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396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x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x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

《旅游概论》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理论含实践

课程学时:

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适用专业:

市场营销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背景

(一)专业认知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懂得市场经济,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既懂得市场营销实务和管理,又熟悉国家经贸政策和法令,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懂得进出口业务,通晓外贸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能力: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相关经济法规、政策;具有一定的市场调查研究、市场开发和促销等市场营销工作必备的能力。

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

类别

名称

发证机关

等级

对应课程

基本证书

计算机等级考试

天津市教委

一级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教育部考试中心

A/B级

实用英语

汉字录入

学院

合格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高级推销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高级

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基础、市场调查分析、广告策划实务、现代推销技术、商务谈判、现代营销礼仪、市场营销策划、网络营销

推荐证书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教育部考试中心

A级

实用英语

汽车营销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助理

汽车专业知识、汽车营销实务、

会展商务师

中国商业技师协会 

全国商贸业务技术资格考评委员会

初级

(助理)

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营销与服务

市场营销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市场营销人员是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

根据我国有关资料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企业界自办或协办的人才交流会约两千多场次,而每一次的人才交流会上,市场营销人员都是最受欢迎、最供不应求的人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种势头在未来将越来越猛烈。

相近专业工商管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基础、商品学、统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等。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企业经营必须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为中心,而《旅游概论》的研究体系正是围绕这一中心命题展开的。

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决定了旅游市场的特殊重要性。

因此,该课程在营销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中,本课程的定位是,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培养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和旅游市场开发的专业人才。

帮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模块知识:

旅游活动基础知识、现代旅游三要素、现代旅游关联问题,了认识旅游、认识旅游业。

深入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能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

同时,通过旅游审美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在市场营销类专业中的作用有三:

一是让学生认识旅游、认识旅游业。

二是让学生了解这个专业,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尽早地给自己定位。

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信息采集、市场调查、比较判断、归纳总结、语言表达等基本技能。

(三)课程国内发展状况

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研究动态及未来走向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旅游概论》课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创阶段(2005-2006年)

《旅游学概论》课程自上世纪八十年初期我国设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之初就开始作为骨干课程,一直延续至今。

《旅游学概论》自2005年我院建院伊始,就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的三个专业方向酒店管理、会展管理、高尔夫管理开始讲授,学生达1400人,期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名教材《旅游学概论》作为该门课程的指定教材。

此阶段,借助学界资源,对教学的内容体系进行了全面探索,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与国内使用该教材的院校进行交流、切磋,积累经验。

(2)发展完善阶段(2006-2008年)

根据初期总结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结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并借鉴期间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我院提出了“大旅游、大休闲、大文化”的战略布局,并将此思想融入教学,自2006年开始,以课程组教师为骨干开始编写讲义,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高尔夫管理、会展管理以及邮轮管理五大方向内容融入教学。

(3)逐渐成熟阶段(2008年-今):

2008年以来,为加强课程建设,旅游学概论课程重新编写,在陆丹院长的倡导下,以波德里亚“消费文化”与现代主义观点引入教学,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同时,在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使整个课程体系进入完善和成熟阶段。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学科,其后续课程有:

旅游市场学、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景区管理与规划、旅行社管理等。

也是国内任何一所高校旅游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

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对旅游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及理论的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内容框架的清晰、合理认识和专业学习目标的科学确立。

如果将整个大学三年学习的最终成果比作一座大厦的话,那么旅游学概论的学习就好比建房的第一块砖。

如果这块“砖”的质量不好,将会导致整个大厦的坚固和美观的程度。

2.同类院校该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本课程目前还没有国家级的《旅游学概论》精品课程,湖南师范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建设了省级的《旅游学概论》精品课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大学、渤海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校级《旅游学概论》精品课程。

各高校的校级《旅游学概论》精品课程也都还在建设中。

与各高校的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一改以旅游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构建框架体系的传统,以旅游现象的历史沿革为逻辑起点,从产业入手,并围绕旅游产业展开,构建全新的课程框架体系。

