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docx
《最新江苏省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江苏省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江苏省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C.社会等级森严D.音乐发展迅速
2.“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
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
”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
A.权力过于分散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权空前强化
3.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C.当时社会对君权的藐视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4.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考古存在造假嫌疑B.郡县制的消亡
C.中山国的地位较高D.分封制的瓦解
5.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
那么夏朝开始于( )
A.公元前20世纪初期B.公元前21世纪初期
C.公元前20世纪末期D.公元前21世纪末期
6.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
文宗怒日:
“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这表明唐朝
A.中央集权遭到冲击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门阀政治影响深远D.婚姻制度变革艰难
7.读下列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 )
时期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最悠久
C.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只有二级制或三级制D.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中国
8.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两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
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
可见古代中国( )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9.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
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B.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D.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
10.罗马法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若遗嘱被认为不符合人伦道德,遗嘱人的近亲可以提起“遗嘱逆伦之诉”,以请求撤销遗嘱。
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
A.对市民的财产自由进行限制B.在实施过程中兼顾了社会民情
C.要求在继承关系中近亲优先D.放松了对公民财产的继承保护
11.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
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B.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D.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12.如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13.“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
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却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
”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 )
A.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B.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
C.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D.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
14.考古发现古希腊的一口井里,有190块陶片写着公元前5世纪一位著名政治家的名字,但陶片上的字迹仅出于14个不同的笔迹。
由此可以推论这些陶片( )
A.标志雅典民主制确立B.验证了陶片放逐法的伟大性
C.主要被用于古希腊书法练习D.被用作反对某人的政治手腕
15.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
“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
”材料表明
A.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
B.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
C.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
D.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16.图4所示政体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充分发展
B.封建统治被推翻
C.内阁权力不断膨胀
D.历史传统的惯性
17.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
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
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
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B.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
C.限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D.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
18.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
“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
19.《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
“(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试图( )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大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20.1937年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记者时发表声明:
“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支那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
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
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
”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
A.重视与英美国家友好关系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
C.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D.假借反共掩饰战争意图
21.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
英镑)
变化示意图。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
B.通商口岸增多科于中国出口
C.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
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
22.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
另有一种平等观念。
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今天看来为“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
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领事裁判权
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D.片面最惠国待遇
2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
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24.陈旭麓说: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
A.革命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一致B.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C.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D.未来前途是资本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5题19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7分,共52分)
25.(19分)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
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
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闽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
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
(3分)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
(2分)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演进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2分)
26.(16分)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
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
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
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
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
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
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天赋人权是人在生存方面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谋求安乐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
公民权以天赋人权为基础,政治制度的设计要以个人作为最基本的考虑单位。
宪法的目的是引入限制,使人们遵守限权宪法的一般规则。
宪法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政府只能接受宪法的约束。
立法机关不得制定剥夺公民权利的法律,代议机关如违反委任其行使代议权的根本法自当归于无效是不言而喻的原则。
如否认此理,则无异于说,代表的地位反高于所代表的主体,仆役反高于主人,人民的代表反高于人民本身。
……联邦共和国既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既可以保持内在的生机,又能有效抵御外来敌人的侵扰。
……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个部门手中,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必须阻止任何部门篡夺其他部门的权力,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依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允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
——[美]潘恩、麦迪逊、汉密尔顿等人宪法言论摘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
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落实法的精神,美国宪法做了哪些顶层设计?
(4分)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
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
——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
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
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
——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
(8分)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1.C2.A3.B4.D.5.B6.C7.D8.D.9.A10.B11.B12.C.13.A.14.C.15.C
16.D17.A18.C.19.A.20.D21.D22.A23.C.24.B.
25.
(1)措施:
兴办太学;实行察举制;重用儒学家。
(3分)
(2)制度:
九品中正制。
(2分)
作用:
通过考试录用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分)
(3)内容:
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国事。
(2分)
原因: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理学的形成;士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6分)
(4)启示:
官员的选拔注重选贤任能;调动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治理。
(2分)
26.
(1)特点:
实行直接民主;设有专门的机构保证民主的实施;民主方式较为简朴;民主制度有法律做保障;民主对象的范围比较狭窄。
(4分)
原因: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法律上鼓励公民参政;雅典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先进思想家的推动。
(4分)
(2)理由:
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
(2分)
特点:
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2分)
(3)设计:
建立联邦制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度;实行权力分立与制衡;通过宪法修正案使之成为“活”的宪法;授予最高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
(4分)
27.
(1)原因:
新旧政权交替;儒学独尊地位消失,新思想尚未确立;西方思想传入。
(6分)
影响:
出现了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了复辟帝制活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3分)
(2)同:
出现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推动了新事物产生。
(4分)
异:
产生原因不同:
中国受政治影响大;西方受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大。
解决危机的手段不同:
中国强调复古,西方强调反思。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