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须具备的十种品德.docx
《孩子必须具备的十种品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必须具备的十种品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必须具备的十种品德
孩子必须具备的十种品德
孩子必须具备的十种品德
一、爱的能力
父母重视孩子的德商,是远见之举。
但是,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许多,孩子的年龄在改变,成长环境在改变,社会大环境也在改变,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抓住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这才是抓住了教育之本。
爱的能力,就是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都需要的道德智能。
这里之所以不说是爱心,而说是爱的能力,是因为爱作为一种道德智能,首先应该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爱的能力即是乐观的人生态度
爱生命、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爱的能力说到底是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心中有爱的人会尊重生命,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心中有爱的人会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会一直想着目前奋进;心中有爱的人会懂得宽容,原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心中有爱的人会理解别人,学会分享和承担责任;心中有爱的人会不怕困难,在挫折之后依然勇敢前行。
所以,要让孩子赢在未来,父母要努力培养孩子爱的品质和能力。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他们比以前更轻易地得到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的爱也往往让孩子视而不见。
因此,有些孩子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爱生气和发脾气、动辄推卸责任。
试想,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能赢吗?
首尔大学的文龙鳞教授也曾提出了要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他认为这是孩子10年后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他说:
“爱是神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得到爱的人就会积极地看待世界,不论有什么困难,都不会倒下,受挫后也不会轻言失败。
他们懂得为别人考虑,懂得宽容,能够牵着自己所爱的人的手,重新站起来。
因此,孩子懂得爱,就会拥有在世界上生存的最强有力武器。
”
爱的能力是孩子最应该具备的道德智能,是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道德智能,这种能力将帮助孩子在漫漫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家风造就截然不同的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首先要注意的是家风。
什么是家风呢?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风气犹如空气,弥漫在家庭的每一个角落里。
家风也是一种环境,它犹如肥沃的土壤,孩子犹如需要成长的小苗,在健康家风的熏陶下健康长大。
家风还如绵绵细雨,滋润在家庭的每个角落,使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这样的细润气氛中成长。
家风包括的因素是非常广的,在社会学中,家风被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叫“心理气氛”或“精神风貌”,是指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共同具有的相似的生活习惯、思想方法、道德准则、行为表现等的总称,是家庭成员文化修养、人格品质、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美国学者曾经对一个叫爱德华的家族进行过8代跟踪研究。
老爱德华是美国的哲学家,他博学多才,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
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几乎每一个人都很杰出。
同时,他们还跟踪研究了珠克家族。
珠克也是一位美国人,但却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
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
父母要培养孩子爱的品质,就要处处注意以爱的心态对待家人及他人,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一切。
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如果夫妻之间没有爱,如果邻里之间没有爱,要培养孩子爱的品质是相当难的,甚至是难以实现的。
二、诚实守信
依靠自己的人生经验,我相信父母们都了解,一个人的一生其实是与人交往的一生,很少有人能够独立生存,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
而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诚实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
这也是一个人能够立世的根本。
如果没有诚实守信的品质,相信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
☆扔掉的背囊
某年高考的作文题目,至今让人深思。
考试提供的材料内容是: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老艄工对年轻人说:
“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
”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工又说:
“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了水里。
假如您是这个年轻人的父母,您将如何评价孩子?
是肯定他的行为,还是否定他的行为?
相信您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这样的年轻人交往吧!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用制度日益完善的社会,懂信用、讲规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义,它就像一个人的“身份证”,或者说“档案”,决定着自己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在美国,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SSN),这个号码伴随终身,银行帐户、驾驶执照等代表个人身份的证件号码都与之有关。
如果个人信用好,在买车、购房时贷款就很方便,分期付款时间也比较长。
而且,如果一个人的信用不好,甚至会断送前途。
没有人愿意与撒谎、不守信用的人共事。
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学生,成绩优异,毕业前考过TOFLL和GRE,如愿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到学校不久的一天下午,导师让他从2点到3点在实验室做实验。
实验室刚好有一部电话,于是他趁导师不在,在这个时间段里共打了40分钟的电话。
月底导师拿到电话单时,发现了此事,于是把他叫来询问:
“那天下午2点到3点,你在做什么?
