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复习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艺术的基本概念:
概念:
艺术是一定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反映的形象产物,它既表现为人类能动地、形象地、情感地认识自然、表现自然,认识自身、表现自身,又表现为人类凭借一定的工具材料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特殊的精神生产工程。
广义---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书法等)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戏曲、影视等)语言艺术(文学、相声、评书等)
狭义----专指语言艺术以外的其他艺术种类。
艺术活动:
指人类从事一切艺术的行为,包括艺术创造、艺术传播、艺术鉴赏等。
艺术的基本特征:
1,形象特征:
形象是艺术区别于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
2,审美特征:
艺术形象通过体现艺术家的审美思想给人以美的感受和熏陶,作品没有审美意义,也就丧失了艺术价值。
3,情感特征:
科学以理服人,艺术以情动人。
第二节,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课程性质
一,研究对象:
是研究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
二,课程性质:
艺术概论是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学科任务与研究方法
一,学科任务:
1,系统全面阐述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确立进步的科学的艺术个观;
2,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艺术活动的规律特点;
3,指导我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进行能动的艺术创造、艺术接受、艺术批评。
研究方法:
1,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3,多角度研究艺术历史、艺术现象、艺术家、艺术作品。
课程总结小练习:
1,作为独立学科的艺术学诞生于——。
19世纪末,
2,德国的——首先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康拉德.费德勒
3,艺术活动产生于——时期。
原始社会
4,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艺术活动
第一节 艺术活动的构成
一,客体世界:
客体世界指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和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和源泉。
二,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
是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向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受主体因素支配。
艺术制作:
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受客体因素支配。
三,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
-设计作品、文学作品、绘画作品、音乐作品、舞蹈作品、建筑作品、影视作品等等。
四,艺术传播与接受;
艺术传播:
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
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地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第二节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考古发现:
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期。
艺术起源的学说:
1,模仿说:
认为艺术的起源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
(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
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游戏本能。
(席勒、斯宾塞、谷鲁斯)
3,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克罗奇、科林伍德、苏珊.朗格)
4,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仪式活动。
(爱德华.泰勒、詹姆斯.弗雷泽)
5,劳动说: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劳动。
(普列汉诺夫)
6,艺术起源的多因性:
艺术的产生经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艺术起源是多因的,但是归根结底,艺术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
二,艺术活动的发展:
1,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1)经济基础及其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新的艺术主题和艺术题材;
(2)经济基础的发展为艺术发展带来新的艺术观念;
(3)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艺术形式的变化。
因此,经济基础的发展对艺术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但是,
(1)经济对艺术的制约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
(2)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2,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1)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2)艺术的继承性,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4)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
第三节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一,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1,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既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与哲学:
哲学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它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
而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产生启迪;
3,艺术与宗教:
他们在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自己,客观上也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4,艺术与道德:
道德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艺术通过审美的表现对道德的评价产生影响。
5,艺术与政治:
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
6,艺术与科学:
科学为艺术提供新的物质手段和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
二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形象与理性的统一
形象:
即审美形象,形象把握是艺术的特有方式,是主体对客体瞬间领悟,是感性的;
理性:
是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和逻辑认识的统一
情感:
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认识:
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识。
3,艺术活动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审美活动:
艺术的审美性是区别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多意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
意识形态: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他是社会生活观念形态的折射。
第四节艺术活动的动能
一,艺术活动的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
二,艺术教育
1,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
既审美教育,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以及审美情趣,促进人格的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
是美育的核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2,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1)普及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2)健全审美结构,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美人格。
第三章艺术的种类
第一节艺术的分类方法
1,以艺术作品存在的方式:
A,时间艺术:
音乐\文学B,空间艺术:
绘画\雕塑C,时空艺术:
戏剧\影视
2,以对作品感知的方式:
A,听觉艺术:
B,视觉艺术:
C,视听艺术:
3,以艺术作品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分类:
A,再现艺术:
B,表现艺术;
C,再现表现艺术: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分类:
A,动态艺术:
B,静态艺术:
5,从本质上分类:
A,造型艺术:
B,实用艺术:
C,表情艺术:
D,语言艺术:
E,综合艺术:
第二节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
是运用一定的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情感的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种类: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建筑等。
1,绘画:
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情景)的艺术。
绘画艺术的种类:
A,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
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B,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人物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
C,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动漫画。
中国画简介:
1,工具材料2,构图方式3,表现形式4,表现题材5,美学思想
油画简介:
1,工具材料2,构图方式3,表现形式4,表现题材
其他画种:
版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
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1,形式的变幻:
2,瞬间的凝固:
3,丰富的意味:
二,雕塑
雕塑及其种类:
雕塑:
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和塑造的方法,在三度空间创造出实体形象的艺术品.
