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586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水.docx

《山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水.docx

山水

把握传统园林的精髓

  中国传统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这是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必须汲取的营养。

  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

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

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都十分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适宜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

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

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

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

“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

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

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创造现代园林的辉煌

  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

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

中国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的风景园林作品。

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细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1.开阔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局限性之一,在于习惯闭门造车,与外界的联系较弱,是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园林文化特色。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园林设计师要开阔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使中国园林和文脉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

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

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

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解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

    园林艺术被称为“城市生态―生活细胞”,不但曾经点睛般地灵化了整个中国古建筑体系,而且正在不断深刻影响着现代建筑、规划工作寻求完美和生态意境的方式、方法。

   然而持久引以为荣的古典园林过分孤芳自赏,从宅到城,一个多层次的天人合一系统却被埋没。

在诗画意境里沉醉久了,迷失了精髓、方向,丧失了活力,甚至鲜花变成了鸦片,池水形成了腐沟。

   近年来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亦趋之若鹜,难逃附庸风雅的嫌疑。

亭台乱栽,池潭遍布,全然不顾现实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状况是否相宜,是否允许,结果形成一堆堆令人惋惜的视觉垃圾,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颇有一种“曲径通忧处”的感觉。

比如,华北某并不富裕的县级小城市新市长上任后,为实施“政绩工程”,第一把火便把市政府前近5公顷用地全部建成皇家与江南园林合成型的中式广场和亭台水榭贯穿的庭园,且简单堆砌,设计拙劣,后果可想而知。

尚不论当地的环境是否适合大规模建设违背其悠久历史形成的自身文脉特征的园林、建筑形式,但就其缺水的自然条件和入不敷出的财力而言,就可判定这是个不负责任的“糊涂工程”和“腐败工程”,并给后人留下不堪重负的包袱。

   看来我们的决策者,特别是设计师们确有必要俯下身,静下心重新领悟中国古典园林的实质和特性,深刻反思,因为发展中国家经不起缺乏学习和论证的盲目建设造成损失的重大打击。

   中国古典园林唯美性形成了其自有而系统的特征,让我们粗略来解读一下。

   ★首先,“两半之和妙琴琵,对立互掺似博奕”。

中国古园林妙就妙在只是半类型,多附于各类建筑,与另一半主要功能区合而为一,系统优化。

中国古建筑两半合一的结构就似琴琵夫妇和阴阳八卦乃至万物,其半为园,独树一帜,生机盎然。

   这背后的深层结构是双重生活合一:

劳累与休憩、严谨与随意……入世与出世。

人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便有双重生活。

相应地,建筑有两种各有侧重的功能区,园是自然性较强的一半。

在古代世界,中国古建筑最充分体现这两半合一的生活模式,而精髓也在于此,贯通古今,昭示未来。

   无论是皇宫、王府、陵墓、宅子、酒肆、茶楼、花园甚至风月场都体现了两半合一的建造理念。

如:

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有池备灭火,亭廊花木石山俱佳;杨州梅华书院多梅及楼台池榭、庭舍阁道;江宁州县会馆皆有园;扬州青芝药铺附于“十二间房花园”;重宁寺外古榆数十株,构大戏台于其间;小山园即鱼池;明北京琉璃厂手工作坊亦是“作房、神祠之外浓荫万态,烟水一泓”;扬州上方寺有八景;慧因寺有鹿苑鹦林,水局最佳……

   而且住宅、寺观等建筑各自都交错多种类型,都有与园融合。

以宅院为例:

据周维权编著的《中国古典园林史》记载,全国私家园林绝大多数为宅园,且依附于住宅;苏州中小型园多位于住宅的东或西侧,“皆环绕着书房或客厅布置”;大型的多位于在后,而且结合颇好,不可孤立言之,以拙政园为代表,都可以从功能的有机结合、总体空间结构的相融,来认识圆宅中双重生活统一的关系。

   总之,园林绝非仅供观赏的艺术,而是内容丰富的生活场所,其中的精神享受也是生活情趣。

不一定逢屋必有园,然而作为类型却普遍与园结合,可见以园为半结合所有类型是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之一

   ★再者,“弄真成假诗画误,主次分明文与书”。

虽然古典园林的唯美主义大肆强调园林=游憩=观赏=艺术,实质上即使园大于宅或独立者,其本质不同于诗画。

它至少有七大非艺术的特征:

