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4篇岳阳楼记.docx
《重庆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4篇岳阳楼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4篇岳阳楼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4篇岳阳楼记
第4篇
(北宋·范仲淹)
版本导航:
◎统编九上第10课;◎语文八下第23课;◎苏教九上第21课。
原文呈现
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ɡ)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上了。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的样子,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
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至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③若夫淫(霪)
雨霏(fēi)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ɡ)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有时)连绵不断的雨雪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天气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芒,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ɡ)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息,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
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起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唉!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忧虑。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啊!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教参段层】
【文章中心】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写作特点】
(1)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2)句式骈散结合。
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百废具兴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越明年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2)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给
(3)薄暮冥冥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与“厚”相对
(4)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国家
(5)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风景
(6)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
微小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忧谗畏讥
原意为:
谗言,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原意为:
北方,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
南方,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意为:
时间上在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
时间上在后面,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名词
①百废具兴
原意为:
荒废,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原意为:
贤明,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通:
①政通人和 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_______
③中通外直(《爱莲说》)_______________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_______________
⑤才通人(《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
⑥阡陌交通(《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
(2)和:
①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
②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_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_______________
④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
(3)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_____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_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_______________
(4)阴:
①朝晖夕阴_______________
②阴风怒号_______________
③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_______________
(5)极:
①南极潇湘_______________
②感极而悲者矣_______________
③此乐何极_______________
④初极狭(《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
(6)空:
①浊浪排空_______________
②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
③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
(7)一:
①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_
②一碧万顷_______________
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
5.重点实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_______________
(2)越明年越:
_______________
(3)百废具兴兴:
_______________
(4)乃重修岳阳楼修:
_______________
(5)增其旧制制:
_______________
(6)予观夫巴陵胜状胜:
_______________
状:
_______________
(7)衔远山衔:
_______________
(8)吞长江吞:
_______________
(9)横无际涯际涯:
_______________
(10)朝晖夕阴朝:
_______________
晖:
_______________
(11)前人之述备矣述:
_______________
备:
_______________
(12)得无异乎异:
_______________
(13)连月不开开:
_______________
(14)浊浪排空排:
_______________
(15)日星隐曜隐:
_______________
曜:
_______________
(16)山岳潜形潜:
_______________
(17)樯倾楫摧倾:
_______________
摧:
_______________
(18)则有去国怀乡去:
_______________
(19)波澜不惊惊:
_______________
(20)沙鸥翔集集:
_______________
(21)宠辱偕忘宠:
_______________
辱:
_______________
偕:
_______________
(22)把酒临风把:
_______________
临:
_______________
(2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_______________
求:
_______________
(24)不以物喜物:
_______________
(2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
_______________
忧:
_______________
(26)后天下之乐而乐乐:
_______________
(27)微斯人,吾谁与归斯:
_______________
归:
_______________
6.文言虚词
①增其旧制
②其必曰
(1)乃重修岳阳楼_______________
(2)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_______________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
(4)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_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
(5)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
(6)然①满目萧然1_______________
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_______
(7)而_______________
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或异二者之为
_______________
(8)或_______________
①此乐何极
②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_______________
(9)何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或异二者之为 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
◆内容理解
1.第②段“衔远山,吞长江”中“衔”“吞”二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第⑤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富有启示性。
( )
2.第⑤段“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明古仁人虽遭贬谪,但依然心忧国家,反映了古仁人对君王的愚忠思想。
( )
3.第⑤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政治理想。
( )
4.第⑤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 )
5.本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爱国爱民的济世情怀和不因外物和自己的处境而悲喜的乐观精神。
( )
6.本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 )
7.“古仁人”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面对不同的自然景物则会引发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 )
◆写作特色
8.本文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层层深入。
从表达方式看,本文第①段以记叙为主,第②段以描写为主。
( )
9.第②③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喜的两种心情。
( )
10.文章第③④段以描写为主,兼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第⑤段则以议论为主,同时抒发了作者心忧天下的情怀。
( )
金题演练
一、文言文阅读。
(10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百废具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连月不开 诚宜开张圣听
C.去国怀乡 乃记之而去
D.吾谁与归 云归而岩穴暝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然则北通巫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览物之情 期年之后
C.感极而悲者矣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以物喜 以中有足乐者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第③④两段通过描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一虚一实”两种不同的景色,衬托出“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心情。
B.第⑤段“微斯人,吾谁与归”既写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孤独感,也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本文用词洗练,如“浊浪排空”,用一“排”字,便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狂风大作的景象,突出其磅礴的气势。
D.全文巧妙地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记事简明,写景铺陈,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由景入情,因情入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政通人和 久而乃和
B.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C.忧谗畏讥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乃重修岳阳楼 乃石性坚重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躬耕于南阳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乃记之而去
D.其喜洋洋者矣 独行其道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描绘岳阳楼的景色时,将多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
叙写滕子京遭贬,描写岳阳楼之景,抒发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提出“先忧后乐”的观点。
B.第③段中“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美丽景象。
C.第④段作者以极简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湖光春色图。
其中“而或”一句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
D.本文语言形式变化有律,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使文章节奏鲜明,文气流畅,情景相生,极富感染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三、文言文阅读。
(共10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百废具兴 若无兴德之言
B.然则北通巫峡 才通人
C.浊浪排空 空谷传响
D.登斯楼也 斯是陋室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览物之情 录毕,走送之
B.则有去国怀乡 思而不学则殆
C.此乐何极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其必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详写巴陵胜状,略写览物之情。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说明一个人应心忧天下,并以此劝勉友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第③段以“若夫”起笔,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
C.第⑤段中,作者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呼喊,曲终奏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D.作者在描写洞庭湖景物时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这些骈句的运用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则:
①副词,用以加强肯定语气,译为“乃,就是”;②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那么”;③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④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⑤连词,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相当于“就”;⑥连词,与“然”一起组成固定结构,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虚词样板文
用法1:
副词,用以加强肯定语气,译为“乃,就是”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用法2: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那么”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2.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用法3: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用法4: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法5:
连词,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相当于“就”
1.则有去国怀乡/则有心旷神怡(《岳阳楼记》)
2.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用法6:
连词,与“然”一起组成固定结构,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第4篇 岳阳楼记
知识梳理
一、1.
