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804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绍兴县华甫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遍野荆花

厉周吉

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

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

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

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

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000多亩山场。

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

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

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

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

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

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

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

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

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

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

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

这里的6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

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

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

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

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

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

“这办法真好!

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

”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

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县城参加一个培训,就当场把任务安排了下去,有负责挖荆棵的,有负责整理定型的,有负责网上宣传的……

等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王亮兴冲冲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几乎没有一点进展。

王亮气得随手拿起一块山石,奋力扔出去,山石落地时惊得一只正在打盹的瘦狗落荒而逃。

“我算是知道你们受穷的原因了,思想跟不上,行动也跟不上!

你们不知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半个月的时间有多么重要……”王亮把村主任张凯一顿好训,“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你们在这件事上,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

”张凯沉默了许久,才解释说:

“那天您事先没和我们交流就宣读了脱贫方案,因为您是上级刚派来的,大家都没好意思直接提反对意见,其实荆棵值钱的事村里人早就知道,不过以前谁也没想把荆棵刨出来卖钱。

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

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

张凯说完,王亮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了几耳光还难受。

转眼间,荆花遍野的夏天来临了。

这天,王亮和张凯爬上村东的一个山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整个山野到处是淡紫色的荆花,微风徐来,荆条轻摆,花间蝶飞蜂舞,鸟鸣啁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他们禁不住相视而笑。

原来,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

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亮是县里派到崮崖村的书记,他的责任是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但是这个村的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B.通过艰辛的实地考察,王亮找到了将荆棵加工成盆景出售的脱贫方案,但是最终方案没有得到村民们的赞同,他觉得很难受。

C.王亮迫切地想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但他太急于求成了,并没有了解村民的真正愿望,导致村民们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

D.小说紧扣农村扶贫的主题,既表现了村民们的善良、质朴,也表现了扶贫干部们的艰苦、执着和睿智,传达出美好的愿景。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王亮“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引出下文,叙写发现荆棵的价值、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B.“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

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既写出了王亮的责任意识,也写出了他的急功近利。

C.文中写王亮绞尽脑汁帮村民找到致富办法,村民却“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这样的安排一波三折,增加了情节波澜。

D.结尾采用留白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让找到致富方法的农村生活富有诗意美,升华了小说主题。

3.小说中有多处关于“荆棵”的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4.小说中有两个脱贫方案,第一个失败了,第二个成功了。

请结合文本分析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并谈谈本文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给你的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枝头消息

朱以撒

①在悠长的公路上奔驰,风从车窗外挤了进来,呼呼直响。

路两旁的杨树、悬铃木度过了漫长冬日之后,应和这个已经到来的春日。

枝头漫出鹅黄,很嫩,似乎吹弹即破。

它们都蜷缩着,像是握住的拳头,还要一点时间,随着越发上升的气温,渐渐打开它的容颜。

这是多么有诗意的色泽啊,很含蓄、阴柔,同时又有一缕开张之气正待散发。

刚刚好——我欣赏的正是这种情态。

再往下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疯狂地展开、伸长,就像一个大姑娘,深闺再也藏不住她的情怀了。

②太泛滥了,不免俗气。

③植物与人不同,是无所谓制约的。

在适宜生长的天候下,很快就会染绿一条大道,或者一个公园。

阳光、雨露、土地,这些条件具备了,它的趋势就是向上。

④春日里盎然的气息也悄然地潜入了我们的肢体,许多欲望勃发而起,笔下想作许多的錦绣文章,下笔迅疾,骎骎驰骛,不觉一又一篇。

⑤我是比较关注节气的人,这和我当过农民有关,虽然最终弃农进城,节气的特征还是让我深刻记取。

我会发现节气到来的这一天的确有许多不同,有时很微弱,不易捉摸,我还是会从一些景物、植物上挑出来,相应地做一些应和。

老百姓觉得最简单有效的就是食补,使人在这一天里安然度过。

时间在人的眼中,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无形无色,一日连着一日,匆匆而过,没有茬口。

总是会在一些时间点上,时间被格外注视,立夏了,立冬了,当放则放,当敛则敛。

适时顺生,说的就是先从情绪上遵从,然后是肢体。

如果从季节上划分,立秋之前都属于情调高涨时节,就连那些细微的鸣虫,肉眼看不到,却积极地发出声响,不愿停歇。

在这个时段,什么都是向上的、开张的。

我动手批改几个小青年的随笔,文辞不能说不顺畅,就是写得太华丽了,让人阅读中感到腻味。

我原本想提笔叉掉一堆词藻,使其变得质朴素淡一些。

才下笔就停住了,自觉不妥。

在这个年龄段,恍如初夏,无论是个人的情怀,还是情怀之下的笔调,都是蓬勃不可遇,他们的表达,也就更充足和饱满,饰而无节。

如果不是这样,反而辜负了此时的性情。

⑥我与他们不一样,已经走过夏季,是秋季中人了,把笔行文,不知不觉地由丰缛华丽转为素淡,像一株删繁就简的三秋树。

古人说得好、“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我现在正是这个样子,想着如何在笔调上能渐渐贴近逸品,如果如愿,那真是太好了。

