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994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docx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docx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

(1)

有一次,我在加拿大看到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去秋游。

中午,吃完午餐后,每个人都把吃剩的饮料罐、面包纸等一一捡起,丢进垃圾箱,无一遗漏。

当他们离去后,草坪依然像没有人活动过一样。

我和带队的老师交谈,赞扬他的学生教育得好。

那位老师说: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来到公园,除了脚印,什么东西都不能留下;除了美景,什么东西都不要带走。

”我听后真诚地说:

“你们真是教育有方啊!

1、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下来。

仍旧()夸奖()诚恳()

3、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

A、顺承式B、因果式C、总分式D、转折式

4、造句:

除了……都……:

(2)

今天,妈妈爸爸和我在厨房里包饺子,爸爸擀(ɡǎn)皮,妈妈包,我来摆。

桌子上出现了一排排洁白的“小鸭子”,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乖乖地站在那里等着命令。

妈妈像指挥官似的喊了一声“下”,它们就挤挤拥拥,不分先后地跳进了锅里。

这时,水面上一只饺子也找不上来了,上下翻滚着。

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就用漏勺把它们盛到盘子里,说:

“你们到另一个世界去吧!

”一股饺子的香气扑到我的鼻子里,我夹起了个饺子,咬了一口。

啊!

好香的饺子!

1、用“||”将这段话分为三层。

2、这三层之间是关系。

3、给每层加个小标题。

4、读了这段话,你对这位妈妈有什么印象?

(3)

笋的种类很多。

那种又胖又长的笋叫“黄泥拱”,长大以后就是毛竹。

那种又细又长的笋,长大了是青皮竹。

笋的样子很有趣。

它的外面包着许多层壳,好像人们在冬天穿了很多件衣服。

壳上面长满了细细的绒毛。

剥出一层层壳,可以看见那嫩白的内。

笋的味道很鲜美,叫人越吃越爱吃。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贪吃,把一碗笋都吃了,后来就拉肚子,从此,我不敢多吃笋了。

1、用“||”给这段话分层。

2、这个自然段层与层之间是关系。

3、这段话主要写了笋的、和。

4、请用合并法归纳这段话的意思。

(4)

我出生的那一年,春天来得较早。

在我满月的前几天,北京(己以已)经(乱刮)过两三次大风了。

||是的,北京的春风似(sìshì)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是狂暴地要把春天吹跑。

||在那年月,我们只知道砍树,不晓得(deděidé)(裁载栽)树,慢慢地山成了秃山,地成了光地。

北边的秃山挡不住来自塞(sāisài)外的狂风,北京的城墙,那么坚厚,也挡不住它。

||寒风,卷着黄沙,鬼哭神号(háohào)地吹来,天地皆暗,日月无光。

青天变成黄天,降落着黄沙。

地上,含有马尿驴粪的黑土与鸡毛蒜皮一齐得意地向天空飞。

半空中,黑黄上下,渐渐混合,结成一片深灰的沙雾,遮住阳光。

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xiěxuè)块。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划掉。

2、文中已分好四层。

第一层写刮风的,第二层写刮风的,

第三层写刮风的,第四层写刮风的。

3、第二层和第三层是关系。

第四层的第一句和后几句是

关系。

4、用“”画出写“天昏”的句子,用“”画出写“地暗”的句子。

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中带点的字的意思:

天地皆暗——凝固——

(5)

科学家

可敬的老科学家头发已经发白,戴着眼睛,穿着大衣,围着围巾。

他虽然不是庄稼人,但是多么热爱祖国的土地!

你看他低着头,一面虚心地倾听老农的谈话,一面凝神地思考土地的奥秘。

他的左手拿着玻璃试管,目光落在右手心的一小撮泥土上。

他准是在想:

土壤啊,我们要用科学让你充分发挥潜力。

那炯炯的目光,宽阔的额头,仿佛表明他一定能够运用他的智慧和毅力,战胜科学上的一切困难。

1、这段话主要描写了老科学家的()

A、外貌神态语言B、外貌神态动作

C、外貌神态内心活动D、外貌动作内心活动

2、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词语。

(1)细心地听取。

()

(2)聚精会神。

()

3、文中对老科学家内心活动的描写的目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1)   反映他高度的责任感。

(2)   表现他非常爱祖国。

(3)   说明他非常勤劳,爱动脑筋思考问题。

(6)

一场大雪,又一场大雪。

白雪落在苍翠的送树枝头,厚厚的雪衣压弯了松树美丽的腰身。

白雪埋住了山脚下的杜鹃花,山野里只能看见厚厚的柔软的雪被。

山林里真静啊!

