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974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docx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docx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最新版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

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

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

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

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

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

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

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抗议书”

1641年11月22日,长期国会又通过大《大抗议书》204条。

列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限制主教的权力等等。

《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

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於1642年1月4日亲率几百名卫队士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友姆、汉普敦等五名反对派领袖.结果遭到二千名武装市民和许多群众的拦阻,国王的阴谋遭到了失败。

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领导人,英国内战时期军事统帅。

1628、1640年两次当选下院议员,反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封建统治,参与起草《大抗议书》等文献。

1644年7月在马斯顿草原之战中击败王党军,扭转战局,其部队被誉为“铁骑军”。

12月向议会提出军队改组方案,主张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募兵制,建立编制完备、指挥统一的正规军。

1645年4月任新模范军副总司令兼骑兵司令,6月14日在内斯比之战中歼灭王党军主力。

1647年平息平等派的反抗。

1648年第二次内战爆发后,重新谋求与平等派合作,在广大士兵支持下打败王党军,8月在普雷斯顿之战中歼灭支持英王的苏格兰军队主力。

1649年1月支持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50年5月被议会正式任命为大将军和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

同年7月率军征服苏格兰。

1653年4月武力解散议会,12月任“护国公”,独揽行政、立法、军事、外交等大权。

其间,通过英荷战争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为英国夺取海上霸主地位奠定基础。

马斯顿战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国会军与王党军队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

1643年,议会和苏格兰签订了一份“神圣的同盟和公约”,根据这个条约,1644年,苏格兰军队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所领导的北部军队以及曼彻斯特和克伦威尔领导的东部联盟所组成的联军,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草原与王党军队展开大会战,克伦威尔率领的军队英勇善战,从而扭转了战局,击溃王党军队。

国会军由此转败为胜。

纳斯比战役

纳斯比战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会军队同封建王党军队之间的一次决战。

1645年,议会改组了军队,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新模范军”,战斗力大增。

新军向王军发起攻击,大本营牛津。

查理一世为了摆脱困境,突围东去,新军追击到纳斯比。

6月14日,议会军和王党军在纳斯比展开决战。

议会军投入了1万4千军队,而王党军只有7500人。

王党军队在鲁伯特亲王的率领下,突入到议会军爱尔顿的阵地。

但由于克伦威尔采取了侧面攻击的战术,经过三小时持续战斗,打死、打伤和俘虏王军5000多人。

纳斯比战役粉碎了王军的主力,基本上结束了第一次内战,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布雷(列)达宣言

1660年2月,驻苏格兰英军总司令蒙克率军进入伦敦,解散了国会,控制了局势.接着,蒙克与逃亡国外的查理王子进行复位谈判.1660年4月4日,查理在荷兰的布雷达发表了一份宣言,承诺在复辟后赦免一切革命者,实行宗教自由,对于在革命中发生的土地和财产变化给予保障,是为《布雷达宣言》.此宣言是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让步。

1660年5月25日,查理回到伦敦,登基为王,称查理二世.这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与旧王朝的妥协在英国恢复了斯图亚特王朝.。

普莱德清洗

第二次内战期间,议会里的长老派仍然企图使国王在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复位,引起军队士兵和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不满,他们要求审判国王。

军队还通过了一项“军队抗议书”,要求解散议会,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

但议会反而通过决议,准备接受查理一世的要求,准许他回到伦敦。

于是军队决定在12月2日进军伦敦。

12月初艾尔顿等高级军官和平等派的领导人在白厅进行了一次辩论,双方在宪法基本原则、宗教宽容等问题上分歧很大。

军队进入伦敦后,下院的许多议员仍坚持同国王谈判的立场,并通过了相关决议。

12月6日,普莱德上校率军占领了议会,把110名议员清洗了出去,另有约200个议员自愿退出议会,这就是所谓“普莱德清洗”。

此后议会里剩下的议员大约有200人左右,称“残余议会”,独立派占据统治地位。

光荣革命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

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5年,查理二世病死,詹姆斯继位以后,开始了全面的天主教复辟。

