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
文科综合试卷
本试题卷共15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变化,我国的人口出生状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2016年和201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2.95‰、12.43‰。
下表示意该期间我国部分地区常住人口出生率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该期间我国常住人口出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辽宁省位于经济发达区,生育意愿低
B.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减慢,生育意愿高
C.广东省外来人口生育意愿高的群体多
D.我国人口政策导致整体生育意愿降低
2.推测上海市在常住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情况下,人口总数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A.生活医疗水平高B.人口迁移
C.死亡率持续下降D.经济发达
【答案】1.C2.B
【解析】
【1题详解】
辽宁省并不位于经济发达区,其人口增长缓慢与人口外流;山东省城市化进程较快;广东省外来人口生育意愿高的群体多;生育意愿与经济发达程度、生育观念、文化因素、人口政策等均有关,选C。
【2题详解】
上海市在常住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情况下,人口总数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外来人口的迁入,即人口迁移原因造成。
生活医疗水平高、死亡率持续下降都不是人数上升的原因,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的迁入,但不是人数上升的直接原因,选B。
【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
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2)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如图)的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灌木(根深)、草本(根浅)和苔藓(无根)四个层次,土壤呈酸性。
该林区曾多次发生火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伊勒呼里山以北的典型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4.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火灾后,短期内林下植被生长条件受到的影响包括
A.光照条件改善B.养分短时骤减C.土壤酸性增强D.地表夏温降低
5.推测高强度火灾后能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的是
A.乔木B.灌木C.草本D.苔藓
【答案】3.D4.A5.B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小兴安岭以北,属于寒温带,典型自然植被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所以D正确;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A错误;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错误;落叶阔叶林位于暖温带和中温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C错误。
据此分析选B。
【4题详解】
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火灾后,森林郁闭度降低,使得林下植物的光照条件得到提高,A正确;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B、C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地表夏温升高,D错误。
据此分析选A。
【5题详解】
高强度大面积的火灾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据此分析A、C、D错,选B正确。
【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
①调节气候。
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
与无林地相比,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
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易形成雾淞、露、霜等水平降水;同时对垂直降水也有一定影响。
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森林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
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森林水分、土壤的保存。
③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夏季森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④改良土壤。
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由于土壤夜冻昼消,农作物随表土层上下移动,而被抬出土外遭受灾害的现象称为冻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有关冻拔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多发B.土壤含水量大
C.地温在0℃上下波动D.我国雨季多发
7.预防冻拔比较合适的措施是
A.覆盖石块B.覆盖秸秆C.补水灌溉D.种植绿肥
8.下列现象中与冻拔原理最相似的是
A.东北地区深秋向阳侧树干开裂B.西北地区牧民转场放牧
C.东北地区春季电线杆自然倾倒D.西北地区瓜果甜度较高
【答案】6.D7.B8.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土壤夜冻昼消”,可知冻拔与含水土壤的冻融有关,故土壤含水量大,地温应在0℃上下波动,而北方冬季气温低,比南方(冬季均温在0℃以上)更为多发,ABC排除。
我国大部雨热同期,而冻拔需要低温,D错误。
据此分析选D。
【7题详解】
根据冻拔发生的原理可只可从两方面入手:
排水和夜晚提高土壤温度。
覆盖石块,晚上石块降温速度快,气温低,更容易形成冻拔,A错误;覆盖秸秆可以防治地面辐射散失,提高地温,预防冻拔,B正确;补水灌溉,土壤过湿,土壤更易冻结膨胀,C错误;种植绿肥主要是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与题目无关,D错误。
据此分析选B。
【8题详解】
“东北地区深秋向阳侧树干开裂”是因为深秋向阳面昼夜温差大;“西北地区牧民转场放牧”主要是牧民根据气候、地形及牧草的生长情况,随着季节的变化转移草场放牧;“东北地区春季电线杆自然倾倒”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电线杆下土壤封冻,春季表土解冻,土质松动,从而导致电线杆自然倾倒;“西北地区瓜果甜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西北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水果积累的糖分多;综合分析可知A、B、D错误,本题选C对。
始建于百余年前的某城市位于9°N,下图示意该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描述符合该城市特点的是
①炎热草都②热带春城③富氧大都④温润山宫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B.降水丰富C.海拔较高D.土壤肥沃
11.20世纪伊始,该市引进生长较快的桉树并广为栽种,其目的是为了
A.获取生产资料B.增补地表水源
C.缓解热岛效应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9.D10.C11.A
【解析】
【9题详解】
据题该地位于9°N,热带地区但是一年四季温差小,气候凉爽,可知该地位于热带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符合“热带春城”的特点,②正确,①错误;海拔高,氧气稀薄,③错误;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气候湿润,④正确,据此分析选选D。
【10题详解】
该地位于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但是因为海拔高,一年四季气候凉爽,适合人口定居,所以C正确。
【11题详解】
桉树生长速度快,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和薪柴用树,A正确;桉树树干高,根系发达,号称地下水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影响其他物种生存,B、D错误;如果为了缓解城市热岛可以引进一些生态效益更显著的其他树种,而不是生长速度快的桉树,C错误。
据此分析选A。
【点睛】地形与城市区位
1.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
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
2.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
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3.山区城市分布:
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盾构机是一种使用盾构法(掘进的同时构建)的隧道掘进机。
