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724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信息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对我国的意义重大。

它不仅能让我国跻身世界先进信息技术行业,而且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

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持续增长,出现了诸多问题,发展不平衡、经济规模过小、信息人才缺乏、信息产业不发达,竞争力不强、信息产业技术引进存在着障碍、国民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认识存在误区等问题。

本文从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介绍了信息化产业的概念,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分析我国信息产业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来更好的促进我国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产业信息人才现状对策

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序言

信息产业主要是由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信与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三大产业组成,它是一个国家构筑信息基础设施并使其正常发挥效益所必须的产业。

传统产业如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其运行过程中,处处离不开信息的处理、传输、获取和使用。

产业信息化的结果催化了信息产业的出现。

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它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它是辐射面广的高渗透型产业;它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它是高资金、高智力投入的产业;它是省资源、省能源、无公害产业;它是高效益、高产出、高增值的产业。

因此,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1我国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信息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信息产业又带动了其他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到现在,信息产业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1信息产业持续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信息产业在经历了起步阶段,创建阶段后,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真正进入了发展阶段,信息产业已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生产与应用相结合,整机制造与元器件生产相配套的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期间信息产业产值持续快速增长年产值平均增长率都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其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除个别年份外,逐年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一段时期以来通过实施各项有力措施,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得到迅速发展依靠消费类电子产品支撑产业发展的局面得以改变。

投资类电子产品的壮大促进了信息产业链的优化,使得消费类电子产品也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从总体上看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这就使得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2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2。

1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利用公共网络,采用多种接入手段,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

整合涉农信息资源,规范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建设城乡统筹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等信息服务,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信息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普及应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

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加快服务业信息化。

优化政策法规环境,依托信息网络,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

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咨询中介等新型服务业。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引导人才密集、信息化基础好的地区率先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东部地区知识和技术向中西部地区的扩散,创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2。

2推行电子政务

改善公共服务。

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央与地方相配合、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

重视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

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加强社会管理。

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协同共建,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强化综合监管。

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

围绕财政、金融、税收、工商、海关、国资监管、质检、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业务,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相关业务系统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监管能力。

建设企业、个人征信系统,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

完善宏观调控。

完善财政、金融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

3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网上文化传播的主流。

改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鼓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行业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将文化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互联网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整合互联网对外宣传资源,完善互联网对外宣传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互联网对外宣传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对外宣传效果,扩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倡导网络文明,强化网络道德约束,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的网络文化创作实践,自觉抵御不良内容的侵蚀,摈弃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全面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2.4推进社会信息化

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

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建立并完善全国教育与科研基础条件网络平台,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的共享。

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建设并完善覆盖全国、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改进医院管理,开展远程医疗.统筹规划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改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

加快全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推进社区信息化。

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2.5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推动网络融合,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转型。

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推进综合基础信息平台的发展。

加快改革,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

推动有线、地面和卫星等各类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完成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应用光电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扩展网络功能,发展并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转型。

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制度.加快制度建设,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社会困难群体,建立和完善以普遍服务基金为基础、相关优惠政策配套的补贴机制,逐步将普遍服务从基础电信和广播电视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

加强宏观管理,拓宽多种渠道,推动普遍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2。

6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加快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等国家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拓展相关应用服务.引导和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

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节约资源、能源和提高效益的作用,发挥信息流对人员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加强全社会信息资源管理。

规范对生产、流通、金融、人口流动以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信息采集和标准制定,加强对信息资产的严格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及时处理、安全保存、快速流动和有效利用,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优先领域的信息需求.

2.7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突破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集成创新,突出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和项目,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学研用结合,实现信息技术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积聚力量,攻克难关,逐步由外围向核心逼近,推进原始创新,力争跨越核心技术门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培育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信息产业。

加强政府引导,突破集成电路、软件、关键电子元器件、关键工艺装备等基础产业的发展瓶颈,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步形成技术领先、基础雄厚、自主发展能力强的信息产业。

优化环境,引导企业资产重组、跨国并购,推动产业联盟,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能力的大公司和拥有技术专长的中小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联手拓展国际市场。

2.8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探索和把握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内在规律,主动应对信息安全挑战,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

坚持立足国情,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确保重点,优化信息安全资源配置。

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

加强密码技术的开发利用.建设网络信任体系。

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防止有害信息传播。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健全完善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和安全通报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从实际出发,促进资源共享,重视灾难备份建设,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大力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积极跟踪、研究和掌握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先进理论、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抓紧开展对信息技术产品漏洞、后门的发现研究,掌握核心安全技术,提高关键设备装备能力,促进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的自主发展。

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国民信息安全意识。

不断提高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能力、基础支撑能力、网络舆论宣传的驾驭能力和我国在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影响力,建立和完善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2。

9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化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普及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配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组织志愿者深入老少边穷地区从事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服务.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

培养信息化人才。

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

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

3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3。

1信息产业发展不平衡

信息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产业门类不平衡。

我国信息产业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省区目前已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地区和环渤海京津地区的四大信息产业生产基地,而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信息产业极其薄弱.就信息产业门类而言也呈现不平衡态势表现在计算机、数据库、通讯等产业发展较快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相对滞后。

