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周考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850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周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周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周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周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周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周考卷.docx

《高三语文周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周考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周考卷.docx

高三语文周考卷

高三语文周考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的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宇,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吮吸忖度鹰隼试翼损人利己。

B.阜盛讣告芬芳馥郁怙恶不悛

C.鞭挞拓片纷至沓来踏歌而行

D.落魄烙印洛阳纸贵络绎不绝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含糊蕴籍锱铢必较索然无味

B.玩索俗滥自鸣得意居高临远

C.疏郎洗练一蹴而就穷边涯际

D.流弊份量不可名状数见不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那位著名的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这可谓不刊之论啊﹗

B.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又一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C.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字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

D.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他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D.南京中央广商场凭借丰富的商品、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顾客,其中有20﹪是国际友人慕名前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他的《窦娥冤》中窦娥临终前发了三桩誓愿: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B.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在《骑桶者》一文中,对一件悲惨的冻馁事件做了冷峻的幽默处理,运用了细节描写与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小人物的辛酸。

C.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礼拜二午睡时刻》让我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感受到超越了世俗与道德藩篱的宽容与慈悲。

D.《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

《阿Q正传》是《呐喊》的第一篇,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作者概括的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这一专有名词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传统思维与近代科学

①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但是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当西方大踏步建立了近代的科学体系时;中国的科学相形之下却日益落后了。

为什么长期曾在世界文明史土居于领先地位的中国科学,文艺复兴后就逐渐落到了后面?

它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怎样地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着的?

②对比中国与西方双方思想发展途径之不同,其间有一个关键性的契机是: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历史经历了一场科学革命,从而根本改变了中世纪文化与思想的精神和面貌;而中国历史却缺少这一幕科学革命,致使她的文化与思想的精神和面貌始终不脱中世纪传统的风格与特征。

近五个世纪以来,西方各种理论体系几乎无不是在近代科学的强大思想影响之下形成的;很多思想家本人就是科学家,如笛卡尔、罗素诸人,然而直到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中国的思想理论始终是在中世纪传统的构架之内进行的;完全与近代科学绝缘,故而也不曾受到它丝毫的影响。

③何以近代科学革命出现在西方而没有出现在中国?

最为常见的简单答案是:

近代科学在西方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既然没有出现过资本主义,所以也就没有出现一场近代科学的革命。

不过,这种说法似乎未能在一个根本点上自圆其说,即它未能令人满意地回答这个问题:

何以中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

据说,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资本主义,乃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关系的缘故。

然而科学作为最活泼、最积极、最主动的生产力,何以竟然不能突破旧的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一这就有点不大好解释了。

因为归根到底,毕竟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而不是反之。

商品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等等因素的存在,是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可以找到的,这并不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所谓萌芽也者,必须是继之以开花结果。

如果萌芽了几百年而始终也不见开花结果,那是否能说成其为萌芽就有疑问了。

马克思《资本论》曾明确地界定:

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十五世纪末已散见于地中海的个城市,而在十六世纪的最初三十年就正式揭幕了。

萌芽长达几个世纪之久,是不可想象的事。

看来所谓生产关系束缚论的答案,那思路也像是所谓资本主义萌芽论一样,都犯有逻辑上兜圈子的嫌疑。

④另一种答案则是从人们的思维方式着眼,它把资本主义和近代科学的出现都归之于某种精神的作用,而且认为是与之交织在一起的。

韦伯、陶奈(R.H.Tawney)和史韦泽(A.Schweitzer)都可以算作这一派的代表。

这种看法是从一个未经论证的前提假设出发的,即人们的思想决定历史的面貌,而不是历史现实决定人们的思想。

然而,人们的思想假如不是由历交现实所规范的、所决定的,那末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假如说某种特定的世界观就决定了某个时代的历史面貌,那末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说走某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决定了某种特定的世界观呢?

为什么恰好是十六七世纪中叶出现了那样一种思想,它恰好使得资本主义和近代科学得以登上了历史舞台?

