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706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 2.docx

《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 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 2.docx

同等学历管理学主要知识点导图2

管理学

1管理的历史发展

1.1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1.1.1早期管理思想

1.1.2古典管理理论

1.1.3近代管理理论

1.1.4管理理论丛林

1.1.5当代管理理论

1.2古典管理理论

1.2.1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泰罗

8个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3.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操作。

4.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应当来一次精神革命,合作把蛋糕做大。

6.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1.2.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6种经营活动

技术活动

商业活动

财务活动

完全活动

会计活动

管理活动

5大管理职能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14条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原则

2.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7.员工报酬原则

8.集权原则

9.等级系列原则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原则

14.团结合作原则

1.2.3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

6大特点

1.在劳动分工基础上,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

2.按照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

3.明确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能力的要求,根据技术资格挑选组织成员。

4.管理人员根据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力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所有人都服从制度规定,不是服从于某个人。

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拥有执行自己只能所有必要的权力;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

6.管理者的职务是他的职业,他有固定报酬,有按才干晋升的机会,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优越性

7.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8.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

9.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1.3近代管理理论

3个古典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泰罗:

科学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

一般管理理论

–马克斯∙韦伯:

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2个近代管理理论

–切斯特∙巴纳德:

一般组织管理原理

–乔治∙梅奥:

人际关系学说

•6个当代管理理论

–哈罗德∙孔茨:

管理过程流派、管理科学流派、组织管理流派、行为科学流派、经验管理流派、其它流派

1.3.1组织管理理论|巴纳德

正式与非正式组织

组织平衡理论

管理人员的职能理论

1.3.2人际关系学说|梅奥

社会人

非正式组织

行为科学

1.4当代管理理论|孔茨

1.4.1管理过程学派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人员配备职能

领导职能

控制职能

1.4.2管理科学学派

1.4.3组织管理流派

1.4.4行为科学流派

1.4.5经验管理流派

1.4.6其他学说和主张

1.4.7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企业文化理论

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1.5管理历史演进的规律和线索

1.5.1科学化、理性化线索

1.5.2人道主义线索

1.5.3管理过程线索

1.5.4实证分析线索

2组织管理原理

2.1组织中的个体

2.1.1个体假设

行为、需求、理性能力、学习过程,构成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环节。

2.1.2行为与学习

行为和学习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行为关系到现阶段的企业状态,学习则更多的对将来的企业发展起影响作用。

2.1.3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包括个体和组织两个层次。

个人在组织中学习的特点:

1.在组织中学习

2.学习的模仿性质

3.有稳定化、定型化的倾向

2.1.4心理能量

2.1.5学习与心理能量的相互作用

1.学习-信息蓄积-成功-能量改变

2.学习-信息共有-相互激励-集团能量

2.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2.2.1正式组织3要素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2.2.2非正式组织

特征

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

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

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

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

促进信息沟通

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条件

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长期存在和按照创造条件

2.3组织平衡

有效的实现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才能维持组织正常的生存,才谈得上组织发展。

一方面,组织平衡沟通构成组织管理的基础。

管理的必要性来自于组织生存发展的需要,来自于实现组织平衡的要求。

另一方面,组织平衡也是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3.1组织内部平衡

2.3.2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

目标实现程度

2.3.3组织动态平衡

实现组织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处理稳定和变革的矛盾

组织平衡不是一蹴而就的,内外环境变化时原有平衡被打破,需要建立新平衡

组织本身存在打破平衡的力量

组织发展也会打破原有平衡

2.4组织管理

2.4.1概念: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2.4.2管理概念的基本点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

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

2.4.3管理的职能

3企业和企业制度

3.1什么是企业

企业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组织。

3.1.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

3.1.2财产支配关系是企业根本特征之一

3.1.3企业的目的是获得并不断增加盈利

3.1.4企业的职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2产权及其功能

3.2.1所有权

是指主体拥有财富这一特定事实给予社会性的认可和保护。

严格按照法定形式获得

具有占有、使用、处分、收益4项权能

具有排他性

可部分转让,处分权只能由所有者行使

可以诉诸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3.2.2产权及其功能含义

基本内容:

使用权、转让权、收入的享用权

分类:

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

3.3企业形态

3.3.1私营企业

个人企业

合伙公司

两合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3.3.2股份有限公司

资本证券化

有限责任制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

公司账目公开

4决策

4.1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的直接含义是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抉择。

决策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的有限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4.2决策的过程和准则

4.2.1决策过程

收集信息阶段

拟定计划阶段

选定方案阶段

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评价

4.2.2决策的准则

整体协同原则

目标原则

权变原则

4.3决策的技术

4.3.1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4.3.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3.3程序化决策的决策技术

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技术

习惯

事务性常规工作;标准操作规程

组织结构

程序化决策的现代技术

运筹学,数理分析,模拟

电子数据处理

4.3.4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技术

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技术

判断、直觉、创造性

经验

经理人的选拔和训练

专门的非程序化决策部门

非程序化决策的现代技术

决策者的培训

编制探索式计算机程序

4.3.5决策行为

个人价值系统

是个人的思想、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体系。

感知更迅速、更有效

有助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有助于从不完全的情报中获取重要的变化信息

有助于人们形成决心、作出果断而大胆的选择

消极作用:

容易使人因循守旧

群体因素

群体决策的优点:

可能比任何单个成员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提供完整的信息;能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所制定的方案。

群体决策的缺点:

低效;群体思维削弱批判精神,损害决策质量;责任不清楚。

5计划与控制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规划和安排。

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

5.1计划系统

5.1.1计划制定工作对计划者个人或本部门的意义

加深对环境的认识,减少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失误

明确工作目标

确定当时必须采取的行动

5.1.2计划制定工作对企业组织的意义

是信息沟通、相互了解和事前协调的过程

形成企业总体计划

为管理者施加影响提供了手段

5.1.3计划系统设计

计划制定者

计划范围

与资源配置的协调

与业绩评价的协调

计划形式

5.2控制系统

5.2.1控制形式

直接控制

间接控制

5.2.2控制过程

5.2.3控制系统设计

目标变量

确定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

确定事前标准

测定结果的沟通方式

事后评价标准的确定

5.3计划于控制的协调

5.3.1评价标准的确定

业绩=环境*事前计划*控制的努力和技巧

事后标准与事前标准

事情标准的意义

事前标准是信息反馈的源泉

事前标准是在应有的控制努力和技巧方面达成一致意见,能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5.3.2计划的要点不只是事先的分析和调整,更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现场控制活动的指导方针。

5.3.3计划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作为控制系统的要素,计划输出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与评价和控制结合起来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6组织

6.1组织结构

6.1.1分工关系

简单化;专业化

单调化;阻碍内部人员流动;专业化助长内部冲突

6.1.2部门化

职能制组织和事业部制组织

6.1.3权限关系

集权

优点:

政令统一、上下左右行动协调

缺点:

上级许可,决策周期长;缺乏第一手资料,决策科学性差;下级有遭冷落的感觉

分权

优点:

快速、员工参与意识强;

缺点:

协调困难等。

6.1.4沟通与协商

分层次的传递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传递路线

6.1.5程序化

程序化有利于加快工作进度,减少日常协调的工作量

6.2组织结构形式选择

6.2.1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

信息沟通

技术特点

经营战略

管理体制

企业规模

环境变化

6.2.2组织结构的形式

直线型

直线职能型

事业部制

矩阵制

子公司和分公司

6.3制度规范

6.3.1制度规范的种类

企业基本制度

管理制度

技术规范

业务规范

个人行为规范

6.3.2制度规范的特点

权威性

系统性

科学性

无差别性

借助强制力

稳定性

6.3.3制定管理制度孤帆的基本要求

从实际出发

根据需要制定

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

系统和配套

合情合理

先进性

6.4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是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基本权威实施管理。