按照回顾上一讲内容并引入下一讲——提出问题讨论——理论讲解——讨论、思考——总结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

目前,我国该类课程精品课建设基本都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本门课程是作为选修方向拓展技能。

只能参考旅游管理专业的精品课程作为辅助学习方式。

(1)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分院精品课程网站

(2)网址: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站

网址:

3.该课程目前国家规划/公认/著名的教材分析

目前国内存在十几个版本的《旅游概论》,在之前的三十年里,旅游学领域经过了激烈的争论,基础理论已经慢慢成熟。

国内学术界影响力最大的旅教材是南开大学李天元教授编著的《旅游学概论》。

已经出到第六版。

此外申葆嘉先生编著的《旅游学原理:

旅游运行规律研究之系统陈述》自2010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影响。

申先生是”中国旅游教育与研究终身成就奖“的唯一获得者。

《旅游学概论》从旅游学科的形成及旅游发展史的研究入手,对旅游学中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及旅游市场等基本问题的若干基本概念、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便于学生全面、深刻认识旅游及旅游业,还对当今旅游活动的发展脉络、旅游活动产生的影响、旅游行业管理及旅游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基础的描述。

全书共分10章:

绪论、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活动的影响、旅游业的行业管理和旅游教育与培训。

《旅游学概论》可作为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用书,也可作为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资料。

4.讲授/研究该课程的国内知名学者及教师,列出其主要成果

(1)申葆嘉:

教授,现任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顾问。

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后转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外经贸部工作。

1980年应邀在南开大学任教,1982年参加旅游学系建系工作,1988年离休,仍从事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至今。

研究领域:

旅游学基础理论。

主要研究成果: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和《旅游学原理》。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是5篇序列性研究综述,1996年发表在体现国内旅游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旅游学刊》上,在国内旅游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1999年出版的代表作《旅游学原理》是国内研究旅游科学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其他:

2008年获颁“中国旅游教育与研究终身成就奖”。

(2)张广瑞:

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顾问。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财贸所旅游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中国国内旅游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未来旅游研究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

国际旅游发展比较研究,旅游经济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世界旅馆旅馆世界》、《饭店英文实务手册》、《中国边境旅游发展的政策选择》、《全球旅游新论》、《中国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与预测2000-2002》(即《旅游绿皮书》)、《关于中国旅游业的几点思考》、《对发展国内旅游的几点认识》、《遵循国际惯例,改善旅游环境》等。

(3)魏小安: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

现任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主任委员、国家旅游局旅行社饭店管理司司长、政策法规司司长、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

研究领域:

旅游行政管理和旅游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参与十几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起草国务院关于旅游发展的各项重要文件,参与各项旅游法规的制定。

主持制订国家标准《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点)等级服务标准》、国家标准《特种旅游标准》、行业标准《主题饭店建设、经营与服务导引》等。

出版了《目击中国旅游——2001》、《旅游纵横—产业发展新论》、《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旅游强国之路》、《主题酒店》、《中国休闲经济》、《多彩贵州多姿发展》、《天下旅游看四川》等专著。

主编《创造新的文化遗产》,合作主编《世界旅游宣言》、《中国旅游发展绿皮书2003--2005》、《中国旅游发展绿皮书2005--2007》等,共计出版研究著作及主编成果40种,上千万字。

发表论文200多篇,200多万字。

此外,主编《旅游调研》杂志60期(500万字)及《旅游管理与服务》48期(280万字)。

(4)李天元:

教授,现任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1995)、博士生导师(2004)、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人事部全国旅游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咨询专家,山东省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旅游学刊》、《旅游管理》、《旅游科学》特邀学术委员。

研究领域:

旅游学理论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出版《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纲要》、《旅游学》等专著4部,翻译《休闲和旅游供给:

政策与规划》、《饭店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等译著7部,在《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等刊物上发表了《目的地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视角》、《国外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研究现状与分析》等

