沉思与感悟】
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
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
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
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
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
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
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
史实是历史原貌(至少是正史录入的),我们认为是历史实际。
神话传说当然是掺杂了老百姓的主观创作,演绎而成的神话故事。
课题
第四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课时
1
课标
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课型
自学+交流+点拨
考点
老师
任课老师+各组小老师
【阅读与思考】①读:
p21--25
②思:
深呼吸——想一想——刚刚读过的课文——能记住多少?
③练:
《导学案》中的“填空题”;《课堂作业》中的“选择题”。
【交流与研讨】①小组长召集:
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与疑惑;
②小老师主持:
收集本组经过讨论都不会做的习题,向任课老师报告;
③任课老师释疑:
全班都不会做的讲台上讲;个性问题在巡视中进行点拨。
【巩固与提高】
一、禅让的传说
反映了原始部落联盟首领选举过程中的民主制度,说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袭的政治特权。
二、大禹治水
禹的治水方案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及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
而治水的成功则是在以身作则和团结民众的基础上获得的。
以此教育学生:
实践出真知、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三、“家天下”
“禅让制”演变为“王位世袭制”的原因:
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和部落联盟首领权势不断加强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向更新的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由此出现的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夏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王们世袭制建立的王朝,启是第一个由“家天下”而诞生的君主。
一、禅让制:
禅让制的传说:
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
(尧、舜、禹特点:
德才兼备,《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乃推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
尧天下洪水(尧:
圣王为天下民解忧之品质)
↓
公天下{舜 治水:
绲→
→结果:
失败
↓
禹[首领权力之大]
什么叫禅让制?
禅让制:
原始社会时期通过民主方法推选首领地方法。
以原始民主方式推选首领是传说中的我国远古社会首领推举和继承方法,实是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内部的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传说中的反映。
人人为公,天下为公众共有
“公天下”时代(学生能明确其含义) 老师解析:
《礼记•礼运》中说的“公天下”天下为公。
二、大禹治水
□禹:
部落联盟时期三位圣王之一,
分法 :
分析其父失败经验
↓调查研究:
科学的方法测量水深
疏→聪明能人
↓
□禹治水故事(讲故事的方式):
☉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
☉艰苦劳动:
腿上汗毛都磨光〕
禹的故事在我国许多地方广泛流传,在“淮河三峡第一峡”之称的峡山口,相传原本还本没有峡山口,而洪水泛滥时,大山挡住了洪水的去路,戕害人们。
禹治水来到这里,想了各种办法都不成功,情急之中,化作一只熊,便有了神力,一下就把大山辟开,就有了峡山口,洪水就从峡山口向下流去。
当地人们还传说当禹变回人身时,熊尾巴上的一块小泥巴,不小心被甩了出去,一下甩出有几里地,就成了现在峡山口北面的孤山。
结果:
成功→称其为“大”→伟大之意(体现人们的敬爱)
部落联盟会议:
推选为王位继承人
1、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后人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3、对比“堵”和“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禹死后,权位的继承人伯益 (禹的助手叫做皋陶 、伯益曾和禹一起治过水,立过大功)
□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和部落联盟首领权势不断加强,王是权势、地位、财富的象征。
(任何成员都想成为王者)但禅让制的存在:
选出皋陶 、伯益伯益承继王位
□启依靠父禹拥有个人势力,不愿其父的王位落入他人之手,夺取王位。
启:
非法,有人不服有扈氏启武力压服,巩固王位
□夏朝建立者:
启开始王位世袭制
天下成为启之家族的私有财产:
家天下开始
国家出现: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
①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
(尧、舜、禹)。
②大约在什么时候,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在黄帝之后)
相传在黄帝之后,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统治的区域是?
(黄河流域)
尧、舜、禹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作为领导人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德才兼备)
相传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三位德才兼备人物尧、舜、禹都担任什么职务?
(部落联盟首领。
向学生强调他们三位不是帝王、君主、皇帝。
)
③什么叫禅让制?
(以原始民主方式推选首领的惯例。
是传说中的我国远古社会首领推举和继承方法,实是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内部的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传说中的反映。
)
④尧和舜分别派谁治水?
(鲧和禹)
⑤鲧和禹分别有什么方法治水?
(“堵”:
造堤筑坝,水来土挡;“疏”:
修浚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
)
⑥两种不同的方法的结果各怎样?
(“堵”的方法失败;“疏”的方法成功。
)
⑦大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了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以身作则,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因势得导,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团结民众,众人拾柴火焰高。
)
⑧禹为什么被尊称为“大禹”(赞颂禹的治水功绩)
⑨禹死后,夺取权位的是谁?
(启击败伯益,建立了夏朝)
尧、舜、禹为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传说中的人物,其真实性还需要考古证实,但传说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由禅让制的“公天下”到王位世袭制的“家天下”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堵”和“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后人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学习与运用】
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依次是:
( )
A.尧、舜、禹 B.禹、尧、舜 C.禹、舜、尧 D.舜、禹、尧
2.传说中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领袖的惯例,史称"禅让",此惯例的第一位实践者是:
( )
A.黄帝B.尧C.舜D.禹
3.传说中的尧舜时期,经常发生水灾的地区是
A.渭水流域 B.汉水流域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4.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 )
A.禹B.鲧C.皋陶D.伯益
【沉思与感悟】
《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乃推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
说明:
不肖(xio):
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多用于子孙)(不肖子孙) 病:
损害
尧认为丹朱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不能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给他。
这里我们要注意尧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职权是什么?
(依课本回答:
地位显要,有一定的权势,但在处理部落联盟的重大事情时,还得征询四方首领的意见。
)
传说中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当尧征询大家的意见时,有人向尧推荐许由,当许由听到尧要把天下让给自己的时候,连忙逃到了山里躲了起来,还跑到颖水边去洗他的耳朵。
认为听了这样的话,自己的耳朵就进了赃东西,受到了污辱。
当许由在洗他的宝贝耳朵时,他的一好友巢父正牵着头牛路过,就问原因,许由说出来之后,巢父说:
颖水都让你的耳朵洗赃了,我不能让你弄赃了我的牛嘴,就牵着牛到上游饮水去了。
课题
第五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