一是人工优化的生态―生活环境;二是体育活动场所;三为读书工作幽境;四是家人闲暇自娱之处;五供社会交往;六为宗教之需;七供生财。

   园与所有建筑类型合一的模式,成为了城市形态的生活细胞,具有方向性意义。

这一点不同于欧洲古典园林,后者未融于所有建筑类型,未达到在功能及空间上都互相渗透之境,房自房,园自园,拼在一起,凡尔赛宫亦不过如此。

   再从城市总体看,园林渗入所有建筑类型,加上城内与近郊的自然山水,共同形成天人合一的城市结构。

园明三园、颐和园、北京三海及避暑山庄便是很好的的佐证。

★最后,“天地一新误区外”。

园林两半合一模式一旦冲出唯美主义的峡谷,顿然天地一新,观念飞瀑。

其一,中国古建筑是综合性大系统,园林作为横向子系统,与其它各类型子系统交织融合,系统优化,活力倍增,仿如核聚变,启示着类型大综合、多功能变通等新方向。

这是欧洲传统各建筑类型之间缺乏渗透融合,所未具有的特征。

   其次,由宅园到城市的多层次天人合一,对于探讨全球性城市生态环境模式,有新的参考价值。

   其三,园林不能单独与其他关联割裂,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可离析。

同时工作重于游憩,园附于各类主要功能区,以便随时调剂生活,就近移换空间,互补互益。

若割裂二者则两头皆失,园失广泛依托,各类型失去优化的生态环境,尤其丧失中国古建筑的精髓与特殊价值。

   其四,园内建筑多,一般占地为全院的30%(小型园)或15%(大型园)明显不同于欧、日的古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点是功能丰富,双重生活空间结构的有机性强,还可以造景;缺点是绿化与水体尚需推敲,生态功能削弱。

所以在保持基本的功能内容的基础上,应当适当降低观赏性建筑比率,尤忌堆砌亭榭,以增益生态。

   其五,叠石为一大特色,作用多,成就高。

但是相对而言,建造纯粹的山石往往争夺绿化及水用地,不利生态与小气候,不如植被土山稍加缀石,既浑然一体又利绿化。

   在构成园林的基本元素中,庭院水体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无论是滋养生命、寓刚于柔、提升活力,还是招引灵气、启迪智慧,水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它既有观赏价值,也有环保价值,甚至可调控小气候。

《皇帝宅经》指出:

“宅以泉水为血脉。

”因此,完美的建筑群落必须配以水体方能画龙点睛。

   作为庭园里的重要装饰品之一,植物也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

植物通常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种植大量的健康植物,会创造一个清新而充满活力的环境,有助于消减现代家具中各类日用品产生的辐射和静电,也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建筑提供新鲜空气。

而许多植物因其特殊的质地和功能,对居住起着保护作用,有人称之为建筑的保护神看来亦不为过。

   其六,经济上讲,叠石与建筑偏多弊大于利,须适可而止,力求以少胜多。

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它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

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

置石组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

石玲珑剔透,有远古之意,石如抽象雕塑,有现代之感……千姿百态的置石,丰富了园林的内涵。

因而,置石在现代园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置石在现代园林中的风格特色、发展趋势,探索现代园林中置石的新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置石能够继续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园林有着现实的意义。

    1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

    所谓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

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置石一般体量较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它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性的独立景观。

置石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1置石的人文作用

    我国人民对山石有着特殊的爱好,有“山令人古,水令人远,石令人静”的说法,给石赋予了拟人化的特征。

置石虽是一种静物,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能勃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

园林中常用置石创造意境,寓意人生哲理,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

    1.2置石的使用作用

    1.2.1作为艺术造景,供人们观赏游憩。

现代社会人们想回到自然中去,由于条件限制或不想“苦其筋骨,劳其体肤”,故在城市绿地中叠山置石,通过艺术加工,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

    1.2.2作为园林环境局部的主景乃至景观主题序列和构建地形骨架。

例如苏州留园东花园的“冠云峰”以及上海豫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都是自然式园林中局部环境的主景,具有压倒群芳之势。

周围的配景置石起陪衬主题的作用,并营造局部环境地形骨架,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1.2.3置石在园林空间组合中起着重要的分隔、穿插、连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

例如置石分隔水面空间,既不一览无余,又可丰富水面景观;置石还可障隔视线,组织空间,增加景深和层次

    1.2.4石材的纹理、轮廓、造型、色彩、意韵在环境中可起到点睛作用。

    1.2.5园林绿地中为防止地表泾流冲刷地面,常用置石作“谷方”和“挡水石”,既可减缓水流冲力,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形成生动有趣的景观。

    1.2.6运用山石小品点缀园林空间,常见的有:

 

(1)作铭牌石(也叫指路石)

2)作驳岸、挡土墙、石矶、踏步、护坡、花台,既造景,又具实用功能;

 (3)利用山石能发声的特点,可作为石鼓、石琴、石钟等;

 (4)作为室外自然式的器设。

如石屏风、石榻、石桌、石凳、石栏、或掏空形成种植容器、蓄水器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又可结合造景,使园林空间充满自然气息

