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029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docx

《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拼搏 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docx

创新拼搏争当排头共绘汉城美好蓝图专供署名稿件

创新拼搏争当排头

共绘汉城美好蓝图

年月日,我正式履新汉城。

初到汉城时,我心怀忐忑,既深感荣幸,更感到如履薄冰、压力倍增。

一方面,古人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市、区委安排我到汉城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发展潜力很大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我就必须接过汉城改革发展的接力棒,殚精竭虑,尽心尽责,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回报30万汉城儿女的期盼和信任;另一方面,新区成立三年来,在市、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汉城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汉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驶入了快车道,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能否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这是对我的巨大考验,不能有半点闪失和丝毫懈怠。

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成立伊始,就被赋予了天津市又好又发展重要引擎的光荣任务。

汉城作为滨海新区的南北两翼之一,必须责无旁贷地发挥引擎作用。

汉城有1800多年的历史,有441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茶淀葡萄、杨家泊水产、大田温泉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资源,是中国刻字版画之乡,中国玫瑰香葡萄之乡,中国海盐之乡,历史上有过很多曾经辉煌的引以为豪的单项排头。

但汉城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大项目好项目少,支柱产业还没有成形,人民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这都是汉城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到任汉城之后,我与汉城工委、管委会各位领导一起,综合分析汉城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条件,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充分酝酿,确立并坚持一手抓发展稳定一手抓党的建设两点论,坚持季度考核奖勤不罚懒原则,提出了“一大战略,十小行动”,并以此作为汉城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

“一大”就是各部委办局和街镇拿出一至两项核心职能集中打造成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的单项排头兵的大战略,以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提升。

“十小”,就是“十小行动”,即经济翻番行动、梧桐树行动、抱孩子行动、创业增收行动、健康楼市行动、驰名商标行动、美丽汉城行动、文化传承行动、重塑党群关系行动、自豪汉城行动,成立了以局级领导为执行长的10个行动组,把总体发展目标细化为量化指标和进程节点,抓纲带目,引领全局。

自新区成立以后,尤其是近两年来,汉城一直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期、社会管理创新期、干部成长考验期、创业发展关键期,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

在“一大十小”的总目标总要求的指引下,汉城工委、管委会各职能部门卧薪尝胆、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先后确定了263个单项排头兵,其中国家级项目31个,市级项目153个。

截至目前,共完成156个排头兵项目,其中15个国家级项目,61个市级项目。

汉城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多项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增速高于新区平均水平;社会管理成效显著,“寨上做法”和“四方承诺制”得到了中央和市、区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民推党选”和“挂牌办公”做法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拥护。

一、以经济增速诠释汉城经济发展之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影响区域地位。

汉城当前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困难都跟钱少有关联。

新区成立之初,对汉城的定位是以社会管理为主,没有赋予发展经济的职能,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偏缓。

从经济总量上看,我们只占新区的1.5%,在全市原有的18个区县中也排在最后一名;从发展速度上看,一些经济指标增幅明显低于新区平均值。

今年年初,市委、区委决定进一步推动新区开发开放,出台了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十条措施,书记、市长对汉城做出了“建设新区副中心,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新要求。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谁有都不如自己有”的思想,经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经济翻番行动、抱孩子行动、梧桐树行动、驰名商标行动等,制定了年内联引资、实现利用外资、新增企业数、新增规模企业数、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和各街镇及经济主管部门协税护税6项指标力争翻番,到年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年实现翻番的目标,力争在2年内超过红桥区,摆脱全市最后的穷帽子。

近两年来,汉城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年3月各项经济指标与2013年9月相比,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从13.6%到19.3%,实际利用外资从下降12.5%到增长86.5%,内联引资从增长30.4%到增长2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下降51.2%到增长41.7%,企业数从2353家增加到2893家,规模以上企业数从177家增加到184家,从总量到增速都有了大幅增长。

1、明确汉城产业定位。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是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框架基础,关系着区域发展的导向与约束,事关合理界定不同领域的职能分工,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的方向、潜在规模和空间布局。

新区改革初期,汉城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的化工、冶炼为主,产业层级比较低,经济效益不够高,与市、区委对汉城旅游休闲、生态宜居的功能定位也是不相符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日益突出。

通过深入调研和反复研究,我们立足市、区委对汉城城区的功能定位,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明确了汉城城区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了汉城城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大区,京津冀沿海旅游宜居盐城”的城市定位。

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茶淀农业休闲度假区为契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海洋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教育养老产业和精致农业六大主导产业,提升现有产业能级,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目标。

2、坚持招大商选大资。

项目是实现发展目标的载体,也是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抓手和保障。

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众多优良企业,它不仅是这个地区的一张“闪亮名片”,更充分展示了一个区域的品味形象。

而汉城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质量不高,缺少吸引产业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引领和带动整个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诸多因素。

