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406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特点:

(1)在教育任务上,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在培养对象上一般是18岁以上的青少年。

(3)在社会职能上,有三点: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

(4)在地位作用上,是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5)栽培养方式上,传授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科研引进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是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紧密联系。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p10(4点):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题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p11(6点):

1)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2)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3)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

4)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

5)高等学校学生的德育心理。

6)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P13-15(5点)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1)整体性。

(2)层次性。

(3)动态性。

(4)组织适应性。

3.实践性原则。

4.道德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6、高等教育心理学几种常用的方法:

1)观察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4)测量法。

5)实验法。

6)个案研究法。

7、★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P17-27(6点):

观察法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又叫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地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进行考察,从而收集资料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基本方法,比如研究者对学生课堂不该行为的观察等等。

观察法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的开端环节,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8、★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28-34(5点)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1)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特点的认知特点。

(2)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

(3)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

(2)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3)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的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

(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2)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2)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3)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

1、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1)体格发育趋于稳定。

(2)性机能趋于成熟。

(3)身体机能明显提高。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1)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

(2)情感的发展与情绪得不稳定。

(3)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1)自我评价日趋完善。

2)独立意识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

(4)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

(5)大学生性意识的发展。

3、★什么是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

它表现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4、★个别差异的成因:

人与人之间个别差异的形成,主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5、★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2、冲动型和沉思型。

3、辐合型和发散型。

(2)性别差异。

1、兴趣。

2、成就动机。

3、智力。

4、情感与意志。

5、性格。

6、成就动机:

指个体在主动参与事关成败的活动,不畏失败威胁,以期达成目标并致成功的内在心理历程。

7、★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1)气质差异与学习。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心理特征上有不同的表现,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2)性格差异与学习。

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能力差异与学习。

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特长,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

8、人际交往:

又称社会交往,一般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

9、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1)获得信息和选择交往对象的功能。

(2)认识自我和表现自我的功能。

(3)协调合作和促进团结内聚力的功能。

(4)身心保健功能。

10、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认知因素。

(2)能力因素。

(3)人格因素(4)相似因素。

(5)情绪因素。

11、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害怕人际交往,畏惧与人交往,不敢表现自我,自我封闭。

(2)轻视人际交往,缺乏主动积极与他人交往的动力,过分依赖家庭,缺少合作意识,群体意识薄弱。

(3)缺少交往方法,缺少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1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1)同学关系。

(2)师生关系。

(3)同室关系(4)网络人际关系。

13、★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

(1)羞怯心理及其调试。

(2)自卑心理及其调试:

1)、通过调整认知、增强自信心来解决。

2)、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

3)、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4)、积极与他人交往。

(3)嫉妒心理及其调试。

嫉妒的原因:

1)性格缺陷。

2)强烈的欲望感3)自我评价过高。

嫉妒的调试:

1)正确评价自己。

2)转移注意。

3)正确比较。

4)提高修养。

5)降低预期。

1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掌握人际交往原则。

1)平等原则。

2)真诚原则。

3)宽容原则。

4)诚信原则。

5)互助互利原则。

(2)增强自身的人际魅力。

1)注重仪表。

2)重视第一印象。

3)有幽默感。

4)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5)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6)寻找共同话题。

(3)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1)语言艺术。

2)学会赞美别人。

3)学会倾听。

4)学会争吵与批评。

5)富有恻隐之心。

6)把握交往的度。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社会角色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

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1)知识的传授者

(2)学习的指导者(3)教学的组织管理者(4)榜样和价值导向者(5)家长代理人(6)心理调节者(7)科学研究者

2.★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

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般经历角色认知阶段(指角色扮演者对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同阶段(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作来控制和衡量自己和行为)和角色信念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能力是顺利进行某种活动并确保其效率的心理特征,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教师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需的能动量或实际本领,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的总体,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了解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能力

(一)教学组织能力

(二)教学认知能力(三)教学操作能力(四)教学监控能力(五)教学反思能力。

三、言语表达能力。

四、获出新知的能力。

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一)善于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

1.具有科学的学生观2.关爱学生3.树立威信

(二)善于处理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关系。

六、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七、自我更新能力。

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认识心理方面1.教师的观察要迅速准确、细致深入、全面客观。

2.教师的想象要丰富、合理、新颖。

3.教师的记忆要准确而迅速、系统而持久。

4.教师的思维要敏捷而广阔、条理而深刻。

5.教师的注意要稳定且灵活。

(二)情感心理方面1.教师要具有积极情感2.教师要有移情能力3.教师要有情感调控能力。

(三)人格方面 教师要做到心胸豁达,对待教育事业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四)意志方面 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自我意识方面 健全良好的自我意识是教师成熟的标志,要自知、自尊、自信和自律。

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高校教师主要面对的压力来自于经济、教学与科研,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

(一)社会层面1.社会要调整对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要对教师抱以宽容的态度和合理的期望2.社会应当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专门为教师提供咨询与服务的机构.

