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充电桩产业及代表企业.docx
《浅说充电桩产业及代表企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说充电桩产业及代表企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说充电桩产业及代表企业
浅说充电桩产业及代表企业
2020年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桩华丽走进公众视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这一战略的有力保障。
产业发展需国家政策的优质土壤,更需要企业辛勤耕耘。
国家层面以近乎最高的规格将充电桩推向广阔舞台,企业的继续发力将是下阶段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充电桩-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
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决策层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短短的一句话,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成为热词。
随后CCTV点名“新基建”,用很大篇幅介绍了“新基建”的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4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二、充电桩产业链
根据功能划分,充电桩产业链从建设到运营涉及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建设运营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商,国内充电产业链上的这几类从业者往往身份重合、同时涉足多个功能领域,一些硬件制造商目前也开始涉及建桩运营业务。
其中,充电桩市场的上游为充电桩设备厂商及各类充电桩产品。
充电桩涉及到的主体、零部件包括充电模块、电机、芯片、接触器、断路器、外壳、插头插座、线缆材料等。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代表企业有许继电气、万华化学、顺威股份、科士达、科陆电子等。
充电桩市场中游为运营商,运营大型充电站或提供充电桩服务等。
代表企业有国网电瑞、特锐德、易事特、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等。
充电桩市场下游应用即为各类电动汽车。
代表企业比亚迪、特斯拉等。
三、充电桩代表企业简介
国网及其子公司和特锐德成为充电桩设备制造和运营建设的两支强大的军团,国网也是最早进入充电桩行业的建设方和运营商。
在公共充电桩运营领域,特锐德、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三。
截止2019年10月,全国规模化运营厂商(充电桩保有量≥1000个)22家,占充电桩保有量99.5%。
前三大分别为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保有量33.3万个,占比69.6%,前十大保有量44.4万个,占比93.0%。
其中特来电(特锐德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公司,市占率领先于同行,公共桩占比29%。
根据充电桩设备收入来计算,目前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公司包括国电南瑞、特锐德、易事特,国网充电桩建设大规模开启后,头部企业将率先受益。
以下介绍充电桩产业中除车企之外设备制造商和建设运营商中的代表企业。
1、许继电气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产业单位,是专注于电力、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高科技现代产业集团。
公司作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领先企业,积极履行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端能源和电力技术装备,为清洁能源生产、传输、配送以及高效使用提供全面的技术和服务支撑。
公司聚焦于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轨道交通及工业智能化五大核心业务,综合能源服务、智能制造、智能运检、先进储能等新兴业务,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环节。
1997年许继电气股票在深交所上市。
2010年国家电网成功入主许继。
许继电气是国家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控制行业的排头兵,被誉为我国电力装备行业配套能力最强的企业,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之一,承担了国家“六五”至“十一五”期间等一系列重大攻关项目,其中大部分产品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本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三峡、葛洲坝、龙羊峡、秦山核电,晋东南-荆门特高压交流输电、云南-广东及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大秦电气化、武汉-广州客运专线等数百项国家重点工程,能够为交流1000kV、直流±800kV及以下超高压输电工程,1000MW火电机组、720MW水电机组及以下容量发电厂站以及各种电压等级城乡电网和工矿企业提供成套产品和服务。
许继十数年致力于充电桩业务发展
2009年起,我国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许继集团进军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以近30年的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沉淀为基础,自主研发九大类40余款充换电产品,倾力打造集充换电设备研发设计、充电站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业务生态体系,为我国电动汽车换电行业的发展贡献许继力量。
2010年5月,许继承担上海世博会电动公交换电站充电系统供货,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保障2010年上海世博会顺利开展,树立了许继充电设施品牌的第一个里程碑。
2011年7月,许继攻克智能全自动换电监控、高速高精度换电机器人运动控制等20余项核心技术,建设完成当时世界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首次实现商业化运营的薛家岛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站,成为我国电动公交车推广应用和充换电站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2012年4月,许继完成基于自主知识产权软件机器人技术的ZCD20系列直流充电桩研制,并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2014年12月,许继完成EVQC63系列直流快速充电机研制,并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速、京港澳高速、青银高速等高速公路快充站。
至此,许继充换电产品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承建82座高速公路快充站,全国公共直流充电桩中每8台就有1台是许继生产制造。
2017年1月,许继HIEV电动汽车充电公共服务平台全面上线运行,目前已有覆盖23个省市的60家运营商完成接入,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3万。
2019年1月,许继潜心研制的新型大功率充电桩首次在国网示范项目“北京未来科学城大功率充电站”成功投运。
未来许继将从提高充电灵活性、便捷性、智能化及长寿命等角度出发,研究开发有序充电、大功率(受电弓,液冷充电)、无线充电等新产品新技术,发挥优势,持续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为建设形成“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贡献许继力量。
2、科士达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010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证券简称:
科士达,证券代码:
002518。
科士达集团员工数2800多人,集团总部设在中国深圳南山,在深圳光明、深圳观澜、广东惠州均建有工业园。
