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江西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20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行辈(háng)偏僻咿咿呀呀(yī)天南海北
B.欺侮(wǔ)幅射戛然而止(jiá)惊心动魄
C.撺掇(cuàn)震撼元气淋漓(lí)红灯高照
D.闭塞(sài)高粱大彻大悟(chè)张灯结彩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只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B.这次惊险刺激的三峡之旅,让我对大自然的造化叹为观止。
C.这次行动要随机应变,没有什么别的锦囊妙计。
D.刚才还是烈日当空,不一会儿大雨就汪洋恣肆地下了起来。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而弋阳腔和昆山腔又是其中影响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两大声腔。
②在明中叶以后的南戏舞台上,出现了诸多声腔激烈竞争的繁荣局面。
③所以说,这两大声腔的成就上面都凝聚着江西艺术家的聪明智慧、才干和辛劳。
④其中以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江苏的昆山腔最为著名,戏曲史上并称为“南戏系统四大声腔”。
⑤弋阳腔是江西人的创造,而昆山腔改良的鼻祖也是江西人。
A.⑤①③④②B.④⑤①③②C.②④①⑤③D.②①⑤③④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C.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D.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6~7题。
(4分)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②?
【注】①淮阳:
指西汉汲黯。
②阑干:
栏杆。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
B.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
C.前两句写诗人因多病而无眠,点烛独坐,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
D.“明年谁此凭阑干?
”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B.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婉的情怀。
C.写暮雪时,以梨花作比,白雪遍地,凄艳美丽,亮人眼目。
又借雪伤身,寄托身世茫茫之感。
D.诗中明写诗人自己,其实是写淮阳太守的苦难与不幸。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
(12分)
王安石勤俭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诣,意为公必盛馔②。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
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
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馔(zhuàn):
准备食物。
③酒三行:
指喝了几杯酒。
④脔(luán):
切成小块的肉。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萧氏子/盛服而诣B.觉饥甚/而不敢去
C.意为/公必盛馔D.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谒____________
(2)置____________
(3)傍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愧甚而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3)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
(5)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
(6)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__。
(7)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
(17分)
翡翠莲雾
林清玄
外祖母家最后的一棵莲雾树,因为院子前面拓宽道路,被工程队砍除了,听说要砍的时候,树上还结满了莲雾。
看到哥哥的来信,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从我有记忆开始,外祖母家前就是一个大的果园,种满荔枝、柿子、龙眼、枣子、莲雾等水果,因此暑假的时候,我们最爱住在外祖母家,每天都在果园中追逐嬉戏,爬到树上去摘水果。
外祖母逝世很多年了,每次想起她来,自己就仿佛置身在那个果园中,又回到外祖母的怀抱。
记忆中的果园所盛产的水果,和现在的水果比较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都是“土种”,大部分是长得细小而有酸味的。
柿子比不上现在的肥软多汁,荔枝修长带些酸味,龙眼是小而肉薄,枣子长得还没有现在一半大,一点也比不上现在市场上经过改良的品种。
只有十几株莲雾树是我印象最深的。
树上结出的莲雾全是翠绿颜色,果实瘦瘦的,形状有一点像翡翠雕成的铃铛。
但那种绿色是淡的,就着阳光,给人透明的感觉。
这种土生土长的莲雾汁水虽少,嚼起来坚实香脆,别有风味。
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格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小孩子可以躺在枝丫的杈上睡午觉。
一串串累累的果实藏在树叶中,有时因颜色相同而难以发现。
不知道绿色的莲雾何时在市场上消失,现在的莲雾都是淡红色的品种,肥胖多汁,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吃它,总觉得好像是水做成的,少了莲雾应该有的气味,尤其是雨季生长的红莲雾几乎是淡而无味的。
每次看到红莲雾,我都想起一串串的绿色铃铛,还有在莲雾树上午睡的一段记忆。
由于舅舅们并不是赖着那个果园维生,多年来,一直让它任意生长,收成的时候总会送一些给我们家,有时表兄弟上台北,也会带一袋来给我。
因此尽管时空流转,我和果园好像还维持着一种情感的牵系,那种感情是难以表白的,它无可置疑地见证我们一些成长的痕迹。
有一年,因为乡道的开辟,莲雾树几乎被砍光了,只留下最靠屋子的一株。
外祖母的果园原本是没有路的,后来为探收方便,在两排莲雾树间开了一条脚踏车可以走的路,不久之后,摩托车来了,路又开宽一些,最后汽车来了,两排莲雾首先遭殃,现在单向的汽车道也不足了,最后一株莲雾因而不保。
听说要砍那株莲雾树,方圆几里的人都跑去参观,因为它是附近仅存长绿色果实的莲雾,它的树龄五十几年,也是附近最老的果树了。
砍倒一棵莲雾树在道路拓宽时是微不足道的,对我而言,却如同砍除了心中的一片果园。
我知道,再也不能吃到那棵树结成的莲雾了。
最后一株莲雾树的砍除不只是情伤,也让我想起品种改良的一些问题。
现在市场上的所有水果无不是经过品种的改良,我幼年的时候是如何也不能想象现在竟有那么大的荔枝、龙眼、枣子的,然而这些新的品种,有时候味道真是不如从前,翡翠莲雾是最好的例子。
外祖母手植的莲雾树不在了,我只好把它种在心中,在这个转变的时代,任何事物只有放在心中最保险。
我把它种在心灵果园的一角,这样我可以随时采摘,并且时刻记得,在这片土地上曾生长过绿如翡翠的莲雾,是别的品种不能取代的。
13.作者记忆中的翡翠莲雾有哪些特点?