种类:
圆雕浮雕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1,物质和技术的统一2,塑造与观念的融合
三,摄影
1,摄影及其种类:
摄影:
是通过胶片或者数字的感光作用塑造可视的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
种类:
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建筑摄影、生活摄影、静物摄影。
摄影的基本特征:
1,特定的时空;2,营造的真实;3,光影的结合。
四,书法艺术
一,书法及其分类:
1,甲骨文:
2,金文:
3,大篆、小篆4,隶书、草书、5,魏碑、楷书、行书、草书、
2,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1),线条与组合:
(2),具象与抽象:
(3),情感与象征:
实用艺术
一,建筑艺术:
1,建筑艺术及其分类:
建筑艺术:
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因素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的演变:
建筑的分类:
1),根据社会需要分: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
2),根据审美需要分:
园林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2)环境的人格化;3)多重的象征性。
二,工艺与设计艺术:
1,概念:
工艺:
既具有审美特征,又具有物质特性,既表现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设计艺术:
是工业革命后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主要包括:
1)产品设计2)环境设计3)视觉设计(平面设计)
2,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
1)实用与审美结合;2)物质与精神融合;3)技能与创造统一。
第四节表情艺术
表情艺术:
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动作)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音乐和舞蹈。
一,音乐
概念:
是人声和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
种类:
声乐和器乐
声乐:
以人声歌唱为主的音乐;声部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音调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
器乐:
用乐器发声来演奏的音乐;品种可分为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和弹拨乐器;
表演方式:
独唱(奏)、合唱(奏)、重唱(奏)、齐唱(奏)。
表现语言:
旋律、节奏、和声、复调;
中国的音乐文化:
远古时期:
原始时期:
——骨笛、骨哨、陶陨;
先秦时期:
——伯牙,师旷,晏婴;
西周时期;——乐官,雅乐;
春秋时期:
——郑卫之音;
战国时期:
——编钟;
汉魏时期:
——相和歌,清商乐,乐府;
隋唐时期:
——新俗乐,燕乐,教坊
宋元明清:
——元杂剧,南北曲,昆曲;
近代时期:
——萧友梅,刘天华,华彦钧,聂耳、冼星海。
西方音乐文化:
古希腊时期:
——毕达歌拉斯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中世纪时期:
——宗教音乐,音乐流派:
古典主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浪漫主义(舒伯特、李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
19世纪时期:
——民族乐派;
20世纪时期:
——印象派(德彪西),表现派(勋伯格),爵士乐,摇滚乐,电子音乐;
音乐艺术的特征:
1,情感的涌动;2,象征的意味;3,想象的自由。
二,舞蹈
概念:
是以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形式。
种类:
民族舞,民间舞、古典物、现代舞;
按照出场形式分:
独舞、双人物、三人舞和群舞;
舞蹈文化演变:
中国:
原始舞蹈,
商周舞蹈(巫舞、文舞、武舞);
唐代:
宫廷舞蹈,《霓裳羽衣舞》,民间物;
宋代:
舞队;
明清:
戏曲舞蹈;
外国:
宫廷和民间舞蹈
法国:
《王后喜剧巴蕾》,法国学派《吉尔赛》
俄国:
俄国学派《睡美人》《天鹅湖》
美国:
现代舞,邓肯;
舞蹈的基本特征:
1,动作和姿态;2,抒情和表现;3,节奏和韵律
第五节语言艺术
概念:
又称为文学艺术,以语言或者文字符号作为物态化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
种类: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
文学常识:
(略)
特点:
1,间接性;2,广阔性;3,情感性:
第六节综合艺术
一,戏剧和戏曲:
概念:
戏剧:
以舞台演出为存在形式,以演员动作和对话为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
戏曲:
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既有戏剧的特点又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特征,唱念做打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段,程式化虚拟性是其主要审美特征。
戏剧的分类:
A,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B,按照容量大小,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照表现手段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中国代表性的戏曲: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
中国地方代表性戏曲:
川剧、秦腔、河北帮子……;
二,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1,综合多样是戏剧的表征;
2,演员行动是戏剧的基础;
3,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
二电影与电视
一,电影及其种类:
电影:
是将艺术和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声音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电影的发展:
1,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2,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人们开始可以幕布上看到几分钟的活动影戏,比如《可怜的比埃》;
3,1888年,爱迪生开始研究活动照片,将之拍摄成会活动的马,1890年,他用能活动的图片申请到专利,这些活动图片每秒钟能拍四十张,这就是现代影片的鼻祖。
一八九一年,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申请影像映出管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这是「西洋镜」电影的鼻祖。
3,1895年,伦敦有两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罗的人,把初步的摄影棚改良后,在大庭广众之前举行表演。
4,1895年,法国有两位名叫路易卢米埃和奥古斯特卢米埃的兄弟,他们将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观众。
放映电影就此展开序幕。
卢米埃兄弟接着巴黎工业奖励学会上试映了一部名叫《卢米埃工厂了大门》影片;
分类:
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科教片。
电影放映形式:
超大银幕电影:
采用70毫米的电影放映技术,因其银幕巨大而称超大。
其银幕高度为21米,宽度为30米,相当于七层楼的高度。
银幕之大而成为世界之罕见。
它具有画面稳定、清晰、色彩还原正常等特点,银幕上景物真实而恢宏的场面,给人以美的欣赏与动的感受,随着远近镜头的推拉,将把您带入富异国情调的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动感球幕电影:
厅采用70毫米放映设备,半球形银幕趱直径达18米,观众观看电影时,整个画面布满球体,视而不银幕边缘,透射型的金属银幕,六声道的立体声效果,使观众享受变化万千,栩栩如生的万千气象。
影厅内的动感平台,是集液压、电器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动画为一体的高科技系统工程,当您坐在平台载体上,整个载体能上下升降,左右倾斜,前后俯仰,即可摸拟航天器去邀游太空,也可摸拟潜水器,饱览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随着逼真的画面和平台载体的活动,让人不由自主的进入角色,造成十分真实和惊险刺激的特殊感觉,球幕动感电影填补了国内空白。
水幕电影:
与一常规电影完全不同。
它是利用高压水泵通过特制的喷头,将水自下而上喷出,使水雾化并形成扇面形银幕。
此银幕与自然界的夜空连成一片,人物出入画面,忽而腾起飞向天空,忽而又从天而降,产生一种虚幻缥缈的感觉,似海市蜃楼。
目前,水幕电影在我国还很少见。
环幕电影:
环幕电影也称360度圆周电影,厅内呈圆形周边是由九块银幕组成一个环形银幕,由九台放映机同时放映,观众观摩时,站在圆周中心位置,前瞻后瞩,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画面景象壮观,气势磅礴,加上多声道立体声效果,一种身临其境的强烈感觉,将呈现在您的面前。
立体电影:
是利用光学原理与人眼的视差相配合产生的一种奇特的空间影像和立体效果,当您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就会感到银幕上的一切景物和大自然一样,存在着远近前后不同距离,有的景物近在眼前,似乎垂手可得,当某一物体朝你快速推进,你会感到物体猛地向头部袭来,使你大吃一惊。
p2p网络电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2P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电影播放形式,以其速度快,少缓冲,人越多越不卡的优点成为广大网友所喜欢的一些电影播放形势,网络中的电影播放形式又叫在线电影。
电影常识:
一、世界电影节: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AcademyAwards)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Toky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柏林国际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二、世界电影奖项: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Awards)
欧洲电影奖(EuropeanFilmAwards)
法国凯撒奖(CésarAwards)
美国电影金球奖(GoldenGlobes)
美国电影学会奖(AFIAwards)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NationalSocietyofFilmCriticsAwards)
美国金酸梅奖(RAZZIEAwards)
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SpiritAwards)
日本《电影旬报》电影奖
全世界的电影节
国际电影节之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最权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戛纳国际电影节
东西方电影对话的桥梁———柏林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的电影节———伦敦国际电影节
为了和平与友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北美洲的电影节———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
我国影片获奖最多的电影节———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
非洲最有影响的电影节———开罗国际电影节
中国电影的第一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
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
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鲁迅著,夏衍改编,桑弧导演),北京电视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传》,编剧李准,导演沈浮,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术师的奇遇》,编剧:
王栋、陈恭敏、桑弧、,导演桑弧,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
徐进、桑弧,导演桑弧,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炼编剧,谢晋导演。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杨范、陈涓翻译,周彦译制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
我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公司合摄的《风筝》,导演王家乙、罗歇·比果。
中国电影节及奖项: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
中国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台北电影节
中国电影金鸡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童牛奖
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
中国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中国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
中国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表现手法:
画面、声音、蒙太奇。
二,电视及其种类:
电视:
是通过画面声音色彩为元素在屏幕上创造直观可感艺术形象的大众化传播艺术。
它既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同时又有艺术和娱乐的功能。
分类:
新闻和信息、电视剧、电视艺术片、综艺节目、娱乐节目、音乐电视、专题文艺节目等等。
电影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1,运动的画面;
2,重组的空间;
3,科技与艺术的交融
第四章艺术创造
第一节艺术创造的主体
一,艺术家
1,艺术家的概念和特征:
艺术家:
是艺术创造的主体,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艺术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2,艺术家的特征:
A,艺术家的创造过程是人类精神的生产活动;
B,艺术家精神创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审美的精神生产。
二,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
1,艺术家的修养:
A,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
B,广博的知识;
C,深邃的思想;
D,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
A,敏锐的感知能力;
B,丰富的想象能力;
C,精湛的艺术技巧。
三,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创造的客体:
1,与艺术创作相关的客体:
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内在的客观世界。
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第二节艺术创造的过程
一,艺术体验:
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
3,创造欲望的萌动和创作动机的生成。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
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为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1,构思的方式以及运作:
A,整合;
B,变形;
C,移情;
D,意蕴的凝结。
2,艺术意象的生成:
艺术意象:
是艺术家在构思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和情境。
A,通过主观想象产生意象;
B,通过分析、整合明晰意象;
C,通过情感渗透把握意象。
三,艺术表现
1,艺术意象的物态化与表现:
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向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A,物质材料:
B,艺术技巧:
C,艺术修养:
2,艺术内涵的深化:
A,鲜明的审美倾向;
B,艺术语言的锤炼;
C,艺术意蕴的提升;
D,意境、典型的生成。
第三节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与艺术思维
一,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
1,审美感知:
即审美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整体的把握,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2,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
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
A,再造性想象;
B,创造性想象。
想象的特征:
A,审美想象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