”“按照您的要求在做实验。
”“除了做实验,还做了什么?
”“没有。
”结果,这位既犯规又不诚实的优秀学生被校方开除,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诚实守信对于现代人而言,丝毫不亚于生命、健康和金钱。
它能够帮助孩子获得他人信任,赢得长久友谊。
父母们希望孩子在社会上取胜,诚实守信的品质一定不能丢掉。
☆分辨孩子撒谎的原因
撒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约有50%的孩子从3岁起就有撒谎的陋习。
在9岁的孩子中,70%以上的孩子撒过谎。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统计数据更加令人震惊——在美国7岁的孩子中,98%的孩子都承认自己有过撒谎的经历。
但是孩子撒谎往往也是有原因的,父母要先分辨孩子撒谎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去教育孩子。
一般情况下,孩子撒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分不清真实与幻想。
有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胡说八道,明明没有的事情,却偏偏吹牛说得跟真的一样。
例如,孩子会说“我们家有三辆汽车”“我家里有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球”“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真的直升飞机”,这些并不是孩子在撒谎,而是他的幻想。
孩子之所以把幻想当成现实,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不会区分真实与幻想,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有时他们无法分清真实和幻想;有时他说的话会显得很夸张。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羡慕。
孩子希望通过别人的注意和羡慕来肯定自己,证明自己很棒。
如果在他的经历中,得不到足够的注意,而他说谎时比较能引起成年人的关切,他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为逃避某些事情撒谎。
父母对孩子的错误给予严厉的惩罚,使孩子害怕,因此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逃避父母的打骂。
也有的孩子因为害怕上学、害怕写作业等撒谎,例如早晨起来说自己肚子疼不去上学。
——为了满足虚荣的心理。
孩子往往都需要父母多肯定多赞扬,如果孩子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励,他们在心理上就会有严重的不满足感。
这时他甚至会撒谎把自己描述得很棒,以期望得到父母的赞扬。
例如,有的孩子明明考试成绩不好,却吹牛说自己考得好,在班级被老师表扬。
——为了自己的利益。
有的孩子要求过度,比如,虽然父母已经给了零花钱,但他依然想得到更多的零花钱,于是就撒谎说学校里要交书本费等等。
这种说谎行为是最为严重的也最需要父母警惕的。
☆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坏标签
从上面的原因看,孩子说谎的行为虽然不好,但却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认真分析,看看孩子到底属于哪种原因,不要轻易地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轻易地定论为“品德败坏”。
同时,父母也要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不仅给孩子好的榜样,还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进行教育。
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以减少孩子撒谎的机会:
多鼓励孩子;
多发现孩子的优点;
给孩子适当的期望值,目标要合理;
给孩子表达和申辩的机会;
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时间;
对孩子犯的错误,惩罚要得当;
三、责任心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的催化剂,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石。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确定了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在内的一切责任。
☆责任心是核心道德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的,“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也曾说:
“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甚至将“责任感”作为核心道德观来进行培养。
该联合会成立于1993年2月,是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组织,他们给“良好品德”下的定义是:
理解和尊重核心道德标准并按照这些标准行事。
品德教育联合会要求学校根据10项基本原则来进行品德教育。
10项基本原则的第二项就是“学校必须培养学生形成诚实、有责任感、尊重他人和勤奋等核心道德观”。
大作家托尔斯泰也说: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将是责任心。
”
在国内,教育专家陶西平先生在庆祝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曾专门论述了责任感的意义。
他说:
“当前,应当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感,作为父母们的主要责任。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
要想子女成为一个好人,就应当教育他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负责。
人自身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来自明确的并且认真履行的责任。
人的道德自律,遵纪守法也靠着责任感。
责任感更是一个真诚的人的标志。
其言必行,其行必果;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受到别人尊敬与信赖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健康的营养液和净化剂。
”陶西平的话,将责任的意义阐述的非常透彻,也充分说明了道德智能中为什么不能不提责任感。
☆责任心是做人和做事的基础