可是难的是不能强求,只能自然而然,也许达到了,也许根本达不到,成为一辈子的牵挂。

“逸”最早是对人品而言的,孔夫子就提到伯夷和叔齐,兄弟俩隐居于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大概要有隐士情怀的人,才有可能担当起“逸”的称号。

我是很现实的人,不愿淡出红尘,入世越深,越是热爱尘世,对生活中的某些需求还表现得很有兴致,譬如美食——这是多么好的一份享受啊,孰可舍之?

至多,一个人就是以入世之念,做一些雅致之事,如此而已。

我没有太多的个人兴趣,像一个人站在呼呼的秋风里,有许多热情、愿望都被吹散了,剩下那些比较实在的成分。

以前我在笔墨滋润中是做加法的,怕欣赏者看不懂来问我,还得解释半天。

现在我则大做减法了,像一个园林管理者,大刀阔斧,删节枝条,把那些伸张的、绵密的、叠加的悉数削减。

至于再来欣赏的人能否领会,我就全然不去考虑了。

如果一个进入秋季的人还在追逐着繁缛艳丽,自己都会骂自己浅薄。

尽管动不动就征引弘一法师来做“逸”的代表,但说到底他的人生对于常人而言根本没有普遍性,也不值得仿效。

普通的生活是排斥这种极端的,即便有人仿效,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形失真成为一个怪物。

我觉得比较可靠的是更多阅读一些民间之作,里边蕴藏着边缘生存中人的人格、情调,在边缘习惯了,未曾有进入中心地带的念头,只是循着晴耕雨读的传说程序,素淡百年。

这样比较真实的日子,给我的引导也比较可靠。

⑦朋友们送给我几幅汉砖拓片。

本来我只对墨拓怀有兴趣,以为黑白二色对比最有利,朱拓不免过于渲染。

直到最近才有了转变,看到了朱红把销蚀风化的那一部分展示得那么沧桑。

有时我就这么认为,古人手上的技巧并没有那么高明,也没有那么多滋味可品,笔下肯定也有一些啰啰嗦嗦的东西,就像汉大赋那样,毫不例外地来一番膏泽浮华——似乎一个有才华的人,都要以此显示一下才气,不知不觉就走过头了。

后来,这些石刻、砖刻置于时光之下,风沙往来,磨洗无休,那些显示才气的笔调,长的、露的、尖的、密的,百年千年,已经变成短的、()、()、疏的,变得有味道了。

更多的人不喜欢这种删减,观赏时颇觉吃力——如果一个人只是对春日表示好感,始终浸泡在春日的汁液里,对个人的体验来说,显然是一种缺陷。

⑧南方逐渐成了冬日越来越短的场域。

冬日不冷,说起来是轮回中的一种缺憾——不是四季匀称,而是以很大的偏差出现。

它到来的时候,人们还穿着短袖、短裙行走在喧闹的街市。

除了服饰的错位,人的神情、举止,也全然不是这个季节所有。

在肢体感受不到冬日的严寒时,一定是天道运行中有什么被阻止了、拖延了,使它迟迟不能来到我们的跟前,让我们切身感受。

“天行健”,古人就是这么说的,没有谁对此产生怀疑,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的行踪,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握它的玄机。

现在我们感知的,只是一些琐屑,一些小秘密泄露出来了——夏日比以前炎热得很。

得出这个结论的大多是中年人,他们在空调的房间里,温度很低了,心头上还是烦躁得不行,这是机器所无法调节的。

这个季节无节制地延伸了,让人很不舒服,它是属于张扬的、放纵的。

看看南方的这些植物纵横伸展毫不敛约,你就清楚了。

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就从我这个谋生的专业来说,那么柔软的毛羽制成的笔,居然写不出简净、简静的字来,更是难以捕捉到萧然、澹然的气味。

就像弹琴,总是想在大庭广众里弹,弹给别人听,却不想幽篁独坐,弹给高山流水听,弹给自个听。

⑩我想,问题就出在这里。

(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都蜷缩着,像是握住的拳头,还要一点时间,随着越发上升的气温,渐渐打开它的容颜。

