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576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 机械运动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综合卷第一章机械运动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填空题(共3小题)

1.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D.

2.嫦娥三号探测器14日21时12分成功落月,如图,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在落月过程中探测器做__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

3.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

分:

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____.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共12小题)

4.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所示.运动10秒时,甲与乙的距离为0.5米、甲与丙的距离为0.3米,下列关于丙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丙的速度一定大于甲的速度

B.丙的速度可能小于乙的速度

C.丙与甲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D.丙与乙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

5.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6.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7.在长度测量中,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下面哪种原因决定(  )

A.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C.刻度尺的量程

D.测量的人所估计的数字

8.下列是使用刻度尺的几点做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不能使用零刻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D.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9.正常情况下,人每呼吸1次的时间大约(  )

A.1秒

B.5秒

C.10秒

D.20秒

10.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11.如图,小李在经过图A处时看了手表如图甲,经过B处时看了手表如图乙,则AB间的平均速度是(  )

A.80km/h

B.40km/h

C.80km/s

D.40km/s

12.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南辕北辙

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

13.如果被测物体的长度较短,而尺的量程较大,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用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来测量.如使用同学们手头常用的文具刻度尺,第一次从零刻度起测量,第二次从1cm的刻线起测量…这样做并求平均值的优点是(  )

A.可以防止测量的错误

B.可以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

C.可以避免误差

D.可以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

14.以下数据,最接近一个同学的中指长度的是(  )

A.8m

B.8dm

C.8cm

D.8mm

15.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17.夏天晴朗的午后,小明想测量校园内一棵松树的高度,他只有一把皮卷尺,细竹竿一个,不借助其它器材.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如何测出松树的高度.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8.某同学以4m/s的速度从早上7:

20出发上学,他家距学校2km,问:

该同学能否在7:

30前赶到学校?

19.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0.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Ⅰ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Ⅱ所示.

表Ⅰ 2526次普通列车

表Ⅱ D412次动车组

(1)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多少小时?

(2)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D412次动车组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五、作图题(共3小题)

21.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2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23.图甲为利用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时间(t)图象.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某次检测车速时,从传感器发出到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答案解析

1.【答案】

(1)变速;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2)C

【解析】

(1)从频闪照片可以看出,小球下落时A,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增加;

(2)A图像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大逐渐减小;B图像速度不改变;C图像速度逐渐增加,能够反应小球的下落情况;D图像速度先减小后增加也不符合.

2.【答案】减速

【解析】探测器实现软着陆时,速度应该逐渐减小,所以探测器是做减速运动.

3.【答案】

(1)刻度尺

(2)0.1(3)VAB

【解析】

(1)实验中还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滑块运动的距离;

(2)由图可以看出A到C的总路程是40cm=0.4m,总时间是4s,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v=

=0.1m/s;(3)由图可以看出,AB段的路程小于BC段的路程,AB段的时间等于BC段的时间,所以VAB

4.【答案】C

【解析】

(1)甲在t=8s内运动的路程s甲=0.8m,甲的速度:

v甲=

=0.1m/s;乙在t=8s内运动的路程s乙=0.6m,乙的速度:

v乙=

=0.05m/s;

(2)经过10s时甲和乙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1m/s×10s=1m,s乙=0.5m,而甲与乙的距离为0.5m、甲与丙的距离为0.3m,所以判断出甲、乙、丙三车的运动方向是相同的;丙通过的距离可能为s丙=0.7m,或s丙′=1.3m,丙的速度:

v丙=

=0.07m/s;或v丙′=

=0.13m/s,所以丙的速度可能小于甲的速度,也可能大于甲的速度;但大于乙的速度.综合上述分析,只有C正确.

5.【答案】C

【解析】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V=

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

6.【答案】C

【解析】物体通过路程由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所以速度大但如果时间短,路程也不一定长,A不符合题意;通过路程长的物体,如果速度较大,所用的时间可能也会很短,B不符合题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C符合题意;在相等的时间内,只有两个物体速度相同时所通过的路程才相等,D不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跟测量需要有关,并不一定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8.【答案】B

【解析】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所以A是正确的;零刻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重新选取合适的起始刻度使用,所以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使用时刻度要使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所以C是正确的;读数时视线正视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所以D是正确的.

9.【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1min呼吸的次数在15次次左右,所以呼吸一次的时间在4s左右,5s符合实际.

10.【答案】D

【解析】测量前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要先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观察期量程和分度值,以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

11.【答案】A

【解析】

(1)由图示手表可知,从A到B的运动时间:

t=2:

30-2:

00=30min=0.5h;

(2)由图示交通标志牌可知,由A到B的路程:

s=180km-140km=40km;

(3)平均速度v=

=80km/h;

12.【答案】D

【解析】“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13【答案】D

【解析】A,用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测量并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不符合题意;B,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答案不全面,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D,这样做就是为了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符合题意.

14.【答案】C

【解析】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指的长度比拳头的宽度小一些,在8cm=0.08m=0.8dm=80mm左右.

15.【答案】A

【解析】A坐标图像,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且成正比,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路程随着时间不发生改变,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C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不成正比;D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且不成正比关系.

16.【答案】

(1)运动 

(2)0.08m/s (3)慢

【解析】

(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

v=

=0.08m/s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17.【答案】如下图所示.①将竹杆竖直立于地面,平移竹杆使杆顶的影子和树顶的影子恰好重合;②记下影子、杆和树所在的地面位置依次标记为A、B、C;③放下竹杆,用卷尺测出竹杆长h1,AB长S1,BC长S2,④利用比例式h1/h2=S1/(S1+S2),求出树高h2.

【解析】粗略测量某建筑物或某棵树的高度,可以利用比例法,借助几何关系间接测出.

18.【答案】解:

该同学行进的时间为

t=

=500s=8min20s

他早上7:

20出发,到校时间为7:

28:

20,所以可以在7:

30前到达学校.

答:

该同学可以在7:

30前到达学习.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的距离学校的路程和行驶的速度,可以根据公式v=

,计算出行驶的时间,然后进行时间比较,作出判断.

19.【答案】

(1)平均速度:

v1=

=6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m/s;

答: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解析】计算平均速度时,首先应当明确要求的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然后用该段路程除以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题意,告诉了李明家到书店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

(2)求出全程路程和时间,然后利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

20.【答案】同上

【解析】

(1)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间:

t1=11:

30-06:

30=5h;

乘坐D412次动车所需时间为t2=11:

45-09:

15=2.5h;

可节省时间t=t1-t2=5h-2.5h=2.5h;

(2)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答=

=60km/h

(3)D412次动车组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为:

v动=

=121.5km/h

答:

(1)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2.5h;

(2)2526次普通列车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是60km/h;

(3)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1.50km/h.

21.【答案】

【解析】根据甲图像(时间—速度图像)可得出,玩具车的速度为3m/s,由公式s=vt可以求出在0s、2s、4s后的路程分别为:

0m、6m、12m,在路程—时间

坐标图上画出(0,0)、(2、6)、(4、12)三点的坐标位置,然后连线,就可得出路程—时间坐标图像.

22.【答案】

【解析】根据甲图可以求得,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v=

=5m/s,即物体在做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23.【答案】

(1)68;

(2)

【解析】

(1)传感器发出到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

所以超声波从传感器到汽车的时间为t0=

=0.2s,

所以汽车与传感器的距离为s=vt=340m/s×0.2s=68m;

(2)根据乙图路程--时间的坐标图像可以发现,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