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0659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延庆区一中学年高二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大量合成ATP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B.线粒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其中的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二三阶段。

【详解】A、溶酶体的作用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A错误;

B、线粒体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二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B正确;

C、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车间和脂质的合成车间,C错误;

D、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由内质网发送来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2.蛋白质和DNA是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含有C、H、O、N

B.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

C.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体内合成时需要模板、能量和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因此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

2、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聚合形成核苷酸链,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都以碳链为骨架,因此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DNA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故两者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A正确;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两者都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B正确;

C、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空间结构,DNA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C错误;

D、蛋白质和DNA在体内合成时都需要模板、能量和酶,D正确。

故选C。

3.果蝇的K基因是伴性遗传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纯合体胚胎无法发育。

含K基因的杂合子雌果蝇与正常的雄果蝇杂交,F1果蝇中雌雄的比例是

A.雌:

雄=1:

1B.雌:

雄=1:

2C.雌:

雄=2:

1D.雌:

雄=3: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

若认为只有XkXk致死,则后代中出现的比例是雌:

雄=1:

2,这是在亲本基因型为XKXk与XkY个体杂交的情况下出现的,但这时父本的表现型是不正常的,与题意不符;若是XKXk与XKY杂交,则后代全正常,则没有备选项,故此时只能认为XkY为隐性纯合子。

【详解】由题意可知:

母本的基因型为XKXk,父本的基因型为XKY,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XKXK、XKXk、XKY、XkY,由于K基因是伴性遗传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故XkY胚胎无法发育,可推知F1果蝇中雌雄的比例是:

雌:

雄=2:

1,C正确。

故选C。

4.在人体细胞和酵母细胞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A.葡萄糖转化为淀粉B.葡萄糖转化为糖原

C.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D.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人和酵母菌都是异养生物,不能将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

【详解】A、在植物细胞内,葡萄糖能够转化为淀粉,A错误;

B、在人和动物细胞中,葡萄糖能够转化为糖原,酵母菌细胞中没有糖原分布,B错误;

C、人体细胞和酵母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会发生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C正确;

D、在人体细胞和酵母细胞内,不会发生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花生子叶细胞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见到多个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的是叶绿素b

C.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碘化钾溶液作鉴定试剂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是实验的最佳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花生子叶细胞需要经过苏丹Ⅲ染液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看到有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A错误;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因此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B正确;

C、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若用碘液进行鉴定,可说明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了,但不能说明淀粉酶是否将蔗糖水解,可以使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需要使用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是不成熟的植物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6.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A.灯光刺激+食物B.仅食物

C.声音刺激+食物D.仅灯光刺激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明确条件反射建立的条件。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详解】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而不会使该反射消失。

故选A。

7.研究者破坏某原核细胞的DNA后,再“注入”人造DNA,得到具有生命特征的“人造生命”,下列有关“人造生命”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C.人造DNA控制合成蛋白质

D.具有能生长、繁殖的特征

【答案】B

【解析】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B错误;人造DNA中含有遗传信息,能控制合成蛋白质,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人造生命”具有生命特征,D正确.

【考点定位】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关系;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8.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相关神经元支配的肌肉因失去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甚至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反射弧中的()

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元的种类包括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即为传出神经元;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显然该病毒侵染的是脊髓的灰质部分,灰质是神经元的细胞体聚集的地方,再结合题意中该病毒主要侵犯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综合分析可知该病毒侵染的是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的部位,即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部位,即B正确。

故选B。

【点睛】

9.如图所示,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

线粒体、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藻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先祖厌氧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分裂繁殖的事实不支持内共生假说

B.根据此假说,线粒体的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

C.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膜结构不同于细胞膜和其它细胞器膜,不支持此假说

D.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的物质组装成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分裂繁殖的事实支持内共生假说,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线粒体是由好氧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形成的,说明线粒体的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B正确;

