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及答案.docx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各组词的含义。
1、实词
兵
①不得持尺兵
②不及召下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穷
①图穷而匕首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私
①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
还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秦王还柱而走
顾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荆轲顾笑武阳
③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为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③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④乃为装遣荆轲
请
①乃请荆卿曰
②请辞决矣
发
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③发尽上指冠
2、虚词
而
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④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岂
①将军岂有意乎(
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③岂可得哉
以
①以刀试人/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乃
①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乃欲以生劫之
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④乃今得闻教
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
之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秦王购之金千斤
③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1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二、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请补足省略部分。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给贡职如郡县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省略句
(1)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2)皆陈殿下
(3)秦王购之金千斤(4)人不敢与忤视
(5)今闻购将军之首(6)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固定句式(凝固结构)
(1)将奈何
(2)岂可得哉
(3)荆轲有所待
三、根据注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切齿拊心
2、一去不复返
3、发上指冠
4、图穷匕见
5、无可奈何
6、悲歌击筑
7、变徵之声
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各组词的含义。
1、实词
兵
①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
②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
穷
①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
陈
①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
②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
私
①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形作名)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副词)
还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②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顾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
②荆轲顾笑武阳(动词,回头看)
③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
为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介词,为了)
③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
④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准备)
⑤乃令秦武阳为副 (动词,做为)
⑥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动词,发出)
⑦为之奈何(动词,对付,处理)
请
①乃请荆卿曰(动词,请求)
②请辞决矣(动词,请允许我)
次
①以次进(名词,次序)
②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驻扎)
信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凭据,信物)
②听其言而信其行(动词,相信)
③言必信,行必果(动词,讲信用)
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形容词,诚恳,不欺骗)
引
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
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
卒
①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②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就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动词)
②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
发
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动词,打开)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动词,出发)
③发尽上指冠 (名词,头发)
辞
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动词,辞别,告辞)
遗
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动词,赠送)
资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被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微
①微太子言,臣请得谒之(假如没有)
度
①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名词,常态,气度)
略
①进兵北略地(动词,掠夺,夺取)
2、虚词
而
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连词,表递进【并列】)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并且,连词,表递进)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连词,表转折)
④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却,连词,表转折/一说为表假设,如果)
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连词,表承接)
⑥图穷而匕首见(就,或不译,连词,表承接)
⑦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连词,表因果)
⑧伏尸而哭(相当于“地”或不译,连词,表修饰)
⑨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同上)
⑩自引而起(同上)
⑾倚柱而笑(同上)
岂
①将军岂有意乎(副词,是否,是不是)
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
③岂可得哉(疑问代词,怎么)
以
①以刀试人/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拿)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拿)
③以故荆轲逐秦王(介词,因为)
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⑤以次进(介词,按照)
⑥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连词,表目的,来)
⑦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目的,来)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⑨箕踞以骂曰(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⑩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乃
①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
②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
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
④乃今得闻教(副词,才)
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
之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
②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
③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④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⑤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结构助词,的)
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结构助词,的)
⑦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
⑧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连词,果真,如果)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的确,确实)
二、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请补足省略部分。
1、判断句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也(“所以……者”,“乃……也”表判断)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
②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③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
④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
⑤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
⑥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
(2)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
④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应“诸执兵(之)郎中”)
(3)宾语前置
①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
3、被动句
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4、省略句
(1)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
(2)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
(3)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
(4)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
(5)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
(6)吾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
(7)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8)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
(9)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10)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宾语)
(11)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
(12)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省略主语)
5、固定句式(凝固结构)
(1)将奈何(奈何:
可译为“怎么办”)
(2)岂可得哉(岂……哉:
表反问,“怎么……呢”)
(3)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
有用来……的办法)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5)然则将军之仇报(然则: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可谓:
可以说(是))
(7)荆轲有所待(有所:
有……的人(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
……的原因。
)
(9)既已无可奈何(既已:
已经,同义复用)
(10)乃遂私见樊於期(乃遂:
于是,同义复用)
三、根据注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唐崔颢《黄鹤楼》诗: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本文“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见语出本文。
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典出本文。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