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docx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
1.课内阅读。
我正要níngshì 他们时,zhòurán 一惊,睁开眼,云jǐn 也已皱蹙_______(zúcù),凌乱,仿佛有谁zhì 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dǒurán 起立,将整篇的影_______(yǐng yěng)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_______(jī jǐ)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_______(míní)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_______(pāo pōu)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_______(尝 常)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根据拼音把词语写在横线上。
(2)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3)“昏沉的夜”指的是什么?
(4)写写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2.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
③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
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按原文填空。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波浪线画出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4)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______,第④句表现了乐声______,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
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鸟》(节选)
①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②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_______它这样机灵,_______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响亮——______ 凝视——______ 灵敏——______ 摇动——______
(2)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关联词。
______它这样机灵,______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3)在第②段中找到描写小鱼机灵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来;找到描写翠鸟捕鱼的句子,用“——”画出来,并把翠鸟捕鱼动作的词圈出来。
(4)选文第①段写翠鸟“等鱼”的活动,第②段写翠鸟“______”的活动(用2个字填写)。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好在哪儿?
①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②翠鸟鸣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4.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曹操问: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有的说: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__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__”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
“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______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______ 重——______
(3)按照课文给下面句子重新排列,在横线上标上序号。
______赶象上船
______称石头的重量
______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______在船舷做记号
(4)读了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5.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
“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
“为什么?
”我惊肾地问。
父亲说:
“黎明时的鸟,翅膀湖湿,飞起来沉重。
”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愕——______ 沉重——______
(2)为什么鸟最快活的时刻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画上波浪线
(3)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6.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完成练习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__这是什么__那是什么__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__动物以及宫室__器用__名目有四十多__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石笋”的“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请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______这是什么______那是什么______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______动物以及宫室______器用______名目有四十多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______黑暗——______
(4)找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5)找出写内洞很宽的句子。
(6)结合短文内容,你能说说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吗?
(7)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颜色各异,请你发挥想象,它们还可以比做什么?
写两种。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镜子的人
从前,有个卖镜子的人,他卖各式各样的镜子:
大的,小的,圆的,方的……他的镜子质量很好,他的口才也不错,生意做得很红火。
但是,他忙于经营,连饮食起居,梳洗的时间都没有,外观逐渐邋遢(lā tā),自己(竟然 虽然)丝毫没有发觉。
后来不知怎的,买镜子的人越来越少了,生意也越来越清淡。
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铺开摊子,好多人围过来看货,他就向大家宣传开了。
一位顾客手里拿着一面挑好的镜子,本(打算 计算)买,但端详了一下他的脸,忽然“扑哧”一笑,放下镜子,扭头就走了。
卖镜子的人不明白__拉住一位老人问__怎么__我的话错了吗__老人慢慢地说:
“你的话倒是没错,不过,你拿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吧!
”
卖镜子的人拿起镜子一照,(顿时 及时)羞得满脸通红。
原来他每天只是胡乱擦洗了一下脸,从没拿镜子好好照过自己。
他的脸啊,竟像唱戏的大花脸似的。
他终于明白了:
一个卖镜子的人,必须以自己清洁的脸,作为自己照镜子的最好证据。
只有这样,(宣传 宣告)才会有说服力,不然。
任凭有多好的口才也没用。
此后,他很注意梳洗整容了,生意也一天天好转了起来。
(1)选择括号里搭配合适的词语。
(竟然 虽然)______丝毫没有发觉 本______(打算 计算)买
(顿时 及时)______羞得满脸通红 (宣传 宣告)______才会有说服力
(2)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卖镜子的人不明白______ 拉住一位老人问______ 怎么______ 我的话错了吗______
(3)从文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肮脏——______ 糊涂——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短文先写卖镜子的人起初______,但是由于______,结果______。
后来,在一位老人的提醒下,他终于明白了______。
(5)短文的中心是( )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趣的发现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
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面淹死。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
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写出近义词。
著名——______
观察——______
非常——______
逐渐——______
(2)填空。
达尔文初到小岛,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______,要么就______,感到______。
(3)读读短文,用横线画出写“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的原因的句子。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一节共有______句话。
(2)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描写了葡萄的颜色。
(3)这一段话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______
①葡萄种的地方。
②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
③葡萄长得十分茂盛,成熟后景色十分美丽。
10.快乐阅读。
小露珠
早晨,聚在鲜绿的叶片上的一颗颗小露珠,晶莹透亮,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撒在那翠绿的操场上。
叶片轻轻地摇动一下,几颗小露珠调皮地躲进了草丛,再也寻不着它了。
(1)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2)请找出文中的拟人句。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风
秋风好像一支巨大的画笔。
它把天空涂得蓝蓝的,把稻田染成一片金黄色,把高粱画成正在燃烧的火炬,把柿子画成一盏盏小红灯,还把柳叶儿描绘得像荡秋千的顽皮小孩字。
你看,那些荡秋千的树叶,随风摇摆着,然后,轻飘飘地扑向大地。
(1)这篇短文有______句。
(2)写的是______的景色。
(3)文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色。
(4)文中把“秋风”比作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上学一路歌
春天上学,走一路,采一路野花。
黄色的是蒲公英,紫色的是二月兰……走一路,采一路,采得满手香,满身香,到后来,满教室都香。
夏天上学,走一路,蹬一路溪水。
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随着它绕弯曲(qǔ qū)行,我们唱着(zhe zháo)歌,伴随着叮叮咚咚的水声到了学校。
结果,教(jiāo jiào)室的地上满是各种花纹的湿鞋印。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
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
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
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不必带饭,肚子饱饱的。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
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
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chōng chóng),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一路嗒嗒嗒嗒!
