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868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docx

《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docx

江西省南昌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江西省南昌三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高三

2013-01-2620:

56

江西省南昌三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尽(jìnɡ)量     皈(ɡuī)依      稗(bài)官野史     以飨(xiǎnɡ)读者

B、胴(dònɡ)体   辘(lù)轳         前倨(jù)后恭        辑(jī)录

C、焙(peì)干    掮(qián)客      呼天抢(qiānɡ)地   宵衣旰(ɡàn)食

D、悭(qiān)吝    荏(rěn)弱       畏葸(xǐ)           不啻(c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坐标    端祥      韦编三绝      荼毒生灵 

B、炫目    杜撰        欢呼雀跃      灯火阑姗  

C、荟萃    文身        一曝十寒      婷婷玉立

D、厮杀    猫腻        动则得咎      唉声叹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这次调整是在清醒地认识国情和全面地估量当前形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预见潜在危机还未爆发以前进行的,因此有充分的主动权,能够瞻前顾后、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进行,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

B、姚萤的眼睛水灵灵的,一定是个聪明之至的女子,玲珑剔透,和刘嘉惠一样。

因为从来没有一桩木头是美丽的,世间最蛊惑人心的美丽应该属于眼睛,若不是灵气逼人,再完美的五官也不会有那样倾城的美丽。

C、听了如此无耻谰言,科比诺气冲斗牛般的挥舞着前肢,愤然道:

“你个该死的混蛋,不仅污蔑我,禁锢了我的不灭魔体,还把我的灵魂束缚在那个恶心的癞蛤蟆身上。

D、只从生活上无所不至地体贴对方,却不从思想上和工作上帮助对方进步,这是不对的;只注意对方的思想和工作,生活上却一点也不体贴对方,也是不对的。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题目为“梅花岭记”,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

B、“到底去不去?

我的小姑奶奶。

”爸爸对着眼睛看着电视、嘴里嗑着瓜子、双手玩着手机的女儿吼道。

C.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总之,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D、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考虑到雾大路滑等安全问题的原因,昌九高速九江至共青城路段的交通封闭了近两个小时,被堵塞的车辆排起了将近三公里的长龙。

B、本次联赛大爆冷门的八一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积极拼抢,终以1:

1逼平了志在卫冕桂冠的中花队。

C、中国的周边地带分别是高山、浩海、大漠和戈壁,这种地理相对封闭的环境在阻隔了与区域外交通的同时,又有利于区域内各民族的密切交往。

D、地沟油事件表明,总有人想发不义之财。

食品安全的警钟一次次敲响,是监管不力,放任自流,还是无能为力?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长大后带同学、富家少爷史蒂尔福斯上他们家去玩。

就在艾米莉和海姆即将结婚的前夕,纨绔子弟史蒂尔福斯竟诱骗艾米莉与他私奔。

佩葛蒂先生在大卫的带领下来到史蒂尔福斯家,问他的母亲,她儿子答应要和艾米莉结婚的话算不算数?

那位富家太太对此不置可否。

(《大卫·科波菲尔》)

B、《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三国演义》

C、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

“协助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

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红楼梦》)

D、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

但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

任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

他的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

《堂吉诃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

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

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

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7.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8.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

A.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②“景中情”和“情中景”     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③情景互生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圬①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

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馒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

“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

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故吾不敢一日舍馒以嬉。

夫馒易能,可力焉。

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有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

吾操馒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有一至者焉。

又往过之,则为墟矣。

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问之其邻,或曰:

‘噫!

刑戮也。

’或曰:

‘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或曰:

‘死而归之官也。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之者邪?

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

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

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

“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

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

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

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

①圬:

(wū)粉刷墙壁。

②馒:

通“镘”(màn),镘子,粉刷墙壁的工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于市之主人。

           舍:

做房子

B、又诚有功,取其直。

       直:

报酬

C、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特:

只是,只不过

D、以济其生之欲。

           济:

满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秦伯说,与郑人盟               

B、一身而二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亦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听其言,约而尽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2、下列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B、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C、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D、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四、古诗文阅读(共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

(2)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3)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元春谜语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

(1)谜底是什么物品?

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

(3分)

(2)结合全诗,理解这首诗歌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哪些深层次的意蕴?

(5分)

注:

红楼梦灯谜谶语,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元妃有兴致特意从宫里送出谜语并赐物,使贾母特别高兴,于是组织了个灯谜会,连贾政也来承欢取乐,在上房悬灯结彩,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为荣华富贵的生活又添了一番情趣。

15、古诗文填空。

(8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2)月明星稀,                。

(曹操《短歌行》)

(3)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4)总角之宴,                   。

(《卫风·氓》)

(5)采之欲遗谁?

