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787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docx

《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docx

浙江省高考名校调考台州

浙江2013年高考全省名校调考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拓片tà粗犷kuàmg框架kuàng靓妆丽服jìng

B.躯壳qiào狙击jǖ粘贴zhān垂涎欲滴xián

C.殷红yīn皈依guī付梓zǐ量体裁衣liàng

D.埋单mián恫吓dóng剽窃piáo数见不鲜shu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细雨交织,竹林婆娑,山清水秀。

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宁静;没有奸诈,只有简单。

这份经大自然锤炼而来的静谧,却恰恰令人震撼。

B.消费者向消协反映,一些商家以打折为诱饵,设下陷井,坑害百姓,商家的这种做

法将贻害无穷。

C.如此,你就不必害怕那时光的兵慌马乱,因为那些坦然与无憾,有如长青的藤蔓,

已经爬满你生命中的每一季。

D.中国铁路系统政企分开后,将把企业部分转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自负赢亏,自担风

险,资金筹措的渠道就可以多元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个人行动起来的时候,这个人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当一个民族行动起来的时候,

这个民族就开始了奋起富强的历程。

B.妈妈年届不惑,都老大不小了,还小孩子似的,喜欢穿新衣服,喜欢红红绿绿,最

近更是喜欢上电脑游戏,让我们大呼想不到。

C.安于现状是我们的普遍弱点,在微小甜蜜的小屋中将自己的创造天赋束之高阁的人

实在难以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D.在CBA总决赛第五场比赛中,北京金隅队有望问鼎总冠军,球迷们疯狂抢购门票,

几百元的门票被炒到数千元,一时洛阳纸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年轻人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了“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便抓住机会来赚钱。

B.数据显示,我国的教育投入不但略低于博茨瓦纳等某些不发达国家,而且比不上印

度等发展中国家,甚至还达不到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

C.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你的身份,

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D.在“以家庭为单位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下,如何将身处不同地区的家庭

成员的收入信息完成加总一并计税,就成为了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5.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20个字。

(4分)

人民网大连2月18日电今天从中广核集团获悉,位于辽宁瓦房店市的辽宁红沿河核电

站1号机组于2月17日15时9分并网发电,标志着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机组正

式进入并网调试阶段,具备发电能力。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厂和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是目前全球在建机组最多的核电项目。

2016年核电站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为450亿千瓦时。

据悉,一期工程4台机组到2015年将全部建成发电,这4台机组年发电量为300亿千瓦时,相当于辽宁省2012

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6%。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并网发电后,将优化辽宁省电力供应结构,实

现节能减排,改善空气和水质量。

据介绍,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自主创新最多、国产化率最高的核电站。

其二期工程

设备,包括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比例,均超过80%以上,它的海水淡化系统,开辟了中国内

地核电站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提供淡水资源的先河。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

(4分)

拥挤的地铁上刚有个空座位,一个中年妇女迅猛地用购物袋占了去,她向周围人群解释

说:

“我小孩一宿没睡觉,比赛了,刚走回来,受不了。

”那位母亲一迭声呼唤“听话,过来

过来”。

人们顺着方向看去,她的孩子是个人高马大的青年,看上去起码有二十岁。

他很尴

尬,始终站在车门旁一声不吭。

请分别以地铁乘客和中年妇女的孩子的身份,对这位母亲说一句话。

地铁乘客说:

中年妇女的孩子说:

7.根据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4分)

(1)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

(不超过40字)(2分)

(2)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30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_10题。

(9分)

哈耶克相信,如果个人是自由的,他就不仅能够最有效地满足他自身的需要,而且还能

最有效地满足他的同伴的需要。

进步(不管是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都是自由的结果,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希望我们的同伴是自由的,即使不为别的,仅仅从我们自身的利益着想