(5)利用山石营建动物生活环境,如动物园用山石建造猴山,两栖动物生活环境;

  (6)作为名木古树的保护措施或树池。

    1.2.7置石与园林建筑相结合,陪衬建筑物,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建筑物的呆板、僵硬,使其趋于自然、曲折,常见以下几种作用:

  

(1)山石踏跺和蹲配;

 

(2)抱角和镶隅;

  (3)粉壁置石

  (5)漏窗、门洞透景石

(6)云梯。

此外,山石还可作为园林建筑的台基、支墩、护栏和镶嵌门窗、装点建筑物入口。

    1.2.8用山石营建岩石园、日式枯山水园或岩生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等专类园。

    2现代园林中置石的布局要点

    置石运用的山石材料少,结构简单,如果置石得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置石的布局要点有:

造景目的明确、格局谨严、手法冼炼、寓浓于淡、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层次丰富、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比例合宜、假中见真、片石多致、寸石生情。

    3园林置石常用的方法及其特点

    3.1特置又称孤置山石、孤赏山石,也有称其为峰石的。

特置山石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成独立性的石景,常在环境中作局部主题。

特置常在园林中作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或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的地方。

此外,还可与壁山、花台、草坪、广场、水池、花架、景门、岛屿、驳岸等结合来使用。

     特置山石布置特点有:

  

(1)特置选石宜体量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石最好具有透、瘦、漏、皱、清、丑、顽、拙特点的

(2)特置山石为突出主景并与环境相谐调,常石前“有框”(前置框景),石后有“背景”衬托,使山石最富变化的那一面朝向主要观赏方向,并利用植物或其他方法弥补山石的缺陷,使特置山石在环境中犹如一幅生动的画面。

 (3)特置山石作为视线焦点或局部构图中心,应与环境比例合宜。

    3.2对置把山石沿某一轴线或在门庭、路口、桥头、道路和建筑物入口两侧作对应的布置称为对置。

对置由于布局比较规整,给人严肃的感觉,常在规则式园林或入口处多用。

对置并非对称布置,作为对置的山石在数量、体量以及形态上无须对等,可挺可卧,可坐可偃,可仰可俯,只求在构图上的均衡和在形态上的呼应,这样既给人以稳定感,亦有情的感染。

3.3散置散置即所谓的“攒三聚五、散漫理之,有常理而无定势”的作法。

常用奇数三、五、七、九、十一、十三来散置,最基本的单元是由三块山石构成的,每一组都有一个“3”在内。

    散置对石材的要求相对比特置低一些,但要组合得好。

常用于园门两侧、廊间、粉墙前、竹林中、山坡上、小岛上、草坪和花坛边缘或其中、路侧、阶边、建筑角隅、水边、树下、池中、高速公路护坡、驳岸或与其他景物结合造景。

它的布置特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一脉既毕、余脉又起、层次丰富、比例合宜、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

散置布置时要注意石组的平面形式与立面变化。

在处理两块或三块石头的平面组合时,应注意石组连线总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视线方向,三块以上的石组排列不能呈等腰、等边三角形和直线排列。

立面组合要力求石块组合多样化,不要把石块放置在同一高度,组合成同一形态或并排堆放,要赋予石块自然特性的自由。

    3.4群置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布置称为群置或称聚点、大散点。

群置常布置在山顶、山麓、池畔、路边、交叉路口以及大树下、水草旁,还可与特置山石结合造景。

群置配石要有主有从,主次分明,组景时要求石之大小不等、高低不等、石的间距远近不等。

群置有墩配、剑配和卧配三种方式,不论采用何种配置方式,均要注意主从分明、层次清晰、疏密有致、虚实相间。

    4现代园林置石的风格与特点及发展趋势

    4.1现代园林置石的风格与特点

    现代园林主要指首先在工业化国家发展起来的,与现代城市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园林。

它是对人类生活方式极端人工化所产生后果的一种平衡或补偿,是城市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实现了创造者与使用者的同一。

例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

现代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具有公有性,且以自然、生态为主导的园林势必将代替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园林。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迅速扩大,大量人工环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已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工业化带来的后果,反思如何控制环境污染,净化城市空气,减少人工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以利于人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进行园林建设可以缓解上述环境压力,因为园林建设可以优化环境质量,建立生态健全的环境,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园林正大力提倡以生态为主的园林。

园林空间造景讲究生态效益,注意结合立地生态条件,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尽量少用硬质景观。

山石是没有生命的建材,在现代园林中它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但由于置石组景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精神享受。

因此,它在现代园林中也具有重要的构景作用。

所以,置石也应适应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以创造有生态效益的环境为目的,进行“生态”置石。