C、线粒体、叶绿体的外膜成分与细胞的其他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蓝藻的细胞膜相似,这能为内共生假说提供了依据,C错误;

D、线粒体是由好氧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后未被消化而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和题图,明确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形成的,其外膜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

10.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C.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具有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与有活性时相比结构发生了变化,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

B、酶1只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B错误;

C、同一种酶,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所以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正确;

D、酶1与产物B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中断,这样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D正确。

故选B。

1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一部分蛾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蛾的变化也影响蝙蝠回声定位系统与捕食策略的改进。

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

B.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蛾与蝙蝠间发生了协同(共同)进化

D.祖先蛾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与进化有关的知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详解】生殖隔离指的是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由题干信息可知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由于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只有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的蛾才有可能逃脱危险,被保留下来,不具有这种能力的蛾就被蝙蝠吃掉而淘汰了,因此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在蛾与蝙蝠的生存斗争中,这两个物种相互选择,实现了共同进化,C正确;祖先蛾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适应能力强的个体,淘汰了适应能力弱的个体,因此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发改变,D错误;因此选D。

【点睛】熟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2.暹罗猫刚出生时全身的毛为白色,而肢体的末端部分在独立活动以后,通常转为黑色。

这一现象说明

A.肢体末端的基因发生突变B.毛色由基因型与环境共同决定

C.基因组成随环境发生变化D.末端部分的毛色只由温度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暹罗猫刚出生时全身的毛为白色,而肢体的末端部分在独立活动以后,通常转为黑色,即肢体的末端部分的黑色是由于环境引起的,说明暹罗猫的毛色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共同决定的,故选B。

13.玉米第九号染色体上的糯性基因(wx)在胚乳中表达,也在花粉中表达(糯性淀粉遇碘呈棕红色)。

取一株玉米成熟的花粉,用碘液进行检测,结果约50%的花粉显蓝色、约50%的花粉显棕红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B.非糯性基因不在九号染色体上

C.该株玉米的基因型一定为杂合子D.该检测结果可证明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根据题意分析,一株玉米成熟的花粉,用碘液进行检测,结果约50%的花粉显蓝色、约50%的花粉显棕红色,即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两种配子,比例为1:

1,说明该玉米是杂合体,含有一对等位基因。

【详解】A、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糯性基因(wx)在九号染色体上,因此非糯性基因也在九号染色体上,B错误;

C、实验结果约50%的花粉显蓝色、约50%的花粉显棕红色,说明产生了等比例的糯性基因和非糯性基因,因此该株玉米的基因型一定为杂合子,C正确;

D、该检测结果可证明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B。

14.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会与细胞中的DNA形成“加合物”,导致相关基因中的A-T碱基对被替换为T-A,从而诱发肿瘤的产生。

马兜铃酸的代谢物引起的变异属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根据题干信息“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会与细胞中的DNA形成“加合物”,导致相关基因中的A-T碱基对被替换为T-A,从而诱发肿瘤的产生”,这属于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替换,故选B。

15.下列有关染色体组和单倍体

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内通常不含有等位基因

B.一个染色体组应是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不是单倍体

D.单倍体生物体细胞内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是指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峰也是单倍体,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均称为二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均称为多倍体。

【详解】A、一般而言,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含等位基因,A正确;

B、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一个染色体组应是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错误;

C、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即使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也是单倍体,C错误;

D、由分析可知:

若是六倍体等的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单倍体生物体细胞内也可以含有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A。

16.大豆植株

体细胞含有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植株统称为Y,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射性60Co可以诱发定向的基因突变

B.获得植株Y的过程称之为单倍体育种

C.植株Y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0条染色体

D.将X连续自交可以获得更多抗花叶病的大豆植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可判定出这株植株X是杂合子,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比例逐代提高。

 

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单倍体植株Y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0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数目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

【详解】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获得植株Y的过程称之为花药离体培养,B错误;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有40条染色体,则植株Y的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C错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Y植株中抗病植株占50%,说明X是杂合子,将X连续自交可以获得更多抗花叶病的大豆植株,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变异、植物组织培养、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难度中等。

