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警报》名师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588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跑警报》名师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跑警报》名师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跑警报》名师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跑警报》名师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跑警报》名师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跑警报》名师教案1.docx

《《跑警报》名师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跑警报》名师教案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跑警报》名师教案1.docx

《跑警报》名师教案1

《跑警报》教学设计

古田县第一中学  程华

教材分析:

 

《跑警报》虽然是写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学生躲避日机空袭的故事,但与同题材作品比较,少了血雨腥风,少了愤怒的声讨和悲痛的呼喊,“跑警报”中西南联大师生的各种逸事奇闻,非但不恐怖,反而很轻松有趣,充满浪漫情致。

 

面对战争、轰炸、死亡的威胁,作者却用一种幽默的风格,写了许多轻松有趣的事情,这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

在这样的民族灾难面前,作者怎么能幽默得起来,轻松得起来读完全文,我们发现作者的幽默不是那种“把刽子手的凶残也当做屠夫的一笑”的幽默,对此孙绍振先生有精辟的分析,他认为汪曾祺是一个思想深邃的作家,《跑警报》一文中写了那么多有趣的、好玩的、不和谐的、充满幽默感的人和事,并不是低级趣味的搞笑,而是相反,有着深刻的、带着哲学性的思考。

在这种“不在乎”的谐趣中,作者提示了我们民族在灾难中顽强不屈的精神的一个侧面,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一种精神境界。

 

通过本文,我们也可以一窥汪曾祺先生的写作风格。

汪曾祺先生是沈从文先生的高足,他的小说、散文师承沈从文先生,又自成一家,是现当代中国颇具个性的作家。

汪曾祺先生曾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

”“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

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

”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是在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跑警报》一文就有这样的特点。

 

讲述战争年代的非常历史,发掘生活中的浪漫与诗意,宣扬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总结中国人“不在乎”的民族心理,无论哪一方面,《跑警报》都是令人叹服的。

 

教学设想:

 

1.本文内容并不艰深,但行文无拘无束,率性自由。

文章选取的材料很多,有些似乎与主题没有什么联系,初读会觉得文章杂乱无章。

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乱写”“想到哪写到哪”,也算是好文章。

因此,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体会本文围绕主题精心选材,行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心结撰的特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既能真正读懂文章,又能在写作方面得到启示。

 

2.汪曾祺作品的语言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但往往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

让学生感受本文轻松幽默诙谐的语言,体会通过平常的字眼产生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也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3.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拓展延伸。

一是本文中出现了不少的文化信息,如马帮等,学生比较陌生,教师要适当补充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二是安排课外拓展阅读,如汪曾祺的《自报家门》《金岳霖先生》等,加深对汪曾祺作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本文围绕主题精心选材,行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心结撰的特点。

 

2.感受体会汪曾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3.了解“不在乎”精神的实质,学习身处困境而泰然自若的心态。

 

教学重点:

 

1.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本文围绕主题精心选材,行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心结撰的特点。

 

2.感受体会汪曾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3.了解“不在乎”精神的实质,学习身处困境而泰然自若的心态。

 

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文围绕主题精心选材,行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心结撰的特点。

 2.感受体会汪曾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预习:

 

1.自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2.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要求填写下面表格

警报的类型

围绕不同类型的警报 写了哪些人或事

(设置此题,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认认真阅读全文,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课堂上有更多时间思考讨论。

)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用PPT展示) 

1.读准字音 

一句不落(là)  滇(diān)西   撮(cuō)唇   坟茔(yíng)   楔(iē)入   一嗑 è就开   嵌缀(huì)   搅和(huo)   骨髓(suǐ) 

2.解释词义 

起讫:

开始和终结。

 

言而有信:

说出来来算数,有信用。

 

闲情逸致:

悠闲的心情和闲适的情趣。

 

仓皇失措:

慌慌张张,不知该怎么办。

 

络绎不绝:

形容来往的人或车马连续不断。

 

身无长物:

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 

二、导入课文:

 