置石常结合植物、水体、建筑、道路与广场、地形组成各种园林景观。

常见的应用例如

(1)置石作为主景,在环境中被赋予一定的目的和感情色彩,使置石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人们观赏;

(2)置石还可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引导游览路线,丰富景观层次;例如用石做踏步、汀步,具有划分空间、丰富地面、水面景观和引导游览路线的双重功能

3)置石与植物组景,用石来填充植物下部或围合根部,或用石衬托优美的树姿,二者互为补充,本来呆板、僵硬的山石线条在植物的点缀、映衬下,亦显得自然随意,富有野趣。

(4)置石与水体组景,配以佳树,树木使石与环境融为一体,石块在植物的点缀下随意自然,水体在浑厚的石块衬托下更显轻盈、活泼、明澈,水石相依的幽静环境,令人流连忘返

 图12:

水体在浑厚的石块衬托下更显轻盈、活泼、明澈,水石相依的幽静环境,令人流连忘返

   置石与园林各要素组景,其变化无穷,样式之多,不胜枚举。

从各地园林优秀的置石作品看来,现代园林置石存在一些共同的风格与特点,可试概括为以下几点:

    4.1.1山石的选用及布置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因形就势,目的明确,追求与环境谐调,注重表现自然野趣和朴实的审美效果。

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纹理、轮廓、造型、质地纯净,朴实无华,巧布于环境中,可增添园林中质朴自然的气息。

    4.1.2用石简洁,择要处而置,提倡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反对大堆大砌及“满铺”。

山石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的一种过渡,一种中间体,虽“无园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点点缀、提示、寄托、补充,切勿滥施,导致造价昂升,失去造园生态意义。

    4.1.3置石形式“置”多于“叠”,石组配置多做水平方向的列、布,少做竖向的叠、垒。

    4.1.4置石追求神似,也擅于拟形象物,增添情趣与活力

    4.1.5置石造景在空间上表现简洁、明朗,注重景观效果与使用功能的结合。

例如斜坡上做不规则排列的置石可打破规则的地平线,使地形有起有伏感,增加坡地景观,并有道路的功能和护坡作用

    4.1.6置石注重意韵和情调的表现。

常在大范围、大面积的植物造景或以植物造型为主的环境中点缀置石,创建“片石多致,寸石生情、小中见大”的自然景观。

    4.1.7因地制宜的采石、置石,建造有地方特色的置石作品。

    4.1.8置石常利用其名称、题刻,或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活动相结合来造景,创造意境,使人们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引人遐思。

    4.2现代园林置石的发展趋势

    现代园林置石缺乏像古典园林假山置石那样系统化、程式化的理论,但现代园林置石可以继承古典园林中一些优秀的掇山叠石理论。

但是在继承的同时,必须用分析的态度、批判的眼光予以考察、鉴别、挑选、剔除。

对于不适应于新时代、新世纪文化成分、审美习惯的理论、作品,应予以批判和抛弃。

新时代要建造符合现代精神风貌的新颖的园林。

在现代造园中,有一个时期出现了堆假山、置石的热潮,不论大小城市、平原、山区,也不管工厂、企业、学校、机关单位,只要进行园林建设,必堆山、点石,这些假山置石呈现出明显的人工痕迹,给人感觉是刻意生拼硬凑而成。

园林中不是为置石而置石,古人由于出行不便才会产生“一卷代山”的念头。

今天的城市高楼林立,求得一点搞绿化的地方很不容易,我们不能再去盲目仿模、照搬苏州、扬州园林的模式,采集大量石材大面积筑山置石,因为过多的山石、铺装不仅造价高,更重要的是丧失自然的特点,没有生态效益,是与生态园林的任务背道而驰的。

现代园林置石的发展趋势应是:

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作品,与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以求共同建造优美的富于生机的自然景观,创造清新宁静的生态环境。

    新材料、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现代园林置石中。

利用水泥、灰泥、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进行“塑石”,正在现代园林中兴起。

塑石的优点是造型随意、多变,体量可大可小,色彩可多变,重量轻,节省石材,节省开支。

特别适用于施工条件受限制或承重条件受限制的地方,如屋顶花园。

缺点是寿命短,人工味较浓。

解决这个缺点,可用少量天然石材与塑石配合进行造型设计,用植物进行修饰,真中含假,假中有真,既节省石材,又减少了塑石的人工味,不失为一种良策。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塑石材料、技术亦会大有改进,塑石定会更加贴近天然山石本色,达到“假”石宛如“真”石的境界

    5现代园林置石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误区及解决方法

    5.1现代园林置石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误区

    现代园林置石在继承传统园林置石理念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置石风格特色,建造了众多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