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概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345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化产业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化产业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化产业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化产业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概论.docx

《文化产业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概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产业概论.docx

文化产业概论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

从广义上看,传媒、卡通、影视、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都是文化产业璀璨的一员。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逐步调整。

2011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1%;新闻出版产业全年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新建国家级新闻出版产业基地5个;互联网和移动网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国产网络游戏备案585款,同比增长超过200%。

•2012年上半年中国文化产业领域亮点不断。

第八届深圳文博会的交易量又创新高,达到了1400多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达到15%以上,文化产业已经在慢慢吸引一些社会资金、社会资源加入到行业中来;4月27日,人民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第一家在中国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人民网的成功上市具有“标杆”意义;5月21日,大连万达用26亿美元收购了北美第二大院线,是中国文化企业最大的一个海外收购。

•过去十年,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011年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将把文化产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确立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方向。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于2012年5月10日正式发布,《规划》指出,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提出包括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在内的九项重点产业工程。

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必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

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最后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七章。

首先介绍了文化产业的定义、分类、构成及特征等,并对国际国内文化产业的现状做了细致分析。

然后具体介绍了广播影视业、动漫产业、音像业、出版业、网络文化业等文化细分行业的发展。

随后,报告对文化产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产业基地(园区)发展分析、竞争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政策法规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与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文化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

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文化产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文化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第一章文化概述

一、概念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二、分类

(一)按照本质属性,把文化分为三类:

物质、社会、哲学文化。

(二)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三)按照形态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

•(四)按照文化的内部结构分为: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五)有些人类学家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高级文化(highculture)、大众文化(popularculture)和深层文化(deepculture。

•(六)按照地理位置分:

•(七)按照主体分:

•(八)文化的分类

三、文化的构成

文化的要素主要为3个:

(1)符号,定义和价值观;

(2)规范准则;(3)物质文化。

四、文化的演化:

(先讨论)

•1、文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文化促进了人体生物进化。

•3、文化本身成为人类环境中的一种力量,它无论是范围上,影响上都变得和环境一样重要,而且自己也处于动态进化过程中。

五、文化的特点

•1、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

•2、文化是学习得来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

•3、文化的基础是象征。

•4、文化作为相互关系的整体而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第二讲<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

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

一、聚焦《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振兴的指导思想与八大重点工作,强调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会议同时指出,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和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为规划实施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为建国60年来首部全国性的文化产业专项规划,《规划》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发展,正迎来一个历史性拐点,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周期。

二、《规划》关键词

•1、“文化创意”过去我们总是在提“文化产业”,但最近几年一些地方也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到底是什么关系?

《规划》明确了文化创意是和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等《“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提及的九大文化产业并列的一个概念。

可以说《规划》在概念上明确了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1]

•2、“文化传播渠道”

•《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具体来说,就是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和出版物发行的跨地区整合。

•3、“文化资源整合”

•在《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在八大重点任务当中无论是“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还是要“建设文化传播渠道”都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结构调整,特别是提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

•4、“文化产业基地”

•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是一个新型的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必经的阶段。

产业基地的功能主要有两项:

一是要发挥集聚效应,二是发挥孵化功能。

这次产业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坚持统筹规划”,做好文化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同时,凡是列入到全国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当中的项目都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包括资金支持上给予重点支持。

•5、“骨干文化企业”

•《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值超百亿的骨干文化企业。

在重点任务当中也明确提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50家左右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培育成骨干文化企业。

•6、“新兴文化业态”

•《规划》明确提出文化发展要靠双动力,就是以坚持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在具体的政策措施当中也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

发展新兴的文化业态实质上就是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在这方面《规划》当中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总的目标是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包括发展广播电视方面的新业态,比如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网络广播电视、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也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比如有线电视网络方面的下一代广播电视项目(NGB)现在已经启动。

还有一些出版方面的新兴业态,同时在音乐、电影、流动演出等方面都要求加快关键技术设备的改造更新,研发核心技术。

这是对新兴文化业态背后技术支撑的问题。

•7、“对外文化贸易”

•在对外文化贸易当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特别强调以企业为中心,重点是扶持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同时明确提出要抓好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鼓励我们的文化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生产基地,生产和开发适合当地文化消费特点的文化产品,真正使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影响力。

民族文化是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8、“主题公园”

•在这方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对扩大文化消费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主题公园。

•9、“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要加快实施《“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已经明确提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在的情况,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可以再提出一些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同时对产业有比较大的拉动效应的重大项目。

考虑到项目的论证还需要过程,所以《规划》中没有把产业项目列进去,下一步我们会认真梳理,最终使其变成现实。

三、《规划》政策保障

•《规划》提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非常具体。

不光有规划的目标,还有规划的重点任务,同时还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降低准入门槛。

关于这个问题在2005年国务院已经下发了10号文件,对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有了一些明确的政策规定。

这次《规划》当中最主要的亮点就是鼓励民营资本、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要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最终目的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第二,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比较大,也非常明确。

现在中央财政和部分地区的地方财政都已经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这次《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要明显增加专项资金的规模,主要工作是以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这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细化。

•第三,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使其作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对重点领域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推动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现在这个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成立,主要是由财政部采取注资的方式,吸收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的资金,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

•第四,鼓励上市融资。

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进行上市融资,同时明确要求现在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作为战略投资者推动文化企业的并购重组。

•第五,明确提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文化产业的影响面越来越大,但是现在发展文化产业当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人才的极其匮乏,特别是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极少,下一步要通过引进、培训甚至在高等院校设立专门的学院来加快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在国外吸引一些专门人才投身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六,明确提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问题。