⑤与这种思路相关的另一种思路则是认为,中国科学之所采能步入近代阶段是由于它只长于实际应用(如四大发明)而拙于抽象思维(如几何学的推论),或者说是由于理论思维受到中国重视实际的特殊民族性的约束而得不到自由发展。

传统的八股取士和代圣贤立言是那么地屈从于实际的需要,以致于科学思维不可能茁壮成长。

准此而论,则中西思想之别就既是两种文化的质的歧异,而又是古今之别。

当代的一些学者(包括陶奈和冯友兰在内),似均偏重于强调古今之科的一面。

实际上,早在两个世纪以前休谟就已经提出过,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乃在于其政治土和文化土的大一统使人们的思想得不到自由发展。

没有思想自由,也就谈不到科学(至少谈不到近代科学)。

休德的论点中包含有深刻的洞见,但他未遑研究中国思想并深入发挥。

本世纪的韦尔斯(H.G.Wells)也提到过,崇拜传统和墨守成规的心态使得中国思想缺少了独立性和创造性,而这正是一切科学与思想进步之所必需。

6.对第三自然“这种说法似乎未能在—个根本点上自圆其说”一句中的“根本点”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面发展起来的

B.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资本主义

C.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D.作为最活泼、最积极、最主动的生产力的科学为什么不能突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

7.下列是对“中国近代科学在文芑复兴后落后的根本原因”的解说,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西方很多思想家本人就是科学家

B.中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

C.近代科学的出现是因为某种精神的作用

D.政治与文化上的大一统使思想得不到自由发展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国近代科学直到19世纪末叶才到来是因为长期未能摆脱中世纪文化与思想的精神与面貌

B.对予“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革命是因为没有出现过资本主义”的观点作者认为未能令人满意

C.资本主义和近代科学恰好在十六七世纪登上历史舞台,作者认为是人们韵思想决定了历史的面貌

D.崇拜传统和墨守成规的心态,使得中国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作者十分赞同这一说法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l2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②。

王肃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

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

“若有火起,即亦燃之。

”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趣淮水。

火既竟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水深溺死斩首者教千级,生禽公政。

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

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永乃分兵伏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兵千人,南逆埤,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埤烧营卷甲而遁。

英曰:

“公伤矣,且还营!

”永曰:

“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

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

”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选自《北史·傅永传)(有改动)

【注】①鞍桥:

马鞍。

②平齐-:

魏属郡名。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驰骋:

行走如骑马奔驰。

B.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斫营:

砍削木头建筑营寨。

C.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                                  稍进:

稍微前进。

D.自将马步兵千人,南逆琕                           南逆:

向南迎击。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永“拳勇过人”的一组是(   )

①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③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④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擒公政⑤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⑥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⑥D.②③④

11.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永幼时随叔父傅洪仲和张幸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逃亡南朝,此后又与崔道固一起归降北魏,后来成为北魏一员猛将。

B.傅永兼具文武之才。

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了连一封回信都不能写,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才。

C.傅永足智多谋,面对南齐入侵之敌,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

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擅长武术的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还率领众兵士乘胜追敌,彻夜才返。

1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2)火既竟起,不能记其本济

(3)三军莫不壮之。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4分)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l)请概括诗中人物的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2)中国诗具有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请以本诗为例加以说明。

(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2)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3)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4)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5)风之积也不厚,。

(庄周《逍遥游》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7)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8)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20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又似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

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

“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

还知道我画画?

”“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着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丝吧?

”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

”老范笑眯眯地说,“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

”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

“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不,俺要不得!

