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3010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docx

《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docx

近三年高考历史卷2151617

2016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

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维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主动开放转为被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了民众信任 

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527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

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在中国近代中外的贡献。

(17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讲师领取饷银。

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

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

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

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

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6分)

 

2015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综历史

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5.汉宣帝曾称:

“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

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33.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

“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

“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

”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

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1

1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

1

1

1

清明节

——

——

——

1

端午节

——

——

——

1

中秋节

——

——

——

1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

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

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

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

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

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

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7分)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发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驶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

“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古代

日晷被成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准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子制造出原子钟,精准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学科,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官吏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7分)

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世纪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现,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的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的信中说:

“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9分)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

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

“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6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