也应该这样。

哈耶克的信念可以用穆勒的一句话来概括,即“自由是进步的永不衰竭的源泉,

因为在自由的条件下,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可能的独立的进步中心”。

哈耶克对自由所作的论证主要是一个认识论方面的论证。

没有任何一个中央当局能够掌

握分散在许许多多个人手中的全部知识,剥夺个人自由使用这种知识的机会就会因此而限制

这种知识所能带来的好处,从而不仅给个人而且也给公众造成损失。

自由所以能带来进步,是因为它是对各种生活方式所作的一次实验。

如果个人是自由的,

他们就可以追求不同的目标。

而且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同一些目标。

通过这样一种

实验,那些不太成功的方法就会被那些较为成功的方法所淘汰。

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不同

的群体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这样一来,那些较为成功的适应方法就会取

代那些不太成功的适应方法。

因而抑制个人自由就等于是在抑制实验和进步。

虽然思想自由(研究、信仰、言论和讨论的自由)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

哈耶克相信经济自由,或者说得更宽泛些,做事情的自由的重要性却未能得到同样广泛的承

认。

哈耶克不仅认为经济自由对于物质进步极为重要,而且他还相信,这种自由对于思想进

步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说,个人全力应付千变万化的环境,这是各种新思想的来源。

由此哈耶克就得出结论说,即便在世俗事物中自由也至关重要。

既然哈耶克认定自由与进步是携手并肩的,人们也许就会问,这一论点能否在经验上得

到证实。

例如一些国家似乎已经取得了进步。

但很少有人会认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普遍享受着

自由。

哈耶克相信有些不自由的国家确实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但同时他也相信自由与进步

之间的同步关系在经验上可以得到证实。

他认为那些不自由的国家通常最多只能处在与自由

国家同一的进步水准上。

不自由的国家可以利用自由国家做出的种种发现和发明,而它们为

此付出的代价可能不到自由国家的十之一二。

这些国家不是发现者,而是模仿者。

如果世界

上没有自由国家的话,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萧索啊!

不过,在有一种情况下,进步也可以离开自由而单独出现。

如果把某些技术进步作为人

类的唯一目标,那么它们就可以比较迅速地得到实现。

哈耶克的意思是说,如果每个人都被

迫放弃他自己的特殊目标,而去追求一个唯一的目标,这一目标就会比在其他条件下更快地

得到实现。

但是,在这里,进步必须要能够清楚地预见到,而且人们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要达成同意,否则就必须使用强制,而且必须放弃其它一些也许更有价值的目标。

8.下列有关“自由”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哈耶克相信,哪怕山于完全自私的考虑,人们依其理性而言,也应该希望自己的同伴是自由的。

B.抑制个人的自由就会限制个人自由使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就会因此给个人和公众造成损失。

C.不同群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同一种环境变化,是自由能带来进步的一个原因。

D.世俗事物中的自由包括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由的研究、信仰、言论和讨论等,这是各种新思想的来源。

9.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需要自由,是因为自由是能够满足他自身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要的最有效

的方法。

B.经济自由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同样广泛的承认,与经济自由对于思想进步的作用没有

得到充分认识有关。

C.不自由的国家取得进步,让哈耶克的自由与进步同步的论点需要在经验上得到证实。

D.不自由的国家为进步付出的代价可能不到自由国家的十之一二,哈耶克认为这证明

了不自由国家的优越性。

10.哈耶克认为不自由国家实现进步时的局限和条件有哪些?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山村弦歌

宋利萍

(1)家有一盆文竹,要长到窗外了,教师节得的,学生特意全体起立唱《感恩》,一

百零八支花朵一百单八杯红酒,我那天臭美得四处得瑟。

(2)窗外秋玫瑰开得正好,我的记忆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乡,村庄小学课堂上。

那时

我们也给老师送花,五月初山丹丹开成焰火,我们都是采花大盗,家里,老师的办公室桌上,

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满了,香气汩汩穿流,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

头”,还必带一束花回家,给他病瘫的老婆看。

(3)他疼爱那个病怏怏的女人,尽力让她活得舒服,每晚为她擦洗躺下,才去判作业。

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农药,恰好他有事赶回家救了命。

他严肃地哄她:

“为啥你

得稳稳地坐着动不了,你是树根,树头的主心骨,你没了我们活不好。

”女人便高兴做起了

树根。

(4)贫困,劳累,睡眠不足,他的脸像松树那样常青着,又永远地穿草绿的衣裤,背

草绿的挎包。

早起去田问劳动,奔回家做饭侍弄老婆孩子,拿了饽饽路上啃,小跑三五里到

学校,用现在的话叫深圳速度。

校长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齐,及时站在了课堂上,看他的虾

兵蟹将闯进来,细长的眼睛荡起得意的笑。

(5)树头脾气好,但对男生犯错误不客气,脑绷子弹得铮铮响,一脚踹屁股从讲台踹

到门外去。

乡间的孩子太野,课间也跑到树林里转一圈打一两只麻雀,拔光毛用纸包起来,

就地挖坑烧烤,吃得嘴边黑漆漆。

要么截水抓鱼,顺便拎几只青蛙水线虫回来捉弄说话咬舌

的女生。

(6)树头对女生就宽容多了。

课间休息时间长,我和女伴也上山了。

男生摘杏女生坐

在树下吃。

吃完把水泡泡的嫩瓤冷不丁地挤到别人的脸上玩闹,牙酸倒了,方想起还上课中,

妈呀一声跑回去。

(7)树头的眼光似立秋的剑,穿透几个女生冷而不滴血,“下次注意!

”转到男生处立

刻霜降了,全部面壁,一屁股一脚,写三篇深刻检查。

一篇班上念,一篇拿回家,一篇留底,

敬待期末表现。

(8)树头作文课上格外活泼,声音敲大缸似的,震得土墙都掉渣,总算换了白背心,

讲出汗了便撩开去挠挠肚皮。

小学老师很累,两个年级同上复式班,要变幻多种角色教所有

的课程,我是觉得好的,早早做完作业听高年级课文,趣味得紧。

(9)蛤蟆骨朵儿在黑板上游来游去,音乐课上,他摆弄五线谱,想给榆木脑袋们开开

仙窍.我们这些笨拙的栊牛儿苗针,没一个走得准,干脆画小人描张飞赵云去了。

老师看

情形不对,立刻叉张开大嗓门: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声震林樾,一群亢奋的鸟呼

拉拉扑过来。

他的青黄的脸也变红了,像年轻的没有任何压力的男孩,在田野小径上自由地

奔跑。

忽而眼睛湿了,他转身出门。

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0)黄昏.我们值日锁门,听到幽怨的二泉映月,树头老师坐在台阶上拉二胡,专注,

颓废,忧郁,满目悲伤的水气。

地雷花静静开着落着。

空旷的校园,后面萧条的秋草坡。

整个小学时光最寂寥的一瞬。

(11)我们不懂他的忧伤。

(12)不久小学撤了,给钱少叉拖欠,没有老师来,几岁的娃就得过山过梁找学上。

山育林了,拖拉机种地,牛群也没了。

孩子老早不念书打工嫁人去,山丹丹花开了,艳也无

人采。

树头老师和他的老婆孩子怎样了,我不知道。

(13)有时路过他们村庄,白墙红顶都是新房子,他大概早脱贫了。

也老了。

还能拉得

动二胡不?

(选自2012年10月《美文》上半月刊,有删改)

注:

①弦歌: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古代传授《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

后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

②犍(máng)牛儿苗:

别名太阳花。

11.文章开头写学生“唱《感恩》”,有什么作用?

(3分)

 

12.文章第10段划波浪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3.赏析文中画直线的语句。

(4分)

(1)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

 

(2)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4.概括树头老师的形象。

(6分)

 

15.这篇散文以“山村弦歌”为题,联系全文和注解,谈谈其中的含义。

(4分)

 

三、古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_-20题.(19分)

汾湖石记

(明)叶小鸾

汾湖石者,盖得之于汾湖也。

其时水落而岸高,流涸而涯出。

有人曰:

湖之湄有石焉,

累累然而多,遂命舟致之。

其大小、圆缺、袤尺不一。

其色则苍然,其状则鉴然,皆可爱

也。

询其居旁之人,亦不知谁之所遗矣。

岂其昔为繁华之所,以年代邈远,故湮没而无闻耶?

抑开辟以来石固生于兹水者耶若其生于兹水今不过遇而出之也若其昔为繁华之所湮没而无

闻者则可悲甚矣。

想其人之植此石也,必有花木隐映,池台依倚,歌童与舞女流连,游客偕

骚人啸咏。

林壑交美,烟霞有主,不亦游观之乐乎?

今皆不知化为何物矣。

且并颓垣废井、

荒涂旧址之迹,一无可存而考之。

独兹石之颓乎卧于湖侧.不知其几百年也.而今出之.不

亦悲哉!

虽然,当夫流波之冲激而奔排,鱼虾之游泳而窟穴,秋风吹芦花之瑟瑟,寒宵唳征雁之

嘹嘹,苍烟白露,蒹葭无际,钓艇渔帆,吹横笛而出没,萍钿荇带,杂黛螺而萦覆,则此

石之存于天地之间也,其殆与湖之水冷落于无穷已耶?

