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345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3.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docx

《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docx

瑞麒G5维修手册底盘部分新模板

 

瑞麒G5维修手册

(底盘部分)

 

安徽麒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售后服务部

目录

第一章技术参数1

一、轿车的型号、形式1

二、主要尺寸参数1

三、质量参数1

四、车轮定位参数2

五、轮辋型号与轮胎型号2

六、轮胎气压2

七、转向系统2

八、性能指标3

九、力矩清单3

第二章制动系统7

一、系统说明7

1、制动盘面检查7

2、制动盘厚度检查7

3、制动摩擦片厚度检查.7

4、制动盘跳动量检查7

二、前制动器的拆装和检修8

1、系统结构图8

2、准备工作8

3、注意事项8

4、拆卸步骤9

5、安装步骤11

三、后制动器的拆装与检修12

1、系统结构图12

2、准备工作12

3、注意事项12

4、拆卸步骤12

5、安装步骤14

四、手制动的调整与更换拉索15

1、准备工作15

2、注意事项15

3、拆装及调整15

五、真空泵及真空罐的拆装18

1、准备工作18

2、拆装步骤18

六、ABS系统的维修20

1、准备工作20

2、注意事项20

3、系统说明21

4、拆卸步骤21

5、安装步骤21

第三章悬挂系统及四轮定位的调整23

一、前悬挂的拆装与检修23

1、系统结构图23

2、准备工作23

3、注意事项23

4、拆卸步骤24

5、安装步骤28

二、后悬挂的拆装与检修29

1、系统结构图29

2、准备工作29

3、注意事项29

4、拆卸步骤30

5、安装步骤33

三、四轮定位的调整34

1、准备工作34

2、前轮前束的调整34

3、前轮外倾角的调整35

4、主销后倾角和内倾角的调整35

5、后轮定位参数的调整35

四、轮胎的安装及气压调整37

1、装配气门嘴37

2、装配轮胎37

3、轮胎充气37

4、安装车轮及轮胎总成37

5、车轮螺母紧固方法37

第四章转向系统38

一、系统说明38

1、系统组成图38

2、转向机介绍38

二、准备工作39

三、注意事项39

四、转向机拆装39

1、拆卸步骤39

2、安装步骤41

五、转向柱管的拆装42

1、拆卸步骤42

2、安装步骤43

六、转向器使用说明及调整44

第一章技术参数

一、轿车的型号、形式

轿车型号

SQR7200B217

轿车型式

4×2前轮驱动、发动机前横置、3厢4门5座承载式车身

发动机型号

SQR484B

发动机型式

立式、直列四缸、水冷、四冲程、双顶置凸轮轴、增压中冷

变速箱型号

QR631MHC

二、主要尺寸参数

项目

参数

轿车型号

SQR7200B217

外廓尺寸mm

4717

1794

1473

轴距mm

2700

轮距mm

1550

1530

悬长mm

前悬

941

后悬

1076

三、质量参数

项目

参数

轿车型号

SQR7200B217

整车整备质量kg

1598

整车整备轴载质量

前轴kg

951

后轴kg

647

厂定最大装载质量(包括乘员)kg

450

厂定最大总质量kg

2048

厂定最大总质量时轴载质量

前轴kg

1107

后轴kg

941

乘员数(包括驾驶员)人

5

四、车轮定位参数

轿车型号

SQR7200B217

前轮

前轮外倾角

-0.7°±40′

主销后倾角

4.4°±30′

主销内倾角

4.8°±30′

前轮前束角

0°±6′(单边)

后轮

后轮外倾角

-0.7°±30′

后轮前束角

-6ˊ±6ˊ(单边)

侧滑量

≤3m/km

五、轮辋型号与轮胎型号

轿车型号

SQR7200B217

轮辋型号

16×61/2J

轮胎型号

205/60R16

六、轮胎气压

轮胎型号

205/60R16

备胎

前轮

半载

220

250

满载

240

后轮

半载

200

满载

220

单位:

kPa

七、转向系统

转向器

液压助力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转向柱

两向可调安全转向柱管

助力转向液

DexronⅢ

八、性能指标

项目

参数

通过性能

最小离地间隙mm

123

最小转弯直径m

11.5

接近角(°)

16.4

离去角(°)

17.1

动力性能

最高车速km/h

210

次高档最低稳定车速(km/h)

30

从次高档最低稳定车速加速通过100km/h所需时间(s)

22

起步连续换档加速到100km/h所需时间s

11

最大爬坡度%

47

初速50km/h滑行距离(m)