2015年11月14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下线,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
2018年3月1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用于孟加拉国河底隧道工程。
近年来,我国盾构机订单维持高增长态势。
2018年6月8号,武汉市三阳路越江隧道贯通,成为二环线内原有“四桥四隧”格局的新成员。
该隧道长约2.6千米,外径为15.2米、内径为13.9米,是世界首条公铁合建、国内目前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
下图示意隧道的纵剖面。
(1)分析近年来我国盾构机订单高速增长的原因。
(2)指出三阳路越江隧道盾构施工遇到的困难。
(3)与桥梁相比,从地理视角评价隧道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4)简述三阳路越江隧道运营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答案】
(1)技术方面:
技术进步或自主研发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降低了盾构机价格;国内市场:
城市地下交通建设对盾构机需求增大;地形起伏区隧道建设促进盾构机生产;国际市场(政策方面):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或出口增加促使我国盾构机出口增加。
(2)地质:
存在软硬不均的地层;河流:
江水压力大,易发生透水事故;工程量:
隧道掘进距离长,直径大。
(3)隧道优点:
受天气影响小,连续性好,通行效率高;不妨碍河流航运;利于保护河流生态。
隧道缺点:
工程难度较大或受地质条件制约大;行驶中车辆尾气不易扩散或大气污染更严重。
(4)社会效益:
合理布局交通网或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经济效益:
加强长江两岸联系或促进区域优势整合;其他效益:
分流过江交通或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或利于节能减排。
【解析】
【详解】
(1)近年来我国盾构机订单高速增长是基于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在盾构机制造方面技术进步,能够自主研发,降低了盾构机价格;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建设中地下交通建设对盾构机需求增大;地形起伏区隧道建设促进盾构机生产;政策方面: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出口增加促使我国盾构机出口增加。
(2)三阳路越江隧道盾构施工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地质、河流、工程量方面。
图中显示,三阳路越江隧道段存在软硬不均的地层;隧道需穿越长江,江水压力大,易发生透水事故;该段隧道掘进距离长,直径大,工程量大。
(3)与桥梁相比,隧道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是受天气影响小,连续性好,通行效率高;不妨碍河流航运;利于保护河流生态。
缺点是:
工程难度较大,受地质条件制约大;行驶中车辆尾气不易扩散或大气污染更严重。
(4)三阳路越江隧道运营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体现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
该隧道开通后可以合理布局交通网,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可以加强长江两岸联系,促进区域优势整合;增加分流过江交通方式,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且有利于节能减排。
【点睛】交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
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
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3)气候:
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
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
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
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
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
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到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
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永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
(1)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
(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成机理。
(3)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失,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据o
(4)某游客欲在摩拉基海滩用手机尽可能多且清晰地拍摄圆石,请指出其应考虑的拍摄条件。
【答案】
(1)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2)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
(3)圆石遭受风化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淹没圆石。
(4)拍摄时机选择在光照条件较好或晴朗的白天(不可单独晴朗/白天);退潮的时段;拍摄地点选择在高处或避免逆光的位置。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摩拉基圆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
早期刚形成时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2)圆石龟甲状花纹源于外力的风化、侵蚀、堆积等外力作用。
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
(3)摩拉基圆石奇景的圆石暴露于水面之上易遭受风化、侵蚀或搬运作用;随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圆石,该奇景消失。
(4)要在摩拉基海滩用手机尽可能多且清晰地拍摄圆石,拍摄时机应选择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日子或晴朗的白天,以便于清晰;要选择在退潮的时段,以便于获取圆石的全貌;拍摄地点选择在高处或避免逆光的位置,以获取圆石上的一些细节。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南部的大湾国家公园,每当夜幕降临,星空似乎伸手可及,故被游客称为“夜空公园”。
当地人将暗夜视为遗产,主动发起暗夜保护运动。
市民们甚至起草了一份照明条例提交给政府,对户外游客及商业地产照明提出了具体要求。
列举照明条例的具体要求并说明暗夜保护运动的积极意义。
【答案】减少光源数量;降低光源亮度;控制光照角度;限定光照时长。
意义:
减少光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休憩环境,利于人体健康;保护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当地人将暗夜视为遗产,主动发起暗夜保护运动。
因此,其照明条例的具体要求可能有:
减少光源数量;降低光源亮度;控制光照角度;限定光照时长。
暗夜保护运动的积极意义是减少光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休憩环境,利于人体健康;保护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点睛】暗夜是一种旅游资源,但也是目前人类世界分布较少的自然资源。
受人类活动干扰,区域暗夜多名不副实。
为保护暗夜,必须从污染暗夜的来源入手,对各类光污染等进行明确有效的治理。
15.【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潮州市处于丘陵地带,城市规模较小,工业发展较慢,支柱产业为陶瓷,陶瓷生产过程对大气质量产生影响。
下图示意潮洲市某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气温、降水和气压的月变化。
指出潮州市空气质量的冬、夏季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潮州市空气质量夏季优于冬季。
因为潮州市主要发展陶瓷业,产生较多的粉尘;空气稳定或污染物不易扩散;冬季降水少,对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的沉降作用弱。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中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变化可知,潮州市空气质量夏季优于冬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现象与潮州市的产业结构、冬夏气候条件不同有关。
潮州市主要发展陶瓷业,产生较多的粉尘;空气稳定或污染物不易扩散;冬季降水少,对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的沉降作用弱。
【点睛】大气污染程度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大气状况、地表植被、地形、天气等条件均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