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571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诗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诗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诗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docx

《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三首.docx

古诗三首

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

语文学科教案

课题:

1古诗词三首.课时安排:

2课时第 1 周

[教材解读]

.《独坐敬亭山》是唐朝诗人李白笔下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被称为“诗圣”“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有名的《陋室铭》也是其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本为隋唐时期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

《金奁集》入“南吕宫”。

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调名遂改名为《忆江南》。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宋人多用双调。

  白居易:

(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

有《白氏长庆集》。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孤独寂寞的感情。

《忆江南》这首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理解诗词的意思。

根据诗词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诗词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

 

[学习目标]

1、 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

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读诗文正音

 

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情

 

总结

拓展练习

 

 

复习导入

解题

知诗人

 

读诗文

 

知诗意

 

悟诗情,指导背诵

 

.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诗圣、诗仙)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3、解诗题。

①敬亭山:

又叫昭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②独坐:

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指名读一读古诗

●(交流搜集材料)你对这首诗都有哪些了解?

请说一说。

4、知诗人: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介绍时代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写的。

当时诗人胸怀大志,却因不断遭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打击排挤,以至于壮志未酬,很不得志。

诗人深有“欲上青天揽明月,人生在世不称意”。

诗人因此闲游四海,飘荡江湖。

在漫游今安徽县北的敬亭山时写下了这首诗。

敬亭山古名又叫做昭亭山。

诗人独自在这里欣赏山中的美景,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依恋,来表达他内心的苦闷,表达了他孤立于世以及他嫉世愤俗的心情。

全诗如一幅凝固的画,突出了一个“独”字。

5       、过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一、       学生自学古诗(明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老师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3、教师点拨: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①众:

众多。

②尽:

没有了,无影无踪。

③孤云:

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④闲:

悠闲。

●句意:

“山谷中的树丛里掠过一群群飞鸟,展翅飞翔了天空,没有了踪影;从山上的背后飘来了一片孤云,也飘然而去,消失在浩瀚的天空中。

飞鸟、白云离敬亭山而去也是离诗人而去。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①相,互相。

②厌:

满足。

●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诗人和敬亭山互相对望怎么看也看不够(不厌烦)。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拟人)诗人将敬亭山拟人化,突出表现了诗人孤芳自赏,孤立于世的性格。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提问为什么只有山和人没有鸟和云呢?

三、学古诗要按照解题意知诗人解诗意悟感情

四、练习

●画一画:

用图画表达前两句诗的意思。

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理解“独”字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练背诵全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同桌互背

五、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

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六、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下面学习第二首诗望洞庭

一、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1:

望洞庭

①望,看,远看。

②题意,远看望洞庭。

2、望洞庭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你对诗人有哪些了解呢?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

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2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

谁来介绍一下?

3、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

谁来介绍一下?

介绍洞庭湖: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

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

过度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xi是怎样描写“洞庭湖”的景物的。

二、自由吟读

1、请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和同学交流。

2、同桌互相讲解诗意

三、齐读古诗,全班交流诗意。

1、教师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诗意:

散文描述: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

在月光的映衬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柔和的美。

在月光下,青翠的君山和清澈的洞庭湖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就好像银盘里放着一颗小小的青螺。

诗意描述: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湖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磨。

(比喻)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比喻)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v          找出诗歌中的比喻句,想一想,诗人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v          想一想,诗人描写的是什么特定(秋月、无风)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

v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表达的?

然后有感情朗读诗歌。

3、引导赏析

①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②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③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           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3、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写在优美词句本上)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

“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标题。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4、           过度:

《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古诗,边读边看图,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指名读生字,结合生字读古诗,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齐朗读领悟词意。

4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

从前。

曾:

曾经。

谙:

熟悉。

胜:

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说说诗句意思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

“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

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

先让学生来回答。

●老师最后归纳:

诗句意: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

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怎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v        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v        课外搜集阅读描写祖国风光的诗词,深入了解课文中的诗人。

板书设计:

回忆江南好赞美江南

风景旧曾风景美好

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对比)美丽的景色

春来江水绿如蓝。

(比喻)借景抒情

能不忆江南?

(反问)

.

作业设计及作业情况分析:

.

教后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