600

制动性能

初速50km/h制动距离(脱开发动机制动)m

满载

20

空载

19

初速80km/h制动距离(脱开发动机制动)m

50

初速为最高车速80%制动距离(接合发动机制动)m

169

九、力矩清单

序号

零件名称

单车用量

规格

力矩(Nm)

作用点描述

1

螺栓

2

M12×1.25

120±10

后下控制臂与后副车架的连接

2

螺母

2

M12×1.25

120±10

后下控制臂与后副车架的连接

3

螺栓

2

M14×1.5

180±10

连接前副车架后端与车身

4

螺栓

2

M12×1.25

120±10

后下控制臂连转向节

5

螺母

2

M12×1.25

120±10

后下控制臂连转向节

6

螺栓

4

M14×1.5

180±10

连接前副车架前端与车身

7

螺栓

4

M14×1.5

180±10

连接后副车架与车身

8

螺栓

4

M10×1.25

78±5

连接上控制臂与车身

9

螺母

10

M10×1.25

45±5

前上控制臂连转向节;前稳定杆连副车架;前连接杆两端

10

螺母

2

M12×1.25

120±10

前减震器支座连下控制臂总成

11

螺栓

2

M12×1.25

120±10

前减震器支座连下控制臂总成

12

螺栓

8

M8×1.25

23±3

前下控制臂后点连副车架

13

螺栓

4

M10×1.25

78±5

前下控制臂前点连副车架

14

螺母

2

M14×1.5

120±10

前下控制臂连转向节

15

螺栓

2

M12×1.25

120±10

前滑柱连减震器支座

16

螺母

2

M12×1.25

120±10

前滑柱连减震器支座

17

螺栓

2

M10×1.25

78±5

前连接杆支架连减震器座

18

组合螺栓

2

M12×1.25

78±5

后减震器连减震器销

19

螺母

2

M10×1.25

50±5

后减震器顶部连接车身

20

螺母

4

M10×1.25

50±5

前滑柱连车身

21

螺栓

4

M10×1.25

78±5

后拖弋臂连车身

22

螺母

8

M8×1.25

23±3

后拖弋臂连后转向节

23

螺栓

2

M12×1.25

120±10

后上控制臂连副车架

24

偏心螺母

2

M12×1.25

120±10

后上控制臂连副车架

25

螺母

2

M10×1.25

78±5

后调节杆连副车架

26

螺栓

4

M8×1.25

23±3

后稳定杆连副车架

27

螺母

4

M10×1.25

45±5

后稳定杆连接杆两端

28

螺栓

2

M10×1.25

78±5

后调节杆连副车架

29

螺栓

2

M10×1.25

78±5

后调节杆连转向节

30

螺栓

2

M12×1.25

120±10

后上控制臂连转向节

31

螺母

2

M12×1.25

120±10

后上控制臂连转向节

32

螺母

2

M10×1.25

78±5

后调节杆连转向节

33

螺母

4

M8×1.25

25±3

转向柱与横梁

34

螺母

1

M

25±3

方向盘固定螺母

35

螺栓

1

M6×1

9±1

紧固组合开关支架(供应商自带)

36

螺栓

1

M8×1.25

25±3

连接转向机与转向柱(供应商自带)

37

螺栓

3

M6×1

9±1

固定转向护套在脚踏板上

38

自锁螺母

2

M12×1.5

45±5

左右通用,用于横拉杆与转向节球头

39

螺栓

2

M14×1.5

120±10

左右通用,用于转向机与副车架

40

六角法兰面螺栓

1

M8×1.25

35±3

固定转向泵到支架

41

六角法兰面螺栓

1

M8×1.25

35±3

固定转向泵到支架

42

六角法兰面螺栓

 

M8×1.25

35±3

固定转向泵到支架

43

螺母

1

M18×1.5

30±3

固定高压管到转向机

44

螺母

1

M16×1.5

30±3

固定回油管到转向机

45

螺母

1

M16×1.5

30±3

固定高压管到动力转向泵

46

螺栓

2

M6×1.0

7±1

左右通用,用于冷却管与冷凝器的固定

47

螺母

6

M6×1.0

7±1

用于回油管与右纵梁上焊接螺柱连接(2个);吸油胶管与右纵梁连接(1个);高压管与右纵梁连接(1个);隔热罩与副车架上焊接螺柱连接(2个)

