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880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地理广东省英德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完成1—3题。

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1回答4~6题。

 

4、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

5、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

6、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D.盛行风向

7、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开发利用发展方向B.生活特点

C.经济发展水平D.生活条件

9、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

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10、导致上图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A.气候条件B.交通条件C.土地条件D.历史条件

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l1~12题。

11、台风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D.气象预报

12、福建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测量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制定植树造林方案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3—15题。

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15、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16、无人驾驶飞机的飞行主要运用的3S技术是

A.RSB.GPSC.GISD.数字地球

17、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             B.垦荒难度大,成本高

    C.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          D.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甲、乙两幅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

C.人口素质不同D.地形不同

19.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项目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水田 ③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重工业基地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④

20、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21~24题。

21、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22、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23、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⑤⑥

24、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下图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灌溉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

26、沙坡头治沙的主要措施是

A.构建乔、灌木防护林带

B.合理用水

C.植树造林

D.构筑草方格沙障

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有关部门对l973年至2005年新疆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

读下图,完成27~29题。

27、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出现了河流下游断流加剧现象,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28、民谣说: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下列行为或现象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①以粮为纲,大力垦荒②积极退耕,还林还草

③增加人口,加快发展④引水灌溉,挖掘土地潜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9、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A.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

C.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D.推广节水农业,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受气候等影响各有特色。

 

30、以上四地民居搭配错误的是

A.①—窑洞—黄土高原B.②—斜坡房—江南地区

C.③—晾房—西南地区D.④—蒙古包—内蒙古草原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31、下图是我国两大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其中甲地所在的城市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

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气候条件。

(2分)

区域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小麦

棉花等

水稻

油菜等

(2)从地理环境考虑,图中主要影响甲、乙两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有什么不同?

该如何解决?

(4分)

 

(3)分析乙区域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2分)

 

(4)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甲地成为世界著名古都的原因。

(4分)

 

32.某省地处黄土高原,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耕地减少、质量下降,草地退化,影响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1)根据左图,从成因上说出该省荒漠化的类型。

(3分)

 

(2)根据右图,说明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6分)

 

(3)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可能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并指出因地制宜的防治对策。

(6分)

 

33、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 下面是世界两大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材料一图中,两片热带雨林名称是M,N。

(2分)

(2)M、N两地区都有热带雨林,请简要说明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3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热带雨林的土壤是贫瘠的。

(4分)

 

(4)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4分)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B

C

D

A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A

D

B

D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D

C

B

D

C

D

D

C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31、

(1)甲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更适合小麦、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适宜水稻、油菜等作物的生长。

(2分)

(2)影响甲平原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地质灾害(崩塌或水土流失),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影响乙平原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涝灾害,应大力兴建水利设施,防洪抗灾。

(4分)

(3)属于水稻种植区,地少人多,适宜精耕细作,单产高;而人口稠密,导致当地的粮食消费量大而商品率低。

(2分)(4)甲地有河流流经,冲积平原宽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4分)

32、

(1)该地土地荒漠化类型多样,主要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三种类型,其中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3分)

(2)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场退化,以耕地退化最为严重。

于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逐渐丧失,耕地的农作物单位产量降低,林地的植物生长量减少,

草地的载畜能力下降,从而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6分)

(3)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一方面本地区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压力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造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引起耕地、林地和草场等土地退化,产生荒漠化;另一方面不当的人类活动,如农田灌溉不当容易引起盐渍化。

该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停止盲目开垦,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合理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技术,采用喷灌滴灌技术,控制人口快速增长。

(意思正确可酌情给分)(6分)

33、

(1)刚果雨林亚马逊雨林(2分)

(2)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

(3分)

(3)热带雨林土壤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和枯枝落叶释放出来的养分;而土壤来不及吸收就被植物大量汲取和淋溶作用下流失,保存在土壤中的养分极少。

(4分)

(4)雨林的土壤是贫瘠的;几乎全部养分都保存在生物体内,而生物又是最容易被破坏的并难以恢复。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