(1)具 俱 全、皆(语:
都,全)
(2)属 嘱 嘱托(语:
托付)
2.
(1)第二年
(2)我 (3)迫近 (4)国都 (5)日光 (6)如果没有(语:
无,没有;苏:
非,如果没有)
3.
(1)说坏话
(2)①向北 向南 ②在……之前 在……之后 (3)①荒废了的事业 ②贤明之人
4.
(1)①顺利 ②通向 ③贯通 ④通晓 ⑤通过 ⑥相通
(2)①和乐 ②和煦 ③和睦,协和 ④暖
(苏:
暖和) (3)①看 ②景象 ③浏览,阅读 ④观赏 (4)①阴暗,没有阳光 ②阴冷,寒冷 ③绿
荫(5)①至、到达(语:
尽,直到尽头) ②极点 ③尽头 ④非常,很 (6)①天空 ②消散 ③使……
贫穷(7)①数词,一 ②一片 ③全
5.
(1)因罪贬谪流放(语:
特指贬官或流放)
(2)到(苏:
及,到) (3)兴办 (4)修建 (5)规模 (6)美好景色 (7)连接 (8)吞吐 (9)边际(语:
际、涯,都是“边”的意思) (10)早晨 日光 (11)记述 完备,详尽(苏:
完全,详尽) (12)不同 (13)指天气放晴(语、苏:
放晴) (14)冲向 (15)隐藏 光芒 (16)隐没 (17)倒下 折断 (18)离开 (19)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20)停息(语:
鸟停息在树上;苏:
群鸟停息在树上)(21)荣耀 屈辱 一起(苏:
一起;一作“皆”)(22)持、执 迎着 (23)曾经 探求 (24)外物(25)处在 忧虑,担心 (26)快乐 (27)这 一道(语:
归附)
6.
(1)于是,就
(2)①代词,代指岳阳楼 ②代词,他们,指“古仁人” (3)介词,在 (4)①代词,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②结构助词,的 ③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①介词,用来,来 ②介词,因为 (6)①……的样子 ②与“则”连用,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7)①与“或”连用,可译为“有时候” ②连词,表顺承,相当于“才” (8)①与“而”连用,译为“有时候” ②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9)①哪,哪里 ②为什么 ③什么 (10)两种表现[苏:
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二、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2.水势浩大的样子,宽阔无边。
3.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
4.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5.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6.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
7.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8.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9.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1.√
2.× 【解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体现的是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非是愚忠思想。
3.√
4.× 【解析】古仁人仍有悲喜,他们为国家和百姓担忧,只是不为外物和自己的处境而悲喜。
5.√
6.× 【解析】《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的“乐”是有所不同的,前者的“乐”是“天下人的乐”,
后者的乐是“滁州百姓的乐”,可以说前者包含的范围更广,思想境界更高。
7.√ 8.√
9.× 【解析】文章第②段描写的是洞庭湖的全景,第③段描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悲”,形成对比的是文章第③④段,表述有误。
10.√
金题演练
一、1.(2分)C 【解析】A项中“具”,前者同“俱”,意思是“全、皆”;后者意思是“详细的”。
B项中“开”,前者意思是“天气放晴”;后者意思是“扩大”。
C项中“去”意思都是“离开”。
D项中“归”,前者意思是“一道”;后者意思是“聚拢”。
2.(2分)D 【解析】A项中“则”,前者是副词,表承接,相当于“那么”;后者是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B项中“之”,都是助词,前者译为“的”;后者用在“后”之前,表示对时间的限制,不译。
C项中“而”都是连词,前者表顺承,不译;后者表转折,译为“却”。
D项中“以”都是连词,表因果,译为“因为”。
3.(2分)A 【解析】第③④两段均为作者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拟体验,他通过描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一明一暗”两种不同景象,衬托出“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两种心情,A项中“一虚一实”的理解有误。
4.
(1)(2分)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息,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
(2)(2分)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二、1.(2分)C 【解析】A项中“和”,前者意思是“和乐”;后者意思是“暖”。
B项中“薄”,前
者意思是“迫近”;后者意思是“轻视、看不起”。
C项中“畏”意思都是“惧怕”。
D项中“求”,
前者意思是“探求”;后者意思是“要求”。
2.(2分)B 【解析】A项中“乃”,前者是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