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淡化孩子异常心理.docx
《怎样淡化孩子异常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淡化孩子异常心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淡化孩子异常心理
怎样淡化孩子异常心理
*导读:
怎样淡化孩子异常心理?
孩子也会有心情烦躁和压力大的时候,因此当出现异常心理时父母不需要大惊小怪,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来和孩子沟通才是最好的方法。
那么怎样淡化孩子异常心理呢?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有美丽、纯洁、敏感的心灵。
儿童时期的心理烙印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
因此,在育儿方法上要注意扬长避短,淡化孩子与众不同、独特的心理。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淡化相貌心理。
对于那些长相特别丑或特别美的孩子,家长有时会当着他们的面发表些议论。
在被他们提示后,这些相貌异常的孩子对自己的相貌会产生自己与众不同的自卑或自傲异常心理。
这种过早的自我浅层表面的关注,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全面健康发育的。
因此,对于特美、特丑的孩子,家长都应努力去淡化他们的与众不同感。
淡化优势心理。
有时,孩子的特长、优势也需适当的淡化。
在望子成龙的心理态势中,许多家长对孩子从小表现出来的天资、天份往往是给以充分肯定、赞扬、鼓励和宣传。
这种强化孩子异于常人能力的行为,易导致孩子过早地专业化,从而影响心身的全面发展。
在孩子的少儿时期,让他们广泛接触、涉足生活与事物的方方面面,广泛汲取知识营养,也是在为将来的专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淡化情感心理。
别让他们发现自己是家长的心头肉。
如今独生子女们的家长大多对孩子有过于关怀的倾向。
许多家长尽量满足孩子们提出的一切要求。
久而久之,在娇惯中,孩子便有了那种我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绝对不一般、我比其他孩子优越得多的异常心理。
这种心理情感往往导致他们任性、不负责和不愿吃苦等表现的发生。
淡化孩子的毛病心理。
比如说,当一个家长发现孩子总爱眨眼时,不要提示、指责他,而是在孩子眨眼时,有意引导他看树上的小鸟儿,街上的新型汽车以及特别吸引人的事物,从而暗中改善孩子的毛病。
有些家长爱子心切,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立即批评纠正,这常常会起一种心理固化作用。
淡化孩子的优越心理。
如今独生子女们的家长大多对孩子有过于关怀的倾向。
在孩子上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时,来去有大人接送的为数不少。
许多家长尽量满足孩子们提出的一切要求。
有的父母甚至不分场合,一口一个宝贝、我的小皇帝,久而久之,在娇惯中,孩子便有了那种我在你父母心目中地位绝对不一般、我比其他孩子优越得多的异常心理。
这种心理往往导致他们任性、不负责任和不愿吃苦等行为的发生。
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小小孩的心理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些小动作间接表现出来哦。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
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
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
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
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
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
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
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
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
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
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
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
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
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
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
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
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
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
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对子女的疼爱,尽可能地深藏一点,含蓄一点,才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淡化一下孩子的独特心理,让他们在平凡中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扎根大众的沃土中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