嗒嗒嗒嗒!
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到了!
到了!
”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
跑进校门,大伙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1)给短文中划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弯曲______(qǔ qū) 唱着______(zhe zháo)歌
教______(jiāo jiào)室 往冰上一冲______(chōng chóng)
(2)从短文中我积累了两个表示声音的词,它们是______和______。
(3)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述小朋友在上学路上的情景的。
他们春天采花,夏天______,秋天______,冬天滑冰,多快乐呀!
(4)短文里的小学生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去上学,而且夏天要膛水上学,冬天又特别冷,你觉得这些孩子愿意上学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语段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2)联系课文填空。
①“他们”指的是______。
②“他们”对______扬起了双臂。
③他们“那样急急忙忙”的原因是______。
(3)妈妈是我们生活中的守护神。
你病了,她着急;你长高了,她高兴;你犯错了,她教导你……你会有很多话要对妈妈说,那么“他们”肯定也有很多话要对妈妈说。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他们”见到妈妈会说些什么?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严。
先生拿着戒尺__走到孙中山跟前__厉声问道__你会背了吗__
__会背了__孙中山说着__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__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霎时:
______。
②照例:
______。
(2)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______
(3)给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加标点。
先生拿着戒尺______ 走到孙中山跟前______ 厉声问道______ 你会背了吗______
______ 会背了______ 孙中山说着______ 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______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亮湾
我的家乡在月亮湾,那是个美丽的村子。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
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
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村子的后面是山。
山坡上有一片茶树。
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
(1)根据短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村子 ______的河水
______的朝霞 ______的笑声
(2)仿写。
清清的、______、______
缓缓地、______、______
游来游去、______来______去、______来______去
(3)填空。
我的家乡在______,那是个______的村子。
村前有一条______,河岸上长着______。
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______。
(4)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5)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16.阅读下面的门票信息,完成练习。
【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
【游览时间】
旺季:
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
30-18:
00)。
淡季: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7:
00-17:
00)。
(1)李萌一家三口想在寒假期间去颐和园游玩。
这时候是______(淡、旺)季,她应该买三张______元的门票。
(2)李萌准备10:
00入园,18:
00离园。
你认为这样可以吗?
为什么?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山奇松(节选)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焦美,枝干遒劲,_____饱经风霜,_____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饱经风霜,______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2)玉屏楼被称为“黄山绝胜处”,是因为______。
(3)细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用波浪线画出,迎客松能够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原因的句子。
②选文中划线部分的“迎客”“陪客”“送客”三松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为什么?
(4)请从景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段中关于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18.你会阅读《成语词典》吗?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
“啊,大海有这样大!
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
”河伯望洋兴叹。
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
词典里是这样写的:
望洋兴叹:
兴,发出。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
《庄子·秋水》中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完成以下练习:
(1)“望洋兴叹”的“兴”意思是______,根据意思,“兴”应读作(xīng xìng)______。
(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______。
(3)“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原意是______,
现在多比喻______。
“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______(原意/比喻意)。
19.改写童话《陶罐和铁罐》。
原文题目是《陶罐和铁罐》,内容是“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改写题目《铁罐和陶罐》,内容就应该改为“骄傲陶罐的常常奚落铁罐”。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泥道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水泥道像______。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______,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③你瞧,这多像______,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______的水塘
______的麦苗 ______的草地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
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下来。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________的,草地也是________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________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________的了。
(1)认真按原文填空。
你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了吗?
观察下面的图片,试着判断一下吧。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可以______、______。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______的,草地也是______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______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______的了。
草地的颜色:
______
时间:
______
草地的颜色:
______
时间:
______
总结:
草地在一天中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2)这段话是按照______的顺序展开叙述的。
先写“我”发现______、______时草地的颜色和______时不同,然后产生了______,最后经过______找到了原因。
(3)你从选文中的“我”身上学到了什么?
2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1)这段话是按照从______到______的顺序写的,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细节描写对全文表达中心的作用是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反映了凡卡什么样的心情?
2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这段话有______句。
(2)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
(3)文中表示动作的词有:
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阳和彩虹
刚下过雨,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七色的彩虹。
人们都赞美彩虹。
彩虹听见了,就骄傲起来,说自己比太阳还美丽。
太阳对彩虹说:
“你美丽,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我,也就没有你。
”彩虹不相信,反而更加骄傲了。
太阳摇摇头,立刻躲进云里,彩虹就不见了。
(1)这篇文章讲了______和______的故事。
(2)彩虹不相信太阳的话,结果怎样?
(3)太阳对彩虹说了什么话?
(4)彩虹为什么骄傲?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填空。
一双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