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705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docx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docx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

音乐教学大纲

六年制小学一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教学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并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唱歌

1、复习巩固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

2、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3、学习自然地呼吸,学习U、O、U等正确发音和用准确的口形唱名,注意咬字、口形的正确。

4、有表情地唱歌、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绪。

(二)唱游

1、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的律动

2、学习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培养

(三)、器乐

1、学习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

2、注意与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相配合

(四)欣赏

1、逐步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2、欣赏优秀儿童歌曲、民歌和器乐曲。

3、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情绪的歌乐曲。

(五)读谱知识和视唱听音

1、认识简单音符、常用记号

2、认识2/4、3/4

3、进行简单的节奏组合等练习

音乐新课程标准

一、教学总目标

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二、分目标

艺术与生活

1、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中,认识艺术的要素和组织原理。

2、在艺术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展生活经验,学会体验生活的乐趣。

3、3、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相互作用与转换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艺术与情感

1、学习运用基本的艺术技能,创造性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感受和理解不同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蕴涵的情感和思想,获得对人类情感的体验。

3、体验、了解和反思人类情感如何丰富了艺术的创造与表现,提高审美情趣,达到身心的和谐与愉悦。

艺术与文化

1、探讨、比较我国民族艺术的风格特征和文化历史背景、学习它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学会珍视各民族艺术的价值。

2、认识世界不同地区的艺术,了解其风格特征及文化历史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

3、学会识别并领会不同地区与时代艺术符号的文化含义。

艺术与科学

1、了解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艺术想象、审美要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产品设计的影响。

3、尝试艺术手段与科技手段的结合,对自然、环境、生命科学等内容进行艺术创造和表现,促进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连接与互动。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2、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使学生掌握知识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性

5、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工作水平

6、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工作尽职尽责

教学重点

1、用儿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用协调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表演歌曲

3、用正确的姿势、表情表现不同情绪歌曲

教学难点

在演奏、演唱、表演中寻找音乐的感觉

第一课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

准确地唱歌。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

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

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

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

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

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

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

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

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实践中认识三角铁及敲击方法。

能在歌曲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小燕子》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

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4.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

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5.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6.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创编与活动:

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他们边唱边表演

四.老师总结

五.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

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

提示:

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

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5.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6.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7.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

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

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三.创编与活动

四.课后小记

第二课放牧

教学内容:

表演《牧童》、表演《放牛歌》。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聆听《牧童》、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曲》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材分析:

一、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

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

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二、合唱曲《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

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三、歌曲《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

4/4拍,五声羽调式。

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

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和愉快心情。

三、歌曲《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

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

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

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实践中认识三角铁及敲击方法。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多媒体

课时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牧童》、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图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放羊。

那么放羊的孩子叫什么呢?

(牧童)今天,我们学习歌曲《牧童》。

三、新授: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3、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

结束句在哪里?

4、请同学们用指着方框中的歌词进行朗读。

5、要求学生跟着伴奏带唱。

6、要求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介绍三角铁及演奏方法。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

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和管乐队。

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

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五、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

怎样敲击出长音?

怎样敲击出短音?

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

这样是否更好?

六、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师给予以引导,分组进行表演。

七.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聆听《牧童》、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上的图片。

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讲一讲你认为这幅图画描绘了些什么?

三、学习新课: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

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5、随着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复听歌曲。

四、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1、双响筒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

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2、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3、探索。

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躺两侧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能敲击什么样的声音?

4、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

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边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

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五、为歌曲《牧童》伴奏。

(用双响筒)

六、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放牛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新授歌曲《放牛歌》

1、初听歌曲《放牛歌》。

2、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

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3、再听一遍,试着读一遍歌词。

4、跟着歌曲录间,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5、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三、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师给予以指导)

教师尽可能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四、课后小记。

第三课手拉手

教学内容: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表演《一对好朋友》、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子的生活。

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材分析:

一、《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

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二、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

在陕西民间“打瓜社”演奏的曲目中有《鸭子伴嘴》这首同名乐曲,但其结构短小,没有情节性构思。

作者在编写这首乐曲时,取材于西安鼓乐《五调坐乐全套。

中吕粉蝶儿》的开场锣鼓和“打瓜社”演奏的《鸭子伴嘴》,并以新的带有情节性的构思,充分运用音色、音量,打击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变化对比,生动地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

三、歌曲《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

歌曲为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转的情景。

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歌中“哩喽喽”吆喝声的加入,为歌曲增添了乐趣,使得歌曲更为生动。

四、歌曲《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

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

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

反映了富裕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多媒体、挂图。

课时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表演《一对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导言: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猜这些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有的说在做游戏,有的说在跳舞,有的说在手拉手唱歌。

2、今天我们聆听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3、完整聆听全曲。

4、再听一遍。

提示:

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5、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6、同学们看这幅图画,小朋友是否团结?

