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3011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4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docx

《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docx

山东垦利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

山东垦利一中2007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新课标)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实现“绿色奥运”,下列环保建议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①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和柴油作为发动机燃料

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④分类回收垃圾

⑤开发利用无磷洗涤剂

A.①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全部

1.答案:

C

解析:

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没能对原料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2.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多种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

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没有用到的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

2.答案:

C

解析:

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异同点,用到了实验法、观察法和比较法,没有用到分类法。

3.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聚乙烯的结构简式

C.NH3的电子式:

D.HCl的电子式:

3.答案:

A

解析:

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中漏掉了右下角的n,NH3的电子式中漏掉了N原子的孤对电子,HCl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中不应写电荷符号,B、C、D错误。

4.C、N、S元素都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平衡已受到较大的破坏。

C、N、S元素在地球大气圈、岩石圈、水系、生物圈的循环过程中会产生的物质是

①HNO3②CO2③糖类④CH4

SO2

A.②B.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答案:

D

解析:

C、N、S元素在地球大气圈、岩石圈、水系、生物圈的循环过程中会产生的物质为CO2、CH4、糖类、HNO3、SO2等。

5.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久置于空气中变成蓝色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互变

③福尔马林用来浸制标本

④同分异构体之间的互变

⑤乳酸聚合成的纤维降解

⑥氯化钠溶液通电后导电

A.只有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只有③④⑤D.只有①④⑤

5.答案:

B

解析:

上述过程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

6.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6.答案:

B

解析:

上述表示氢的三种同位素。

7.表示下列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2Fe2++2Br-+3Cl2==2Fe3++Br2+6Cl-

B.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

MnO2+4HCl(浓)

Mn2++Cl2↑+2Cl-+2H2OC.用FeS除去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

S2-(aq)+Cu2+(aq)=CuS(s)↓

D.1L0.5mol·L-1稀硫酸与1L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57.3kJ的热量:

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

(1);△H=-114.6kJ·mol-1

7.答案:

D

解析:

因A项电荷不守恒,B项HCl应写成离子形式;C项用FeS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反应为:

FeS(s)+Cu2+(aq)=CuS(s)+Fe2+(aq),发生了沉淀转化。

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8.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A.NO2B.NH3C.CO2D.SO3

8.答案:

C

解析:

A项NO2溶于水产生的HNO3的氧化性能氧化SO2而生成H2SO4得到BaSO4沉淀;B项NH3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得到BaSO3沉淀;D项显然得到BaSO4沉淀。

C项CO2不与BaCl2溶液反应,故无沉淀。

9.下列各选项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pH=11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C.无色试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出现红色沉淀,说明该试液中含有醛。

D.用石墨电极电解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减小。

9.答案:

D

解析: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A错误;根据电荷守恒:

[Na+]+[H+]=[OH]+[CH3COO],又溶液为中性知:

[H+]=[OH],所以[Na+]=[CH3COO],而恰好完全反应时,得CH3COONa溶液,由于CH3COO水解,使[Na+]>[CH3COO],B错误;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出现红色沉淀的试液中可能含有醛类物质也可能含有糖类物质等,C错误;用石墨电极电解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生成硫酸,[H+]增大,pH不断减小,D正确。

10.

右图是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简易球棍模型。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7O2N

B.该有机物名称为甘氨酸

C.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

D.该有机物能发生酯化反应

10.答案:

B

解析:

由信息知,该有机物为丙氨酸:

CH3CH(NH2)COOH,分子式为C3H7O2N,能发生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故B、C错误。

11.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是比Cl2、O3、Cl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的绿色处理剂。

工业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就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

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程为:

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干法制备的主要反应为:

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铁酸钾中铁显+6价

B.湿法中每生成1molNa2FeO4转移3mol电子

C.干法中每生成1molNa2FeO4转移4mol电子

D.K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消毒杀菌,还能除去水体中的H2S、NH3等,生成的Fe(OH)3还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11.答案:

C

解析:

湿法制备和干法制备均是+3价铁变为+6价铁,每生成1molNa2FeO4均转移3mol电子,K2FeO4中铁显+6价,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为+3价铁化合物,能除去水体中的H2S、NH3等,生成的Fe(OH)3胶体还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净水。

故A、B、D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

12.从下列事实所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结论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Cl2是电解质

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

还原性:

Mg>C

NaHCO3溶液与Na[Al(OH)4]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酸性:

HCO3->Al(OH)3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非金属性:

P>N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一定有NH4+

A.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D.全部

12.答案:

B

解析:

①中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中可以导电,但单质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而电解质是化合物。

故该结论不正确;②中镁条在CO2中能燃烧生成了C和MgO,故还原性:

Mg>C结论正确;③中HCO3-电离出的H+与[Al(OH)4]-结合产生Al(OH)3白色沉淀,说明酸性:

HCO3->Al(OH)3,故该结论正确;④中说明白磷分子比氮气分子活泼,但不能说明非金属性P比N强,恰相反,根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性:

N>P,故该结论不正确;⑤为NH4+的检验方法,该结论正确。

13.燃料电池是目前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有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氢氧燃料电池,如右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液为KOH溶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极是负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b极反应是O2+4OH-→2H2O+4e-

C.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13.答案:

B

解析: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其中通氢气的一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H2+4OH-→4H2O+4e-;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O2+2H2O+4e-→4OH-;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故A、C、D正确,B错误。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

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

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14.答案:

D

解析:

由信息知:

镁粉与溴水的反应机理是镁在水的催化作用下与溴发生反应。

15.下图所示对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15.答案:

C

解析:

A中滴定管是碱式滴定管,错误;B中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NH3与HCl在冷却后会重新反应生成NH4Cl,得不到NH3,错误;D中量筒不是配制溶液的仪器,且浓硫酸的稀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错误;C中避免了二价铁道氧化,正确。

1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

K+,Cl-,Ca2+,CO33-,SO42-,NO3-

②pH=11的溶液中:

CO32-,Na+,[Al(OH)4]-,NO3-,S2-,SO32-

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mol·L-1的溶液中:

Cl-,CO32-,NO3-,NH4+,SO32-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

Mg2+,NH4+,Cl-,K+,SO42-

⑤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

Fe2+,MnO4-,NO3-,Na+,SO42-

⑥中性溶液中:

Fe3+,Al3+,NO3-,I-,Cl-,S2-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  D.①②④

16.答案:

C

解析:

①中Ca2+与CO33-、SO42-不能大量共存,②中为碱性条件,各离子能大量共存,③中水电离的H+浓度为10-12mol·L-1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CO32-、SO32-与H+反应,NH4+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④中为酸性溶液,各离子能大量共存,⑤中为酸性溶液,Fe2+被MnO4-和NO3-氧化,不能大量共存,⑥中Fe3+、Al3+和S2-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

17.已知NaHSO3溶液呈酸性、NaHCO3溶液呈碱性。

现有浓度均为0.1mol·L-1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或C)。

其中正确的是

A.c(Na+)>c(HRO3-)>c(H+)>c(RO32-)>c(OH-)

B.c(Na+)+c(H+)=c(HRO3-)+c(RO32-)+c(OH-)

C.c(H+)+c(H2RO3)=c(RO32-)+c(OH-)

D.两溶液中c(Na+)、c(HRO3-)、c(RO32-)分别相等

17.答案:

C

解析:

由题中信息NaHSO3溶液呈酸性(电离为主)、NaHCO3溶液呈碱性(水解为主),可知A项和D项错误;B项应为电荷守恒关系式,但c(RO32-)前应乘2,故B项错;由电离守恒与物料守恒得:

①c(Na+)+c(H+)=c(HRO3-)+2c(RO32-)+c(OH-),

②c(HRO3-)+c(RO32-)+c(H2RO3)=c(Na+),

①式+②式可得c(H+)+c(H2RO3)=c(RO32-)+c(OH-),所以C项正确。

18.化学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可以受到直观形象、简明易记的良好效果。

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中错误的是

A.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微粒直径(nm)

B.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Al元素的存在形式

C.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产物

18.答案:

D

解析:

A中,分散系微粒粒度在1~100nm之间的为胶体,小于1nm的为溶液,大于100nm的为浊液;B中,在溶液中n(OH-)/n(Al3+)=3:

1时恰好生成Al(OH)3沉淀,n(OH-)/n(Al3+)=4:

1时恰好生成Na[Al(OH)4],故n(OH-)/n(Al3+)<3时,反应后Al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l3+和Al(OH)3,34时,Al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l(OH)4]-;C中,铁与稀硝酸反应按n(Fe)/n(HNO3)≤1:

4时,生成Fe3+,n(Fe)/n(HNO3)≥3:

8时,生成Fe2+,在1:

4~3:

8之间既有Fe3+,又有Fe2+,故A、B、C正确。

D中,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

n(CO2)/n[Ca(OH)2]≤1:

1时生成CaCO3,n(CO2)/n[Ca(OH)2]≥2:

1时生成Ca(HCO3)2,在1:

1~2:

1之间既有CaCO3,又有Ca(HCO3)2。

故D错误。

19.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

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

P—P:

198kJ·mol-1,P—O:

360kJ·mol-1,O==O:

498kJ·mol-1。

则反应:

P4(白磷)+3O2====P4O6的反应热ΔH为

图1

A.-1638kJ·mol-1B.+1638kJ·mol-1

C.-126kJ·mol-1D.+126kJ·mol-1

19.答案:

A

解析:

白磷燃烧生成P4O6的反应热取决于断开P—P键和O==O键所吸收的能量与形成P—O键所放出的能量。

断键需吸热,成键要放热。

ΔH=-(12×360-6×198-3×498)kJ·mol-1=-1638kJ·mol-1。

20.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各加等物质的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20.答案:

B

解析:

若铝对于硫酸和氢氧化钠均不足,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1,此与事实不符;若铝对于硫酸和氢氧化钠均过量,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2∶3,此与事实也不符;若铝对氢氧化钠于不足,对于硫酸过量,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应介于1∶1与2∶3之间,此与事实相符。

B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必做题部分(本部分包括6小题,共60分)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

某同学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对该试剂可能是什么物质的溶液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选择你认为完全正确(包括猜想物质的化学式、检验需要的试剂、操作、现象及结论)的选项(多选倒扣分)。

序号

猜想物质的化学式

检验需要的试剂

操作、现象及结论

A

Na2SO4

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是Na2SO4。

B

Na2CO3

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品红溶液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是Na2CO3。

C

Na2SO3

稀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如果产生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一定是Na2SO3。

D

Na2SiO3

过量稀盐酸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溶解,则原溶液是Na2SiO3溶液。

E

Na2S2O3

稀盐酸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如果溶液变浑浊(或产生淡黄色沉淀),并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原溶液是Na2S2O3溶液。

除上述五种可能之外,写出你认为还有可能物质的化学式(1种):

21.答案:

ABENa2ZnO2、Na2C2O4、NaOOCCH2COONa等从中任选1个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探究试题。

向该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原溶液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Na2SO3,故C错误;向该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溶解,则原溶液不是Na2SiO3溶液,因为白色胶状沉淀硅酸不溶于盐酸,所以D错误。

从标签破损处,可猜测该试剂还可能是Na2ZnO2、Na2C2O4或NaOOCCH2COONa等。

22.(13分)

(1)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HCO3和Na2CO3的有关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4mol·L-1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HCO3或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

将气球内的NaHCO3或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盛______________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大小气球(包含试管)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____________;

③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有升高。

由此他得出:

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

类似如中和热,甲同学写出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HCO3-(aq)+H+(aq)=H2O(l)+CO2(g);△H>0

CO32-(aq)+2H+(aq)=H2O(l)+CO2(g);△H<0

甲下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35mL水

2.5gNaHCO3固体

20℃

18.5℃

35mL水

3.2gNa2CO3固体

20℃

24.3℃

35mL稀盐酸

含2.5gNaHCO3的饱和溶液32.5mL

20℃

19℃

35mL稀盐酸

含3.2gNa2CO3的饱和溶液23.1mL+10ml水

20℃

24.2℃

35mL稀盐酸

2.5gNaHCO3固体

20℃

16.2℃

35mL稀盐酸

3.2gNa2CO3固体

20℃

25.1℃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①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型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五条结论:

a:

NaHCO3的溶解是_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b:

Na2CO3的溶解是_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c:

NaH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d:

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e:

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是______(填a→d的字母)的热效应之和。

22.答案:

(1)①碳酸氢钠放出气泡快

②碳酸氢钠、53:

42

③不正确

(2)①关于碳酸氢钠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研究

②温度计、托盘天平

吸热放热吸热、放热a、c

解析:

(1)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前者反应速率块,故反应开始时,盛碳酸氢钠的试管中放出气泡快,产生的CO2气体多,气球体积先变大。

由关系式NaHCO3~HCl~CO2,Na2CO3~2HCl~CO2可知,NaHCO3、Na2CO3分别与3mL4mol·L-1盐酸完全反应时,需二者的质量分别为:

1.008g、0.636g,故均为0.3g的NaHCO3、Na2CO3不足,二者全反应掉。

产生CO2的体积比约为(0.3/84):

(0.3/106)=53:

42。

同学仅通过感官的冷、热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因为NaHCO3、Na2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是通过NaHCO3、Na2CO3固体溶解的热效应和其饱和溶液与盐酸反的应热效应之和来计算的。

(2)该实验是研究物质反应的热量变化的,所以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关于碳酸氢钠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热效应的研究》。

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有试管、药匙、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温度计、托盘天平等。

通过分析上述表中的数据,知:

NaHCO3的溶解是吸热过程;Na2CO3的溶解是放热过程;NaH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是NaHCO3的溶解和NaHCO3的饱与溶液和盐酸的反应二者的热效应之和。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0分)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如下反应:

CO(g)十H2O(g)

CO2(g)十H2(g);△H<0

(1)在850℃时,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左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mol·L-1·min-1

(2)t1℃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上表。

计算t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t1℃8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t1℃时,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增加CO的浓度b.增加H2的浓度

c.加压d.使用催化剂

(3)t2℃时,反应CO2(g)十H2(g)

CO(g)十H2O(g)的平衡浓度符合[CO2]·[H2]=2[CO]·[H2O],则t2℃8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答案:

(1)0.03

(2)

0.5大于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向左b

(3)小于

解析: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