今乃一旦罗之于庭,复使垒之而为山,

荫之以茂树.披之以苍苔.杂红英之璀璨。

纷素蕊之芬芳。

细草春碧,明月秋朗,翠微缭绕

于其巅,飞花点缀乎其岩。

乃至楹槛之间,登高台而送归云:

窗轩之际,照遐景而生清风。

回思昔之啸咏、流连、游观之乐者,不又复见之于今乎?

则是石之沉于水者可悲,今之遇而

出之者又可喜也。

若使水不落,湖不涸,则至今犹埋于层波之间耳。

石固亦有时也哉!

①湄(m6i):

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②袤尺:

指长短尺寸。

⑨盎(yill)然:

高耸的样

子。

④嘹嘹:

形容雁nLI的声音响亮而悠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其人之植此石也植:

竖立。

B.一无可存而考之考:

考察。

C.兼葭无际际:

交接。

D.今乃一旦罗之于庭罗:

搜集。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累累然而多/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以年代邈远,故湮没而无闻耶/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则此石之存于天地之间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D.飞花点缀乎其岩/飘飘乎不知其所止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起笔就点明汾湖石的出处,并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询问,和对汾湖石周围荒废的

遗迹的观察,确定了汾湖石的来历,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B.作者设想当年汾湖石被主人放置在“繁华之所”时的情景,通过极力铺写当年的繁华,来反衬汾湖石被埋没的荒凉和落寞,表达沧桑悲凉的情感。

C.对汾湖石沉没水中和被人“罗之于庭”的描写,文字优美,色彩鲜明。

多用四字、六字句,并以对偶句为主,行文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D.作者想象汾湖石在湖水中被永远冷落遗忘的情景,用秋天肃杀的景象来烘托,读来让人倍感凄清。

与下文汾湖石被人陈列于庭院堆为假山后的美好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抑开辟以来石固生于兹水者耶若其生于兹水今不过遇而出之也若其昔为繁华之所湮没而无闻者则可悲甚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独兹石之颓乎卧于湖侧,不知其几百年也,而今出之,不亦悲哉!

(3分)

(2)荫之以茂树,披之以苍苔,杂红英之璀璨,纷素蕊之芬芳。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无锡望惠山(清)史夔

九峰天半落,一棹夕阳过。

客为游山盛。

船因载水多。

溪边高士宅,月下榜人①歌。

好趁樵风②便,轻船采芰荷③。

注:

①榜人:

船夫。

②樵风:

顺风、好风。

③化用《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1.诗的首联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并赏析首联中动词的好处。

(3分)

 

22.全诗两处写到“船”,有所不同,这有何深意?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

“奚自?

”子路曰:

“自孔氏。

”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朱熹《论语集注》注:

晨门,掌晨启门。

盖贤人隐于抱关者也。

《庄子》: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程颐《周易程氏传》:

“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

其命,以遂其志。

知命之当然也,则穷塞祸患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

苟不知命,则恐惧

于险难,陨荻于穷厄,所守亡矣,安能遂其为善之志乎?

23.你认为晨门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是揶揄还是赞美孔子?

说说你的理由。

(3分)

 

24.儒家和道家对待“命”的态度有何异同?

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颜渊喟然叹日: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

(2)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3),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5)在天愿作比翼鸟,。

天长地久有时尽,。

(自居易《长恨歌》)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因对塑料、人造橡胶领域内高分子物质的合成与结构研究贡献

突出,于1963年获得诺贝尔奖。

而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再一次被家乡人们提起。

齐格勒儿时曾做过一个“小房子”,捉了壁虎、蚯蚓等小动物放进去饲养,自己没事就站在一旁观察。

不久他就发现这些动物变得呆呆的。

原来是天气变冷了。

这样下去。

房子里的小动物都会冻死。

齐格勒左思右想,从父亲的商店里找来些材料,将炉灶里的热气引到饲养箱,又给饲养箱做了保温处理。

小动物安全过冬了,看过的人也都感叹“小房子”设计巧妙。

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人们回忆起这件事,觉得齐格勒小时候的好奇心、爱心、观

察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是他日后成就的萌芽。

对于卡尔·齐格勒这些日后成就的萌芽,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自选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800字。

 