为此,我们深入实施抱孩子行动,紧紧抓住招商选资这一关键,坚持领导招商、专业招商、全民招商的统筹立体招商格局,制定《汉城驻外埠招商机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办法》,充分发挥8个驻外招商局的主力军作用,先后派驻100余人的驻外招商队伍,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百强以及国字头企业,精心策划和组织大型招商活动,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充分借助京津两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重大契机,进一步创新思路,在深耕首都资源上出新招出实招,制定《关于借重首都资源促进汉城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驻北京招商二局,筹划成立北京商会,提出了各部门各街镇至少都要有一名驻京人员,都要有一名领导干部分管借重首都资源这项工作,2013年至少达到“进的部委门,请来部委人”,2014年达到“区情进部委,项目落汉城”的目标任务。

近两年来,汉城共落位项目221个,完成招商选资105亿元,其中天津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及电动车总成项目、天津市锦联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项目、天津浩瑞钢结构有限公司项目等15个亿元以上项目,13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落位汉城;在谈项目2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5个;储备项目261个,总投资超千亿元,涉及旅游、健康、高新技术、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等多个业态,为汉城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源。

3、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谈发展,就是要从谋划好、建设好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开始,通过每一个项目的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一点点地集聚起汉城赶超发展的正能量。

我们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后劲的理念,紧紧咬定项目不放松,不断健全领导包项目制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项目采取保姆式服务。

局级领导带队深入项目现场、基层一线现场办公,打造绿色通道,理顺审批程序,解决制约项目顺利推进的瓶颈问题,确保一商友谊购物广场、北新建材、三一重工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现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完善项目督查体制,坚持常委会每月听取大项目进展情况汇报、每半个月专题研究一次招商选资问题的机制,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不定期走访、督查,大大提高了在谈项目的签约率和开工率。

近两年来,共落位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6项,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开工项目49项,竣工项目15项。

37项区县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投资率达56%,开工率达100%;项目竣工25项,竣工率达68%。

新区重点产业项目共计41项,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元,投资率达46.8%;项目开工25项,开工率达61%;竣工9项,竣工率达22%。

4、做大做强街镇实力。

街镇是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

街镇经济,以楼宇经济、工业园区、小城镇等形式的载体,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培育骨干企业和经济增长点,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滨海新区成立伊始,便将实施“强街强镇”战略作为强基固本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心安排,稳步实施,扎实推进。

在此基础上,我们一手抓增强街镇实力,一手抓提高街镇地位,着力将街镇建设成汉城经济发展的支撑。

按照“一街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的思路,充分挖掘街镇实力和区域特色,充实街镇招商队伍,完善招商保障举措,开展以街镇为主体的招商工作,以寨上街为主体成立驻福建招商局,积极发展街镇园区经济、商贸经济、社区经济、旅游经济、创意经济等特色经济。

积极探索改革街镇管理结构,下放职权、下放职能、下放机构,对新区下放的20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详细整理,制定了《关于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收委托街道代征协管工作试行办法》,在税务、规划、审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放权,有效扭转街镇“责重权小”的尴尬局面,让街镇“有权办事”,实现“责权利一致”。

以社区平台建设为载体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街镇基层管理组织服务水平,新建寨上街、汉城街、河西街3个社区服务中心和铁坨里等11个社区服务站,成立3个社会组织联合会,着力推行管理服务重心下移。

近两年来,汉城6个街镇共建成楼宇经济载体8个,进驻企业89家,注册资金达6.58亿元;累计实现财政收入8689万元,占区域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10%,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5、深化载体建设。

载体就是平台,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和前提。

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就是树立强烈的“搭台”意识,用心搭建好“舞台”,让企业尽情“唱大戏”。

而这也正是汉城发展瓶颈之所在。

汉城原有茶淀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权在2012年1月移交至开发区管委会,滨海物流加工区、IT产业园区由于融资等问题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不完善,杨家泊等镇级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有限。

鉴于此,我们在深入研究汉城资源特色和城市定位的基础上,认真谋划新的增长点,实施了梧桐树行动,在推动原有的滨海物流加工区等园区建设的同时,规划启动了茶淀农业休闲度假区、大神堂渔业风情度假区、蓟运河沿岸、杨家泊水产科技园区、汉城新城五个区域的开发建设,成立了五个指挥部,明确了总体思路和建设节点,集中精力把五个重点区域建设成汉城翻番发展赶超发展的五个平台和引擎,打造现代、靓丽、可见并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新亮点。

截至今年9月,五个指挥部确定了总体建设思路、工作人员、体制机制以及平台公司,初步形成了总体规划方案,正在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滨海物流加工区南区等产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滨海北站建设完工并投入试运营;汉滨公司投融资平台加快发展,近两年来累计完成融资44.66亿元,保障了建设资金良性循环。