静得能够听见沙沙的落雪声。

这是雪的低吟,雪的私语,只有在这无风的宁静的长白山的幽谷里才能听见。

1、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

例:

(沙沙)的落雪声()的流水声()的下雨声

()的欢笑声()的鸟叫声()的机器声

2、这两段话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景色。

3、第一段描写了这种景色特点:

第二段描写了这种景色的特点。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

龙爪枣树

小学的前院有一棵龙爪枣树。

这棵树很粗,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起来。

它那褐色的树干上面疙疙瘩瘩的,像条巨龙的腿。

顺着树干向上看,树枝弯弯的,很像龙的爪子。

椭圆形的树叶,又绿又亮,映着阳光一闪一闪的,就像盖满龙爪的鳞片。

到了秋天,树上会结出许多小枣,开始是青绿色的,渐渐地变成半红半绿,最后满树的枣全红了,“龙爪”上仿佛镶上了无数红宝石,真好看!

1、短文先写龙爪枣树的,它的特点是、;再写龙爪枣树的,特点是。

作者在描写时采用了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2、短文是按顺序写的。

3、“龙爪”是指,“红宝石”是指。

(8)

西双版纳的花果

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

这里的花,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不但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异的花草。

这儿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萝、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梢。

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

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却只有拇指那么大。

1、这一段话用了先后的结构方式写的。

按本段的构段方式分层,可以把这段话分为层。

2、这段话先总写,然后分别从两方面来说明中心:

第2、3句写花花,第4、5句写果果。

重点写了和。

 

(9)

在我家的窗台上,有两匹陶瓷制成的奔马,两匹马在一个底座上,其中一匹马白得像雪,另一匹马黑里透青,两匹马呈奔跑之势。

扬起尾巴向左边跑的那匹雪白的马,我们暂时叫它“千里雪”吧!

它圆睁双目正视前方,嘴微张开,前蹄卷地,后蹄腾起,那条蓬松的大尾巴高高扬起,几乎高过了它的头顶。

“千里雪”的鬃毛整整齐齐地排在脖子后,全身的肌肉都鼓起来了。

看!

它跑得多起劲啊!

在“千里雪”旁边的那匹青黑色的千里马,我们叫它“骐(qí)骥(jì)”吧!

意思是青黑的千里马。

它的姿势正和“千里雪”相反,前蹄腾起,后踢落地,它的鬃毛是蓬乱的,它高昂着头颅,瞪着双眼,前蹄奋起,紧贴在胸前。

看着“骐骥”,你会感到耳边好像听到奔马在长嘶。

我喜欢这两匹马!

看到它们,你会感到斗志倍增。

看着它们那奔腾、长嘶的姿态,那不顾一切向前奔跑的神情,和那眼里流露出的对目标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你会想到什么呢?

当你精神不振的时候,看一眼奔马吧!

它会使你的精神振奋起来,它会使你增加力量,产生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

1、用“”画出描写“千里雪”样子的语句。

用“”画出描写“骐骥”样子的语句。

2、这篇文章着重描写了“”和“”这两匹瓷马的特点,从而使我们得到启示:

3、问答:

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两匹瓷马?

(10)

风景如画的果子沟

天山公路像一条银色的飘带,飘过了陡峭的山峰,飘过了幽深的峡谷,飘过了茫茫的戈壁,飘过了牛羊成群的大草原,飘进了霍城县境内天山丛林中的一条峡谷。

这条峡谷长28公里,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果子沟。

||

果子沟是个险要的地方,自古就是我国中原人民通往中亚、欧洲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现在还是新疆各地通往伊犁地区和霍尔果斯边境口岸的要道。

据说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走过这里,见山势峥嵘,怪石拦路,他命令二太子察合台领人劈山开路,架桥48座,保证了大军顺利通过,也为后人在天山丛从开辟了一条坦途。

现在,光滑平坦的柏油路,奔腾着各种车辆,果子沟已成为名传中外的旅游风景区。

那漫山遍野密密层层高大的塔松,用它青色的大伞拨开白云,覆盖着青山;山谷中,无数小溪缓缓地流淌;英俊矫健的伊犁马、高大沉稳的骆驼、洁白的新疆细毛羊,安详地在谷底吃草,到小溪里喝水,在山坡上晒着太阳;有三五个哈萨克牧人的毡房,散落在绿草中、小溪旁,像碧海上飘着几朵洁白的雪莲。

在沟的深处,春夏开满了万紫千红的山花,秋天结满了金黄、殷红的果实。

无人采摘,任它飘落在地,成熟的种子孕育着第二代秧苗。

这里,彩蝶纷飞,蜜蜂欢唱,连风也是香甜的。

||

美丽的果子沟,风景如画的果子沟!

