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3穷人教案公开课配套材料名师课堂.docx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3穷人教案公开课配套材料名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3穷人教案公开课配套材料名师课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3穷人教案公开课配套材料名师课堂
课题
穷人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5个生字,正确认读“汹涌澎湃、轰鸣、沉思、糟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
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
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板书:
穷人)【出示课件1:
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共鸣,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
【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3.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
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
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
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
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
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
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桑娜渔夫
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
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
2.指点:
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
(板书:
温暖而舒适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
(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
(心惊肉跳)
释:
“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
“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
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
(三层)
【出示课件6】
第一层:
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
沉思:
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
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
焦急。
“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层:
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
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这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在具体研究语言文字、体会语句内涵时,一般不能逐词逐句的去朗读、去品评,但是全程教学又不能出现盲区。
因此安排这样一个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的环节,不仅很好的避免了盲区,而且为下面的整体感知作了铺垫。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和感悟,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工具性,并不意味着不要训练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恰恰应该在长课文的教学中予以关注。
因此,本环节特意安排这样一项训练,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理念,第一课时安排了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旨在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娜()贱()息()林()
挪()溅()熄()淋()
遭()掀()虚()傲()
糟()锨()虑()熬()
2、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1.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
2.我(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安静 平静
3.老师说:
“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
”
4.南湖( )得像一面镜子。
宁可……也…… 与其……不如……
5.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6.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缩句)
2.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改为陈述句)
3.桑娜的家里很穷。
桑娜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
【答案】
1、小娜挪动低贱飞溅休息熄灭树林淋湿遭遇糟糕掀开铁锨虚心考虑骄傲煎熬
二、1.埋怨2.抱怨3.安静4.平静5.宁可……也……6.与其……不如……
三、1.孩子睡着。
2.同死人待在一起是不行的。
3.尽管桑娜的家里很穷,但是她还是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