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

辉格党与托利党就决定等他死后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

1688年11月,在国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仓惶逃往法国。

1689年2月6日,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这就是威廉三世在英国统治的开始。

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

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

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

1791年美国生效的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

主要内容是:

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公民有保护其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权利不受非法拘捕、搜查或扣

北方战争(1700—1721)

波罗的海位于欧洲北部,素有“北欧地中海”之称。

彼得一世上台后,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外交、军事方面进行了准备。

1700年8月,俄国正式向瑞典宣战,北方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阶段,因俄国经济、军事的落后,俄军惨遭失败。

1701年--1703年,俄军向波罗的海东岸大举进攻,先后占领了一些城市。

1709年,瑞典军队包围了波尔塔瓦,双方展开激战,瑞军遭到沉重打击,威震全欧的强国瑞典从此一蹶不振,俄国却因国内的改革和军事上的胜利从贫弱中一崛而起。

1710年,土耳其向俄国宣战,俄国开辟了第二战场。

1714年,俄国在芬兰的汉果乌得击败了瑞典大型舰队。

此后,俄国又通过一系列的战役重创瑞典。

1721年,俄瑞双方签订了尼斯塔德和约,确保俄国可以自由出入波罗的海,从而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为一个濒临海洋的欧洲强国。

开明专制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他们利用伏尔泰希望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一般来说,“开明专制”出现于资本主义已有发展,但革命条件尚不成熟的地方。

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开明专制”始终是封建贵族国家的政策。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大陆开始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两个制度的生死搏斗,一切伪装都无济于事,“开明专制”时代连同其改革差不多都一起消失了

启蒙运动

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

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

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67年英国通过国会法令,该法令试图向美国殖民地征收税,每磅茶叶征收3便士的税收,用来维持驻扎在殖民地的军队和政府官员的开支。

由于在美国唯一合法进口和购买的茶叶都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因此人们好像没有办法逃避这种新赋税。

在法令通过的两年内,大多数美国港口拒绝任何征税商品上岸,并且当英国从伦敦运送几船茶叶到美国时,美国民众群情激奋,在纽约和费城,人们纷纷示威游行,要求英国运茶船返回英国。

波斯顿的一批青年组成“波斯顿茶党”,于1773年12月16日夜里化装成为印第安人,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在波斯顿港强行靠岸的东印度公司的茶船,把东印度公司三艘船只所载的三百四十二箱茶叶全部倒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从而使东印度公司损失达一万五千英镑。

萨拉托加大捷

1777年,英国新近从德意志召募的一支雇佣军到加拿大,其实力大大加强。

为了速战速决,这年九月,英军在柏高英率领下自加拿大出击向南进攻,企图与另外两路英军共同包围新英格兰,切断大陆军与新英格兰的联系。

在遭到美国民兵的迎头痛击后,既得不到另外两路英军的配合,也不能继续前进。

10月,民兵们一举把陷入困境的柏高英部包围于纽约州的萨拉托加,并形成人数上四比一的优势。

柏高英弹尽援绝,走投无路,被迫于1777年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

萨拉托加大捷纽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美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独立宣言》

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由杰佛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它向世界庄严地宣布:

“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纲领。

它用人权代替了神权,因而马克思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大陆会议

英属北美殖地人民的代表会议和权力机构。

为了在反英斗争中协调行动,1774年9月5日在费城召开了由12个殖民代表参加的第一届大陆会议。

会上通过了《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陈情书》,制定了《权利法案》,强调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反对英国的高压政策,号召抵制英贷,同英国断绝贸易关系等。

会议并未提出独立主张,只是向英王递交了请愿书。

列克星顿战役后,5月10日召开了13个殖民地代表参加的第二届大陆会议。

通过了武装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大陆会议从此成为国家政权机构。

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

1777年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生效,大陆会议为邦联国会取代。

网球场宣誓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会场附近网球场举行的宣誓。

1789年5月,法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中断了175年之久的三级会议,以寻求摆脱经济危机。

第三等级的代表却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路易十六仍旧按照惯例,安排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开幕时内克所作的关于财政问题的讲话丝毫未涉及改革问题,引起第三等级反对。