台州市2013年高三年级调考试题语文

参考答案

1.B(A犷kuàng——guǎngC殷yīn——yānD剽piáo——piāo)

2.A(B井―阱C慌―荒D赢―盈)

3.C(束之高阁:

比喻放着不用。

A历程:

经历的过程。

一般指过去。

应为“征程”。

B老大不小:

指人已经长大,达到或接近成年人的年龄。

D洛阳纸贵:

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4.D(A项搭配不当。

应在“高盈利”后加“方向”。

B句语序不当。

递进关系颠倒,应为“不但达不到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而且比不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甚至还略低于博茨瓦纳等某些不发达国家”。

C项,“就在于……”和“主要原因是……”句式杂糅;“生活在……”前应加“使你”,因成分残缺而造成结构混乱。

5.辽宁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并网发电(答出对象得2分,答出事件“并网发电”或“并网”“并网调试”得2分。

6.参考例句:

地铁乘客说:

孩子长大了,就让他自己选择吧。

中年妇女的孩子说:

妈,我不用,这个位子让给别人吧。

(要求:

①符合说话人的身份,符合说话人同这位中年妇女的关系。

②表意明确,观点合理。

③只能是一句话。

每句2分。

7.(l)一位年轻人从老人身上掏空他们赖以生存的积蓄,换来砖头,垒成房子。

(画面内容完整.说明顺序合理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

(2)这幅漫画讽刺了当下楼市中存在的乐于“啃老”购房的现象。

(意思对即可)

8.D(自由的研究、信仰、言论和讨论,不属于世俗事物。

9.D(哈耶克不认为不自由国家有优越性。

原文说“这些国家不是发现者,而是模仿者。

如果世界上没有自由国家的话,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萧索啊。

”)

10.

(1)那些不自由的国家通常最多只能处在与自由国家同一的进步水准上。

(或只能是模仿者,不是发现者。

(2)把某些技术进步作为人类的唯一目标,才可以比较迅速地得到实现。

(3)进步必须要能够清楚地预见到。

(4)人们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要达成同意,或使用强制。

(5)人们必须放弃其它一些也许更有价值的目标。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11.引出下文对树头老师的回忆。

与下文的音乐课和树头老师“拉二胡”等内容呼应。

暗扣主题,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

(每点1分,共3分)

12.描写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寂静、空旷、萧条(或答“寂寥)的特点,烘托了二胡乐曲的幽怨,烘托了树头老师内心世界的忧伤。

(每点1分,共3分)

13.(l)运用比喻手法。

(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我们生活的快乐,歌颂树头老师对学生的保护和帮助。

(1分)

(2)运用双关手法。

(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

(1分)

14.外观形象:

生活贫困、忙碌、劳累;(1分)生活朴素,注意自身仪表。

(l分)

内在品格:

热爱教育工作,在艰难的环境中仍尽忠职守。

注意教育方法,既严格要求又能宽严相济。

关爱家人和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所迫,内心充满热情又略带哀伤。

(每点1分,共4分)

15.浅层含义:

指树头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唱歌和在黄昏时坐在台阶上拉二胡。

(2分)

深层含义:

化用“弦歌”的文化内涵,赞美树头老师对乡村学生的教育。

(1分)通过“弦歌”深入树头老师的内心深处,揭示乡村教师的不幸和哀伤。

(1分)

16.C(蒹葭无际际:

边际。

17.C(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

B连词,因为/介词,凭……什么身份。

D于/词尾,相当于“然”。

18.A(作者主要是通过想象来推测汾湖石的来历。

19.抑开辟以来/石固生于兹水者耶/若其生于兹水/今不过遇而出之也/若其昔为繁华之所湮没而无闻者/则可悲甚矣。

(全对得3分,每错两个扣1分)

20.(l)只有这块石头荒凉的横放在湖边,不知道有几百年了,现在才出现,不也是让人悲伤的吗?

(兹、而今、不亦……哉各1分)

(2)用茂盛的树来遮挡它,用苍苔来覆盖它,还夹杂着璀璨的红花和散发香气的白色花蕊。

(荫、披、杂、定语后置各1分)

21.首联紧扣了题目中的“望”字。

所写景象是远望所见。

(1分)“落”写出了山势的高峻,“过”写出了船行的平稳或轻快。

(答出一点得l分。

22.前面写到的“船”载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山客,突出“重”,后面写到的“船”是载着自己寻访高士,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