科士达是一家专注于数据中心(IDC)及新能源领域的智能网络能源供应服务商。
是中国大陆本土规模最大的UPS研发生产企业、最大的机房一体化设备系统集成制造商,产品出口到包括北美和欧盟在内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匠心经营27载,成为中国不间断电源产业领航者、行业领先的安全用电环境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研发生产的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产品、新能源光伏发电系统产品、储能系统产品、电动汽车充电产品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一体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为全球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及全方位的服务。
2019年科士达实现营业收入261,017.25万元,实现营业利润35,809.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12%。
2019年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79,771.20万元,同比增长8.15%,保持着平稳增长态势。
公司始终以“技术+品质”为核心基石,在扩大全功率段UPS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加大一体化系统集成方案市场拓展力度,将高效化、智能化、集成化作为公司数据中心产品发展的方向。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CCID)统计,2013-2018年,科士达国内UPS销量市场占有率居本土品牌第一。
根据北京汇信中通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2018连续两年科士达国内UPS配套蓄电池市场占有率居本土品牌第一。
根据ICT的《中国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市场年度报告》统计,2016-2018连续三年科士达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五。
2019年新能源光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237.09万元。
2019年公司累计出货20GW,其中水面项目已累计出货超过1GW。
公司在云南等西南省份进一步开拓光伏扶贫市场,组串式逆变器业务已占云南约45%的市场份额,彰显了科士达逆变器在光伏扶贫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2019年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657.55万元,同比增长20.04%。
公司凭借产品及技术优势,继续将业务重点放在公交、客运行业、物流商及充电站运营商等客户,并取得显著成效。
开展了包括营口二期项目、九江公交电满满等公交充电项目;闽投电力、宁德交投、长沙交投等城投、交投类充电项目;合作南方电网、普天、顺丰、苏宁、海尔日日顺等运营商、物流商开展项目等。
3、科陆电子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002121)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提供整体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
企业成立于1996年,于2007年3月在深圳证交所挂牌上市。
现注册资本119189.675万元,员工4000余人,拥有超过100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深圳建有近3.6万平方米的研发基地和近10万平米生产基地,并在成都、南昌、昆山等城市建有智能电网大型工业园。
目前科陆电子研发并生产了十几大类共计200多种产品,先后创建了一系列的科技原创型子公司,积极拓展在变频节能、风电太阳能并网、规模储能、合同能源管理等核心业务的发展,已形成智能电网、节能减排、新能源并网及交叉产业的三翼一体发展格局。
科陆电子积极推进以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的绿色能源金融服务平台,引导各方资金进入绿色能源产业,为绿色能源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科陆电子分别于1997年、2001年、2004年在高级电测量领域、电能计量领域、用户电能负荷管理领域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借助新能源开发、低碳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依托产学研创新机制,建立了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并网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智能电网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特派员企业工作站、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科陆技术研究院,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平台。
2010年11月,科陆电子牵头成立了深圳市智能电网产业创新联盟,现已升级为广东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陆电子董事长饶陆华先生担任创新联盟理事长一职,持续为我国立足于世界能源格局的战略高地贡献力量。
4、国电南瑞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28日,公司是国内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和调度领域唯一能够提供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是国网电科院下属孙公司。
2017年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将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云南能投、沈国荣持有的普瑞特高压、继保电气、信通公司等十余项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一举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同时使得资产结构得到优化。
重组后南瑞集团持有公司股份变更为51.23%,国网电科院直接持有公司5.36%股权,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变。
截至2019年6月,公司合并报表子公司达到46家。
2020年1月3日,上榜2019年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排名第132。
目前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国电南瑞下设1个研究院、4个事业部,14家分公司、46家子公司。
国电南瑞是以能源电力智能化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卓越的IT企业和电力智能化领军企业。
公司以先进的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为电网、发电、轨道交通、水利水务、市政公用、工矿等行业和客户提供软硬件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及应用服务,公司的业务发展与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技术升级等密切相关。
历经数十年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国电南瑞已形成电网自动化及工业控制、继电保护及柔性输电、电力自动化信息通信、发电及水利环保四大业务板块。
公司具有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一级、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和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一级、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五级(CMMI5)、工程设计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专业甲级等资质。
5、特锐德