(四)课程现有基础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参考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国内知名学者南开大学李天元修编的《旅游学概论》(第五版)和蔡敏华主编的《旅游概论》。

同时,根据学院的办学目标和重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可以组织教师编写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旅游概论》。

并计划出台与本教材相配套的《习题与案例》、《旅游学实践指导教程》等系列内部教材。

2、学生自主学习资料

学院还可以收集或购买旅游类经典书籍(光盘)20000余册(张),其他相关书籍500余册,学术研究电子论文约5000篇,整理了本院营销专业历届学生毕业设计,这些电子电子书籍和资料均放在本院局域网上,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科研的需要。

3、实验教学环境

本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对营销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通过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酒店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可以特聘国际国内著名品牌酒店的总经理加盟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

除此之外,学院还拥有酒店和旅行社的模拟场地作为校内实践基地,校外有金龙、中青旅、嘉信国旅等实习基地,能够提供导游、景区、酒店、会展以及票务等旅游业全方位的实训或操作训练。

4、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的校园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学院设立的实践教学中心等,保证旅游学概论课程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保证学生随时能够掌握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信息。

二、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创新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

将每一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真实具体的任务;每一项任务的教学以真实案例导入,使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运用调查访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课题讨论等方式和手段实现每一项教学目标;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每一项任务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课外活动项目,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

2、根据该课程是旅游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启蒙课程特点,安排每一位学生到实训基地轮训一周,达到专业认知的目的。

3、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结合旅游类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高专的要求,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师讲授与指导学生自学结合起来。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

(1)课堂讲授: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以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并通过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旅游概论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形式。

本课程所选案例,多数是主讲教师自己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所收集的案例。

进行案例教学时,采用多种方式,既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

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

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主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3)课堂讨论: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和当时社会上的热点旅游问题进行讨论。

我们设置了十大讨论题:

分析“黄金周”的旅游“井喷”现象。

取消黄金周休假是对民意的颠覆还是顺从商务会展旅游为何一枝独秀分析参加旅行社旅游团队的利弊。

现在是打开秦始皇陵的时候吗旅游索道存在是合理的还是对景观的破坏同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你认为丽水旅游商品开发应注意什么你赞同导游小费制度吗“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吗黄包车重现西湖边:

是风景还是多余

(4)实地调查:

在本课程的"旅游者"、"旅游业"等教学内容中,组织学生以4-5人为一小组,到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进行见习、调查,并以小组为单位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小组的调查结论。

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沟通、合作的能力。

(5)专题讲座: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旅游开发与环保问题等,本课程专门开设"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邀请学界、业界的著名人士进行专题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可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前沿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拟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1)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在网上发布。

(2)制作课程讲授的多媒体课件,并在网上发布。

(3)建成了网上旅游小常识、案例资料库、试题库、浙江旅游创新论文库、浙江景区图片库。

(4)与著名旅游网站链接,进行网络教学。

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本课程有国内著名旅游网站链接,依托国内各旅游网站、旅行社网站、饭店网站、景区网站等专业网站资源,让学生登陆浏览并下载相关学习资料,鼓励学生与同行进行网络交流。

我们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旅游概论》课程网站,校园网上共享教学资料,供学生课余学习。

学院十分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投入350多万元资金用于校园网基本建设,为教学搭建了较为先进的服务平台。

现有二条线路接入到互联网,一条为1000M的公网互联网光纤出口线路。

另一条为教育网线路。

现联网计算机数为2000余台,多媒体教室座位共计5854座,每百名学生98座。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旅游学的入门学科。

同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规律。

本课程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教学原则和“宽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原则以旅游现象的历史沿革为逻辑起点,以旅游产业为中心,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心理学等理论,来解释旅游现象,并指导旅游产业的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强调客观现象概述与原理论述相结合,注重对现象原理的揭示和理解;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强调知识和理论在旅游经营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二)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专业的基本概念、功能、特点。