48

螺母

4

M6×1.0

12±2

连接车身底板与换档机构

49

螺栓

3

M6×1.25

12±2

换档机构与其底座

50

螺栓

2

M8×1.25

12±2

软轴拉线与车身底板

51

螺栓

2

M8×1.25

23±2

软轴支架与变速箱

52

车轮螺栓

20

M12×1.5

110+10

车轮总成与轮毂

53

备胎固定螺栓

1

M8×1.25

4±2

紧固备胎使用

54

螺栓

5

M6×20

9±1

电子油门踏板与脚踏板总成之间

55

螺栓

4

M8×25

23±3

手制动操纵机构总成与车身

56

螺栓

5

M8×20

25±3

脚踏板总成与前围板

57

螺母

4

M8

25±3

固定真空助力器

58

螺栓

3

M10×35

45±5

固定中间轴带轴承支架总成到发动机缸体上

59

螺母

2

M24×1.5

300±20

固定驱动轴轴头

60

螺母

2

M6

9±1

固定离合器主缸

61

螺栓

1

M8×12

10±1

固定离合软管支架到变速箱上

62

管接头

2

M10×1.0

17±1

离合硬管总成I和Ⅱ与离合软管总成两端连接

63

管接头

1

M12×1.0

17±1

离合硬管总成I和离合主缸对接

64

管接头

1

M10×1.0

17±1

离合硬管总成Ⅱ与变速箱对接

65

法兰面螺母

6

M6

7±1

紧固件,固定排管支架用

66

六角法兰面螺栓

4

M6×1.0

9±1

紧固件,固定ABS到其支架上

67

螺栓

4

M6×1.0

7±1

紧固件,固定轮速传感器

68

软管接头螺栓

2

17±1

前制动软管与卡钳连接

69

软管接头螺栓

2

17±1

后制动软管与卡钳连接

70

硬管接头

14

M10×1.0

17±1

制动管路两头螺纹紧固;

71

硬管接头

6

M12×1.0

17±1

制动管路两头螺纹紧固

72

螺栓

1

5±1

连接储液罐

73

螺栓

6

M8×12

23±3

连接车身底板与手制动拉索

74

螺栓

2

M10×1.25

80±5

左悬置软垫总成和车身

75

螺母

3

M12×1.25

80±5

左悬置支架和变速箱

76

螺母

1

M12×1.25

100±5

左悬置和左悬置支架

77

螺栓

1

M12×1.25

100±5

左悬置和左悬置支架

78

螺栓

3

M10×1.25

80±5

右悬置和车身

79

螺栓

1

M12×1.25

100±5

右连接支架上体与右悬置

80

螺母

1

M12×1.25

100±5

右连接支架上体与右悬置

81

螺栓

2

M10×1.5

60±5

右连接支架下体与发动机

82

螺栓

1

M10×1.5

60±5

右连接支架下体与发动机

83

螺母

2

M10×1.25

80±5

右连接支架上体与下体

84

螺栓

1

M10×1.25

80±5

右连接支架上体与下体

85

螺母

1

M10×1.25

80±5

前悬置软垫与下横梁

86

螺栓

1

M10×1.5

60±5

前悬置软垫与变速箱

87

螺栓

2

M10×1.5

60±5

前悬置软垫与变速箱

88

螺栓

1

M10×1.25

80±5

前悬置软垫与下横梁

89

螺栓

1

M10×1.25

80±5

后悬置软垫与下横梁

90

螺栓

3

M10×1.5

60±5

后悬置软垫与变速箱

91

螺母

1

M10×1.25

80±5

后悬置软垫与下横梁

第二章制动系统

一、系统说明

行车制动系统由行车制动器、制动踏板机构及真空助力液压操纵系统及ABS系统等装置组成。

前制动器:

浮动钳盘式结构;

后制动器:

综合式卡钳结构;

真空助力器:

双膜片结构,双腔制动主缸;

制动管路:

X型布置,ABS位置位于前舱左侧。

系统检修参数

1、制动盘面检查

制动盘摩擦面要平整,不得有明显凹沟,否则要予以更换。

2、制动盘厚度检查

前盘(通风盘)标准厚度为25mm,使用极限为23mm;超过极限应予以更换;

后盘标准厚度为9.9mm,使用极限为7.9mm;超过极限应予以更换。

3、制动摩擦片厚度检查.

前制动摩擦片的标准厚度为11mm(不包括背板),使用极限为2mm(不包括背板)。

后制动摩擦片的标准厚度为11mm(不包括背板),使用极限为2mm(不包括背板)。

4、制动盘跳动量检查

用百分表检查制动盘端面的跳动量,前盘使用极限为0.06mm,后盘使用极限为0.06mm,超过极限应予以更换。

 

重要提示:

完成更换摩擦片或制动盘后,踩制动数次以使制动磨擦片与制动盘磨合。

确保行车安全性!