特锐德即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德合资的股份制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注册资本金1.336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1亿元人民币,特锐德是中国创业板第一股;子公司100+家、资产128亿、全球10大研发中心、专利专有技术1000+项、1000+技术研发人员;主要从事电力装备制造、汽车充电生态网、新能源微网三大领域。
特锐德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是科技部“安全可控、能源互联、开放互通的智能充电网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项目,是工信部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示范企业,是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面向新能源汽车的电能替代绿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同时承担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以智能充电网为核心的能源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特锐德箱式电力设备智能工厂”专项;作为青岛崛起的“新五朵金花”,特锐德立志打造成中国制造的“金名片”。
特锐德是中国电力产品技术标准的参与者和制定者、中国杰出的箱式电力产品系统集成商、电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专家,公司多款产品被鉴定为“产品国际首创、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6、星星充电
星星充电,总部位于中国常州,占地面积37,000㎡,厂房面积13,600㎡,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研发制造,平台兼容全部国标车型,产品线涵盖交直流设备、充电枪头、电源模块、智能电柜、换电设备等,掌握着智能控制、物联网、大功率定制等核心研发能力。
为全球客户提供设备、平台、用户和数据运营服务,借助车辆销售、私人充电、公共充电、金融保险等业务打造用户充电全生命周期平台,致力于利用创新技术服务全球五亿交通人,通过“一端能源互联,一端产业互联”的企业战略,最终实现“推动人类进入全面电动时代”的长远梦想。
现已发展为我国主流的民营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商,在大功率充电技术、智能运维平台等方面优势显著。
星星充电是我国日均充电量位于前列的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商,目前平台上共有自建充电设备终端10万余个,覆盖226个城市,日充电量超过500万度。
作为持续盈利的充电运营商,星星充电更快更智能。
星星充电不仅获得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2025新模式应用”项目、国家科技部“新能源汽车”2018年度重点专项三个国家级项目,并牵头成立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装备创新中心。
星星充电是全球58家知名车企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中不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宝马、捷豹路虎、大众等国际品牌,还包括比亚迪、北汽等国内车企。
作为充电领域的国标制定单位,星星充电参与了国内所有充电标准的起草,并作为中方代表参与IEC国际标准的起草,同时也是国家标准委员会指定的国内大功率充电两家牵头单位之一。
7、特来电
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来电”)是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01)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的建设、运营及互联网的增值服务。
特来电采用互联网思维,依靠国际领先的汽车群智能充电技术和系统,创新电动汽车充电商业模式,致力于建设并运营全国最大的汽车充电网。
通过大系统卖电、大平台卖车、大共享租车、大数据修车、大支付金融、大客户电商,建立“让客户满意、让政府放心”的中国最大汽车充电系统生态公司,打造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新能源互联网。
2016年6月21日,特来电向行业无偿公开16项充电安全核心技术专利,以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思维,与行业伙伴共同维护汽车充电的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6年10月30日,特来电举办了“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生态、开放、共享云平台3.0暨大数据发布会,对外发布了生态云平台,自主研发的充电云、运营云、修车租车云、设备云、能量云、调度云、支付云、电商云、政府监管云、互联互通云十大平台,构建了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平台。
特来电世界首创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颠覆了传统充电桩对汽车充电的概念,建立了电气技术层、智能充电层和云平台层的三层结构,以“无桩充电、无电插头、群管群控、模块结构、主动防护、柔性充电”的技术特点引领世界充电技术的发展,业内专家给予系统的鉴定结论为:
“产品世界首创、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云平台是一个基于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的平台,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云平台提供了不同的服务价值。
面向政府,实现对新能源汽车运行及充电基础设施的远程实时监控,满足政府安全监管需求;面向用户,提供手机APP、网站和微信公众服务号三个访问入口,让新能源车主通过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方便快捷、全方位的服务,如充电预约与结算、车辆行驶状况、健康状况、能耗情况,历史运行记录及轨迹等;面向充电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运营和结算平台,并建立起和用户沟通的渠道;面向行业、企事业单位,提供按行业、按单位的细化访问权限,根据行业特点针对充电、车辆监控等车充业务进行定制服务;面向公众,宣传推广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政策、动态等,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及普及。
城市合作:
积极与各城市政府及当地知名企业的合作,目前特来电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成都、南京、杭州、大连、宁波、厦门等88个城市成立了合资或全资子公司,并与数十个城市达成合作意向,全面开展城市充电设施网络的投资建设,目前已在282个城市落地项目,并在北京、重庆、成都……70%的城市均市场占有率第一,投建充电终端19万余个,总充电量超6.7亿度,日充电量200万度,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6%以上。
产业链合作:
特来电世界领先的充电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界得到了众多知名企业的认同。
目前,特来电与国网电动汽车、大众汽车、宝马、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吉利集团、东风电动汽车、宇通客车、金龙客车、南京金龙、厦门金龙、重庆新能源、东南汽车、华泰汽车、五菱汽车、众泰汽车、江淮汽车、浙江时空等车企合作;与国轩、CATL、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合作;并与中汽研、中电联、上海国际汽车城、合肥建投、成都双流交投、西安城投、湖南财信、新乡新能、扬州交通、廊坊公交、温州交运、衡水国泰、德州公交、临沂公交等纵深合作,加速产业链资源整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方位发展。
生态跨界合作:
特来电与各界优秀企业进行跨界融合,与新华网、滴滴出行、中电投、上海交大、上海电科所、微软中国、海尔、乐视零派乐享、万达新飞凡等强强联合;与支付宝、XX地图、高德地图、大众点评、中信银行、银联商务、曹操专车、首汽Gofun等创新合作,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新能源生态,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