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612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滴水成冰、钢铁生锈B.石蜡熔化、水分蒸发

C.粮食酿酒、烟花燃放D.汽油挥发、云消雾散

2.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A.

B.

C.

D.

3.从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1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

D.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4.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焚烧小麦秸秆B.

垃圾分类回收C.

拒绝一次性筷子D.

发展太阳能电池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C.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6.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7.我国科学家发现用硒(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2B.Na2SeO4C.Na2SeO3D.NaSeO2

8.雾霾天气与空气中PM2.5超标有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不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B.煤发电代替核电

C.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D.禁止在户外焚烧垃圾

9.氧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急救

B.充气球

C.气割

D.炼钢

10.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还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

A.NaB.HC.Cl2D.2N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取块状药品

12.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表示水分子,“

”表示氧分子,“

”表示氢分子。

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构成

13.白磷不溶于水,在实验室中常将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B.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C.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的物质D.白磷与水反应后不易着火

14.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15.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

A.

B.

C.

D.

16.【最新】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D.抗氧化性强

1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氮气的化学式为N2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18.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C.若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19.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有人叙述有如下的共同点:

①都产生热量;②都有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反应都很缓慢;⑤都要与氧接触;⑥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④⑤⑥D.②④

20.丙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3HxO2N,相对分子质量是8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氨酸属于氧化物B.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丙氨酸化学式中x=7D.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二、填空题

21.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

①3个钙离子____________。

②2个氮原子____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

④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_。

⑤饼干在敞口放置在空气会返潮,证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22.下列化学式均有错误,将正确的化学式写在横线上(元素和原子团种类不得改变)。

(1)AlSO4___________。

(2)MgOH___________。

(3)BaO2_____________。

23.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

(1)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3)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4)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

(5)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均填容器下的字母)。

24.如图所示是由氢、钠、硫、氯4种元素所形成的5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示意图中的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2)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

(3)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形成化合物,此时该元素的化合价为。

(4)写出B与E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25.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倾倒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__

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________

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

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________

把试管放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________.

三、简答题

2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宏观现象:

_________________。

(2)【最新】4月13日,某市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

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②过氧乙酸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

请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④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7.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成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要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热量。

(4)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中进入集气瓶的水不足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

A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可能是没夹紧弹簧夹,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C可能是装置漏气

D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

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上图字母,下同);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改进装置,在试管口塞一团_____,这样改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中常用固体碳酸钙与液体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用_____装置,收集装置用_____装置。

29.某兴趣小组做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注:

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色,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

(1)实验1: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由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如图甲所示):

烧杯B中出现现象的微观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没有必要?

___,请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丽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丙所示.

(实验操作)

第一步:

向B、C、E三支试管中直接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第二步:

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的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接实验图丙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①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操作丙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与改进前的实验比较,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30.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低钠盐能实现减钠补钾.如图为某品牌低钠盐的标签,请你根据标签回答以下问题:

(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多少克?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B、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烟花燃放一般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云消雾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C

【详解】

A、图中标识表示严禁烟火,选项错误;B、图中标识表示剧毒药品,选项错误;C、图中标识表示当心火灾,属于易燃物品,选项正确;D、图中标识表示严禁车辆驶入,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

3.B

【详解】

A、分子不断运动所以我们能闻到花香,故说法正确。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没发生变化,分子间的间隙变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说法不正确。

C、一滴水的体积很小,一滴水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说法正确。

D、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气体加压后会被压入钢瓶中,故D说法正确。

故选:

B。

4.A

【解析】

试题分析∶B.垃圾分类回收,C.拒绝一次性筷子,D.发展太阳能电池,均属于绿色化学理念。

A.焚烧小麦秸秆,污染环境,不属于绿色化学理念。

故A错误。

考点∶考查绿色化学理念。

5.D

【详解】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故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且无毒,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故说法正确;

C、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说法错误。

故选:

D。

6.C

【解析】

本题实验步骤为: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题中已提出假设“可能是浓盐酸”,接下来是设计实验“打开瓶塞观察”,之后收集证据即所观察到的现象,最后根据这些证据得出结论,答案选C。

7.C

【分析】

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公式中,等于零的即正确;根据题意可知:

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钠显+1价。

【详解】

A、(+1)×2+(+4)+(-2)×2=+2,故A错误;

B、(+1)×2+(+4)+(-2)×4=-2,故B错;

C、+1×2+(+4)+(-2)×3=0,故C正确;

D、+1+(+4)+(-2)×2=+1,故D错。

故选C。

【点睛】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8.B

【详解】

A、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能减少PM2.5污染。

故A不符合题意;