他们与王权及特权等级的代表发生冲突。

第三等级代表于6月10日宣布单独进行代表资格审查。

6月17日又自行组成国民议会,推举巴伊为主席。

路易十六以整修会场为借口,封闭三级会议会场,6月20日第三等级代表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在巴伊的带领下,在附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并宣誓不制订出一部王国宪法,议会决不解散,史称“网球场宣誓”。

《人权宣言》

1789年7月9日,根据穆尼埃的建议,8月26日,依照美国《独立宣言》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共十七条。

它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身身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反抗压迫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

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最后《宣言》规定了“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宣告了资产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的胜利,确立了资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在动员和团结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热月政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

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1793年6月,雅各宾派执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

雅各宾派通过一系列法令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国内反革命叛乱基本肃清,1794年6月弗勒吕斯战役胜利后,外患逐渐消除。

但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并发展到公开分裂和相互残杀。

罗伯斯比尔以残暴的手段处死持不同政见的各个派别,他的政权并未因此而得到加强,反而陷入孤立境地。

在1794年7月27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比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等,10日被送上断头台。

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热月政变”,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

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结束。

瓦尔密大捷

法军战胜普奥联军的重要战役。

1792年9月2日,布伦瑞克率普奥联军,在法国王党分子支持下,占领了法国东北部军事重镇凡尔登,并分兵三路直逼巴黎。

9月20日,由迪穆里埃和克勒曼率领主要由无套裤汉组成的法国志愿军在马恩省瓦尔密村同侵略军进行激战,击退其多次进攻,赢得此次战役的胜利。

从此法军开始全线反攻。

并于10月夺回全部被占领土。

雾月政变

法国拿破仑•波拿巴发动的军事政变。

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了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一迪科为执政的临时执政府。

年末公布《共和八年宪法》,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

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神圣同盟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

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于同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

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

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

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同年11月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

最后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

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后名存实亡。

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派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

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经过争吵和讨价还价,最后决定:

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护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的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间的争端,客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提尔西特和约》

是拿破仑法国同参加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败国俄国和普鲁士在年7月7日和日签订的各约。

和约条件对普鲁士极为苛刻使普鲁士丧失很大一部分领土(其中包括易北河以西的全部属地)。

俄国没有丧失什么土地,反而获得了普鲁士割让给它的别洛斯托克地区。

但是,亚历山大一世必须承认法国在德国占领的地方和拿破仑在那里所修改的疆界,以及拿破仑对伊奥尼亚群岛的统治权,同意成立华沙大公国(这是法国在俄国边界上的一个进攻基地),并参加对英国的封锁(即所谓大陆封锁)。

大陆封锁政策

是拿破仑对英斗争中,企图从经济上拖垮英国,从政治上孤立英国,以达到争夺欧洲大陆商业霸权和美洲大陆殖民地霸权而采取的一个政策。

拿破仑企图以“大陆征服海洋”,对英国进行战时封锁、战略封锁、双重封锁和有实效的封锁,从而达到其称霸欧洲的野心。

1806年拿破仑多次颁令,禁止隶属于法国的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一律没收。

这一政策造成法国及其盟国经济日益恶化,引起广泛不满,而英国经济并未瘫痪。

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大陆封锁政策被取消。

法国二月革命

法国在1848年2月,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七月王朝的反动统治,引起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1848年2月22日至24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国王退位,成立临时政府,宣布共和国成立,史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临时政府力图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激起巴黎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起义遭政府残酷镇压,从而为路易.波拿巴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谷物法

1815—1846年间英国谷物法的变革是保护贸易制度向自由贸易制度过渡的一个典型案例。

英国政府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选择谷物法而不是自由贸易下的转移支付来实现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并可以节约分配成本。

1815-1846年间,英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使谷物法的分配成本一收益发生改变,边际上的积累最终导致了谷物法的废除。

这种渐进的、积累的变革方式,为英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制度环境.