(蜷缩:

表现出了杨树、悬铃木胆怯、弱小的初生状态。

B.春日里盎然的气息也悄然地潜入了我们的肢体,许多欲望勃发而起,笔下想作许多的锦绣文章,下笔迅疾,骎骎驰骛,不觉一篇又一篇。

(骎骎驰骛:

指作者下笔如飞,笔力纵横之态。

C.时间在人的眼中,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无形无色,一日连着一日,匆匆而过,没有茬口(茬口:

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栽作物的种类和次序。

D.得出这个结论大多是中年人,他们在空调的房间里,温度很低了,心头上还是烦躁得不行,这是机器所无法调节的。

(烦躁:

因夏日延长,天气炎热,空调房里的人们心浮气躁的状态。

6.请结合文本,简述对第⑥段中“逸品”一词的理解。

7.阅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请结合语境,在下列括号处填写最恰当的词语。

后来,这些石刻、砖刻置于时光之下,风沙往来,磨洗无休,那些显示才气的笔调,长的、露的、尖的、密的,百年千年,已经变成短的、()、()、疏的,变得有味道了。

(2)本句大量使用顿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精妙所在。

8.作者以“枝头消息”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以此为题的妙处。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贼

孙兆贵

过去,小镇上常闹飞贼。

飞贼来无影,去无踪,经常在风高月黑之夜进入宅院,杀人劫货,调戏妇女,可以说无恶不作。

吴家是小镇首富,土地连成片,牛羊成群,仅打杂的下人就有几十号。

在这些人当中,有个哑巴,相貌清瘦,目光烁烁有神。

老东家吴连喜见他身子骨单薄,怕干不了什么重活,就让他每天打扫庭院。

哑巴来到吴府,一干就是三年。

因为他从不招惹是非,人又比较勤快,因此大家都比较喜欢他。

这天,有个马戏班子来到镇上演出。

班主姓王,尖头项,大下巴,眼睛有些不安分,看上去不像什么好人。

果不其然,这是一伙飞贼。

吴家树大招风,这伙人就是奔他家来的。

晚上马戏班子收了场子,王班主带领手下人出来踩点。

夜间,趁人们熟睡之机,哑巴打开自己的行李卷儿,从里面取出一把盘龙剑,匆匆离开房间。

他站在院心看了看,来到东墙角下往上一纵身,像一只壁虎一样贴在了墙上。

而此刻,王班主带领他的手下人已悄悄地来到了吴府的院墙外。

王班主打了个手势,这时有一个飞贼早已按捺不住,一跺脚“噌”地越到墙头上,见四下无人,便跳了进去。

可是他的双脚还未来得及落地,就觉得后脖梗子一凉,脑袋当时就搬家了。

这个刚被收拾掉,紧跟着第二个手下人就从墙上跣下来。

只见哑巴持剑的手轻轻一抖,后下来的这人也命丧黄泉。

王班主觉得不妙,第三个手下人正要上墙,却被他一把给按住了。

王班主低声命令道:

“撤!

天亮后,吴府的人发现了院子里的两具尸体。

有人一眼便认出来了,死者正是昨天白天在镇子上耍马戏的两个人。

上街去找,这伙人早已没了踪影。

这才知道原来是一伙飞贼,是想趁夜进院打劫的。

吴连喜有些后怕--贼人一旦得逞,院里真不知会死伤多少人哪!

然而,又是谁出手杀了这两个飞贼,使吴家转危为安的呢?

吴连喜派人查了多日,也没查出个结果。

王班主也在查,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他还从没吃过这种哑巴亏。

这吴府一定有高人,不然进去的人不可能这么容易就丢了性命。

要知道,这二人绝非等闲之辈,一个叫“云中鹤”,一个叫“浑江龙”,都是武林高手。

入冬,小镇迎来的第一场雪就很大,足有一尺多深。

这天早晨,王班主带领他的手下卷土重来。

吴连喜在客厅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哑巴走进来,双手抱了抱拳,说:

“请老东家不必担忧!

“啊,你不是……”吴连喜一下就怔住了。

哑巴说道:

“不错,在下并非聋哑人,只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来到此地,躲进了贵府。

老东家并没有因为我是聋哑人而嫌弃我,这几年却对我百般照顾!

我为了报恩,才出手杀了那两个飞贼。

怕暴露身份,我本打算一走了之,又怕这伙贼人再来找麻烦,连累府上,所以才一直没有走。

这次他们既然来了,我正想与他们有个了断!

吴连喜深受感动,眼含热泪地说道:

“是老朽眼拙,不识英雄真面目,让你受委屈了。

上次出手相救,恩重如山!