(二)学校层面 1.学校应创造宽松和谐和工作环境,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氛围。

2.高校要加大教师参与管理的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决策的机会。

3.高校应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过大。

4.学校还应该不断丰富教师的生活,经常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和社会活动。

(三)个人层面 1.高校教师要加强自我认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2.高校教师要学习运用心理调适的知识和技能去应对压力。

3.高校教师要增进人际沟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第四章 学习理论

1.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

人类的学习除了有同动物一样的生物学意义之外,还有社会意义1.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社会性学习2.以语言为中介3.积极主动性

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

(1)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学生学习的建构性2.学生学习的派生特点

(1)学生学习的定向性

(2)学生学习的连续性(3)学生学习的意义性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习主体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学习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对学习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知识应用能力上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学习的专业性(4)学习方式的多样性(5)学习的研究探索性与创新性。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

1.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否则就感到烦恼。

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习动机,学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

2练习律。

练习律是指对于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如果多次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

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加强或减弱,取决于反应结果的好坏,愉快的结果加强联结,厌恶的结果削弱联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多奖励少批评以促进学生学习。

4.★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

1.动机过程。

2.了解阶段。

3.获得阶段。

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

6.概括阶段。

7.操作阶段。

8.反馈阶段。

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意义。

在客观条件下,学习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这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加以联系的心理倾向性。

(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生成性、主观性而非客观性。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强调学生独特的个体经验和已有的能力。

(3)强调理解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个体性(4)强调学习的情境性。

总之,建构主义与以和以往学习理论不同,实现了从注重外部输入到内部生成、从注重个体式学习到社会化、从注重知识的概括性学习到情境性学习三个重心的转移。

7.★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1.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2.学习是全脑投入的过程3.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4.学生的学习是自我评价的学习

(二)教师角色—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不应无视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和谐取决于老师与学生互动时的态度特征,即真诚、关注、同感。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值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再活动之外。

外部动机,是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再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

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积极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

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

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2、★学习的动机:

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因.

3、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作用: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由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动机关系到学习行为的激发定向和维持,它调节学习行为,而学习关系到信息和行为的获得与矫正。

一般来说,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表现在:

首先学习动机是学习这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指导努力的方向;其次学习动机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的寻求有关的信息。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直接卷入认知过程,而是间接的增强和促进学习效果,因而动机与学习的结果并不总是一致。

总之学习动机能推动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

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5、★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

强化理论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强化的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相反收不到强化学生就会减弱其学习动机,因此叫教育中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分别予以学习动机的强化,有针对性进行强化。

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使学生由明确的结果期望,再次要能够使学生产生较高的效能期望,使其对自己有信心能后完成某项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学的安排上讲究目标明确,深入浅出。

成就动机理论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对高成就动机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由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景,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及其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景,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与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是要稍稍放宽,避免在公众场合职责其错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能力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6、★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一.内部条件1、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

主要受社会化及家长教师的影响,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产物。

2、性格差异:

主要有好胜因素(涉及学习动机与态度)和沉稳因素(涉及情感和一致品质)。

3、抱负水平:

理性水平高,动机就强。

抱负高低决定于:

成就动机和成败经验对自己能力估计。

5、年龄特征:

大学生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5、焦虑程度,焦虑水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中等水平的焦虑对学习有益。

二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3、人际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

4、不确定因素。

7、★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论(S-R理论)、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

8、★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

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学习需要产生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

是靶人们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

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有:

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首先从实际出发,对大学生提出合理的能接受的发展目标,提高其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其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a创设问题情景,指导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b提供内容新颖新异的学习材料c让大学生参与到利索能级的学习活动中。

d采用研究性教学,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引导大学生合理归因:

a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b第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行为予以及时的反馈c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技能训练,方法有三①团体训练法②强化矫正法③观摩训练法

四教给大学生学习的方法

五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感能;途径有以下:

a行为的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语言说服d情绪唤醒

六恰当的批评和表扬:

注意下几点:

a要多表扬,少批评b评价要客观公正及时c注意大学生的学习特点d要考虑其受表扬和批评的历史e师生间要融洽互遵,有利于批评表扬效果。

七适当展开学习竞赛

9、★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是什么;

答:

需要的基础作用过程:

需要是一种刺激,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进而推动学习活动。

情绪的放大作用过程:

需要是一种原始信息,质押偶在情绪的作用下放大财经激起行为。

兴趣的促进作用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符合它有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可以产生学习积极性。

诱因的引发作用过程:

