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3032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文昌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16日在文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文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春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中共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机遇,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心竭力惠民生,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灾害,圆满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历史上首次突破百亿元。

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4亿元,同比增长5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65.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6亿元,同比增长2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6元,同比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6124元,同比增长8.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02亿元,同比增长69.4%。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进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继续实施“二大一高”战略,在大企业、大项目、高科技的带动下,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2010年续建、新建项目108个,累计投资89.08亿元。

完成新增中央投资项目27个,累计投资7.91亿元。

东环铁路文昌段工程、迈号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竣工运营;文城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行。

清澜大桥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海南航天发射场征地搬迁安置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已完成征地任务的96.7%,完成搬迁安置任务的71%。

龙楼至昌洒滨海旅游公路、清澜新港码头(含旅游码头)改扩建、市人民医院搬迁扩建、火车站站前路、汪洋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一期)、滨湾路及文城清澜片区路网、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路网、环八门湾绿道、海文输气管道、文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正加紧建设。

航天主题公园已开工建设。

清澜大桥至发射场配套旅游公路、铺前历史文化名镇、木兰头高尔夫小镇、龙楼航天旅游文化小镇、东郊椰林小镇等风情小镇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铺前大桥项目进入立项审批程序。

与多家有实力讲信誉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签约,协力打造月亮湾低碳滨海旅游片区。

  

(二)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了《文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加快推进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和航天主题公园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培育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旅游景区。

改造提升孔庙、宋氏祖居等景点景区。

利用乡村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项目。

抓好景区道路标识等旅游设施建设,建设旅游公厕33座。

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文昌乡亲恳亲节暨第二届文昌鸡美食节等重大活动,扩大了文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99.6万人次,同比增长12.6%,旅游收入10.92亿元,同比增长16%。

推进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升级改造6个农贸市场,重点抓好家电等商品下乡。

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30.84亿元,同比增长16%。

全市进出口总额达4483万美元,同比增长11.7%;实际利用外资4927万美元,同比增长200%。

全年港口吞吐量62万吨。

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房屋施工223.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124.62万平方米,总投资30.37亿元。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19亿元,同比增长21.8%。

  大力发展热带高效现代农业。

突出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建设优质瓜果菜、水产品、畜禽等规模化种养基地。

积极组织灾后冬季瓜菜种植,落实种植面积25万亩,全年瓜菜种植面积达39.5万亩,产量58.1万吨,种植规模和产量同比持续增长。

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海南永青热带现代农业园区,与航天五院合作建设航天育种基地。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借鉴豇豆事件经验教训,在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同时,率先试验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扩大预冷库建设规模,提高农产品运销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发挥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努力实现市场销售和农户生产的有效对接。

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75.14亿元,可比增长5.5%。

  培育新型工业。

科学规划工业产业布局,优化结构,编制《文昌市航天科技产业园产业总体规划纲要》,筹建航天科技文化产业园区,发挥航天产业的集聚效应。

引进低碳环保的高新技术应用工业项目。

培育与扶持农副产品、旅游工艺品加工,生态环保等潜在优势产业。

扶持春光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对新型环保砖生产进行统一规划。

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文昌神州数码信息产业园建设。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6家,工业总产值达35.66亿元,同比增长17.6%。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关闭了6家矿山企业、19家实心粘土砖厂、3家橡胶加工厂等一批能耗大、污染重的落后企业。

6个化学需氧量(COD)减排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

积极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

大力推行在各类公共建筑及道路桥梁上配套使用节能及新能源照明系统,在海南航天发射场安置区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加强水源地保护,探索实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抓好文昌河沿岸生活垃圾和排污口整治。

保护好39.5万亩生态公益林,完成2009-2010年中央拉动内需1.8万亩新增防护林项目建设任务,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52.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96%。

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480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预计),完成“十一五”节能指标的182%。

  (三)注重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排新增财力的74.4%用于民生工程,办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

一是将保障性住房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加快建设。

已动工建设6117套,封顶583套,完成1674户农村危房改造和263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户建设,完成投资5.22亿元。

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6.9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受益,农村居民参保率达81.5%。

出台了《文昌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9%。

从业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城乡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得到保障。

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为148位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补助300元,为90-9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补助100元;将五保供养人员月供标准由人均190元提高到210元,达到年人均2520元。

上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增幅达41.7%。

全面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提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干部职工、工勤人员在内的财政供养人员的特区津贴。

三是努力扩大就业。

全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6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8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36个,帮助零就业家庭和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家庭劳动力236人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