你是镶嵌在天山公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填空。

在果子沟的风景中,作者写到的有、、、、

、、、、。

2、找出文中的一组排比句,在下面画线。

3、仔细读文,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文中用“咽喉”比喻,说明;用“雪莲”比喻,

说明;用“画”比喻,说明;用“明珠”比喻,说明。

4、本文已用“||”分好三段,这是按的顺序分的。

5、文章介绍了果子沟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实践题:

简单地说说你喜欢的一处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11)

乌龟

暑假,我到姑妈家去玩。

姑妈家水池里养着一只大乌龟,非常可爱。

我天天观察它在水里的活动。

我发现乌龟不能长期待在水里,隔一段时间,它就把头露出水面换气,这时它的嘴一张一合,眼睛也会随着一眨一眨的,仿佛在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然后它又把头埋入水底,四只脚有节奏地划动着,尽管样子看上去挺笨的,但速度并不慢。

暑假结束时,姑妈把乌龟送给我,我欣喜万分。

回到家后,我把乌龟养在水缸里。

我仔细观察了它的外形。

它有着灰绿色的皮肤,头颈上黄色的花纹非常醒目,深褐色的乌龟壳被几条细细的纹路分割成一块块规则的六角形,而每个六角形的内部又一圈圈排列着更小的六角形。

我想这也许同树木一样。

树有年轮,而乌龟也同样用这一圈圈的纹路来暗示它的年纪吧。

我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乌龟四脚朝天向上放着,想看看它是如何翻身的。

渐渐地,它在紧缩的脑袋伸了出来,同时用那双小而有神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等到它的脖子伸到一顶长度以后,突然它的头颈往旁边一侧,然后用力地往上一顶,只听“叭”的一声乌龟翻过身来了。

我不禁为它的精彩表演而叫绝。

俗话说:

“千年王八,万年龟”。

乌龟的生命力是惊人的。

有一次,我为了复习迎考一连一个多月没有喂它,可是乌龟仍然很好地活着,只是背上隐约地能看见它那嶙峋的瘦骨。

又有史料记载,古时候有一起冤案,当事人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刻在龟壳上,两千年后,人们抓到了乌龟,终于使事情真相大白。

等我考上了中学,我一定要精心喂养它,因为我爱乌龟。

1、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观察了乌龟,突出了乌龟的特点;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观察了乌龟,突出了乌龟特点;在第三自然段中,通过作者做“”的实验,突出了乌龟

的特点;第四自然段,通过作者的亲身体验,突出了乌龟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在第一自然段中,用“”画出描写乌龟活动时的表示动作的词。

在第二自然段中,用“”画出描写乌龟外形的句子。

(12)

班长脸红了

陈千穿上雪一样白的的确凉衬衫,红着脸,悄悄地站在妈妈用的穿衣镜前,对着镜子,扯了扯衣角,拉了拉衣领、袖口……直到自己觉得衣服合身后,才高高兴兴地背上书包,一路小跑地向学校奔去。

陈千和李华同桌。

李华是班长,已端端正正坐在课桌天读书。

陈千走到座位上,从肩上取下书包,不料手一抖,“哗啦!

”一声,一失手将李华桌边的文具盒碰翻了,掉在地上。

钢笔、蜡笔、圆规、直尺……sǎ()了一地。

陈千见了,忙说:

“对不起,李华,请你原谅。

”说完赶紧弯下腰,收拾地上的东西。

“你瞎了眼啦!

还原谅个屁!

”李华瞪着眼吼道。

“李华,你……干嘛发火骂人?

”陈千直起腰,把整理好了的文具盒轻轻地放在李华的桌子上,生气地说。

李华没有zài()吱声,因为值日老师已站在教室门口。

老师走后,李华余怒未息,愤愤地拿起钢笔,准备做作业。

不料,在抽笔套时,由于用力过猛,笔管里的墨水jiàn()了出来,有一滴正好掉在陈千那雪白的的确凉衬衫上。

像只顽皮的“小蝌蚪”摇头摆尾地游动,怪难看,怪刺眼的。

李华吓呆了,两眼僵僵地盯着陈千的新衬衫和衣服上的那个“小蝌蚪”,硬着头皮,准备挨对方的一顿骂。

陈千明白,他的这件衬衫来得不容易啊!

