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27 世界地理学.docx
《浙江选考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27 世界地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27 世界地理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选考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27世界地理学
微专题27 世界地理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认识大洲
1.认识大洲
(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b
d
1.归纳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阐述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3.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认识地区
2.认识地区
(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b
c
d
认识国家
3.认识国家
(1)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3)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a
b
b
1.亚洲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
位置范围
地形
气候
东亚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东部: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东南亚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
全年高温。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南亚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
中亚
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冬冷夏热,降水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亚
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2.欧洲西部
(1)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在世界各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中,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其表现是: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春季温度低,秋季温度高;年、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都比大陆性气候迟;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云雾多,降水量的时空分布都比较均匀。
②气候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鲁尔区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①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位置
德国西北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欧、南欧的捷径
交通
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集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资
源
煤炭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埋藏较浅,煤质好,品种多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铁矿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东北部铁矿区,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距其较近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相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②鲁尔区的工业部门
鲁尔区是采矿型的工业区,其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③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④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及效益
整治措施
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煤炭、钢铁工业部门数量剧减,生产规模扩大,社会经济结构比例较协调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减少运费,少占土地,降低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运输便捷,提高生产效率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促进了传统工业部门的现代化
整治污染,美化环境
节约资源,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
d级规律点拨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思路
(1)资源条件评价: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评价:
是否能进行露天开采;若不能进行露天开采,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评价:
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4)交通运输条件评价:
可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分析。
3.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
主要特征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少,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量小;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工业化阶段
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大规模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区域内部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快,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建设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较高水平;区域内部发展差异逐步缩小,对外联系和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真题
设问
1.(2017·4月浙江选考)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
2.(2016·10月浙江选考)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
3.(2016·4月浙江选考)图中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终年受________控制。
4.(2016·浙江文综)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考向和
规律
1.考向:
不同地区之间地理环境的差异;某区域农业的特点及成因、差异;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影响。
2.命题规律
题型:
非选择题是本专题最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填空和简述两种形式。
材料特征:
多以区域图、区域内气候、工农业统计资料和文字等方式呈现相关信息。
信息的呈现方式有明确的,也有隐含的。
设问特征:
其设问方式比较灵活,填空多以×××是________;简述题则以原因、差异、影响等为主要设问方向。
选项或答案特征:
答案的组织需要紧扣材料,结合所掌握知识,对图、表或文字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从而提炼出答案要点。
例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
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
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2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2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________,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______月份。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旅游 航运 资源开发利用 安全 环境保护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 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解析 第
(1)题,图2中气候资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结合图1,只有昌都符合题意,其气候特点为冬冷夏凉,原因主要是其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势高。
第
(2)题,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等。
湄公河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以雨水补给为主,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造成河流径流变化大;4月份左右,处在热带季风气候的旱季,降水少,故河流流量小,水位低。
第(3)题,旱季为10月至次年3月,为当地冬半年,此地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但气温仍较高,蒸发旺盛,较为干旱;河口三角洲地区,因降水少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有:
河口受海水入侵,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等。
第(4)题,流域开发方向有航运、发电、防洪、旅游、灌溉、养殖等方面,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要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考虑。
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据此完成1~2题。
1.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流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P地泄漏的核物质顺着洋流带到丙地。
第2题,P地位于日本东海岸,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下图是“南亚地区旱涝灾害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量大
B.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C.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D.湖泊少,对径流量调节能力差
4.图中甲所在国家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
A.德干高原西北部B.半岛沿海地区及东北平原
C.德干高原中部D.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答案 3.C 4.B
下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风带是( )
A.东北信风带B.盛行西风带
C.东南信风带D.极地东风带
6.M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别是( )
①气候温和湿润 ②光照不足 ③消费市场广阔 ④海上交通便利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欧洲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所以答案B正确。
第6题,M地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故该地畜牧业发达,①正确。
欧洲人以西餐为主,故乳肉产品市场广阔,③正确。
下图示意某区域1月份0℃等温线分布。
读图,完成7~8题。
7.导致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降水
C.沿岸洋流D.曲折海岸
8.图示地区( )
A.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B.南北温差大,降水量东多西少
C.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东南岸D.荒漠草原广布,森林面积较小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图中沿海地带0℃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弯曲,说明此处温度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北欧,其西部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增温作用强,气温高。
第8题,图示地区西部海拔高,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从等温线走向可知,该地南北温差小;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地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为主,森林面积大;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西岸。