这次他们有备而来,人多势众,你就不要再去冒这个险了。

你还是赶紧走吧!

“大丈夫敢做敢当,又岂有临阵脱逃的道理?

老东家只管放心,我这就去会会他们!

”说罢,转身出去了。

王班主闪目观瞧,见有一人行走如飞,眨眼间就来到了他的面前。

再看雪地上,这人竞没有留下一个脚印。

王班主神色慌张地问了句:

“难道说你是……”来人微微一笑:

“踏雪无痕梁峰,一个朝廷缉拿多年的钦犯。

‘云中鹤’和‘浑江龙’作恶多端,已死在了梁某的剑下,此事与吴府无关。

想要报仇,梁某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想单打独斗,还是和他们一起上?

王班主的冷汗当时就冒出来了,梁峰的大名他早有耳闻。

想不到在这小镇上,会藏着这么一个大人物!

王班主强装笑颜,抱了抱拳:

“梁大侠武功盖世,谁人不知?

都怪我的这些兄弟不知好歹,冒犯了大侠,还望多加恕罪!

”王班主不敢停留,立即带领手下人逃走了。

从这以后,小镇上再也没有闹过飞贼。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5第9期)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哑巴相貌清瘦,目光烁烁有神,行走如飞,来无影去无踪;他为了报恩,在风高月黑之夜进入宅院,杀了两个飞贼。

B.那天夜里,飞贼抢劫吴府,若没有哑巴的帮助,吴府已不复存在,所以,哑巴的东家当晚很感动,并说“老朽眼拙,不识英雄真面目”。

C.王班主头顶尖,下巴大,眼睛有些不安分,看上去不像什么好人;但他懂得江湖规矩,不仅对梁峰笑颜抱拳,还请求恕罪,带领手下离开。

D.作者写“云中鹤”“浑江龙”这两个武林高手被梁峰轻易杀死,是为了衬托梁峰武功高强,写梁峰雪上飞走也有同样的衬托效果。

10.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梁峰这一形象?

请举例说明。

11.小说用了较多笔墨描写杀死、吓退飞贼的梁峰,却为何以“飞贼”为题?

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

“有敢为魏使通者死!

”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

“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

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

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

“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

”安陵君曰:

“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

使者自往请之。

”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

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

“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

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

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

敢再拜辞!

”使者以报信陵君。

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

“安陵之地,亦犹魏也。

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

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

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安陵君曰:

“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

宪之上篇曰:

‘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

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

’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

”缩高闻之曰:

“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

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

”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

“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

”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

“得为魏王未也?

”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

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先王之宗庙夷:

夷平

B.使者致信陵君之命致:

传达

C.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与:

亲附

D.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属:

归属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敢为魏使通者死!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吾将仕之以五大夫焉用亡郑以陪邻

D.见臣而下,是倍主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缩高仗义的一组是()

①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

②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

敢再拜辞!

③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

④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

⑤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

⑥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A.魏国兵败,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归国,信陵君害怕获罪,不肯救魏,但在毛公、薛公的劝说下,信陵君深明大义,毅然回国。

B.信陵君想让缩高攻管,得知缩高不同意以后就勃然大怒,让安陵君将缩高活捉捆送到他那里,结果安陵君用一番话推辞了。

C.缩高面对来自信陵君的压力,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背秦归魏,保全了儿子的名节,他最终为避免信陵君攻打安陵国而自杀。

D.信陵君帅五国联军大败秦军,功高盖主,自恃功高,日夜沉迷于酒色,终被魏王猜忌而遭废黜,几年之后去世。

16.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犒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B.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C.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D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2)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修堤蓄西湖水以利灌溉,对西湖情有独钟。

《春题湖上》正是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诗,前三联写景显出一个“碧”字,末联抒情着落一个“留”字。

B.开篇“画图”为本诗诗眼,其后五句则是画图具象。

诗人俯仰之间,远望近观,用有情笔触写景,一连串比喻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山水和田园的明媚风光。

C.颔联“排”“点”两字最为生动传神,诗人妙用比拟描绘西湖的山水。

看那青松排列山面,随山势形成千层翠屛;圆月点缀波心,因流水浮起一颗明珠。

D.时任杭州刺史,诗人《钱塘湖春行》同样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致,《钱塘湖春行》写西湖行来一路所见美景,《春题湖上》更像是匆匆离去时静观西湖美景。

19.后人评论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

诗中表现出诗人哪两种“余情”?

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状态和结构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1.某中学将为高三学子举办主题为“青春、成长、感恩、责任”的“成人礼”活动,活动最后环节为“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请你为这一环节写一段主持词。

要求:

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