四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落实涉农补贴资金1.7亿元,比上年增加6013万元;全面推行惠民资金“一卡通”,兑付支农资金2.43亿元,同比增长36%。

五是重视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全力推进科技兴市战略,精心打造“科技富民强市”示范基地,新建农业科技110服务站3个。

完成2个省教育扶贫项目工程,111所学校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新建龙楼航天小学。

抓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农家书屋92家,在17个镇和255个行政村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会文镇十八行村被评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改造6家卫生院,新建43间卫生室,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5‰,法定生育率为93.47%,性别比为109.01,三项人口执行指标均达到省下达的目标要求,被评为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六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投资7411万元,建成农村公路157.18公里。

改造15座农村公路危桥。

建设农村饮水工程87宗,解决5.7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完成14宗病险水库和2宗防洪堤除险加固工程。

赤纸水库开工重建,已完成工程进度18%。

投入3020万元新建文明生态村152个。

投资570万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20户。

完成农村改厕4000户,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四)突出规划先行,城镇化发展模式更加科学

  转变理念,探索适合本地资源环境条件的城镇化模式。

规划调控作用不断增强。

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给规划创新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总规的基础和控规的核心地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目标。

安排3500万元及土地出让收益金的5%,用于规划编制。

全年编制规划54个,其中《海南航天发射场配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0个规划已完成编制;《文城东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3个片区规划已完成规划方案,正在上报审批;《月亮湾北部片区总体规划》、《海南文昌滨海地区抱虎角片区总体规划》等31个规划正在编制。

  加强城市管理。

加快文城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位。

进一步抓好城市绿地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绿化面积达9平方米。

强化文体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文化中心广场、影视会议中心等项目。

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继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大力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五)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建立健全市镇两级财政管理体制。

推行镇财市管、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消费、镇级集中会计核算、农村集体“三资”服务。

二是完成4家国有企业改革,6家国有企业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三是深化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社保费征稽及地税、农税管理三项体制改革。

四是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五是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已完成28.6万亩村庄建设用地的确权,宅基地登记发证5.6万宗。

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六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做好省下放市县197项审批权力对接工作,推进审批项目的窗口授权工作,20个单位268项审批业务进入政务中心办理。

七是开展农村小额信贷试点工作。

发放贷款3800万元,受益农户1900户。

八是成立了文昌旅游投资控股公司,搭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新平台。

  (六)加强执行力建设,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加大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市政协提案的工作力度。

如期办复27件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41件政协委员提案。

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

加紧完善党政协同办公系统,提高机关办事效率。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市政府常务会议、政府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制度。

  健全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涉农专项资金使用、财政性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推行镇政府主要领导和机关“一把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重点项目全程跟踪审计制度。

大力倡导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在应对二百多年不遇的特大持续强降雨灾害过程中,全市党政军民表现出了无私奉献、团结拼搏、顾全大局的抗洪精神,集中体现出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筹措灾后重建资金6.8亿元,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灾后生产,灾区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迅速推进,成效显著。

建立健全市党政领导定期公开接访和机关干部定期带访下访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稳控工作,落实突出信访问题市领导包案处理制度,对农村土地纠纷来信来访给予专项受理,重点解决。

深入开展“平安文昌”创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交通、建筑领域施工、消防等专项整治。

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外事侨务、统计、机关事务、编制、人武、档案、气象、地震、保密、史志、物价、盐务、人防、民族宗教等工作也取得了新业绩,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民生改善最快、群众受益最多。

这一年,“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我们共同在文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十一五”工作回顾和“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我们深切感到,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最为丰硕的五年。

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抢抓发展机遇,战胜重大自然灾害,胜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开创了文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

2010年GDP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GDP翻一番,是2005年的2.18倍,年均增长13.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94倍,年均增长3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2005年的5.16倍,年均增长38.9%。

进出口总额由“十五”末的2910万美元增加到4483万美元,增长54%;金融机构存款期末余额突破百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50.1:

18.6:

31.3优化为42.1:

22.8:

35.1。

投资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动力强劲。

全面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海南航天发射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文昌,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了新兴产业的集聚。

农业方面,已形成文昌鸡、冬季瓜菜、椰子加工、海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是全省冬季瓜菜、罗非鱼养殖、对虾育苗的重要生产基地。

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工业,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达801.35万人次,年均增长12.64%,旅游综合收入42.58亿元,年均增长14%。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积极推动改革开放、体制机制活力迸发的五年。

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各项改革,开展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

