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555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docx

课题申报模板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

课题名称: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与应用研究

关键词:

高职;翻转课堂;移动互联网;计算机专业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46231614

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翻转课堂是当前一种新兴热门的教学模式,通过现代媒体技术和网络媒介,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积习,凸显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增进了师生互动,十分符合高职课程改革的趋势。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中,至2014年1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到8.38亿户,中国活跃智能移动设备已经超过5亿,伴随而来的移动学习也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学习方式之一。

在移动学习中,碎片化是最典型的特点,这为翻转课堂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实施条件。

因此,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课题从移动互联网的角度研究翻转课堂的设计模式,而学习资源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着重建立1-2门课程的移动学习资源库,进而促进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

      

(2)推动高职课程体系改革

       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其在高职课程体系中的适用范围等将是课题研究的首要问题,其研究成果将为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创新提供直接经验,有利于推动高职课程体系改革。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早期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上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创立了PI(PeerInstruction)教学法[2],这被认为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理论基础。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制作好的视频放置到网站上以供缺课的学生使用,竟意外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形成了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3];2011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做了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向大家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概念,从此,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开始为众多教师所熟知并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在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上,国外学者提出了三种典型模式:

Explore-Explain-Apply模式[4]、杰姬•格斯丁(JackieGerstein)模式和Robert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其共同的特点是非常注重课前学习资源的有效设计,且师生交互的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国内,不同学者对翻转课堂的内涵理解和应用领域各有不同,如张金磊认为[5]:

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学视频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承担了知识传授的责任,其质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宋朝霞认为[6]:

翻转课堂与项目式教学融合,可以较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能解决项目式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难以协调、项目情境难以模仿的难题。

宋艳玲[7]从认知负荷的角度阐述了翻转课堂的作用,结合翻转课堂的不同模式介绍了其应用和特点。

王红[8]在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基础上总结了翻转课堂的应用经验,并提出了一个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以上研究对教育工作者理解和把握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翻转课堂的应用模式和设计要素的分析较为全面。

但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对于翻转课堂课前环节的实施有效性分析仍不够透彻,针对高职课程体系以及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适用性研究偏少。

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试图围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技术,探索有高职特点的翻转课堂设计模式,并以此推动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

      3.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如下:

     

(1)针对翻转课堂模式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及资源建设;

     

(2)探索适用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课程并总结其特点;

     (3)构建符合高职的翻转课堂设计模式并尝试应用。

      4.研究内容

      

(1)高职学生特点与学习引导策略

      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与学习对象的特点息息相关,针对高职学情,我们将选择部分课程,通过调研分析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高职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方式;②课程学习的主要障碍、课前学习的可接受程度与方式;③对移动学习的了解与接受方式;④对教师作用的理解,希望教师采取的讲课方式等。

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已选定“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并设计了一份有针对性的调研表,基于调研结果,结合翻转课堂特点,探索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翻转课堂教学的学习引导策略,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之一。

      

(2)移动学习平台与学习资源建设

      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依照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基于翻转课堂的设计理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课程微网站,微网站以视频和多媒体文本的形式整合课内的资源与课外参考资料,同时具备移动交互的功能,保证师生的实时交流。

      (3)适合翻转教学模式课程的特点

      翻转课堂能显著的增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从大量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也有其适用的领域,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采用翻转教学模式。

      课题组将分析现有典型的翻转课堂设计模式,找寻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分类;其次,选取各分类中的代表性课程实施翻转教学尝试,从中归纳提取共性特征,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翻转课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4)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翻转课堂设计模式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汇总翻转课堂课前和课中的各项实施指标,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和高职学情,设计一套符合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翻转课堂设计模式,并以此优化高职课程的结构,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

      5.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利用移动互联网研究提升课前学习的有效性

      课前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引导等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首要问题。

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移动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移动学习也必将成为课前学习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们将移动互联网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尝试探索一条提升课前学习有效性的途径,并将之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

      

(2)适合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翻转课堂模式

      课题从高职学情出发,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分析课程类型,提出并尝试设计一套适应于高职的翻转课堂模式,能有效的推进高职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6.课题研究思路

      在研究思路上,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为例,从高职学情出发,归纳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实施层面,以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为依托,选择有代表性的课程建设移动学习平台和资源,基于课程特点开展翻转课堂的适用性尝试,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高职的翻转课堂设计模式,进而推动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

      7.研究方法

      ①调研法:

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前学习的可接受方式以及对移动学习的了解等。

      ②比较法:

比较分析计算机类专业各类课程之间的异同;选定课程,比较分析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后的教学效果。

      ③分解演绎法:

分析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环节,分解出适合采用翻转教学的课程筛选标准。

      ④归纳总结法:

研究并收集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归纳总结出适合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翻转课堂模式。

      8.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课题启动阶段:

2014.6-2014.7。

成立课题组,选定一个计算机类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并依据课程性质将课程分类。

      

(2)调研分析阶段:

2014.8-2014.11。

以专业学生为对象,调研收集学生的学习习惯、对移动学习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另一方面,调研周边高职院校同类专业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情况。

      (3)资源建设阶段:

2014.12-2015.5。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2-3门课程,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课前学习的要求开发制作移动学习资源。

      (4)探索实施阶段:

2015.6-2016.1。

对选定的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尝试,总结经验,通过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合采用翻转教学的课程特点,并发表1-2篇论文。

      (5)归纳提炼阶段:

2016.2-2016.4。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炼总结适合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翻转教学模式,并发表1-2篇论文。

      (6)课题结题阶段:

2016.5-2016.6。

邀请专家对翻转教学模式进行评估,同时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我们深入研究并实践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近三年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10项,具体如表1所示。

 

(1)严志嘉,陈道敏,易明升.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Y201019153).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10-2011.05; 

(2)严志嘉,杨水永,梅成才.高职学生的定位与优势分析(Y201122811).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1.11-2012.11; 

(3)秦学礼,严志嘉,汪迎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协作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yb09145).省教育厅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类项目.2009.09-2011.08

 (4)严志嘉,李清平,陈道敏.市级精品课程实用组网技术.杭州市教育局.2011.11-2014.11 

(5)李向东,严志嘉,李清平.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开发与应用.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3.11-2014.11; 

(6)严志嘉,秦学礼.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协作式工学结合模式的研究.计算机时代.2010.06; 

(7)严志嘉.高职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协作式实训模式的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10.09; 

(8)严志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人才培养的探索.现代计算机.2011.01; 

(9)严志嘉,杨水永,梅成才.台湾技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及借鉴.职业教育研究.2012.10; 

(10)易明升.移动终端智能应答系统的实现.现代计算机.2012.01. 

2.主要参考文献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118-121. 

[2]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18.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59-64; 

[4]宋朝霞.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

(1):

96-104; 

[5]宋艳玲.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4

(1):

105-112; 

[6]王红.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

5-10; 

[7]周红春,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08):

91-94; 

[8]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

(1):

58-63; 

[9]张琳.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14):

95-98. 

[10]秦学礼.移动学习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3,(10):

97-99.

   3.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课题组共7名成员,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双师素质教师4人,来自企业一线1人,平均年龄38岁,专职教师中教龄平均11年。

整个团队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团队教科研氛围良好,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团队成员近五年承担各类教科研项目13项,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负责人及团队其他成员的基本信息如下。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课题组内承担的任务 单位

1 严志嘉 男 37 系主任/副教授 总体设计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2 何燕飞 女 32 教研室主任/讲师 移动资源开发、教学模式设计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3 刘伟 男 33 讲师 移动资源开发、教学模式设计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4 李清平 男 45 副教授 教学模式设计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5 李向东 男 32 副主任/讲师 校企合作、方案设计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6 易明升 男 42 高级工程师 技术指导、移动平台设计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7 彭军 女 50 高级工程师 技术指导、方案审定 浙江科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准备较为充分。

课题组教师至今已积累翻转教学相关论文和研究资料50多份,学习并收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1]169号)等10余份文件,专业课程的大纲、课程标准等30多份。

   

(2)具备项目实施所需的硬件资源。

课题组所在的信息技术与应用系已有信息技术实训室、多媒体技术实训室、软件开发实训室、网络工程实训室等22个实训室,拥有专业的资源服务器2台,具备开展课题研究所需的硬件基础。

   (3)专业基础扎实。

课题研究选择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院创办时间最长、教学资源积累丰富的专业,专业每年面向全省招收2-4个班级,该专业学生基础扎实、思路活跃、技能水平表现突出,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在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中,共获大专组特等奖2次,银奖13次、铜奖8次,以及4次优秀组织奖,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4)学院对课题研究的管理与经费支持。

学院对各级立项的教科研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监控,确保各类教学研究课题按计划有序开展;同时,学院对教学研究经费投入进行详细规划,确保对立项课题给予1:

1的经费配套;定期审计各类教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以规范建设经费的使用行为,确保项目研究达到既定目标。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