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9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445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9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浙教版9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浙教版9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浙教版9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浙教版9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9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docx

《浙教版9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9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9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docx

浙教版9年级上册第二章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浙教版9年级上册第二章实验探究题

一、金属材料与金属的化学性质

1.(2020·舟山)科学兴趣小组采用不同方案对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进行了研究。

甲同学:

将镁带和铜粉分别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乙同学:

把铁制容器和铝制容器放在同一潮湿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容器表面的锈蚀情况。

……

实验后,同学们进行汇报和评价交流。

(1)甲同学根据________的实验现象,得出金属镁的活动性比铜强。

(2)乙同学观察到铁制容器表面有明显的锈蚀现象,面铝制容器表面无明显变化,据此他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铝强的结论。

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方案设计不合理,他们的理由是:

铝制容器表面无明显变化是因为________导致容器中的铝无法与氧气接触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此方法比较铁与铝的活动性强弱。

【答案】

(1)镁带燃烧而铜丝不能燃烧

(2)铝制容器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膜

【解析】

(1)将镁带和铜粉分别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镁带能剧烈燃烧,而铜会变黑,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所以可填:

镁带燃烧而铜丝不能燃烧;

(2)由铝和铁生锈时生成物质氧化铝和氧化铁的特点可知,铝制容器表面无明显变化是因为铝制容器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膜导致容器中的铝无法与氧气接触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此方法比较铁与铝的活动性强弱。

2.(2020·上城模拟)小金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的现象:

“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沉淀产生(如图甲,滤液B非现象,为了进一步探究产生的物质,小金查阅资料得: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水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气体。

(1)如图乙,小金重新做实验,听到轻微爆鸣声,则说明生成的气泡中的气体是________

(2)小金认为蓝色沉淀A只有氢氧化铜,小徐认为可能生成红色的单质铜,只是蓝色的Cu(OH)2掩盖了红色的铜。

假设小金的说法是正确的,请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

(3)经检验蓝色沉淀A中只有氢氧化铜,滤液B中含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可得岀结论是:

意外现象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

【答案】

(1)H2

(2)取沉淀A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沉淀全部消失则无铜

(3)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解析】

(1)如图乙,小金重新做实验,听到轻微爆鸣声,则说明生成的气泡中的气体H2;

(2)小金认为蓝色沉淀A只有氢氧化铜,小徐认为可能生成红色的单质铜,只是蓝色的Cu(OH)2掩盖了红色的铜。

假设小金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证明实验可以为:

取沉淀A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沉淀全部消失则无铜;

(3)经检验蓝色沉淀A中只有氢氧化铜,滤液B中含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可得岀结论是:

意外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3.(2020·柯桥模拟)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做了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小柯同学做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温度明显升高,并在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一:

可能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

可能含有镁粉

假设三:

可能含有氢氧化镁

【查阅资料】①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②氢氧化镁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水溶液呈弱碱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入一定温度的蒸馏水、搅拌

沉淀未见减少

实验2

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2现象,说明假设     不成立。

【答案】二

【实验思考】

(1)如果假设三成立,请写出实验2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

(2)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Mg(OH)2·MgCl2),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

为了验证试管中的灰白色沉淀中含有碱式氯化镁,小米把灰白色沉淀放进试管进行加热,并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石蕊试纸。

如果灰白色沉淀中含有碱式氯化镁,则小米将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镁与稀盐酸反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测量溶液pH的变化,并观察实验现象。

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8

12

16

20

24

溶液pH

2.0

5.3

7.0

8.6

9.3

9.8

10.0

10.0

实验现象

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试管温度升高,无沉淀生成

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

根据表中信息,请你说说溶液pH值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

________。

【答案】

(1)2HCl+Mg(OH)2=MgCl2+2H2O

(2)石蕊试纸变红(石蕊试纸呈现红色)

(3)镁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pH值升高;当盐酸消耗完,pH值显中性;接着镁就与热水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同时溶液pH值升高呈碱性

【解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2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没有金属镁的存在,即假设二不成立。

【实验思考】

(1)如果假设三成立,请写出实验2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2HCl+Mg(OH)2=MgCl2+2H2O;

(2)如果灰白色沉淀中含有碱式氯化镁,则小米将看到的现象是:

石蕊试纸变红(石蕊试纸呈现红色)。

(3)溶液pH值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镁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pH值升高;当盐酸消耗完,pH值显中性;接着镁就与热水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同时溶液pH值升高呈碱性。