责任心是一种态度,是“道德评价最基本的价值尺度”。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能力强,有的人能力弱,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用能力来评价一个人,而要看这个人在做某件事情时的态度。
这就是责任心。
一个人未必什么都会做,但是,当他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很负责的时候,他就有可能凭借这种态度战胜困难,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因此,责任往往是一个人做人的重要基础。
责任心还是人们做好事情的重要基础,是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
任何一种道德规范的落实,都要靠人的自觉性,而这种自觉性的培养和形成,恰恰需要以人的责任心为前提。
责任心是自觉性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责任心,就会自觉地遵守各种道德规范,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认真负责,妥善处理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严于律己。
相反,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有的甚至不顾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对于当代少年儿童来说,责任心的培养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与父母一代比起来更优越,他们享受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爱,甚至整个家族都将关爱的目光投射在孩子身上。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孩子往往更容易缺乏责任心,因为长辈们已经成了全天候的保姆,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享受亲人的关爱。
☆责任心强的孩子有更高的成就目标
说起责任心,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有责任心了,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好好学习。
但是,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责任心和学习也是密切相关的。
研究表明,责任感强的孩子往往能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成就目标,在追求成就的过程中主动性更强,能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
而一个责任心缺乏的孩子,往往是懒散的,缺乏成就动机,在学习上比较被动,不主动关心人,害怕承担责任,害怕接受挑战。
所以,如果能通过提高孩子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便可以促动孩子自觉学习。
这要比父母的无效唠叨好得多,既能收到好的效果,也能与孩子保持和谐的亲子关系。
培育孩子的责任心,还有利于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成长。
这是因为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同情心、孝心、关心、善心相比,是“群心”灿烂中的核心。
☆责任感的关键是责任行为
责任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力量。
从心理结构分析,责任感包括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和责任能力,又具体外化为责任行为,即知、情、意、行的统一,其中,关键是责任行为;从内容上分析,责任感包括对自我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等,其核心问题是对自我的责任。
作为一种道德,责任感的发展是与人的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要多为孩子提供培养责任感的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好行为。
☆家庭是最能培养责任心的场所
实际上,在家庭中是最能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例如,在家庭中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就是很好的方法。
表面看,孩子们只是在做一些琐碎的家务,扫扫地,洗洗碗,似乎都是小事,和学习比起来,当然学习是更重要的事;然而,这些小事却关乎孩子成长的大事,因为正是在这些琐碎的小事中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
孩子们在家务劳动中知道了有些事情即使自己不愿意做,但出于责任,却是必须去做的。
比如倒垃圾,即使孩子不喜欢做,但通过父母对他的要求,孩子在坚持中学会了责任,他会渐渐懂得这件小事也是他对家庭的贡献。
他还懂得了每个人都不能太随着自己的性子来,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也要坚持去做。
慢慢地,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形成了负责任的心态和行为,这对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孩子在做家务小事时,也能体验到亲情和责任。
当孩子煮好了饺子端到父母面前时,他体会到的是成功,是自己对父母的爱,是父母的鼓励,是自己为家庭所做的贡献。
当孩子每天拖干净了地面,他就会更加珍惜环境的整洁干净,不舍得随手将碎纸扔到地上。
哈佛大学学者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儿童进行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
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他们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由此看来,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面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是多么可怕,失业、离异、犯罪、心理疾病……这些都有可能使人遭受挫折,甚至跌入深渊。
相信任何一位身为父母的人都不希望子女未来经受这些打击,所以,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吧,从家庭开始!