”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

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

”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

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

“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忽然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

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

”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

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

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

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

”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

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支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装满烟斗的玻璃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嘱,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一幅画被定为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17)小说中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18)请梳理小说的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

(6分)

(19)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

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请说明理由。

(6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每小题4分)

20.湖南卫视举办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活动历时十年,吸引了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喜爱汉语的人们。

请你为这个活动写一幅对联。

上联:

下联:

21.把下图的内容,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填在方格中,每处说明文字不超过20字。

教学过程三种方式的示意图

教师教师教材

教师

学生学生学生

(甲)(乙)(丙)

甲图表示:

乙图表示:

丙图表示:

 

22.《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

“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

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

‘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

请你写一段评论,

指出其“绝妙”之处(不少于三个方面)(不超过40字)。

答:

 

23作文

有人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

我们今天并不是鲜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

 

请以上面一段话为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八百字。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C2.B3.B.A项“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符合语境;B项“惊世骇俗”指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在这里形容丑闻,犯了使用对象不当的错误,可用“骇人听闻”;C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者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符合语境;D项“妙手偶得”形容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符合语境。

4.C.A项成分残缺,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前加主语“这些现象”;B项不合逻辑,“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不合事理,应删去“和取得的成绩”;D项句式杂糅,应为“其中有20﹪是国际友人”或“其中20﹪的国际友人是慕名前来的”.

5.D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B

7.D

8.C

三、古代诗文阅读

9.D解析(A.驰骋:

骑马奔驰;B.斫营:

偷袭敌营,劫营;C.稍进:

慢慢前进)。

10.C(3分)

11.D(“擅长武术的人”不准确,应为“骑兵和步兵“)(3分)

12.①供仲责怪他不读书,也不替他写信。

(3分,大意1分,“让”“报”各1分)

②火就全部燃起,他们无法记起原来渡河的地方。

(3分,大意1分,“竞”“本”各1分)

③三军没有不佩服他的。

(2分。

大意1分,“莫”“壮”1分)

13(4分,每3处1分)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

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14.

(1)诗中人物具有期盼(孤独)与哀怨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诗中人物无言独立玉阶,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了衣袜,可见伫立之久,等待(期盼)之深,怨情之切。

回到院中,独望秋月,幽独之苦,似月怜人,似人怜月。

何物伴人,“却下”二字,却是“又上心头”的写照。

(4分,特征1分,分析3分)

(2)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却引读者有无限想象余地,使思情无限辽远。

“诗中全不见怨”宇,但给人“幽怨”之深之感。

“露湿在袜”让人想到夜深人静站立等待思念之久,而人未知;”玲珑”二字,以月衬人,可想见女主人的思情至深之浓之烈。

(4分,选择暗示点1分,举例展开3分)

15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芙蓉泣露香兰笑(3)三峡星河影动摇

(4)栏杆拍遍(5)则其负大翼也无力(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有暗香盈袖(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5分,多做按先后顺序给分)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由。

16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B项对老范的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有误,“无知、傻气”表述错误。

C项“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诺”说法不够确切。

D项“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的说法于文无据。

(17)有才华,热爱艺术,在绘画、雕刻方面都很有造诣;温良、和善、懂得感恩;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情意。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情节:

受尽歧视,花房邂逅----花房交往,感受温暖-----重戴桂冠,冷落花农-----再次落魄,重拾真情。

妙处:

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

(情节、妙处各3分,意思对即可)

(19)示例一:

雕花烟斗是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标题是雕花烟斗;雕花烟斗贯穿小说所有情节,使得作品结构严谨;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画家雕刻烟斗,赠送烟斗,为烟斗而悔恨;花农欣赏烟斗,接受烟斗,临终前叼着烟斗。

雕刻的最精美的烟斗应该属于心灵最美的人,画家的悔恨,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纯美和人性弱点的重新审视。

示例二:

凤尾菊是小说的线索。

凤尾菊贯穿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小说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前还叮嘱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象征善良、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歌颂。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

20.例句:

①横与竖的交汇,我和你的相融

②十年携手共成长,千里相聚汉语桥

③十载汉语桥,万缕世界情

21.甲:

老师讲解,学生接受

乙:

老师讲授启发,学生质疑解惑

丙:

学生独立学习教材,老师掌控学习过程。

22.例:

绝妙在于:

肯定自己的酒是好酒;劝量小者少饮;刺激量大者多饮;提醒可以留宿。

 

文言文翻译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

幼时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