请概括回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三自然段写记忆中的水果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6分)
(1)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格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小孩子可以躺在枝丫的杈上睡午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借莲雾表现作者的特定情感,就如琦君的《春酒》一样,借对春酒的回忆表达了特定的情感,请你联系这两篇文章,分析这个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
(13分)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官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
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
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仍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
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
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
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
《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
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
《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得多。
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
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
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裤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
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或把裤腿在膝下束紧,有些扎起裹腿。
更常见的是把上衣挽到腰间,或者把衣裾掖在腰带里。
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
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由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
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
在他们中普遍存在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
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
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
这种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
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
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
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
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
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便成了僧袍,供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
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17.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
(6分)
21.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意义,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传统节日知多少”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结合资料写一段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
(1)条理清楚并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
(2)150字以内。
①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6种。
②在我国漫长的农耕历史上,每逢传统节日,人们都要举行与农业祭祀、祖先崇拜、驱邪禳灾等相关的特殊仪式,这些仪式有着上千年的辉煌和浪漫。
③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纪念屈原的传统习俗流露出敬祖意识、亲情情结、精忠爱国等思想。
④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⑤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
(50分)
22.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家乡风俗习惯,以《家乡的风俗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
1.A(B.幅—辐;C.cuàn—cuān;D.sài—sè)
2.D(汪洋恣肆: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
此处属于对象误用)
3.A(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却”改为“而且”;C.“随着”“使”连用,句子缺主语,应删去其一;D.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
4.C
5.C(A.比喻;B.比喻、排比;D.拟人)
6.C(前两句写“室内饮酒”)
7.D(“其实是写淮阳太守的苦难与不幸”有误)
8.D(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9.
(1)拜访,拜见
(2)放置,摆放 (3)通“旁”,旁边
10.
(1)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萧氏子)心中已经暗暗地责备王安石。
(2)萧氏子感到非常惭愧,就回去了。
11.王安石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我们应该杜绝浪费,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到了京城,于是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拜访,以为王安石必定会准备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
到了中午的时候,(萧氏子)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萧氏子)心中已经暗暗地责备王安石。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小块的猪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放置了菜羹罢了。
萧氏子很骄横放纵,再也不下筷子吃菜了,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
萧氏子感到非常惭愧,就回去了。
12.
(1)胡为乎中露
(2)微君之躬 (3)悠悠我心 (4)一日不见 (5)风烟望五津 (6)儿女共沾巾 (7)涵虚混太清 (8)坐观垂钓者
13.①翠绿色,颜色偏淡,在阳光下有透明感;②果实瘦瘦的,形状像铃铛;③汁水少;④嚼起来坚实香脆,别有风味。
(每点1分)
14.通过记忆中的水果与现在水果的比较,突出记忆中水果“细小而有酸味”的特点,为下文描写翡翠莲雾的特点做铺垫(衬托下文的莲雾更加与众不同),表达对记忆中水果(果园)的怀念(喜爱)。
15.
(1)通过想象树倒莲雾满地滚的惨状,表达了自己对莲雾的难忘和不舍之情。
(2)通过把莲雾树和柿子、荔枝树对比(或:
描写小孩子可以躺在枝杈上睡觉),表现莲雾树的粗壮高大及充满趣味的童年生活。
16.本文借莲雾表达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眷恋,对外祖母等亲人的怀念,对承载着人们美好情感的事物的消失的无奈,对社会片面追求物质丰富而不断改良品种,但田园风味却逐渐丧失的现象感到担忧(2分)。
而《春酒》则从孩子的视角回望童年,回味家乡的风俗,表达对故乡的追念和对母亲的怀念(2分)。
17.长袍帮、短衫帮。
18.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1分),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1分),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1分)。
19.“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1分)。
“大多”表现了劳动者这样的打扮具有普遍性(1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0.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2分);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2分)。
21.示例: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目前,我国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200多种。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