在更换制动磨擦片后,应检查制动液液位是否在MIN与MAX之间。

二、前制动器的拆装和检修

9

1、系统结构图

8

1、转向节2、挡尘板

3、制动盘4、限位螺钉

5、制动钳体6、放气螺栓

7、导向螺栓8、固定螺栓

9、轮毂固定螺栓

说明:

本车前制动器为浮钳盘式制动器,单油缸结构,液压操纵。

前制动盘:

为通风式铸铁加工件,通过两只制动钳固定螺栓固定在前轮毂单元法兰端面上;

前制动钳:

通过两个螺栓固定于转向节上;

2、准备工作

工具:

梅花扳手,套筒扳手,虎钳,扭力扳手,测量标尺等

辅料:

制动液

3、注意事项

3.1、请佩带必要的劳保用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2、制动液为有毒液体,如果不慎接触皮肤或眼睛请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及时就医。

3.3、废弃的制动液要用容器盛装。

3.4、在拆装作业时不要踩制动踏板,不要移动车辆。

3.5、切勿使摩擦片或摩擦盘沾上油液类物品,它会使制动效能降低。

4、拆卸步骤

4.1、用一字螺丝刀,取下轮毂罩。

注:

注意防止划伤轮毂漆面。

 

4.2、用17#扭力扳手拆除轮胎紧固螺栓。

安装力矩:

110±10Nm

注:

由于轮胎使用螺栓固定,拆卸过程中需防止轮胎突然掉落导致伤害

 

4.3、用举升机将车辆升起,取下轮胎。

4.4、用14#扳手拆卸制动液油管。

注意:

制动液有腐蚀性,在拆卸制动软管的时

候不要将制动液溅到衣服或皮肤上。

安装力矩:

17±1Nm

 

4.5、用17#扳手拆除制动钳与转向节连接螺栓,取下制动钳体。

安装力矩:

100±10Nm

 

4.6、用13#套筒拆除导向螺栓取出制动摩擦片。

注:

如果只是单独检查或更换摩擦片的话,只

需要在拆下车轮后松开导向螺栓即可。

安装力矩:

27±5Nm

 

4.7、对摩擦片厚度进行测量,如果厚度小于

2mm,请务必及时更换,更换时两前轮摩擦

片应一起更换。

 

4.8、(制动盘检测)检测制动盘的厚度,如果

低于规定最小厚度则更换。

注:

同一车桥上的两个制动盘要一起更换,

更新制动盘时应同时更换摩擦片。

 

4.9、用百分表检测制动盘端面最大圆跳动,

注意:

制动盘端面的跳动量为0.06,前盘使用极限为23mm,超过极限应予以更换。

 

4.8、用12#扳手拆下制动盘的定位螺钉取下制动盘。

注意:

制动盘悬空有坠落伤人的危险。

5、安装步骤

安装步骤请参照拆卸过程反序进行。

注意:

如在维修过程中需松开刹车油管螺母,

在重新安装后需对制动系统管路进行排除空气。

排除空气的具体步骤如下

5.1、将放气软管及清洁容器连接到放气螺栓上。

5.2、连续踩踏制动踏板至无法再继续踩下后,保持踏板踩踏压力,用10#开口扳手将放气螺栓旋开1/2-3/4圈,使制动液中的空气随制动液排出。

5.3、拧紧放气螺栓,重复步骤5.2的操作,

直至制动液无气泡排出。

5.4、检查制动液液面高度。

如未在MIN~MAX

范围内须添加制动液至MIN~MAX线之内。

三、后制动器的拆装与检修

1、系统结构图

 

说明:

后制动器总成为综合式卡钳制动器,盘式制动器部分为浮钳式,单油缸结构,液压操纵。

2、准备工作

工具:

套筒,梅花扳手,卡钳,扭力扳手,一字、十字螺丝刀等。

辅料:

制动液。

3、注意事项

3.1、请佩带必要的劳保用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2、废弃的制动液要用容器盛装。

不允许倒入下水道或和生活垃圾一起堆放。

3.3、在拆装作业时不要踩制动踏板,不要移动车辆。

3.4、切勿使摩擦片或摩擦盘沾上油液类物品,它会使制动效能降低。

4、拆卸步骤

4.1、拆下后轮(参照前轮的拆缷步骤)。

4.2、将图示手制动拉锁回位弹簧拆下,将手

制动拉索从拉臂卡槽中向下拉出。

注:

防止弹簧弹出伤人。

 

4.3、用卡簧钳将(图示)手制动拉索的限位

卡簧取下。

 

4.4、用14#扳手拆卸制动油管。

注意:

制动液有腐蚀性,在拆卸制动软管的时

候不要将制动液溅到衣服或皮肤上。

安装力矩:

17±1Nm

(制动油管螺母与卡钳连接螺栓)

 

4.5、用17#扳手拆除制动钳与转向节固定螺

栓,可将制动钳体取下。

(方法同前制动钳)

安装力矩:

100±10Nm

4.6、用13#套筒拆除导向螺栓取出制动摩擦片,清洁摩擦片支架导片。

注:

如果只是单独检查或更换摩擦片的话,只

需要在拆下车轮后松开导向螺栓即可。

 

4.7、用5#内六角扳手将手制动拉臂从制

动钳体上拆除。

 

4.8、制动盘与摩擦片的厚度检查与前制动器

相同。

注:

后制动摩擦片的使用极限为2mm(不包括背板);后制动盘后使用极限为7.9mm;制动盘端面的跳动量极限为0.06mm;超过极限应予以更换。

5、安装步骤

安装步骤请参照拆卸过程反序进行。

注意:

1、如在维修过程中需松开刹车油管螺母,在重新安装后需对制动系统管路进行排除空气。

排除空气的具体步骤与前制动器相同;

2、安装弹簧片时Ⅰ,同时弹簧片Ⅰ的圆弧安装方向对准支架的圆弧;安装弹簧片Ⅱ时,同时弹簧片Ⅱ的圆弧安装方向对准支架的圆弧。

3、拆装钳体或更换摩擦片后,需用专用工具将活塞拧进缸孔,保证活塞总成端面的塌槽拧到与缸孔垂直的轴线上(保证内侧摩擦片防转凸台能卡在里面)。

1)装制动钳总成的活塞总成时,应对拧活塞工具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活塞,同时顺时针旋转拧活塞,使活塞总成旋转而进入缸孔;

2)如果旋转受阻可反向旋转½周后再把活塞旋入,在选入活塞过程中由于系统有残余压力,旋转预阻力较大时可将放气螺栓拧开后再把活塞总成旋入;

3)不允许直接用外力将活塞压入缸孔内,必须用专用工具旋进去,以免把缸内的作用器损坏而造成驻车失效。

四、手制动的调整与更换拉索

1、准备工作

工具:

套筒扳手,梅花扳手,卡钳,扭力扳手,一字螺丝刀等

2、注意事项

2.1、请佩带必要的劳保用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2、拆装弹性元件时尽量避免弹出伤人。

2.3、如果在排气管周围拆装,必须等排气管温度降到常温下再进行,以免烫伤。

3、拆装及调整

3.1、将手制动器解除制动状态,拆除后轮。

 

3.2、用15#套筒扳手拆除中部排气管。

安装力矩:

45±5Nm

 

3.3、用10#套筒扳手拆除排管上部隔热板。

安装力矩:

7±1Nm

注:

需注意排管附近高温烫伤

 

3.4、将左右后轮手制动拉索前端从连接器开口处取出。

 

3.5、用13#套筒从后轮拖曳臂上拆除后拉索

支架。

 

3.6、用卡簧钳取出制动拉索限位卡簧(图示

处),将手制动拉索与制动器分离。

注:

后部左右两条拉索须一起更换。

 

3.7、拆除手制动手柄下方副仪表台盖板。

 

3.8、拆除副仪表台。

注:

在拆除过程中注意保护副仪表台内线束接

头及线束走向,保护内饰件表面。

 

3.9、拆除手制动调整螺栓,从导向槽中拉出制

动拉索。

 

3.10、用13#套筒拆除四个制动手柄总成固定

螺栓,取出拉索(塑料)支架,更换拉索。

安装力矩:

23±3Nm

3.11、手制动调整:

旋转调整螺母(调整方向,

逆时针手刹行程变大),可以对两侧的手刹行程同时进行调整。

注:

可以通过拆除副仪表板后部后排空调控制面板罩对调整螺母进行操作。

 

3.12、安装步骤

安装步骤请参照拆卸过程反序进行,注意对座椅及车内饰件表面的防护。

五、真空泵及真空罐的拆装

1、准备工作

工具:

开口扳手,卡箍钳等

2、拆装步骤

2.1、拆下前保险杠。

2.2、用10#套筒扳手拆下真空泵的两个固定螺栓。

2.3、拔下真空泵的插件。

注:

该插件距真空罐较远,松开真空泵后注意防止线路扯断。

 

2.4、使真空泵与三通管的连接管路分离,可将真空泵取下。

注:

三通管分别连接真空泵、真空罐、真空助力器。

 

2.5、用10#套筒扳手拆下真空罐子的两个固定螺栓。

2.6、拔下真空罐的传感器插头及连接管,可将真空罐取下。

2.7、安装步骤请参照拆卸过程反序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