四、共同生活的能力
合作,在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大家都亲身感受到,当代社会已经不是一个人能够包打天下的社会了,人们必须要合作才能完成很多任务。
合作能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合作行为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表现。
不懂得合作的人将无法在现代社会顺利地立足。
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所有失败者(精神病患者、罪犯和自杀者等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他们不相信可以用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和处理职业、友谊等问题。
他们看到的只有自己,他们的兴趣仅仅停留在自己身上,因而面对困难时大多无法走出自闭的心理。
☆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合作的基础是共同生活,因此,在这里要特别提出共同生活的能力。
20世纪末的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青少年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所谓“学会共同生活”,就是强调青少年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会在共同活动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只有具备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才能与他人更好地合作。
否则,合作也只是一句空话。
21世纪的教育面临的一个共同主题,就是教育和培养青少年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共同生活”。
因此,共同生活的能力成为品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今天的孩子们,尤其是很多独生子女们,较少有与其他孩子共同生活的经历。
过去的孩子,在多子女家庭中长大,他们兄弟姐们多,小伙伴也多,在与同龄人的共同生活中学会了交往,懂得了规则,学会了倾听与交流、宽容与理解、责任与义务。
合作、信任、协调、配合、支持的意识与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但今天的孩子,家中较少有兄弟姐们,与朋友一起玩的机会也少,有些家长和教师重视竞争忽略合作,因此导致孩子合作意识低,合作能力较差,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难以得到发展。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优秀的人却无法合作,当他们只有自己的时候,个个是英雄,而当一些优秀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却常常面临窘境,甚至生出很多事端。
这便是缺乏共同生活能力的原因。
其实,生活中早就有类似的情景,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大胸怀
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共同生活,也才能更好地合作。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不喜欢的东西。
这时宽容、接纳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接纳那些不喜欢的人或事。
懂得了宽容,才能与不同的人和谐相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大胸怀,尤其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生活中,父母应该尽量宽容待人,理解他人的处世方法,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父母更要对子女宽容,既欣赏他们的长处与优点,又接受他们的短处与弱点。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而且只有这样,子女才能形成自尊自信的心态,自尊自信的人才具有宽容的能力。
此外,父母还要多为孩子创设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机会。
例如,让孩子多参加群体性游戏活动,多参与一些学校、社区和社会的公益或集体活动,让孩子在关心、帮助他人的活动中感受快乐,正在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
这种能力,必将是今日社会必备的重要能力。
五、自制力
所谓自制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即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
为什么在这里专门提出自制力呢?
为什么把自制力作为孩子必备的道德智能呢?
这是因为成长在当今社会的孩子,可能面临更多的诱惑和困难。
如果不能具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难以顺利成长,并达到理想的目标。
☆一颗糖两种结果
也许父母们早就听说过著名的“糖果实验”吧?
这个研究由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舍尔教授设计。
在斯坦福大学的附属幼儿园,研究人员把一些4岁的孩子带进房间,把一些果汁软糖放到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告诉他们:
“你们现在想吃这粒糖就吃。
但如果你们能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后再吃,那你们就可以吃到两粒糖。
”然后,研究人员离开房间15分钟左右。
通过观察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马上就开始吃糖果,还有三分之一一直等米舍尔回来兑现额外奖励后才开始吃,另外三分之一开始坚持,但后来忍耐不住放弃等待。
约14年后,这些孩子要高中毕业时,研究人员继续进行这项研究。
他们把那些“马上就吃掉糖果的孩子”与“等待老师回来得到两粒糖的孩子”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前一组孩子更容易被困难的压力摧垮,动辄就生气发怒,常与人打架斗殴,追求自己目标时抵制不住诱惑。
更意外的发现是:
与抵制不住糖果诱惑的孩子比,能等待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较优秀。
最迫不及待拿走糖果的小孩当中,1/3平均语言成绩524分,算术528分;等待最久的1/3孩子,这两项分数平均为610分和652分,总分差距多达210分。
接受“糖果实验”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工作后,差异更加明显。
能抵御诱惑的孩子们到二十八九岁时,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做事更能专心和集中精力,更能建立起真诚且亲密的人际关系,办事更可靠、更具责任心,面对挫折显示出较强的自制力。
相反,4岁时不能控制自己,迫不及待抓吃糖果的孩子们在这时,认知学习能力较差,情感能力比那些能控制自己的孩子更是差了一大截。
他们较孤独,做事不专心,办事也不让人放心,在追求目标时,只顾眼前的满足。
遇到困难时,他们的承受力和自制力都较低,也不会随机应变,只会做重复性的工作。
☆延迟满足是培养自制力的好方法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
“一个志在有所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终归会失败。
”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就是“不知道限制自己”的人,这样的人要想成功是多么不容易。
优秀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质,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是优秀的人,都是自制力强的人。
“糖果实验”的理论基础是“延迟满足”,指的是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眼前满足的利益。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延迟满足的方法,在生活中不要过于轻易地满足孩子,尤其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物质满足,要适当地对孩子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