6.4.1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

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6.4.2制度化管理的特征

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

按照职位大小确定地位,形成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

以文字形式规定职位特性及对人应有的素质、能力要求

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管理人员实施管理的特点:

因事设人;有行使职能必要的权力;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

管理者有固定报酬,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6.4.3制度化与人性

经与权

经指规范、原则、制度;权指权宜、权变,衡量是非轻重、因时、因地、因事只宜。

经与权,即所谓原则性与灵活性,坚持按制度办事与适当变通之意。

在管理中,经就是坚持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坚持原则性;权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措施,必要时采取变通办法。

显然,经与权是一对矛盾。

制度化管理过程中也不能没有灵活性。

根据现实情况和经验反映出来的问题,处理经与权的矛盾,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1.根据我国企业中的实际情况,应加强经的一面,推行制度化管理,及时牺牲部分灵活性也在所不惜。

因为传统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导致我国现实中原则性太少而灵活性太多。

2.在基本的方面,关系全局的方面,应坚持原则不动摇;而在局部的无关宏旨的方面可以适当放宽,多给灵活性。

自律与他律

他律与自律是指涉及个人行为的管理时,究竟应该更多地借助于教育、惩罚、强制、约束等外部规范方式,还是更多地依靠个人的觉悟、自觉性、自我约束来达到目的的问题。

强调他律还是自律,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管理者心中关于人性的假设。

认为人性恶的,以他律为主,认为人性善的,多依靠自律。

制度所强调的是他律的一面,但它不是以人性本恶为基础,而是出于使个人单独行为成为有目的的并且在时间、空间、程度等方面都整合了集体行为的需要,同样也存在与自律的矛盾。

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

1.个体自觉性、自我约束程序有限,许多组织活动仅靠个体自觉性无法按部就班、协调一致地进行,所以必须充分依靠他律,发挥制度规范的作用。

2.在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发挥自律的作用,缩小他律的范围。

过度的他律会导致信任感较低,助长破坏性。

7人员配置

7.1人员配置概论

7.1.1人员配置的重要性

充分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有效发挥组织结构功能

提高群体质量,形成最佳工作组合

强化管理职能,完善企业管理系统

7.1.2人员配置计划

工作系统分析

人力资源计划

人事工作计划

7.2管理人员配置

7.2.1管理职位的设计与评价

比较法

职务系数法

时距判定法

7.2.2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

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组织协调能力

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

7.3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评

7.3.1管理人员的培训

实践中锻炼和培养管理人员

有计划的提升

职务轮换

委以助手职位

临时提升

系统的教育和训练

7.3.2管理人员考评

8激励

8.1激励的作用机制

8.1.1激励的实质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8.1.2激励的功能

有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

8.1.3激励的心理机制

需要

多样性

结构性

社会制约性

发展性

Subtopic

动机

始发功能

导向和选择功能

维持与强化功能

目标

8.1.4激励过程

需要激发动机,驱动行为,实现目标,达到满意程度,强化需要。

8.2激励理论模式

8.2.1需要激励模式

需要层次论

生理

安全

社交

尊重

自我实现

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赫兹伯格

不满意的因素:

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

满意因素:

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

8.2.2动机、目标激励模式

期望理论|弗鲁姆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8.2.3权衡激励模式

是利用比较评价及感受公平的心理机制对行为的制导作用,施以适当诱因,创造公平环境,从而激励员工的积极行为。

公平与否的结论源于员工对所付代价与所得报酬的比较。

公平理论|亚当斯

8.2.4强化激励模式

强化方法

正强化

负强化

消退

强化形式

连续强化

定期强化

随机强化

8.3激励工作系统设计

8.3.1激励原则

系统性原则

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差异化原则

8.3.2激励方法

工作丰富化

员工参与管理

奖酬

奖励要与绩效挂钩

重视精神奖酬的作用

与其他企业的奖酬制度进行比较

避免员工之间奖酬的不合理、不平衡

灵活采用多种奖酬形式,如自助式奖酬

9领导

领导是拥有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向他人施加影响,使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9.1领导的功能