B、煤发电代替核电,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

故B符合题意;

C、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节约能源,减少空气的污染。

故C不符合题意;

D、禁止在户外焚烧垃圾,能减少烟尘的排放。

能防止空气的污染。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9.B

【详解】

A、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能用于急救,属于氧气用途;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来制作升空气球,不属于氧气用途;C、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于气割,属于氧气用途;D、工业炼钢的过程需要氧气参与反应,属于氧气用途。

故本题选B。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A表示的是钠元素、一个钠原子和金属钠;B表示的是氢元素、一个氢原子;C表示的是氯气、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一个氯分子、一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D表示的是2个氮原子。

故选A。

考点:

化学符号的意义

11.B

【分析】

根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进行分析。

【详解】

A、不能直接闻气体的气味,应该用手轻轻地煽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操作不正确;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该先将导管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C、在点燃酒精灯的时候应该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支酒精灯,图示操作不正确;D、取用块状固体的时候,不能将试管竖直放立,然后将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内,这样操作容易使试管破碎,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

A、由图中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故选项正确;B、由图中的情况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开而原子不可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正确;C、由图中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D、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质量都不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13.A

【详解】

A、在空气中容易发生缓慢氧化,所以常常将白磷浸没在冷水中保存,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故正确;

B、降低白磷的着火点,说法错误,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C、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的物质,说法错误;因为白磷与冷水不反应;

D、白磷不与水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

A。

14.C

【详解】

A、化学反应不一定都需要催化剂,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是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其它的反应类型也可能需要催化剂,如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15.C

【详解】

A、试管是加热的对象,药品放在试管中,所以需要,故A错误;

B、加热试管时需要用酒精灯提供热量,所以需要,故B错误;

C、试管是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所以不需要石棉网,故C正确;

D、试管夹是夹试管的仪器,所以需要,故D错误。

故选C。

16.D

【详解】

A、密度低,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导电性差,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7.A

【解析】

【详解】

A、从图中不能看出氮气的化学式,故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汉字结构可知,氮元素没有金字旁,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D

【详解】

A、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错误;B、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错误;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与生成氧气的多少无关,错误;D、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较好,正确。

故选D。

19.B

【分析】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自燃是由于缓慢氧化热量积聚达到物质的着火点而引起的燃烧;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发生的一种氧化反应,只发热不发光,进行缓慢,不易查觉。

【详解】

根据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的定义进行分析:

这三者都产生热量,都属于氧化反应,都要与氧接触;但缓慢氧化不发光,燃烧进行的很快,缓慢氧化不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

B。

20.C

【解析】

【详解】

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x+14+16×2=89,x=7;A、丙氨酸(C3HxO2N)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B、丙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7)=36:

7,故B错误;C、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x+14+16×2=89,x=7,故C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21.3Ca2+2NAl

H2O

【详解】

①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钙离子可表示为:

3Ca2+;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

2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

Al;

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表示为:

⑤饼干在敞口放置在空气会返潮,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其化学式为:

H2O;

故答案为:

①3Ca2+;②2N;③Al;④

;⑤H2O。

22.Al2(SO4)3Mg(OH)2BaO

【详解】

(1)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SO4)3;

(2)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Mg(OH)2;

(3)氧化钡中,钡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BaO。

23.ADADBCED

【详解】

A是纯净物中的单质,B是混合物,C是混合物,D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E是混合物。

(1)单质的是A

(2)化合物的是D(3)纯净物的是AD(4)混合物的是BCE(5)氧化物的是D

考点:

物质的类别。

24.

(1)质子数;

(2)S2﹣;(3)7;得到;﹣1;(4)Na2S

【详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阴离子中: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E对应的硫离子是阴离子。

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所以该阴离子的符号为S2-;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m=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一个电子,得电子显负价,故元素显-1价;

B是钠离子,E是硫离子,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a2S。

25.液体流出腐蚀标签;引燃灯内酒精引起火灾;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容器炸裂;压破容器;

【分析】

(1)根据倾倒液体注意事项分析;

(2)酒精灯使用要注意“二查、二禁、一不可”;(3)根据使用时胶头的注意事项分析;(4)根据给玻璃仪器加热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5)根据将橡皮塞进试容器口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2)酒精灯使用的燃料酒精为易燃物,为防止发生火灾,故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4)加热玻璃仪器时如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应擦干,以防受热不均匀造成仪器炸裂;

(5)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把容器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会压破容器。

26.分子之间有间隔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过氧乙酸→乙酸+氧气可燃物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氧气更充足a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

(1)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由分子的特征可知:

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体积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