6、加快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最具创新活力和能力的企业群体,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链环节,是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新兴产业,是就业人员层次高、消费高、带动性强的高端产业,承担着推动区域自主创新生力军的重要作用。

汉城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质量低、财政贡献率低,还没有真正的上市公司。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开动脑筋、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发挥周边功能区域大企业多、大项目多、科技含量高、配套需求大的区位优势,发挥临近北京、天津、唐山等大城市科技企业集中的区位优势,坚持一手抓大项目好项目、一手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印发汉城进一步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十条措施的通知》,精心打造载体服务平台、资金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招商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等“五个服务平台”,每年安排1亿元(含民营经济专项资金)规模的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切实增强区域内生动力,努力实现2013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同比增长100%;新增“小巨人”企业10家,同比增长67%;到2015年累计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50家,新增“小巨人”企业30家的目标。

截至今年9月,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61家,新增“小巨人”企业6家,较2012年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相比,同比增长61%,培育出了天津大田包装容器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提高了汉城的知名度。

近两年来,汉城现代产业体系初步确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大项目好项目源源不断,对新区发展贡献率持续增加。

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制定的“一大十小”发展战略是正确的,发展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在滨海新区高速发展的明天,汉城还将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潜力,在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以改善民生开创汉城群众幸福之旅

随着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民生福利、公共服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

为回应百姓的新期待,近两年来,汉城始终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协同推进、同步发展,从解决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需要的实际问题入手,以滨海新区20项民心工程和汉城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为载体,把更多的财力投到民生领域,着力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没有民生的持续改善,就不会有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已经成为汉城自上而下的共识。

一是打造优美环境,铸就民生之居。

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基调。

汉城依河傍海,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我们感到,建设美丽汉城有良好的天然禀赋,也是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实现功能定位的必然要求。

我们围绕汉城旅游休闲、生态宜居的功能定位,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着力完善提升新老城区区域规划,编制调整城区路网设计。

两年来,完成津汉高速公路、蓟运河水污染治理,新建蓟运河景观桥、寨上大桥等项目规划设计。

新建改造五纬路、津宁高速联络线、塘汉路、芦汉路、汉蔡路延长线、汉城大桥等重点路网,高铁滨海北站即将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城市骨架。

全面提升河西公园、海鲜街和城区主干道等重点区域的绿化景观,改造完成城区道路绿化26万平方米和社区绿化11.8万平方米。

实施美丽运河行动,建设启步区、引水坝,力争到2016年达到四类水体标准。

推进农村居住小区、茶淀馨园的美丽社区建设。

土桥子村、蔡家堡村、万根村整体拆迁结束,530余户农渔民搬入新居。

在新区首家开通城市管理网上博客,在与广大群众“同呼吸、共行动”的良性互动中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是挖掘特色文化,提炼民生之魂。

文化特色是一个地区的自然禀赋、历史渊源、民俗风情折射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源泉。

汉城文化底蕴深厚,挖掘汉城的文化内涵,形成汉城文化品牌,打造盐渔之都。

对内,有利于激发汉城人民的自豪感,把对历史文化的敬重化为建设美好未来的正能量。

对外,有利于更好地宣传展示汉城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建设成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两年来,实施特色文化传承人工程,挖掘、研究汉城的盐渔文化特色。

出版《雾抬寺史话》、《滨海汉城史话》,让汉城人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亮点如数家珍。

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60场次,“汉城刻字”成为天津市首件人文因素证明商标。

汉城飞镲、评剧分别进入新区第一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汉城飞镲先后亮相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北京中国国际旅游节、香港春节民俗文化大巡游,入选全国春节特色文化活动并获文化部颁发的“社火奖”。

投入8000万元,中国盐渔文化博物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启动复建小盐河、雾抬寺、盐母庙、鱼骨庙等文化古迹。

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奖励办法》等产业发展政策,加快了红城等项目进程。

春飞镲、夏海鲜、秋葡萄、冬采摘四大汉城特色文化节庆彰显特色。

《汉城月刊》、《自豪汉城》覆盖8万家庭,免费发放入户,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8名同志入选首届“滨海好人榜”,2名个人获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

三是拓展就业渠道,解决民生之需。

稳定的就业是百姓最大的幸福。

我们始终坚持注重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并举,先后与29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立全程跟踪对接服务机制。

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组织推动各类专业培训89个班次,培训各类人员3560人。

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场10次。

注重创业与就业并举,制定并落实好鼓励全民创业的十条政策和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十条帮扶措施,鼓励全民创业,近两年来共100人创业成功,创办企业60家,有力带动了就地就近就业。

累计安置就业再就业1.95万人,安置大学生就业206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5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帮扶困难群体安置率达100%,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积极就业、全民创业带来了居民收入明显增加,截至2013年6月,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2420元,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796元,增长13.4%。