9.1.1给下属有效的激励

9.1.2不同凡响的鼓舞能力

9.1.3设计和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组织运转水平

9.2领导的权力与影响

9.2.1领导权力表现形式

法定权

奖励权

强制权

统御权

专长权

9.2.2领导影响的方式

外在影响

传统观念的影响

利益满足的影响

恐惧心理的影响

内在影响

理性崇拜的影响

感情的影响

9.2.3构成领导环境的因素

集权程度和对工作的评价

企业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与此相应的对成员的技术、知识水平的要求

企业组织的整体规模

工作群体的结构

企业组织的层次和信息传递

9.3领导的有效性和领导方式

9.3.1领导的有效性

下级的支持

相互关系

员工的评价

激励程度

沟通的效果

工作效率

目标的实现

9.3.2领导的素质

品德高尚

个性完善

富于进取心和创新意识

博学多识

多谋善断

知人善任

沟通协调能力强

9.3.3领导方式

集权型

民主型

任务型

关系型

兼备型

9.4领导与沟通

9.4.1组织沟通形式

正式沟通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

非正式沟通

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

9.4.2组织沟通的原则

关注准确性

保持完整性

确保及时性

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

10组织文化

10.1组织文化的构成

10.1.1组织文化的缘起

10.1.2思维方式

10.1.3行为规范

10.1.4共有的意义

10.2组织文化的性质

10.2.1组织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

10.2.2组织文化是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现实反应

10.2.3组织文化本质是企业的“人化”

10.2.4组织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或独特性

10.3组织文化的功能

10.3.1价值观的功能

激励

作为判断的依据和标准

促进沟通和理解

10.3.2共有的思维方式的功能

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对人们把自己的想法变成行动有重要影响

促进组织学习过程

10.3.3行为规范的功能

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约束行为

有助于迅速决策

10.4组织文化的形成

10.4.1共有价值观的形成和共有

形成的基础

经营理念

组织过去的成功体验

渗透和传承的手段

用易懂、能表述理想或追求的语言来表述,即明确文化的企业宗旨

体现到共同的、具体的行动当中去

强调共有的象征

持续的教育和学习强化

10.4.2思维模式的生成和共有

工作及技术影响

市场的影响

管理方式的影响

具体榜样楷模的影响

10.4.3共同的行为规范

加强礼仪建设,促进组织文化的习俗化

10.4.4组织文化的运用

组织文化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文化是否适合企业的战略和环境

让组织文化真正发挥作用

主要管理者的确信和身体力行

共同经历和体验

管理方式和文化精神的渗透

10.4.5组织文化的反面效应

丧失在变化面前的反应能力,压制不同的意见,压制多样化,反对不同的思维方式,丧失时机

压抑个性,压抑个人的创造性,挫伤个人的努力热情。

同质化的思维方式形成自我保存本能,顽固偏激

11变革与发展过程管理

11.1企业组织本身的矛盾因素

11.1.1环境要求与组织内部要求之间的矛盾

11.1.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

11.1.3科学、理性与人性之间的矛盾

11.2企业发展与惯性

惯性在一定程度以内是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内耗,但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成了一种发展变化的阻力,缺少发展变化需要创造性,缺少比较、竞争和刺激,缺少活力不利于发展。

11.2.1体系惯性

业务活动层次

管理体系层次

11.2.2个人惯性

思维方面

情感方面

11.2.3权变观点

11.3变革与革新

11.3.1变革的困难

一定模式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具有潜意识特点

缺乏一般舆论和观点的支持

领导人的阻力

即使环境改变了之后,旧有的模式也并非立即失去作用

11.3.2变更的4个步骤

提出问题

探索变革

全面展开

模式重塑

11.3.3革新的滞后性

对成熟化视而不见

对模式转换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规模和收益上的障碍

本业意识的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