明确旅游市场的内涵与传统的关系。

掌握旅游市场调研的基本知识,熟悉旅游市场调研的方式、方法、网络问卷设计等。

掌握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的知识与功能,熟悉各自的运作方式与特点。

(三)能力目标

本课程将立足适应21世纪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对学生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运用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市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旅游市场策略与方法,熟悉旅游市场的运作规律和程序,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培养学生的旅游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研究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有关的方法分析、研究旅游市场现象与规律。

四、课程内容设计

(一)总体框架

模块(或章)

学习内容

参考学时

任务一

走进旅游

10

任务二

我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

10

任务三

我向同学介绍家乡的旅游资源

10

任务四

我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活动

10

任务五

设计旅游线路及推广方案

16

机动

4

学时合计

60

(二)具体要求

1.模块一(或第一章):

(1)总体内容与要求

任务一

走进旅游

课时

10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旅游的定义,旅游活动的类型及其特点,旅游发展历史的演变过程

旅游现象的辨识,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旅游活动发展状况。

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业、了解旅游业的情感

重点、难点

中国古代旅游的类型;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的贡献;科学技术发展对旅游旅游活动。

主要内容

项目1

旅游发展历程

课时

4

项目2

旅游活动

课时

6

课时

任务(或)要求

 本项目主要介绍早期的旅行活动、近代及现代旅游的发展及中国旅游的发展,为学生认识旅游业打下基础。

(2)具体内容与要求

任务一

走进旅游

课时

10

任务1-1

旅游发展历程

课时

4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古代中国的旅行与旅游

2、理解近代中国旅游业的形成

3、掌握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1、能解释古代中国旅游的类型

2、能说明古代中国的旅行设施

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业、了解旅游业的情感

重点、难点

中国古代旅游的人文特色;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的贡献;科学技术发展对旅游旅游活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代旅游

课时

2

第二节

近代旅游

课时

第三节

现代旅游

课时

2

课时

课时

课时

任务要求

1、科学技术发展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2、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的贡献

工作对象

工作角色

工作工具

学习地点

主要手段

教学用具

任务评价

全体学生

调研员

网络

教室

讨论

多媒体

良好

任务1-2

旅游活动

课时

6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明确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2、了解旅游活动的性质和属性

3、掌握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4、熟悉各种旅游活动类型的主要划分方法

1、能够对各种常见的旅游活动现象做出正确辨析

2、能够深入分析各种旅游类型的特点

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业、了解旅游业的情感

重点、难点

旅游的概念、旅游的构成要素、旅游的类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与属性

课时

2

第二节

旅游的构成要素

课时

2

第三节

旅游的类型

课时

2

课时

课时

课时

任务要求

参加旅行社旅游团队的利弊分析

工作对象

工作角色

工作工具

学习地点

主要手段

教学用具

任务评价

全体学生

调研员

网络

教室

讨论

多媒体

良好

2.模块二(或第二章):

(1)总体内容与要求

任务二

我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

课时

10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游客范围的界定、旅游者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运用我国旅游统计对游客的界定标准,准确界定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

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旅游者的界定、形成条件、主要类型及特点

主要内容

项目1

旅游者

课时

10

课时

课时

课时

任务(或)要求

 分析一个人成为旅游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运用我国旅游统计对游客的界定标准,准确界定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

(2)具体内容与要求

任务二

我如何成为一名旅游者

课时

10

任务2-1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影响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课时

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掌握游客范围的界定、旅游者类型

分析一个人成为旅游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旅游者的界定、形成条件、主要类型及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课时

2

第二节

影响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课时

2

第三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课时

2

第四节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课时

4

课时

课时

任务要求

分析一个人成为旅游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运用我国旅游统计对游客的界定标准,准确界定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

工作对象

工作角色

工作工具

学习地点

主要手段

教学用具

任务评价

全体学生

调研员

网络

教室

讨论

多媒体

良好

3.模块三(或第三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