一提到抗日战争,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就很自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那段浸染着血和泪的屈辱又悲壮的历史像梦靥像恶魔一样紧紧纠缠着全体中国人,成了所有中国人心灵深处一道无法愈合的创伤,成为全民族痛苦的集体记忆。

抗战期间,汪曾祺先生正在昆明西南联大学习,那段经历几十年后还给他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三、填写下面表格。

(整体把握课文。

学生归纳事件时可能用词各不相同,不必强求一致。

警报的类型

围绕不同类型的警报 

写了哪些人或事 

预行警报

侯同学对警报的敏感 

马锅头的歌与装束

 跑警报的地点

 丁丁糖、炒松子

对联

空袭警报

跑警报时的活动:

看书、闲聊、打桥牌 谈恋爱

紧急警报

解除警报

侯兄送伞

 研究生捡金戒指 

金先生跑警报带情书

明确: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本文是以警报类型为线索。

 

四、结合具体人物或事例,说说西南联大师生面对警报的表现,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态或性情或精神风貌。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体悟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此题不难,学生完全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

)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明确:

悠闲自在、从容不迫、镇定自若、蔑视、乐观、泰然自若、不在乎、皮实等等。

  

五、在汪曾祺先生笔下,“跑警报”一点都不恐怖,反倒很轻松,很浪漫,很有趣。

但同一段历史,同样的遭遇,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却截然不同。

如有人在文章中这样写(PPT展示):

 ‚1940年10月13日这一天,炸弹爆炸的声音比任何一天都刺耳,白泥山被震得一耸一耸,树上的落叶纷纷雨点般落地,突然有人惊叫:

‘学校中弹了!

’给校长看办公室的老校工尹师傅被炸死,校长办公室被毁。

为了保命,绝大部分人不得不跑。

三位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校长要跑,梅贻琦、蒋梦麟都选择跑;张伯苓虽然年迈体胖,能跑的时候也绝不留下;残腿的华罗庚总跑在最后;费孝通的家在妻子临产时被炸,他不得不背着妻子四处到农民家中求助。

”同样的一段生活,为何课文中所写与本段有如此大的差别你认为哪段文字能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如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可提示。

) 

1.散文“形散而神聚”,文中这些材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共同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2.同一段经历,同样的遭遇,心态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也会不同。

探究这个问题,既要了解当时昆明空袭的真实情况,又要了解作者的性格特点。

(PPT展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

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

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

此时在60岁高龄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

先后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

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

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

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

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明确:

(答案不强求一致,但要根据文本回答,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 都能反映当时的那段历史。

本文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原因主要是:

 

1.主题表达需要。

文中所选材料很多,都是那么幽默风趣,看似与跑警报无关,反差很大,然而这正是本文选材与主题的紧密配合的高明之处。

作者认为“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

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

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服不了的。

”作者重点选择了这些幽默风趣的材料,来展示联大师生在日军的轰炸中满不在乎,身处困境仍能泰然自若的心态。

正如作者所说,“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2.选材不同,与作者的心态,创作风格有关。

  

六、有人认为,文章第七段介绍驿道、马锅头口哨的吹法、呈贡调的歌词及马锅头的装束

打扮,这些内容与跑警报毫不相干,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适时出示相关材料。

 

1.相关材料(PPT展示):

 

(1)马帮是近代云南的主要运输工具。

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和1935年滇缅公路通车以前,云南境内并没有大的交通干线。

所有货物的长短途运输全靠人背马驮。

即便是在两条交通干线开通以后,云南除交通干线以外的其他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

 

(2)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3)行船走马三分命 

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这种冒险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意上的冒险。

马帮大多活动在现代商业社会远未成熟的时期,法律不仅不完善,在许多地区简直形同虚设,马帮要做的每一笔生意,都有着极大的风险,加上政治局势的极不稳定,更增加了这种风险。

有的人固然因为马帮贸易而兴家发财,但更多的人干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

二是面对严峻的大自然的冒险。

马帮运行的茶马古道各条线路,自然环境都异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兽毒虫,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