文化产业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内容生产,内容生产必然会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现有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的步伐。

•第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配合《规划》的具体落实,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从“三个一批”来理解——做优做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停办退出一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

•另外,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统计是在文化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进行的,现在看来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这方面有关部门已经达成共识:

一是要对标准重新进行研究,突出表现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对相关层可能要淡化;二是要把文化产业的统计作为统计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列入到工作日程当中,这项工作正在进行。

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厘清五大关系

•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关系。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其他学科基础理论的融合,就是理论的创新问题。

•有形文化产业载体和无形文化产业载体的关系。

•文化创新和制造业创新的融合。

五、落实《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规划》的公布并不意味着国家文化事业政策发生变化。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把《规划》变成现实的难度。

•第三,《规划》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文化产业做出的重大科学决策,但是制定和发布《规划》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来办产业,它只是给社会提供一个信息,提供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目标。

•第四,要注意我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不能全国统一步伐、统一行动,而是要根据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从当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科学、准确、符合实际的决策。

•六、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

•(五)扩大文化消费。

•(六)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八)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七、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八、方针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坚持以人为本。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坚持改革创新。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创新文化管理思路,提高文化的科学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发展业态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坚持统筹兼顾。

正确处理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两轮驱动。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和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繁荣与管理的关系,促进文化协调健康发展。

•5.坚持重在建设。

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切实推进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文化工程,不断推动各项文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九、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到2015年,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各级各类文化设施更加完善,使人民群众能够公平、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创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科技进步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深度与广度上得到实质性推进。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构建,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更加规范。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全面保护与有效传承。

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迈上新台阶,基本形成官民并举的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新格局,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进文化科学发展。

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十、主要指标

•——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十二五”期间,推出100部以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久演不衰的优秀保留剧目和精品剧目,保护和扶持60个左右全国重点地方戏曲院团,扶持创作60台左右优秀地方戏剧目,30台左右优秀京剧剧目,挖掘整理改编20台左右优秀昆曲剧目,重点扶持20台左右交响乐、15台左右歌剧(音乐剧)、10台左右舞剧(芭蕾舞剧),扶持10个左右全国重点美术馆。

•——到“十二五”期末,全国60%以上图书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评估标准,全国60%以上省市群艺馆、文化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评估标准。

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市均有设施达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到“十二五”期末,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0.7册左右。

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乡镇、街道、社区基层服务点基本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量争取达到530百万兆字节以上,入户率达到50%左右。

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争取达到1000百万兆字节以上,并提供全媒体服务。

中西部地区争取每县配备1台流动文化车,中西部地区已完成转制的县级剧团每团配备1辆流动舞台车。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

建成10家左右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100个左右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培育30家左右上市文化企业,形成10家左右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业展会。

•——到“十二五”期末,第一至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文物险情排除率达到100%,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500个,免费开放博物馆总数达到2500个,文化遗存较丰富的地市级以上中心城市拥有1个功能健全的博物馆。

国有博物馆一级文物的建账建档率达到100%。

文物博物馆一级风险单位中文物收藏单位的防火、防盗设施达标率达到100%。

“十二五”期间,新设立2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

•——“十二五”期间,安排150个左右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0个左右基础科研项目、75个科技转化推广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600个、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300个。

•——“十二五”期间,在国际、多边、双边等场合举办国家级重大涉外文化活动30项以上,邀请500名国际文化名人与1000名青少年文化使者来华访问,对外文化援助的受援国家达20个以上。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形成合理布局,到“十二五”期末,总数达到25—30所。

十一、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一)实施精品战略。

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积极发挥重大文化工程的示范作用,把精品意识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不断增强艺术院团、美术馆、画院的创作演出展览能力,提高文艺作品质量。

继续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与扶持规划”、“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工程”、“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重点项目,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二)促进各艺术门类全面协调发展。

切实加强对艺术事业的宏观管理,建立国家扶持艺术创作、生产、传播的长效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设立国家艺术基金,面向全社会文化机构和个人进行资助和奖励,支持优秀艺术作品创作和优秀文艺人才培养,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大力推动精品创作展演,推动戏剧(戏曲)、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美术等艺术形式繁荣发展,特别重视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的繁荣发展。

开拓艺术传播渠道。

办好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节等重大艺术活动。

通过组织巡演、下基层慰问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低票价运营、演出交易会等办法,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优秀艺术作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文艺评奖和文艺评论。

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不断提高国家级文艺奖项的权威性和公信度。

加强和改进文艺批评,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倡导主流价值取向,着力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

培育文艺评论骨干力量,推动文艺精品宣传推介的常态化、制度化。

•(四)发挥艺术科研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和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我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当代文化发展问题研究。

加强艺术研究院所建设,拓展职能,提升效能。

发挥艺术科研工作在文化决策咨询、文艺档案管理、文化活动策划、文艺刊物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专栏1.艺术创作重点工程

•国家艺术创作引导扶持工程:

实施精品剧目扶持计划、地方戏剧种保护和扶持计划、部分艺术品种阶段性引导扶持计划、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重点扶持计划、优秀艺术院团引导扶持计划、优秀艺术作品推广计划、国家美术发展计划、文艺理论与批评扶持计划。

•国家艺术基金:

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推出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的专项艺术基金,面向社会文化机构和个人进行资助和奖励。

完善基金运作方式。

通过项目补贴、优秀奖励、匹配资助等多种方式对艺术创作、宣传推广、征集收藏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进行资助。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推动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发展。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逐步完善文化产业各门类政策,改造提升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各行业百花齐放、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