3.2信息产业经济规模过小

我国信息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经济规模过小与国际通行的经济规模相比相差甚远,这使得我国信息产业中无论硬件还是软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偏低。

如我国计算机工业中,微机产量最大的联想集团年产20万部,而美国的IBM等公司每家的微机年产量都在400万部以上。

我国现有软件生产企业5000多个但大多是小作坊式的企业,技术力量严重分散.所以软硬件产品在价格、技术、功能等方面难以形成优势。

3.3信息人才缺乏

信息产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竞争实质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信息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缺乏信息人才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方面我国信息产业中多数企业规模过小,使其人才价值难以充分实现人才便流向了能充分实现其价值的发达国家或外资企业。

另一方面我国信息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信息人才尤其是高级信息人才的供给在短时间内和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缺口.

3.4信息产业不发达竞争力不强

我国信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中所占比例还不到20%,而发达国家的比例都在40%-60%之间,存在的差异巨大。

我国电子工业净产值与国民生产值甚至还低不上计算机发达国家的一个中等公司;软件尽管已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但生产工程化和产品化程度低;数据库产业规模小,分布面窄,需求不足,服务落后;信息服务业大多数都是服务项目单调,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效益不明显.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3.5信息产业技术引进存在着障碍

近几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迅速成为支柱产业.然而,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有关技术引进的宏观政策缺乏整体战略.在我国,技术引进的立项仍然是企业申报,主管单位审批为主.政府主管部门重视对具体项目的研究和审批,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以各种政策来促进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而且,企业难以从政府部门及时获得有关国家急需引进的信息,也就难以避免低水平盲目引进、重复引进现象的发生。

3。

6国民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认识存在误区

落后的经济条件是造成国民信息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国家信息产业基础较薄,政策落后也严重影响着国家对国民信息重要性的认识。

特别是领导对决策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特征,对信息的依赖性不强,信息市场没有得到很好地培育和发展,信息产品也不是很健全、正规,信息产品定价不够合理,缺少宣传和政府扶持.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信息产业的应用,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又步入了新的误区,迷信电子计算机,以为一旦拥有,信息产业便水到渠成;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开发与利用;重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轻视社会科学信息;重视信息数量,忽视信息质量;重视与市场有关的商业信息,忽视文化信息;重视管理操作性信息,忽视宏观智慧、思想理论、调控信息;重视典型、局部、个体信息,忽视综合、整体、预测性信息等。

4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制定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战略

在新世纪信息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取得发展动力的基石。

面对新形势。

我国应从战略高度对信息产业发展作出整体规划合理设计其发展布局进一步解决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把信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推向国际市场.

4。

2加速信息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因此,信息人才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国信息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尽人意、结构不合理等是信息产业中信息人才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一方面,应从信息教育抓起,培养掌握计算机知识并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开发、设计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应对现有信息人才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建立起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信息人才队伍为我国参与国际信息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3加大信息产业投资力度

国家要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力度。

首先国家要大幅度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投入,进一步扩大我国信息产业的经济规模,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其次应增加对信息产业中弱势产业,如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等的投资,缩小信息产业中不同门类间的差距,促进信息产业平衡发展.最后,扩大对经济欠发的西北地区,如西藏、甘肃等地信息产业投资以信息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4.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投入

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国家有关科研资金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技术领域倾斜。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电子发展基金要从引导、示范,向引导示范和重点扶持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加大对重点企业、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并带动更多社会基金。

要加强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充分利用国内的市场需求潜力,以利益为纽带加强联合,共同开发新技术、心业务,完善产业链,支持和带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发展。

4.5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确保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地位

为使我国能较快地接近国际水平,确保我国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地位,从全局考虑,我国应在“十一五”期间相对集中具有一定力度的资金,加强对信息产业的投入,使我国信息产业较快形成应有的基础与规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地位及发挥的作用达到比较合理的国际水平。

同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我国信息产业宏观分布极为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

因此,对我国信息产业宏观布局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便成了加快信息发展的当务之急。

由政府部门制定统一的信息产业的规划、政策和法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4。

6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加大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网络安全应用技术支撑体系,不断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流程,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打击网络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环境。

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机制,加强对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开发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自主的信息安全产业,建立高效运转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结束语

信息化是又一次科技革命,信息化应用水平是综合科技水平的反映,也是科技强国的需要.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跻身世界高新技术前沿国家,对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建设的步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能让我国跻身世界先进信息技术行业,而且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建设信息中心.王旭东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

//www.hebjs。

2006—04—12.

[2]龚曙雄.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图书馆,2003(3).

[3]王旭东.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J].宏观经济研究,2007

(2)。

[4]周兵.信息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的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10)。

[5]刘复国.解析中国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4(8)。

[6]万群,李可风。

试论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西冶金,2003(5).

[7]曲维枝。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新着力点.中国信息界,2003(3)。

[8]朱高峰。

信息产业弱在信息内容产业[N],光明日报,2004—03-21。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06—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5)。

[10]国风。

政府在信息化中的主要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0(9).

致谢词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

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雷德明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

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建议,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等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