4.(2020九上·杭州开学考)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

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

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

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

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资料2:

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

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

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

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

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

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洗。

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

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

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________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答案】

(1)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

(2)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

(3)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解析】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

(2)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

(3)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2020·玉环模拟)已知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和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小科为验证该结论,现将等质量的铁粉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并记录各组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见表,并绘制得到图甲。

组别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1

8

32

2

12

50

3

8

20

4

12

32

(1)分析实验________ (填组别)数据,可知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小科分析数据得出温度越高,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则反应越快。

那么图甲中表示第1组实验数据的曲线是________ (填字母);

(3)图乙为室温下足量镁片与20毫升8%的稀盐酸的反应,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反应后瓶内气压变化如图丙中曲线Ⅰ所示,仅根据生成的氢气质量计算出的气压变化如曲线Ⅱ所示,发现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小,计算可能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

【答案】

(1)1、4

(2)C

(3)①反应放热,温度升高;②氯化氢气体挥发,氢气中混入了氯化氢气体(或温度升高,水汽化成水蒸气的数量增多)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而改变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实验1和4;

(2)在第2组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最大,溶液的温度最高为50℃最高,这组的反应最快,应该是a;在第3组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最小,溶液的温度最高为20℃最低,这组的反应最慢,应该是d;第1组和第4组,溶液温度相同,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因为第1组质量分数小,所以它的反应速度最小,应该是C,而第4组对应的应该是b。

(3)仅根据生成的氢气质量计算出的气压变化如曲线Ⅱ所示,发现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小,可能因素还有:

①反应放热,温度升高;②氯化氢气体挥发,氢气中混入了氯化氢气体;③温度升高,水汽化成水蒸气的数量增多。

6.(2020·湖州模拟)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既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也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取氮化镁(Mg,N),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硬玻璃管中装入一定质量的镁粉。

③打开活塞K井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⑤反应结束后,      。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进行反应。

③拆除装置,取出产物并称量。

(1)硬质玻璃管中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⑤反应结束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3Mg+N2

Mg3N2

(2)熄灭酒精灯,继续通N2,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并关闭活塞K

(3)防止反应过程是空气进入反应管

【解析】

(1)硬质玻璃管中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Mg+N2 

 Mg3N2;

(2)⑤反应结束后,应进行的操作是:

熄灭酒精灯,继续通N2,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并关闭活塞K。

(3)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

防止反应过程是空气进入反应。

7.(2020·宁波模拟)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

某实验小组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进广口瓶(容积为146mL)。

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

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

所需时间/min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2

约120

1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1.9

约70

                         

\

\

\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是________。

(3)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________(写任意一条即可)

【答案】

(1)加快

(2)1g铁粉和10滴水

(3)19.2%;滤纸包占一定体积,广口瓶中真实空气体积不到146mL

【解析】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加快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表格空白处实验③的样品组成是:

1g铁粉和10滴水。

(3)氧气的体积:

100ml-72ml=28ml;

氧气的体积含量:

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是:

滤纸包占一定体积,广口瓶中真实空气体积不到146mL。

8.(2020九上·黄岩期末)小黄对Ti、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到现象如下表:

金属

Ti

Mg

Cu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度慢

产生气泡速度快

无明显现象

结论:

Ti、M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小黄又发现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有如上图所示关系,请分析:

t2~t3时间内反应速度逐渐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_。

(3)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方法来比较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供选择的药品:

Ti、Mg、Ag、TiCl2溶液、MgCl2溶液、AgNO3溶液)________。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

(1)Mg>Ti>Cu

(2)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溶液的浓度降低使反应速率减慢

(3)把金属Mg、Cu分别放入TiCl2溶液中:

把金属Ti放入MgCl2溶液和CuCl2溶液中

【解析】

(1)Cu与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二者不反应,那么Cu的活动性小于氢;

Ti和Mg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的活动性都大于氢;

因为Mg与酸反应产生的气泡速度快,说明它的活动性大于Ti;

因此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g>Ti>Cu。

(2)t2~t3时间内反应速度逐渐减慢的原因是:

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溶液的浓度降低使反应速率减慢。

(3)方法一:

将Mg放入TiCl2溶液中,会有Ti被置换出来;将Cu放入TiCl2溶液中,没有Ti被置换出来,说明活动性:

Mg>Ti>Cu。

方法二:

把金属Ti放入MgCl2溶液,没有现象;把金属Ti放入CuCl2溶液 中,会有红色的Cu被置换出来,说活动性:

Mg>Ti>Cu。

9.(2019九上·新昌期末)小红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A.Cu、Ag、稀盐酸B.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小红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B.Zn、Cu

C.Cu、AgD.Ag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答案】

(1)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B(3)B

【解析】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A.Cu和Ag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因此无法判断它们的活动性大小,故A错误;

B.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生成白色金属Ag和蓝色的Cu(NO3)2溶液,则证明Cu比Ag的金属活动性强,故B正确。

故选B。

(3)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和硝酸铜反应。

A.如果锌的质量足够多,那么将银和铜全部置换出来后,银还有剩余,因此固体中可能含有Zn、Cu、A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如果固体中含有铜,那么银肯定已经被全部置换出来,即有铜肯定有银,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如果锌的质量不够多,将银全部置换出来后,而没有将铜全部置换出来,那么这时固体可能含有Cu、Ag,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如果锌的质量太小,只是置换出部分银,那么固体中可能只含有Ag,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2019九上·萧山月考)小刚等四人组成的兴趣小组对锌与酸的反应进行了实验与探究:

(1)该兴趣小组在实验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元素组成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们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

为了验证该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填序号)。

A.黄沙(主要成分SiO2)B.氯化铜C.氯化钠D.氯化钙

(2)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

(1)问选项中后三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刚想通过如图日常用品制作的装置和托盘天平,用m1克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盐酸(m2克)反应,测量粗锌粒样品中锌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称量m1克的粗锌粒和m2克的稀盐酸(足量),称量实验所用实验器材质量m3克

2

将粗锌粒放在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4克

3

将铜网插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有大量气泡

4

反应完全后,称得整个装置总质量为m5克

若要计算出粗锌的纯度,最少需要上述实验数据中的________(填m1、m2、m3、m4、m5);

(4)若去掉碱石灰,则所测定的粗锌纯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B

(2)溶液中的Cl-对反应可能起了促进作用(3)m1、m4、m5(4)偏大

【解析】

(1)黄沙中不含金属元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钠、钙都比锌活泼,铜不如锌活泼,所以为了验证猜想,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铜;

(2)氯化铜、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中都含有氯离子,所以可能是溶液中的Cl-对反应可能起了促进作用;

(3)若要计算出粗锌的纯度,可通过反应前后容器内减少质量确定出产生氢气质量,再利用氢气质量计算出锌的质量,所以需要知道粗锌的质量和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总质量,即m1、m4、m5;

(4)若去掉碱石灰,则氢气中会含有水蒸气,使测定的锌的质量偏大,粗锌纯度偏大;

11.(2019九上·衢州期中)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实验结论】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物质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

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答案】

(1)氧气和水蒸气

(2)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或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

【解析】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的结果。

(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

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或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12.(2019九上·衢州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短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

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

在常温下不能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反应;

猜想2:

在常温下不能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实验与现象】步骤1:

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浓硫酸,无明显现象;

步骤2:

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生成,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步骤3:

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步骤4:

立即停止加热;

步骤5:

将试管中的残液慢慢倒入少量水中,溶液呈蓝色。

(1)【结论与解释】Ⅰ:

上述两个猜想中,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Ⅱ:

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SO2,立即停止加热可避免产生更多的SO2;

(2)【反思与评价】小明觉得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缺陷,他设计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两个改进装置,你认为甲和乙两装置中更合理的是哪个装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

【答案】

(1)2

(2)乙合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解析】

(1)Ⅰ:

上述两个猜想中,猜想2是正确的;

(2)我认为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13.(2019九上·浙江期中)化学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甲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________(选填“强”或“弱”)。

(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金属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别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乙所示),都实现了探究目的,则:

乙同学的实验:

X是金属________,Y是________。

【答案】

(1)强

(2)③中产生气泡速度大于①(3)Fe;CuSO4(答案不唯一)

【解析】

(1)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强。

(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③中产生气泡速度大于①。

(3)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金属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别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乙所示),都实现了探究目的,则:

乙同学的实验:

X是金属Fe,Y是CuSO4。

14.(2019·浙江模拟)小黄用如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和水;

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向B中滴加试剂至过量;

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该气体密度为ρg/L);

⑥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重,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 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

(3)小黄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________

【答案】

(1)Zn+H2SO4=ZnSO4+H2↑

(2)提高D管,静止片刻后,C、D液面仍存在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

(3)测量铜锌合金样品的质量

【解析】

(1)铜锌合金中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与硫酸锌,而同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此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