绝大部分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赶马人和马锅头都是严峻的考验。

不知有多少赶马人和马锅头就这样弃尸荒野,死于异国他乡,有时甚至连收尸的人都没有。

三是土匪强盗的威胁。

当时的西南地区,土匪强盗十分猖獗,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时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

 

4路上的马帮 

马帮在路上的时间时长时短,这得根据驮运货物的远近而定,最短也得十天半月,有的要三五个月,更长的甚至要八九个月。

从云南的西部出发到西藏的马帮,要选择避开大雪封山的日子,如是赶一趟西藏,一来一去基本上就是一年了。

 

马帮走的是山路或是古驿道,沿途少有人家,马帮所有的人食马料和罗锅帐篷都得要带上,马驮上货物开始了长途跋涉。

在出门之前是计划好了的,每一趟大约要多少天,有多少人,带多少粮草,中途在哪些地方歇息,经过有人的地方还可以补充给养,盘算计划是个细活,自己的生活物资带多了,就要占用较多的马匹,货物就驮得少,不划算,要是生活物资带不够,是人命关天的事,大意不得,所以作计划可是个经验活。

 

在每一个马帮队中有‚马锅头‛和‚马脚子‛。

‚马锅头‛是一个马帮的领班,‚马脚子‛就是普通的赶马人,但在更多的时候,领班和赶马人之间并没有多少区别,在外人看来他们都是‚马脚子‛。

 

路上的马帮每天的劳作就是走路,早上起来就开始走路,一直到天黑才休息,中途停留一两次,就是‚开梢‛,‚开梢‛就是吃晌午,人吃饭,打酥油茶;马吃料,喝水。

‚开梢‛完毕后,又接着上路。

 

才出门那几天,‚马脚子‛们都爱走在一起,抽烟、说话,开着玩笑,几天后,他们开始慢慢话少了,不太走在一起了,特别是遇上风雨雪雹,道路难行,他们就越发无言,只是各自默默地走路。

在滇西北的高山上,有一种怪现象:

若是有人大声讲话,就会招来暴雨,特别是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马帮经过时只有低低的马蹄声,没有谁会随便讲话。

过了雪山,天气也晴了,‚马脚子‛他们又走到了一起,说笑起来,接近一个山村了,他们会更加高兴,很多天了,他们没有看见过其他的人,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开起他们中间某个‚马脚子‛的玩笑来,说是他在村里有个‚相好‛的,说着说着干脆就唱上了。

唱着唱着进了村,村里的人听见了他们的调子都出来了,男人们帮着‚马脚子‛们卸马驮子、喂马,女人们来看看马帮有没有带来一些新百货,孩子们则在一旁看热闹,偶尔还会得到一两颗糖果。

女人们还会接着‚马脚子‛们唱几句:

砍柴莫砍葡萄藤,养女莫嫁赶马人,三十晚上讨媳妇,初一初二就出门。

大家又笑。

马帮一般会在村里休整一天半天的,第二天一早又上路了。

 

在路上的马帮队伍最怕的就是人和马病了,路途的艰辛大家都估计得到,但疾病很难料到。

马帮里有人病了,还是要跟马帮一起走,不能落下,否则是极其危险的,走得动就自己走,不走动了就腾出一匹马给他骑,这对于赶马人来说是极其奢侈的。

他们在身上也会带一些草药,或者会在山上就近采一些能治病的植物来救急。

赶马人都是铁打的汉子,有病有痛常常是挺一挺就过来了,几天后,照样有说有笑。

马病了比人病了还叫人着急,若是弄不好损失了一匹好马,这个马帮就亏大了。

 

经过艰难的跋涉,马帮大多能按预计的期限到达终点,卸了货,拿到了钱,他们并不急于返回,人和马都需要休整几天,住下来,好好吃点饭,喝点青稞酒,再睡上一觉。

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在这几天内找到返回时顺路的货物,这样两头不放空,就等于多赶了一趟。

  

七、作业 

(1)思考:

第七段有关马帮的内容与跑警报毫不相干,游离于本文主题之外,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看法与理由。

 

(2)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加以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