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D.资金雄厚
10.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树、蔬菜布局在城市附近,该处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区位优势是临近市场。
第10题,根据图中地名等信息可知,该地为北美洲五大湖沿岸地区,湖泊水蒸发增加了大气中水汽含量,使该地降水增加,有利于夏季农作物生长,但因该地纬度较高,冬季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湖泊对沿岸地区气温也具有调节作用,使其气温季节变化较小,夏季气温降低,冬季气温增高,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11.(2017·11月浙江选考)“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
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 )
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 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进口大量油气资源 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我国与俄罗斯相比,我国资金更为雄厚,劳动力更丰富,所以不可能从俄罗斯引进大量资本和剩余劳动力。
俄罗斯资源丰富,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故我国可从俄罗斯进口大量油气资源和拓宽销售市场。
12.(2016·余杭检测)南非是非洲南部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5000万,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 南非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南非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商品值(图2)”及“南非对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图3)”。
(统计时间:
2012年1~9月份)
(1)南非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平原面积狭窄,主要分布在________。
(2)奥兰治河上游流量季节变化________(“大”或“小”),下游流经________气候区,支流少、流量小。
(3)南非东岸的洋流按性质分,属于________流,德班计划耗资约2000万美元,利用沿岸洋流发电,该项目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二可知,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是__________,对中国出口商品中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南非对主要贸易伙伴普遍存在贸易逆差(即出口总值小于进口总值),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原 沿海
(2)大 热带沙漠
(3)暖 探索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缓解南非常规能源紧缺问题;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4)中国 矿砂、矿渣及矿灰 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价值较低;工业基础相对较弱,工业体系不完善,多种工业产品依赖进口
解析
(1)依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地形以高原为主。
(2)流经干旱沙漠地区的河段因蒸发、下渗、工农业用水,水量逐渐减少。
(3)据图可知,南非东岸为暖流;新能源开发有利于南非的能源结构改善,满足能源需求等。
(4)据材料二可知,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对中国出口商品中比重最大的是矿砂、矿渣及矿灰。
说明南非的经济结构单一,工业体系不完善,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13.(2016·桐乡检测)下图为“亚洲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其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是________。
(2)乙城市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城市夏季盛行西南风,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城市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__。
(4)丁国家是亚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
(5)简述泰国盛产稻米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
(1)自北向南 夏季
(2)三角洲 流水沉积
(3)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 热带雨林带
(4)三低模式
(5)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
(1)依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其流向为自北向南;甲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其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是夏季。
(2)乙城市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其地貌类型是三角洲,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
(3)乙城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丙城市的自然带类型是热带雨林带。
(4)丁国为新加坡,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
(5)泰国盛产稻米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及水源等方面分析。
28、29加试加练
14.(2016·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示意图。
(1)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苏门答腊岛东部沼泽的主要成因。
(2)印度尼西亚有“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简述其自然原因。
(3)举例说明印度尼西亚利用丰富的火山资源发展的主要产业活动。
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沿海海水入侵;东部山地森林广布,涵养水源补给。
(答出其中4点即可)
(2)地处板块交会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
(3)利用火山灰发育的肥沃土壤,发展种植业;
利用火山地貌、地热资源,发展旅游业;
利用岩浆岩提供的建筑材料,发展建筑业;
利用岩浆活动形成的金属矿,发展矿业。
解析 第
(1)题,本题从水源补给角度考查沼泽湿地的成因。
从图中可知,苏门答腊岛的沼泽地主要分布在岛的东北侧。
其地处低纬,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降水量丰富;东北部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当地河网密布,地表径流量丰富;当地植被覆盖率高,森林涵养水源补给给沼泽湿地等。
第
(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及其发生的原因。
地质灾害包括了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现象。
据图可知此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该处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加上地形坡度大,降水强度大,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第(3)题,火山喷发时的大量火山灰,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土壤肥沃,可以发展农业;火山喷发后冷却形成的火山地貌,可以发展旅游业;火山喷发时岩浆中有丰富的金属矿产等可以发展矿业,其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则可以发展建筑业,此地有丰富的地热能,可以发展地热发电等。
15.(2016·台温丽衢四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
此次大会的首要目标是在《公约》框架下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并适用于各方的”全球减排新协议。
材料二 世界部分区域图。
(1)此次气候大会主题是针对________环境问题,其对甲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
(2)A地冬季盛行的风向是________,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该地形成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
(3)B半岛西海岸海岸线曲折,形成典型的_______海岸,主要是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4)乙国农业生产在地区分布上最典型的特征是________,其主要目的是追求_________。
(5)C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球变暖 淹没沿海低地
(2)西南风 温和湿润(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峡湾 冰川侵蚀
(4)地区专门化 经济效益
(5)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解析 第
(1)题,气候大会主要针对气候变暖,甲地地势低洼,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第
(2)题,由图可知,A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温和多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3)题,B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因纬度高,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峡湾海岸。
第(4)题,乙国是美国,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程度高,商品农业发达,这种布局主要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第(5)题,C处为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
读“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完成1~2题。
(注:
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
1.图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是( )
A.罗马B.雅典
C.的黎波里D.巴塞罗那
2.根据图中冬雨率等值线总体分布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雨率以地中海北侧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B.南部冬雨率较高的原因是年降水量很少
C.东南部冬雨率较高的原因是受大西洋影响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北部冬雨率较低的原因是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受西风和地形的影响,地中海沿岸降水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地中海地区降水主要是西风带来的降水,图示的黎波里冬雨率最高,说明年降水量最小。
第2题,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北部受西风控制的时间比南部长,降水的季节差异较小,冬雨率较低;地中海南部与北部相比,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冬雨率高。
(2018届宁波9月十校联考)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多火山分布的原因是位于( )
A.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4.某考察小组7、8两个月到图示区域海岛考察,发现当地( )
A.气候温暖湿润B.海域风浪很大
C.植被叶面有蜡质D.出产葡萄、油橄榄和荔枝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图示区域为地中海,主要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故答案选C项。
第4题,该岛位于地中海海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因此该地的植被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上有一层厚厚的蜡质层,A错误,C正确;7、8月份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风力较小,B错误;荔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2017·浙江遂昌调研改编)2014年4月,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她的行李箱里装满了猪肉、鱼油、饼干等农产品,来中国进行“推销”。
丹麦是世界上有名的乳畜大国。
结合丹麦位置图,完成5~6题。
5.乳畜业在丹麦农业中占据绝对地位,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水平高
B.地形条件不适合发展作物种植
C.国家政策强制提高乳畜业的比例
D.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利于优质牧草生长
6.美国五大湖乳畜业区与丹麦乳畜业相比,更加占据优势的条件是( )
A.市场需求量大
B.土壤肥力较丹麦高
C.纬度比丹麦低,气温高
D.邻近作物种植区,饲料充足
答案 5.D 6.D
解析 第5题,农业生产条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