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161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精美教案

2017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朱德母亲的人生经历,从中有所领悟,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2、抓住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的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体会作者刻画人物、表达深情的方法,对于精彩的词句段,有自己的理解并尝试赏析。

4、感受朱德对母亲的深情,感恩、热爱自己的母亲。

重点

1、抓住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的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2、体会作者刻画人物、表达深情的方法,对于精彩的词句段,有自己的理解并尝试赏析。

难点

1、抓住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的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2、体会作者刻画人物、表达深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也是最爱我们的人。

她不仅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还教给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朱德元帅的回忆性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感受锺太夫人的崇高品质。

板书课题《回忆我的母亲》。

朗读古诗,谈谈感受。

由古诗导入母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1、了解朱德母亲的人生经历,从中有所领悟,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2、抓住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的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体会作者刻画人物、表达深情的方法,对于精彩的词句段,有自己的理解并尝试赏析。

4、感受朱德对母亲的深情,感恩、热爱自己的母亲。

二、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疑问呢?

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

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教师点拨下面重点知识:

1、简介作者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了解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为“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

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为“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这篇祭文曾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

3、掌握字音

diànjíxǐnìshúyálù

佃农祖籍 迁徙 溺死私塾衙门劳碌

zhóumùchāiyìtiáochuòmán

妯娌和睦差役调料不辍劳作瞒着

4、理解词义

为富不仁: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

尽量节省。

节,俭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

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

姑且谈谈。

聊,略微。

好劳动:

劳动好手。

周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5、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

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

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三、感情朗读知内容

同学们,本文是朱德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在文章中朱德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呢?

请大家有感情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这篇回忆性散文的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坚强不屈、宽厚仁慈的许多事件,还写到母亲同情、周济贫苦农民、憎恨为富不仁者;教给作者“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生产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支持作者投身革命、体谅党的困难等事件。

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点拨:

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职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从下面语句看出来: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3、根据文章内容思考,文章可分几个部分?

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一层(第2—8段),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第9—13段),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第三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可以看出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

4、通过初读课文,你对这篇文章有怎样的感受呢?

点拨:

我感受到锺老太夫人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我感受到锺老太夫人的教子有方。

我感受到锺老太夫人的识大体、爱国家的品格。

我感受到朱德元帅的悲痛心情,对母亲的热爱。

我感受到朱德元帅对祖国、人民的热爱,献身革命的决心。

……

四、仔细品读明形象

同学们,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大夫人的大会。

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为什么这位母亲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请同学们品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头即说: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阅读课文,想一想:

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

点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

母亲整日劳碌着,影响了我跟着母亲劳动。

母亲用桐子榨油点灯;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亲手纺线,请人织布染色做新衣。

每天母亲第一个起身。

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还是回家继续劳动。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

2、作者的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点拨:

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表现了朴素的阶级意识。

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

母亲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喝酒吸烟的毛病,表现了严格要求孩子。

在家庭遭遇最悲惨的遭遇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表现了爱憎分明。

母亲节衣缩食,借钱送我去读书,表现了母亲目光长远。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表明母亲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美德。

小结:

全文紧扣开头的中心句——“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选择典型材料。

重点详写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

3、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

“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点拨: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母亲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4、想一想,为什么这位母亲能获得延安各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如此高的评价?

点拨:

因为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锺太夫人具有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吃苦耐劳、默默奉献、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格

因为她“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她“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五、吟咏涵诵品深情

1、同学们,文章在质朴平实的叙述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请你找出这样的语句,吟咏涵诵,体会这些语句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在课本上进行圈点批注,然后给大家展示。

展示交流: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悲惨生活深感同情、难过。

(2)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

这句话承接上文的说的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表现对母亲整日劳碌的同情、疼爱。

(3)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4)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对于母亲的高贵品质充满崇敬,对我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这句话表现了非常感谢母亲对我的革命道路的支持。

(6)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这句话运用类比的手法,表现母亲对自己的想念,也突出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

(7)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这句话准确地用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8)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这句话突出母亲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9)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这两句话是抒情、议论,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怀念之情。

(10)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此句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2、同学们,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合作讨论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点拨:

(1)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这句议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表现了母亲的聪明能干。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