是妈妈上个月加班加点的钱买的料子,又是妈妈昨晚辛辛苦苦干到深夜才做成的。

想不到还没穿一天,就……陈千越想越nǎo()火,真想对着李华大嚷一阵。

但他一看到李华那十分尴尬的样子,刚到嘴的话却变成了另一种语言:

“没关系。

以后做事小心点就是。

”出乎意料!

李华的脸唰地一下红了……

1、请在文中注音后面的()里写出汉字。

2、

(1)“息”字在字典里有下面几种解释: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音信。

C、滋生。

D、利钱。

“余怒未息”的“息”的意思是:

(2)“失”字在字典里有下面几种解释:

A、 丢,丧失。

B、错误。

C、没有把握住,疏忽。

D、找不着。

E、没有达到目的。

F、改变。

G、违背。

“失手”中的“失”的意思是

3、问答:

(1)   “刚到嘴的话”大概是什么话?

(2)   李华的脸为什么红了。

4、写出四个与“赶紧”意思相近的词。

()()()()

(13)

划船的启示

富尔敦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敦小时候只爱画画,不爱读书。

一天,老师对他说:

“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攻)课都不行,会(流留)级的。

要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呀!

”可是,把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

有议席,富尔敦去(钓钩)鱼。

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船来费劲极了。

他想:

“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游,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这种(壮状)况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敦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中,心里还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

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

他又想:

“能不能用十字叉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

轮子该怎么造?

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

船身又该怎样改装呢……这些问题靠画画不能解决,怎么办呢?

这时候,富尔敦才领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敦发奋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成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2、中这篇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轻视()省力()

3、在“心里还盘算着”的后面是省略号,把省略去的内容大约是

4、在正确的答案后边的括号里打上“√”。

(1)   富尔敦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错就改。

()

(2)   要想有所作为,就要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

(3)   富尔敦的老师很会教育自己的学生。

()

(4)   只要多参加活动,就能增长见识。

()

(14)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

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雪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

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字的解释有: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

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属于第种解释。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不愧自古至今岁寒三友不惧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凡()然而()品格()不畏()

4、照样子,写叠词。

如:

层层

5、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

6、作者从、、、的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7、“岁寒三友”是指、、。

8、用“”画出表现竹子引起的联想。

9、用“”画出本文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10、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

11、为什么说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15)

火箭升空

19时12分,指挥员发出了“点火”的指令。

瞬间,一个宏伟壮丽,动人心魄的情景出现了:

只见载着卫星的巨型火箭,发出巨大的轰鸣,喷着璀璨的烈焰,如山呼,像惊雷,拔地而起,直冲云天。

这飞行的火箭,并非寻常的火箭,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火箭。

这飞驰的卫星,也非一般的卫星,它是一颗凝聚着我国几代科学家智慧和心血的地球同步实验通信卫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箭升空时的情景的?

2、写出三个与“像”意思相同的词。

()()()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殊()微小()落后()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这并非寻常的火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上:

①;②

;③。

(2)这并非寻常的火箭,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上:

①;②。

(16)

香港

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秋天是香港人最喜爱的季节,雨少,阳光充足,人们经常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最受人欢迎的是“上山”、“进城”、“下海”三大游乐项目。

“山”指的是香港最高峰,位于香港岛上的太平山,海拔554米,站在此处可以一览全城景色。

南有烟波浩渺的大海,北有星罗棋布的高厦,景色诱人。

“海”指的是亚洲最大的海洋水族场馆——海洋公园,这里可以看到从2厘米到3米长的各种鱼类3万多条,也可以看到海豹、海狮等大型海兽和企鹅等水禽,还可以欣赏海豚、食人鲸等姿态万千的表演。

“城”指的是再现古代汴京风貌的宋城,它以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而设计,城内小河流淌,店铺林立,杂耍卖技,应有尽有。

置身其中,时光仿佛倒流几百年。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的意思。

应有尽有()置身其中()一览()景色诱人()

2、填答案。

(1)“上山”是指。

(2)“进城”是指。

(3)“下海”是指。

(4)“上山”、“进城”、“下海”用引号的作用是:

是指。

(5)本文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17)

武夷山的蛇园

我们来到武夷山蛇园观蛇。

只见怪石上卷着、爬着的近是蛇、石缝里伸头露尾的也是蛇,树枝上黑的、绿的、花的、黄的还是蛇……真是蛇的山,蛇的树,蛇的天下。

蛇表演杂技真有趣。

菜花蛇攀着树枝一伸一伸缓缓向上,约莫半小时,它终于攀上树榉。

这时它用细长的尾巴缠住细枝突来个倒栽葱。

我以为它会摔下地面,谁知它却头悬空,荡起了秋千,悠哉悠哉。

五步蛇一见我们走近,立即昂着头翘着“鼻子”吐出火一般的舌头,“砰”的一声迎面扑来。

我们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还没来得及后退逃走,它却早已“啪”的一声撞在铁丝围上倒下去了,这真是惊心动魄啊!

