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672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

初一生物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活需要_营养__,维持生存;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的葡萄糖、淀粉

有机物。

(———自养)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物,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异养)

能进行__呼吸___;

(绝大多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___废物___。

(人体的出汗、呼气、排尿,植物落叶带走部分废物)

能对__外界刺激__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

(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比植物更灵敏);

生物能__生长_和___繁殖___;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繁殖下一代);

例如:

种子发芽、小鸟出壳、动物产仔等。

除___病毒__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这就是遗传现象;

但总有一些特征并不相同,这就是变异的现象)

2、观察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定义——观察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

例如: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这都是观察。

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仪器。

观察的要求: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__目的__,要__全面_、_细致__和__实事求是___,并及时_记录。

较长时间的观察,还需要有计划、有耐心;同时积极思考。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和别人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加深认识。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马和驴);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相同之处(马和牛)。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赞赏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调查需要首先明确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过程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有时需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抽样调查——调查范围过大,就选取其中的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方法步骤:

①选择调查范围。

在校园、社区、公园、农田等环境中,选择了校园,属于抽样调查。

②分组调查,分工合作。

③设计调查路线。

选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④调查记录。

沿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观察记录不同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和生活环境的特点。

⑤归类。

⑥整理。

4、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

植物、动物、_其它生物_(能够弄清楚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按照生活环境分为:

__陆生___生物、__水生_____生物等。

按照用途分为: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生物圈的定义:

——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的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二、生态因素

1、鱼儿离不开水,热带植物移栽到寒冷的地方不能生存,

可见,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2、生态因素的定义——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课本第14页观察思考:

小麦和长颈鹿的生长都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

小麦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营养物质等。

牛生活在陆地上,海豚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营养物质等。

因为农作物的生活需要水,干旱使得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三、实验探究: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做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③制定计划:

纸盒中放一层湿土,一半盖上纸板,另一半盖上玻璃板;

10只鼠妇,各5只鼠妇放在纸盒两侧的中央,静置2分钟;

每分钟观察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计算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发现: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⑥交流表达:

反思探究过程。

2、探究的一般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做出假设

③设计探究方案、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⑥表达交流、反思探究过程

3、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中:

变量是:

光照

对照试验是:

明亮组和阴暗组两组形成对照。

4、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

除了这一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5、对照实验中最重要的是:

控制变量、设置对照。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6大条件):

动物、植物等所有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

营养物质、_阳光_、空气、水、适宜的__温度_和一定的__生存空间_。

7、技能训练: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能产生一种杀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把它叫做青霉素。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__适应_环境,也_影响__和

___改变___着环境。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___生活方式__,生物的__适应___性是普遍存在的。

资料分析:

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46度才出汗,能够适应荒漠的干旱环境。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是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

③避役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体色,是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④莲的根状茎(藕)和叶柄中有相通的气腔,能够适应水生生活。

⑤山顶的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能适应大风环境。

⑥葵花朵朵向太阳,能够得到更多的阳光。

冬天的雷鸟更换白色羽毛能够适应皑皑白雪,这是雷鸟对环境的适应。

但是,当下雪推迟,这种体色却易被天敌发现,这种现象说明: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3、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例如:

绿色植物能增加大气湿度、净化空气;

沙地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称为陆生生物的“开路先锋”。

实验探究:

蚯蚓对环境的作用

目的要求——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方法步骤——

取甲、乙两只大烧杯,在烧杯底部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最后,细沙上面铺一层湿土,每层约为烧杯高度的1/4,然后,在烧杯外壁用笔画出沙子和湿土的分界线。

向甲烧杯中放入三条活蚯蚓,乙烧杯中不放蚯蚓(做对照组)。

甲、乙烧杯中分别

投放数片菜叶,作为蚯蚓的饵料,并喷洒适量的水、烧杯口盖上玻璃板(保持土壤

的湿润),注意留一定的缝隙,以保证空气交换(利于蚯蚓的呼吸)。

③将甲、乙烧杯放置在黑暗处(蚯蚓喜欢阴暗的环境)几天,观察。

实验现象:

七天后,甲烧杯中的沙子与土壤的分界线不明显,乙烧杯中的界限明显。

实验结论:

蚯蚓对土壤有作用,蚯蚓能改变土壤的结构。

注意:

实验中的变量是:

蚯蚓的有无。

四、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第三节生态系统

1、概念:

在一定的__区域_内,生物与__环境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

__非生物__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是由

生物部分

生产者——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有来自太阳光的能量。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消费者——动物自己不能制作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

③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中的有机物,成为简单的物质,

回到环境中,供给植物重新利用。

3、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食物链,交错连接,就形成了__食物网__。

4、物质流、能量流: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A能量流动特点是逐步消耗(逐级递减);

(因此:

生产者的数量决定了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

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太阳光能,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

植食动物通过取食植物,摄入能量,肉食动物通过捕食其他动物摄入能量。

B物质流动特点是__反复循环__。

生产者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将能量储存在体内;

消费者、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返回到空气中。

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将通过食物链的不断积累(富集作用),危害许多生物。

5、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和生态破坏: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__数量__和所占的_比例__是相对稳定的,这就是生态平衡。

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认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__人类__的活动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四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有

人工生态系统:

有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__园林__生态系统。

2、桑基鱼塘——珠江三角洲的人们因地制宜,建立的一种高效人工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桑与蚕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在利用蚕沙、人畜的粪便、农作物的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进行沼气生产的过程中,

发挥主要作用的生物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③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④这种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定义: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是地球上适合生物__生存__的地方。

2、范围:

以__海平面__为标准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合计20千米厚。

 

3、包括: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__关联__。

从地域关系、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方面可以看出,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动态变化的。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生物圈二号”的实验失败说明:

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与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

一手握住[3]镜臂,一手托住[14]镜座,安放在实验台中央

略偏左,镜臂向着自己,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②对光:

转动[1]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再转动[7]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10]通光孔,

左眼看目镜,另一只眼睁开,转动[13]反光镜,看到白亮圆形视野。

③观察:

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正对[10]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

转动[1]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新式的是载物台上升),

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接近玻片标本(防止物镜碰到玻片)。

左眼注视[5]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新式的是载物台下降),直到看到物像。

物像不够清楚,还可以调节[2]细准焦螺旋。

④清洁收镜:

擦拭目镜和物镜,使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到最低处。

2、显微镜呈像为放大的倒像。

当你向上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向下移动。

3、当低倍物镜观察后,再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变化为:

细胞形状变大,细胞数量变少,视野亮度变暗。

4、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标本后,想要使用高倍镜观察,方法步骤是:

先移动标本,使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再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三是转动遮光器,将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使视野亮度合适;

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直到看清物像。

5、在观察草履虫、口腔上皮细胞等比较透明的材料时,需要将视野调得暗一些,

方法是:

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较的光圈。

6、在显微镜对光的目的是:

物镜、目镜、通光孔、反光镜成一条直线。

7、显微镜的历史:

第一个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的人——罗伯特。

虎克(低倍光学显微镜140倍)

制造第一台复合光学显微镜的人——恩斯特。

阿贝,卡尔。

蔡司(放大1000倍)

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德国

中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20万倍

扫描隧道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强100倍。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1、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_薄_而__透明__,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

2、玻片标本有:

__切片__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是用_液体__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__装片__是用生物体上撕去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3、根据保存时间还分为永久玻片标本和临时玻片标本。

4、观察植物细胞实验:

准备:

①用干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两片

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制片:

③用镊子从洋葱鳞叶的内表皮撕取一小块材料

将内表皮用镊子展平在水滴中,

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染色:

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一滴碘液,

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全部。

观察:

将做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

绘图:

用铅笔画出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并标注名称。

细胞核比细胞质暗一些,应该用铅笔点上较密的细点。

因为细胞膜很薄,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

 

5、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

1擦片2滴水3用刀片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再用清水洗净的刀片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细胞,4均匀涂抹在载玻片的水滴中,5盖片。

6、制作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

1擦片2滴水3用镊子取一片黑藻或苦草的嫩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5盖片。

7、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

1、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制片:

①用干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两片

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的内侧壁轻轻地撕取口腔上皮细胞,

把牙签上的碎屑一端,在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几下

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一滴稀碘液,

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全部。

观察:

将做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

绘图:

用铅笔画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并标注名称。

2、动物细胞的结构:

与植物细胞结构比较

①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都有线粒体。

②不同点: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

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中的物质:

1、构成细胞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可燃烧):

糖类、脂类、__蛋白质_、

核酸(遗传物质)

无机物(不可燃烧):

_水__、无机盐等。

2、将一粒小麦种子放到火焰上,现象是:

种子能够燃烧,种子里面这些能够燃烧的物质含有能量,属于有机物;

燃烧后剩下的无法燃烧的灰烬,是无机盐,不含有能量,属于无机物。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1、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隔开,并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使细胞内部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2、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来实现的,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

细胞,阻挡其他物质,并且将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三、细胞质内的能量转换器:

1、能量有不同的形式,能量形式能够转换。

2、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太阳的光能,将光能

转变成化学能能并储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光)

过程: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3、线粒体:

进行_呼吸__作用,将有机物和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

转变成__二氧化碳_和_水_,将有机物中的储存的化学_能量释放出来,

供给细胞利用。

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线粒体)

过程:

有机物+氧水+二氧化碳+能量

3、植物的绿色细胞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能量转换器,

动物细胞只有线粒体一种能能量转换器。

四、细胞核:

是遗传信息库。

①人的生命的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

②孩子长得像父母,是因为受精卵中有指导人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

是父母遗传下来的,叫做遗传信息。

③遗传信息位于细胞的细胞核中,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以及控制细胞中

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

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④克隆羊多莉的身世证明了: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A羊的无核卵细胞体外培养C羊子宫内

融合细胞胚胎克隆羊多莉

B羊的乳腺细胞核分裂孕育、产出

 

第四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的定义

——身体只有__一个__细胞构成,又叫做原生生物。

这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二、常见的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等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

许多种类是鱼类的天然饵料__;酵母菌用于制作发酵食品;

小球藻富含蛋白质可以作为保健品和食品;用__眼虫_监测水质污染情况;

__草履虫___能净化污水。

2、有害:

(1)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人体内寄生虫,常危害人类健康;

(2)海水受氮、磷的影响而变得富营养化化,在一定条件下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叫做_赤潮_。

主要由甲藻、硅藻、绿藻、裸藻等形成。

(3)某些藻类和蓝细菌在__淡_水中大量繁殖形成腥味泡沫状漂浮物叫水华3、赤潮、水华的危害:

与其他水生生物争夺游离氧,有毒的藻类和蓝细菌释放

的_毒素_过分聚集,会造成鱼类缺氧或中毒死亡,危害渔业生产。

四、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

1、清洁载玻片和盖玻片

2、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表层含氧丰富,草履虫多),

滴在载玻片中央,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能够看到许多小白点,这就是草履虫。

3、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结构和运动。

可以看到,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旋转前进,

遇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先后退再改变方向,继续前进,直到避开阻挡物。

4、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反应。

用箭头在()内表示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食盐肉汁

(←)(→)

三、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

1纤毛:

摆动使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

2口沟:

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

由口沟进入体内。

3伸缩泡、7收集管:

把体内多余的水、废物

收集排出体外。

4食物泡:

随着8细胞质的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5细胞核(大核、小核)

6胞肛:

排出食物残渣。

8细胞质:

能够定向流动。

9表膜——细胞膜:

气体交换,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分裂

一、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

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二、细胞的生长:

1、定义:

新产生的细胞很小,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

并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意义:

细胞的体积增大。

3、植物细胞生长的标志:

液泡的数量变少,液泡的体积变大,最后,形成一个大液泡,

将细胞核挤到细胞的一侧。

三、细胞的分裂:

1、定义:

一个细胞变成2个细胞

3、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①先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②再细胞质分成两份,

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

③最后在细胞中央形成

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2、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①先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②再细胞质分成两份,

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

③最后在细胞中央形成

新的细胞膜___。

4、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先复制,

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使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的保持一致。

5、细胞分裂的意义:

细胞的数目增多。

6、一个受精卵要发育成为人体或者动物体、植物体,不仅靠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裂,

还需要细胞的分化。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的分化

1、受精卵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最初在形态结构都相似,都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保持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开始分化,发育过程中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

2、细胞分化的定义: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

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