你认为他们是好朋友吗?

你有好朋友吗?

7、下面请同学们聆听歌曲《一对好朋友》。

8、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9、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

你听到了什么?

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10、随录音填写歌词。

11、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得快。

12、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1、结合歌曲《一对好朋友》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每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哪一种加入更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鸭子伴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图画。

都画了些什么动物?

你们猜他们在干吗?

同学们各抒已见。

有的同学说鸭子们在互相问好。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音乐,听一听鸭子们到底在干吗?

三、学习新课:

1、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有的同学说好像是鸭子们在吵架。

请同学们给起个名字。

《鸭子拌嘴》

2、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

可激发学生的兴。

3、讲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

4、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出小鸭叫?

哪里表现出老鸭叫?

5、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对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四、编创与活动。

1、要求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创造出小鸭的故事。

2、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加上人声。

3、分小组编制、表演。

再一组组表演组大家看。

五、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数鸭子》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上和图画,你们猜这几个小朋友在干吗?

同学们一下就猜出来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数鸭子》。

三、学习新课。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四、编创与活动。

1、认识四分休止符。

不告诉名称只告诉休止一拍,应提示学生以四分音乐符为一拍。

2、连续拍击:

3、看看歌曲《数鸭子》中有几个“O”。

4、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唱谱。

提示:

唱到“O”时怎么办?

五、编创与活动。

1、出示数鸭子的节奏卡片。

2、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

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它风只鸭子叫“GA”。

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再把两种声音合起来。

(提示:

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3、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六、课后小记:

第四课长鼻子

教学内容:

聆听《小象》、聆听《大象》、表演《小象》、表演《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二、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三、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一、《小象》是美国享利。

曼仙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

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二、《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

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这部乐曲常采用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奏。

在这部新颖奇特的组曲中,作者以漫画式的笔调,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动物们滑稽的动作和可爱的情态。

三、歌曲《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

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四、歌曲《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

歌曲由XXXXXXX0的典型节奏贯穿全曲,仅结尾句稍加变化。

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

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

好象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多媒体、挂图。

课时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小象》、聆听《大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吗?

都看到了哪些动物?

三、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来说一些关于大象的知识,吃什么,住在哪里?

出示挂图,提示学生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2、完整地初听一遍。

3、再听一遍,你感到乐曲是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小象叫了几次?

4、复听,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象的叫声。

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5、小象叫了几次。

6、完整听一遍。

7、小象的父母叫什么?

《大象》

8、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

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9、为什么音乐是缓慢沉重的?

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10、复听音乐做动作。

提示:

大象有哪些习性?

它怎样走路?

11、再听一遍。

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身体的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多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五、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教学新课:

1、上节课我们聆听了管弦乐《小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象的歌曲。

2、完整地聆听歌曲,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划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3、带领同学们朗读几遍歌词。

4、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5、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用表演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设计的。

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是什么象。

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

通过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4、提示:

为什么说大象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边说边表演。

5、加上创编的动作来表演歌曲《小象》。

(分组进行)师总结。

四、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两只小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课:

1、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小象》,歌词描绘了小象的什么呀?

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2、完整聆听歌曲范唱。

3、带同学们读歌词。

4、采用听唱法教学。

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

歌中的衬字“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5、分小组编创动作,要让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6、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示:

大象怎样走?

两只小象各是怎样走?

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然后象妈妈的节奏分别和两只小象的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

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四、拍着节奏演唱一遍歌曲。

五、课后小记:

第五课跳起舞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二、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三、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

教学内容

1、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2、聆听《挤奶舞》

3、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4、表演《小松树》

教材分析

1.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吴光锐、齐景全、王小平作曲的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

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音乐所描绘的小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