17.在噬菌体侵染白喉棒状杆菌并增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细胞器完成的步骤是

A.噬菌体特异性吸附在细菌细胞上B.噬菌体遗传物质整合到细菌DNA上

C.噬菌体DNA在细菌细胞中转录D.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是病毒,专门寄生于细菌内,一般含有两部分:

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D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并增殖的过程:

吸附→注入核酸→合成蛋白质和核酸→装配→释放。

【详解】A、噬菌体特异性吸附在细菌细胞上,需要借助噬菌体的尾部,不需要借助细胞器,A错误;

B、噬菌体遗传物质整合到细菌DNA上,属于基因重组,不需要借助细胞器,B错误;

C、噬菌体DNA在细菌细胞中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借助细胞器,C错误;

D、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合成,需要借助细菌的核糖体,D正确。

故选D

18.已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

但偶然发现这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

3:

3:

1。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

A.发生180°颠倒B.重复出现

C.移至非同源染色体上D.发生丢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类型:

(1)缺失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2)重复是指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4)易位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符合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假设这两对基因用A、a和B、b表示,而偶然发现这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

3:

3:

1,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的结果。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

3:

3:

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的结果,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布在了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根据题意可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那么说明在上述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的现象,且原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成分的有关知识。

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液,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输尿管、汗腺导管、消化管内的液体都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学生容易将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内液体也认为是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

20.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与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③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①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③

C.②中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中的pH缓冲对有关

D.若④为脑细胞,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答案】B

【解析】

图中①表示淋巴、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①~③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项正确;①淋巴中的蛋白质随着淋巴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②血浆中,而不能直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③,B项错误;②血浆中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中的pH缓冲对有关,C项正确;体循环中,氧气浓度动脉端大于静脉端,若④为脑细胞,该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而CO2的浓度相反,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他莫昔芬(Tam)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患者长期使用后药效降低,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患乳腺癌的病人几乎都是女性,雌激素能刺激乳腺癌细胞生长和抑制凋亡。

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临床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正常的患者使用Tam治疗效果较好,受体异常患者疗效较差,这是由于Tam在靶细胞内与雌激素__________雌激素受体,降低了雌激素的作用。

(2)科研人员测定了初次使用Tam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细胞系C)和长期使用Tam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细胞系R)在不同Tam浓度下的死亡率,结果如图1。

该实验结果表明,长期使用Tam的患者癌细胞对Tam产生了_________性。

(3)为研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细胞系C和R的氧气消耗速率及葡萄糖摄取速率,结果如图2。

①由该实验结果推测,由于细胞系R的细胞呼吸发生了__________的变化,从而使葡萄糖摄取速率明显提高。

②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________产生量。

(4)根据以上研究,长期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可以同时服用__________的药物,使Tam的抗癌效果更好。

【答案】

(1).基因突变

(2).固醇(脂质)(3).竞争结合(4).耐药(抗性)(5).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6).细胞系C和R的乳酸(7).抑制无氧呼吸

【解析】

【分析】

人体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详解】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由于受体正常的患者使用Tam治疗效果好,受体异常患者治疗效果差,所以可以推测Tam的作用是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降低了雌激素的作用;

(2)实验结果表明长期使用Tam的患者癌细胞的死亡率下降,说明癌细胞对Tam产生了抗药性;

(3)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系R的氧气消耗速率降低,说明了其降低了有氧呼吸强度,增加了无氧呼吸;

②由于动物细胞无氧呼吸要产生乳酸,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并比较两个细胞系乳酸的产生量;

(4)综合上面的分析,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无氧呼吸的增强,所以在服用Tam的同时,服用抑制无氧呼吸的药物,抗癌效果更好。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于坐标图需要分析横轴和纵轴的含义,找到相关联的地方,通过对照原则得出实验结果。

22.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然后取生理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