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15.6亿元,城区面积由8.94平方公里扩大到23.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38%提高到48%。

海南航天发射场及配套项目扎实推进,“两桥一路”工程进展顺利,东环铁路顺利通行,城市路网等城镇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序启动,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顺利完成,完成建设里程1249公里,城镇电网、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文城供水改扩建工程、文城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等即将竣工,清澜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文昌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正抓紧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和城镇供水工程陆续完成,全市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民生全面改善、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全市一般预算新增财力的70%以上投向民生,实施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事项。

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提高城乡低保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城乡医疗条件明显改善。

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各位代表,回首“十一五”,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

我们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胜利实现了国际旅游岛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战胜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灾害,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新阶段。

“十一五”各项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勇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驻军部队,中央、省驻文昌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关心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属驻市单位,向无私奉献的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离退休老干部、海外乡亲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突出体现在:

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特色不突出,可用财力还不足。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

三是征地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土地纠纷矛盾较突出,土地征用拆迁工作难度大。

四是社会管理创新任务艰巨,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队伍结构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并且还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

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在发展过程中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文昌市委关于制定文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文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统筹全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重大项目和大企业带动,加快培育和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特色支柱产业;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好字当先、好中求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民生优先,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力争把文昌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文明、城乡互动、社会和谐,具有椰林、航天、文化、侨乡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

  “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到2015年,全市GDP达236亿元,年均增长1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7亿元,年均增长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70亿元,年均增长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亿元,年均增长20.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0790元和12318元,年均分别增长15%。

  “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国际特色滨海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注重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和完成以下八大任务,确保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打造国际旅游岛的新增长极。

  

(一)以国际旅游岛建设统筹滨海旅游城市发展。

一是统筹滨海城乡发展规划,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

二是以“一带两公园、七镇四组团”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东海岸线资源优势,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是以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月亮湾起步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快项目实施,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加快发展现代产业。

一要发挥旅游规划的导向作用,同步实现旅游发展的区域布局、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二要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扶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要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把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使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要重点发展以航天技术研发与应用、信息服务技术和航天旅游等为重点的航天配套产业,打造航天产业集群。

  (三)以“两桥一路”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加快以“两桥一路”为重点的交通网络建设。

重点加快推进“两桥一路”工程建设和省道、县道改造升级。

继续抓好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

二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快完善城区及镇区的供水、供电、供气等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重点是科学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四)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

一要加快特色城镇体系建设。

二要加快建设文明生态新农村。

三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四要加强城镇管理。

  (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推进绿色增长。

一是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二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三是加强资源保护。

四是推进节能减排。

五是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

  (六)以普惠民生为目标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

二是加强科技事业发展。

三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六是建设社区及社会组织。

七是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八是建设平安文昌。

九是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七)以互利共赢为前提推进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

一是以推进海口文昌同城化为着力点,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国际旅游岛北部组团。

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参与多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泛珠三角和北部湾经济区。

三是以清澜港等为基地,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把文昌建设成为南海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南海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四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提高对外开放与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

五是发挥华侨众多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化合作。

  (八)以先行先试为突破口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构建服务型政府。

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三是打造法制文昌。

  各位代表,描绘新蓝图,迎接新挑战,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实现新规划,迈向新目标,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三、2011年重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做好全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

今年重点要抓好八项工作:

  

(一)加快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推进国际特色滨海旅游城市建设

  要紧紧抓住海南航天发射场和航天主题公园开工建设的大好机遇,按照国际标准,打造精品,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力建设椰林、航天、文化、侨乡特色鲜明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

一要科学编制旅游规划,谋划好旅游区域布局、旅游产业与其它重大基础设施配置布局,控制好开发的节奏与时序,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益。

二要加快旅游精品景点景区建设。

重点推进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航天主题公园、文昌孔庙文化区、宋氏祖居文化园及清澜书香小镇、锦山潮滩鼻风车小镇、龙楼航天小镇、木兰头高尔夫小镇等特色风情小镇建设。

三要完善文城、清澜两个区域和全市主要景点景区的旅游标识牌、旅游公厕、旅游景区停车场、游客到访中心等配套设施。

四要深入开展城乡卫生、社会治安、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五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争取退免税商场落户我市。

六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参与各类旅游促销专项活动,策划推介文昌黄金旅游线路,扶持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改进传统旅游产品加工工艺,努力打造具有文昌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

七要突出发挥旅游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有针对性地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新兴产业。

加强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建设。

有序发展低碳、绿色、高品质的旅游房地产,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投资上项目仍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