                        。

(《涉江采芙蓉》)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兰亭集序》)

(7)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有,            。

(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21分)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 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

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

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

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

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

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

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

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

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

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

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

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

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

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

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

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

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

所以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五年坐共产党的监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直到1982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1992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

这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

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

1937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迷,就留下不走了。

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将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

他像草原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拼命地向这惟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

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

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命的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

他也曾灰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窗,抛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地飘过铁窗。

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

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

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牧人的哪一首无名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心上。

这一鞭,为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霎间,我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

”一句表明作者既有实现夙愿的喜悦,又有历经艰辛到达目的地的欣慰。

B.王洛宾能写出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作品,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实际生活中没有找到的“歌唱中的甜蜜”。

C.作者写王洛宾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其实道出了现在的人们不能创作出伟大音乐作品的原因。

D.文章以“追寻”为明暗两条线索,明写了作者对遥远的青海湖金银滩美景的追寻,暗写了作者对王洛宾歌中美好生活的憧憬。

E.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往往都是甜蜜的,美好的。

作者远赴青海湖,是因为现实中找不到美丽的草原、动人的风情。

17.文中对草原的大量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概括。

(5分)

  

18.文中的王洛宾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请结合文章作简要的分析。

(6分)

 

19.题目是“追寻那遥远的美丽”,请你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的意蕴。

(6分)

                                              

六、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0.  小说《高老头》对比手法运用广泛,请结合小说情节、人物或环境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写一段200左右的赏析短文。

 

七、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马过河》中的小马一生下来就在视频聊天室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小母马;司马光搬起大石头砸缸,救出的却是青蛙王子、流氓兔、西瓜太郎;白雪公主穿高叉泳装;与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同名的人物成了《狼来了》中的牧羊娃;卖火柴的小女孩高喊:

“卖……火柴喽!

最后三天平价销售,折扣折扣再折扣了!

”这是目前一本彻底颠覆经典语文教材《Q版语文》中的一些搞笑内容。

在一份网上调查中,60%以上的投票者认为《Q版语文》中的戏说糟蹋了文化精华;也有人认为在目前语言网络化、思维跳跃化的氛围中,来点时尚也不妨。

请就这则材料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章。

 注意:

①作文不得脱离材料。

②立意自定。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700字。

⑤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D【A、尽(jǐn)量,B、beì焙干,C、辑(jí)录、】

2、B【A、端详,C、婷婷玉立(亭亭玉立),D、动则得咎(动辄得咎)】

3、D【A、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B、玲珑剔透(玲珑:

精巧细致;剔透:

孔穴明晰。

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C、气冲斗牛(气:

气势;牛、斗:

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D、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往往用于表达贬义)】

4、A【A、如果把引号换成书名号不妥当,因为从句子的本身看,原句是在强调题目的内容,意在与“其实是在赞颂明末抗清殉国的史可法”形成对比。

B、“到底去不去?

我的小姑奶奶。

”中的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C冒号用在总括语之前,但这里又使用了“总之”一词,造成了表意同标点符号重复。

D玉米、小麦为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改为逗号,“油料”后边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

5、D【A、“由于考虑到雾大路滑等安全问题的原因”中“由于……的原因”杂糅;B、句中“卫冕桂冠”语义重复C、项语序不当,“这种地理相对封闭的环境”应为“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6、A【“那位富家太太对此不置可否”错,“不置可否”应该是“断然否定”】

7.C “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

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

C项雁的特点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考生此题要有一定的审美和识别能力。

8.C   注意两点:

第一,陈述对象是“审美移情层次”,弄清“这”的指代内容,故排除A.B;第二,“情不虚情,景非滞景”与“情景互生”是一个层次而非两个层次。

9.B   要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10、A【舍:

居住】  

11、D【A给,动词;和,介词B句末语气词;从这里,兼词C感叹语气词;相当于“于”,比;D但是,都为转折连词】

12、B

翻译12分

13、⑴其他所有用来养活人们生存的物事,都要靠别人的劳动来完成的,我都离不开它们

⑵任务有大小,只是按照各自的能力来承担,如同器皿一样。

⑶我从这些情况来看,难道不是所说的在其位获其利而不谋其事会遭天谴的人吗?

14、诗歌答案8分

1.爆竹(1分);威力大气势猛让人害怕易逝短暂,声震如威盛极一时转瞬即逝(2分)

2.象征手法(2分)“妖魔”当象征贾家的政敌(1分)

谜底象征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谁不惧怕他家?

秦氏出丧、元纪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谁不啧啧艳羡?

(1分)“回首相看已成灰”象征贾家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命运的写照没落,烟消火灭命运的结局(1分)

15默写略8分

五现代文阅读21分

16、4分:

A、B(C、D以偏概全,E对“因为”的解释错误)

17、(5分)①表现草原的美丽,回应文题。

(2分)②暗示自然之美是王洛宾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3分)

18、(6分)①热爱音乐,成就巨大,是一位音乐奇才。

②历经坎坷,仍坚毅执着。

③为了音乐,不屑世俗。

(每点2分)

19、(6分)①作者追寻的是美丽,这美丽包括了自然美、人性美和艺术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热切向往。

②那美丽又是遥远的:

地域的遥远,时间的久远。

③追寻既是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探寻过程,也是人物(王洛宾)追求艺术的人生过程。

六、15分20.20.要点:

人物对比——高贵庄重的鲍赛昂夫人与粗俗强悍的伏脱冷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优雅高贵,一个卑劣无耻,但他们不同的语言却又揭示同样的道理,而他们两人看透社会的理论又与自己生活中的惨败形成反衬,这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意味;

环境对比——伏盖公寓的穷酸简陋与鲍赛昂府的声威赫赫形成对比,但却一样充斥着拜金主义,一样卑劣无耻;

情节对比——拉斯蒂涅初到巴黎的正直单纯与埋葬高老头之后的野心膨胀、抛弃善良之心的决然。

还有高老头贫苦窘困的生活、对女儿“疯狂”的爱与高老头女儿穷奢极欲的挥霍、对高老头的冷漠无情的对比等等。

(只需任选一个方面赏析)

文言文参考翻译:

  翻译: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

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

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

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

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

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

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馒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

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

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

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

“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

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

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然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