诱因使个体的活动指向具体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是引发动机的外部条件。

学习行为由需要推动,需要由情绪放大,情绪由于内在的兴趣指向使然,再由外部的诱因是个体活动指向具体的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总之人的学习行为很复杂,是以上各作用过程的整合。

第六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1、★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意识,有目的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学习策略的本质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行动和动作。

对学习策略的理解表现在:

1.学习策略是为达到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积极主动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或有效学习所必需的。

3.学习策略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2、★学习策略的类型

(1)主策略和辅策略:

主策略:

对信息进行具体的直接操作或加工的方法,技能,它包括:

理解—保持策略、检索—应用策略。

辅策略:

是指作用于各体,用来帮助学习者维持内在的心里轰动,以保证主策略有效的发挥作用的策略,它包括:

目标定向和时间策划、注意的维持与分配、唤起和维持学习情绪的策略。

(2)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包括:

a复述策略:

重复阅读或背诵,运用记忆术,抄写,一字不落的做记录划线等b精细加工策略:

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总结,答疑,将材料教给他人c组织策略:

组块,选择要点,分类,归类,确定等级和层次,列提纲,画图.元认知策略:

a计划策略:

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b监控策略:

自我调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c调节策略:

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a时间管理:

简历时间表,设置目标时间b学习环境管理:

寻找固定地点,安静的地方等c努力管理:

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坚持不屑等d其他人的支持:

寻求教师和同伴等的帮助,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等。

3、学习策略与自我调控

(1)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获取信息。

(2)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学习策略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而自我调节学习是积极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和过程。

第二节常用的学习策略

4、常用的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a及时复习b排除干扰c避免前摄抑制和到摄抑制。

d尝试背诵e多度学习e分散学习和集中复习f部分复习和整体复习,前摄抑制:

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有干扰作用。

到摄抑制:

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会产生干扰作用。

(2)精细加工策略:

a位置记忆法:

靶学习者自己所熟悉的场景,与要记住的事物联系起来,回忆时可以靶自己熟悉的场景和地点作为线索来提取已经记住的内容。

b首字母连词法:

是指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形成一个缩写的词。

c谐音法;就是把一些枯燥无意义联系的材料采用谐音的方法使之变得有意义,便于记忆。

d缩减法e划线法f5R笔记法gRQRST读书法(3)组织策略:

使之发现知识的部分之间的类别关系,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系统化,便于加强对学习材料进行记忆,理解和表述的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

(1)元认知的结构:

元认知:

是指人们对认知的认知,关于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两部分。

a元认知的知识:

是指个体对于影响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的因素的认识以及对它们之间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

包括:

①关于个人的知识②关于学习任务方面的知识③关于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

b元认知调控:

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管理与控制,及主体把自己正进行的认知活动进程及状况作为意识对象,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调节与控制。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是指元认知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调控时所用的方法和技术,它可以间接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活动。

元认知策略分为三部分:

a计划策略:

是在学前对学习目标,学习步骤和奖励用的学习方法,时间进行统筹安排的元认知策略。

b监控策略:

指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进程、采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监视的元认知策略。

c调节策略:

是在监控的基础上针对面临的问题所采用的修正方法和技术。

三时间管理策略

(1)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

a不要花时间去做毫无意义的事。

b轰动安排要从易到难。

c善于分配时间,学会同时做两件事,三件事的方法。

(2)高效的利用时间:

要按照认得体力,情绪,智力的活动周期合理高效利用时间。

第三节策略性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教学

5、策略性学习策略性学习:

是指在对有关学习策略、自我、任务、内容和背景等方面认知的基础上,学习者积极主动的选择有效学习策略并对不良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保证学习成功的学习。

(1)策略性学应具备的特征A具有保证学习成功的技能B具有积极主动的使用这些技能,方法的意愿和动机C具备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

(2)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相关知识A自我方面的知识B任务方面的知识C策略方面的知识D内容方面的知识E背景方面的知识。

6、学习策略的教学学习策略的教学:

是指在教学中靶学习策略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以一定的形式让学生加以掌握和利用的教学活动。

7、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特征:

(1)具有保证学习成功的技能。

(2)具有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技能、方法的意愿和动机。

(3)具备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

8、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相关知识。

(1)自我方面的知识。

(2)任务方面的知识。

(3)策略方面的知识。

(4)内容方面的知识。

(5)背景方面的知识。

9、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

(1)受元认知水平或者认知水平所限,大学生对自己、对学习任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认识不足,不能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

(2)学习者缺乏对学习策略的适当分析和联系。

10、★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

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控制原则、个体差异原则、注意自我效能感的原则。

11、★高校教师如何进行策略性教学:

学习策略的教学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高效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帮助大学生获得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五种基本知识。

a帮助大学生了解有关自我方面的知识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个全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