四是提升社保能力,稳定民生之本。

汉城重民生、惠民生,始终在发展中将提升社保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倾力打造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待遇,确保老有所养,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幸福汉城的发展成果。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居民生育保险范围不断扩大。

落实社会救助和低保政策。

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分类救助、临时救助制度。

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发放低保金和特困救济金等各类资金3951万元。

完善养老服务。

筹建新区第二福利院,引入养老、卫生等吸附项目。

设立增加了9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坚持每月向10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关爱金1万元,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开展健康楼市行动,实施更加优惠的蓝印户口政策,拉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近两年共销售新建商品房4565套,累计销售面积42.48平方米。

完成葆芳苑限价商品房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及廉租房、经租房租房补贴工作,维修公有住房7.02万平方米。

五是优先教育医疗,筑牢民生之基。

教育、医疗是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

两年来,我们实施了自豪汉城行动,针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制定20项可实行、可操作、可量化的愿景,旨在大幅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不断加大对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均衡配置、合理布局公共资源。

坚持素质教育和升级教育并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汉城三中建设进展顺利,汉城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与耀华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有1370名小学生升初中免费就近入学,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加固和校园安全网建设任务。

提出实施高额奖励高考优秀学生的办法,提高区域教学质量,对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给予10万元奖励(学生和学校按3:

7的比例分成)。

着眼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们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重点特色专业学科,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医大总医院滨海医院建设已经启动。

医疗保健卡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共发放76003张,覆盖率达100%。

六是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民生之安。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

作为新区的三个社会管理区之一,汉城的主要职能就是社会管理。

汉城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按照“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汉城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实施方案》,像抓大项目一样抓好社会管理创新。

我们坚持树立标杆样板,总结提升了“寨上做法”,得到中央领导和市区领导的肯定,中央政法委主办的《长安》杂志对此介绍了经验。

创新了流动人口服务机制“四方承诺制”,社区治安得到明显改善,未发生由外来人口引发的民事和刑事案件,《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门介绍。

城市社区实现了“划格结网”全覆盖,发挥“五大员”的重要作用,90%以上的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化解。

建设数字化社区,以社区博客和网络信息为平台,推进“电子居务”,提升社区公益创投服务项目建设,实现汉城和谐社区全覆盖。

寨上街社区服务中心、茶淀镇分别荣获“全国先进社区服务中心”和“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坚持局级领导包案制度,围绕重点信访案件及群众反映的问题,集中力量化解矛盾。

近两年来,没有发生有影响的政治事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生产责任事故、严重群体性事件、重大治安灾害事件和重特大刑事案件。

去年,受理来信来访3951(件)次,同期下降32.88%,解决重难点问题53个。

在敏感日期间,均没有进京非正常集访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取得了“双零访”的好成绩,始终保持了汉城政治稳定、治安稳定、社会稳定。

两年来,我们立足汉城实际,千方百计改善民计民生。

如今,汉城的道路宽了、活动场所多了、城市漂亮了,一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在我们面前。

这是汉城人共同的感受。

三、以党建创新奠定汉城发展之基

党建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的政治优势,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抓好党建工作,对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汉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丰富的资源和灿烂的文化养成了人们知足常乐的秉性习惯,党员干部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在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新形势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近两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市、区委的部署要求,摸清汉城党员队伍和党建工作的实际,找准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为汉城未来发展提供组织基础和政治保证。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

思想是导向,是灵魂。

如果说把党比作一个有机体,那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便是灵魂、是方向,如果没有灵魂,那么这个机体虽然是活的,恐怕也只是一个植物人。

近两年来,我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党建的首要任务,坚持以思想先行带动思路创新,以思想建设带动党建工作上水平。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汉城工委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于2012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新区规模最大并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体验中心。

以此为载体,把中央和市、区委的文件精神编成软件放进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与汉城发展实际相结合,培养党员干部“学习→思考→创新”三位一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并将培训范围扩大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以及村居党支部(总支)成员,将“问题”变成“课题”,进而转化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截至目前,汉城学习型体验中心先后分4批共培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1780人,并在江苏徐州进行了复制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快推进领导干部理论考核,出台了《关于加强处级单位中心组团队学习和完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的实施意见》,依托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专题体验测试、进行闭卷考试和撰写调研报告等三种方式,培训测试、调研考核、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中的近500名处级和正科级干部进行理论学习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干部档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

抓好组织建设是推进党群互动、加强党群血肉联系的关键,而村居党组织换届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

初到汉城时,正值村居党组织换届之际,面临着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尤其是在村级组织换届过程中,家族观念、宗派观念根深蒂固,历史遗留问题纷繁复杂,小马城杓村已经连续6年没有村级党组织。

经过反复调研深入分析,我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坚持不懈地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首次提出了在村级党组织换届中试行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民推党选”做法,通过公开报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一系列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