1、用“”画出第一、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约莫()突然()立即()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

(1)形容极其惊恐,脸上变得没有血色。

()

(2)形容精神受到极大震动。

()

4、用“”画出表示菜花蛇表演杂技动作的词语。

5、第二段先总写了,再具体地写了。

(18)

在黄山()北海,天没亮我就去看日出。

我站在清凉台上,注视()东方。

只见天空逐渐从鱼肚白变成浅兰色。

一会儿,田边地头出现()一道红霞。

它不断扩大,渐渐地,渐渐地,把天空,把群峰,把苍松都染红了。

我目不转晴()注释()那最亮的地方。

当我似乎没有看清楚的时候,太阳跳出来了!

这时候,它只是露()点头,颜色红()发紫,不,简直就是紫色!

太阳一纵一纵()往上升,颜色由紫变红。

己经有大半个太阳冲破云霞了,它发出夺目的光挥,把清凉台旁的松林,把整个北海变成了一个光亮的世界!

我站在这光亮的世界里,面对从来没有看见()的景象,心潮也跟着不断上升()太阳升腾起来!

1、将“的、地、得”和“着、了、过”分别填入文中括号内,一个括号里填一个字。

2、文中有四个用错的字,先在字下面“”,再把正确的按先后顺序写在括号里:

()()()()

3、文中加点的“它”字第一个指的是(),第二个指的是()。

4、这篇短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5、给这篇短文加标题,写在短文上面的横线上。

(19)

汽车和路面,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密切。

做为公路的“铠(kái)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眼前。

可是这层“铠甲”,不是黑颜色的沥青路,就是白颜色的水泥路。

单调()的路面颜色,会使长时间行车的司机感到疲劳。

能否把公路也搞得()丰富多彩一些呢?

能。

新研究出来的彩色路面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铺设这种路面像绘画调()色一样,把不同的色彩掺()进黑色沥青材料里面,便铺出红、蓝、黄、绿等不同颜色的路面来。

彩色路面像一本大书,它会告诉司机:

红色——前面有交叉路口和居民点;蓝色——附近有小学校,注意小学生穿行马路;黄色——不准开快车,限制车速……这种路面可以消除司机的疲劳,对安全行车,减少交通事故非常有效。

我国天津市铺筑了国内第一条褐红色沥青路面,色调油和,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如果居民区中心有蓝色的广场,沿着湖边有绿小路,儿童游戏场铺上橙黄色地面,那该是多么美丽呀。

1、给这篇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字后面的()里给这个字注音。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5、用“”画出文中的设问句。

6、结合语言环境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并用它造句。

丰富多彩:

舒适:

(19)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江上游,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桂林一带分布着面积广大、地层深厚的石灰岩。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过风化剥蚀,使这里形成了奇特秀丽的山、水、溶洞风光。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多水多,奇穴异洞也多。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赞誉桂林“无山不洞,无洞不奇”。

桂林的岩洞有的宽敞开朗,有的曲折幽深,形态不一,异彩纷呈。

其中,最著名的要算七星岩和芦笛岩。

七星岩位于桂林市东的普陀山西侧山腰,原来是一般地下河,岩洞雄浑深邃,玉雪晶莹,洞里常年温度在20°C左右,洞内有大象卷鼻、狮子戏球、仙人晒网、南天门、银河鹊桥等景物。

芦笛岩在桂林市西北部的光明山,因附近生长芦草用以灾芦笛而得名,洞内景物玲珑剔透,壮丽神奇,另外还有唐代以来墨迹70多处。

1、短文重点介绍了和两处岩洞。

七星岩的特点是:

芦笛岩的特点是:

2、短文中最能体现桂林岩洞特点的一句话是:

3、第二节中第三句话和这节后边的内容的关系是:

4、与“赞誉”意思相近的词,你能写出几个?

5、根据短文填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