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3353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Peoplearenotafraidofwalkinginthedark,buttheyareafraidthatthereisnosunshineintheirhearts.勤学乐观 天天向上(页眉可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教具:

  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

  师:

这是几时?

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

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

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

  师:

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

  生:

有的说的是上午的9时,有的说的是晚上9时了!

  师:

一天中有几个9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9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

上午9时晚上9时

  师:

在9时前面加上:

上午或晚上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吗?

  师:

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

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

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

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

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

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

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

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学生各持己见)

  师:

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

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

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

晚上12时……

  师:

现在几时?

  生:

中午12时。

  师:

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

晚上12时中午12时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

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

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

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

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多媒体出示钟面:

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

  凌晨2:

002:

00上午7:

007:

00中午12:

1012:

10下午1:

0013:

00晚上9:

0021:

00

  

(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

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

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互换方法:

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4、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

40()中午12:

00()

  下午1:

00()晚上7:

30()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

20()12:

00()

  14:

00()16:

30()

  三、求经过时间

  出示例题:

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小时(课多媒体演示)

  四、口答(多媒体演示)

  1、选择填空

  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1)9时

(2)17时

  (3)9小时(4)17小时

  2、从6时到12时经过()小时

  3、一个展览馆每天8:

00开馆,17:

00闭馆,每天开放()小时

  4、许老师今天上午7时进学校,到下午4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

(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

  五、聪明题

  1、小华每天7:

00分到校,11:

30分回家,13:

00到校,16:

00离校,他一天在校的时间是多少?

  2、爸爸21:

00上夜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

  六、总结交流。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

你还有疑问吗?

  2、同学们,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回来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同学们!

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好吗?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上午9时晚上9时

  24时计时法:

9时21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

  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

]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

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

  为什么?

(生说理由)

  师:

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

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

说说你的想法。

(生说想法)

  师:

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习速度的单位

  师:

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揭题)谁跑得快

  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

”说说你准备怎么比?

(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师:

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

师:

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

  师:

小丁丁这里是60米,摩托赛车这里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说,小丁丁和摩托赛车一样快呢?

  [相同的数据,不同的意义,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冲突”,通过学生自己感悟,得出每个数据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的表达,从而引出速度的单位,并对速度的意义产生初步的感悟。

]

  师:

为什么?

说说你的想法。

(第一个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60米,第二个60米是摩托赛的1秒钟行了60米)

  师:

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

读作、表示?

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60米/秒。

读作、表示?

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

  师:

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

  师:

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

(一学生黑板)

  师:

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读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

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

你能说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

你知道为什么吗?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

  [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速度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在有趣的欣赏、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其次,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速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更多。

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

]3、概括什么是速度:

  师:

看来,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师:

这是我们刚刚用过的6组数据(PPT呈现出之前计算过的6组数据),仔细观察,想一想,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

  5、口答:

  ⑴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XXXXX。

  ⑵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XXXXX。

  ⑶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XXXXXX。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

  带有这个标志(标志上标有60)的路共长18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

他会超速吗?

  [本节课是《谁跑得快》的第一课时,因而在授课时着重安排解决“速度”,将“路程”与“时间”安排在第二课时,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需求,也预设到了学生求出“路程”或“时间”来解决此题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练习中集中练习了解决不同物体的速度外,在此题中,我特意编写了一些特殊的数据,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

  四、回顾

  师: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

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理念: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B、师:

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2)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24×12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

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课件1]

  1,提问:

A,7/8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

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例2:

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

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

用除法计算:

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

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

1÷3=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

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课件3]

  

(1)分析:

A,想想:

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反馈分法.

  提问:

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

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

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也就是3/4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

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看书P91深化.

  反馈:

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24÷2516÷497÷139÷9c÷d

  2,口算.

  7÷13=()÷9=1/2=()÷()8/13=()÷()

  3,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

1÷3=0.333……(米)=1/3(米)例3:

3÷4=3/4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a÷b=b/a(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学生探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再通过比较、整合,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2.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促进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两张完全一样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

“分数王国”里有哪些数呢?

“小数王国”里呢?

  (生汇报)

  师:

“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它们在吵什么?

  生:

和0.06都说自己更大。

  师:

和0.06哪个数大?

你能帮助它们吗?

(板书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设计意图:

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里的士兵吵架这个情境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然后以比较“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

  师:

比一比,“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

  

(2)大胆猜测,探究比较方法。

  方法一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1÷20=0.05,因为0.060.05,所以0.06。

  方法二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0.06=,=,因为,所以0.06。

  课件展示学生没有想到的画图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

  0.06>

  师小结:

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时,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2.“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

  

(1)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的“翻译”指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分数尺”和“小数尺”中呈现的例子说一说与0.125的互化过程。

  (3)引导学生理解数线上的同一个点既能表示一个分数,也能表示一个小数。

  3.归纳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探究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

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4.归纳“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

  练习,探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师小结: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小数的小数点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设计意图: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本教学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从而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

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

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

出示:

折线统计图。

  

(1)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

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

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B、汇报C、提问:

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

李X(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

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

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

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

“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

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出示:

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

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

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省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材把《数学与购物》这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六单元后,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计算中的最优策略以及多个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本课教学内容是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的最后一个内容。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与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