七月革命

1829年7月26日,查理十世颁布四项高压敕令成了七月革命的导火线。

从7月27日开始,以《自由报》为首的四十多家报纸发表了抗议书,公开号召人民放弃对政府的服从。

次日,示威转变为武装起义,巴黎人民同政府军展开激烈战斗。

29日,起义者攻占了王宫,最后取得了胜利。

8月2日,查理十世逃亡英国。

大资产阶级立即拥戴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为法王,从此开始了奥尔良王朝在法国的统治。

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在法国的统治,建立了代表金融贵族利益的奥尔良王朝,巩固了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确立下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因此它仍然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彼得卢屠杀

1819年8月16日发生在英国曼彻斯特圣彼得广场上的一场流血惨案。

由于镇压这次集会的军队,有的曾参加过滑铁卢战役,群众乃讥称这次流血惨案为彼得卢屠杀。

1815年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国内经济凋敝,政府日趋反动,导致人民强烈不满。

激进派鼓吹民主改革,8月16日在圣彼得广场举行8万人大会,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废除谷物法和取消禁止工人结社法。

大会组织者邀请英国激进的政治改革家H.亨特讲话。

曼彻斯特市政长官命令军警逮捕亨特,遭到群众反对。

事先已聚集在会场上的军警和骑兵立即出动,肆意砍杀和践踏手无寸铁的群众。

顿时,血溅广场,有11人死亡(其中有2名妇女),400余人受伤。

事后亨特等许多人以谋叛罪被监禁两年。

英政府于同年11月颁布六项法案,禁止集会、游行,限制出版自由等。

法案被群众称为“封口令”,激起更强烈的反抗。

1820年4月,格拉斯哥爆发了有6万工人参加的政治大罢工。

五月流血周

5月21日,凡尔赛匪徒在奸细的指点下潜入防守不严的圣克鲁门,闯进了巴黎。

一场可歌可泣的保卫巴黎的浴血战开始了。

首都的每条街巷,每所楼房都成为激战的阵地。

公社的英雄儿女,从公社委员到普通老百姓,坚守街垒,保卫巴黎的每一寸土地。

战斗越接近工人区越激烈。

公社检察长里果亲自带着国民自卫军到监狱处决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包括达布阿大主教。

5月24日,他换上军装,身挂马刀,腰佩手枪,走上街垒,为保卫无产阶级政权而战斗。

凡尔赛匪军抓住了他,逼他喊“打倒公社”,他却昂头高呼“公社万岁!

打倒杀人犯!

”匪军打裂了他的头颅,他牺牲时才25岁。

公社委员、公安委员会主席费烈被捕后,把敌人法庭变成战场,他正气凛然地说:

“我是巴黎公社社员……我永远也不想用卑鄙的行为来拯救自己的生命。

我自由地生存,还将自由地死去。

”临刑前,他还写信对战友说:

“你我都要深信:

社会主义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令人感到必要!

”5月27到28日,最后一场激战在工人区进行。

200名公社战士在贝尔·拉雪兹公墓同5000名政府军士兵搏斗,直到弹尽援绝,他们在一堵墙边激昂地高呼:

“公社万岁!

”,全部壮烈牺牲。

后来,为了纪念公社的革命先烈,人们把这堵墙称为“公社社员墙”。

9月四日革命

九月一日,普军六百五十多门大炮猛烈轰击色当,二十万大军发起全面进攻,色当会战开始了.当天下午,被困于色当的法军坚起白旗投降,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元帅麦克马洪,三十七名将军和八万多名士兵,连同大量的枪炮弹药统统成为普军的战利品,普法战争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第二帝国实际上已经崩溃.九月四日,色当战败的消息传到了巴黎,巴黎的工人,手工业者被激怒了.当天,群众纷纷涌上街头,要求废除帝制,建立共和国,反对投降卖国,坚决保卫祖国.愤怒的群众冲进立法议会大厅和市政厅,宣布"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但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却乘机夺取了政权,建立起"临时政府".巴黎总督特罗胥成了临时政府的首脑,法夫尔担任外交部长,甘必大任内务部长.梯也尔虽然不是临时政府的成员,但却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临时政府为了欺骗人民,宣布要抗战到底,并把"临时政府"的招牌也换成"国防政府".

九月四日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在法国的统治,建立起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铁血政策”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

1862年9月30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代表容克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在议会上宣称:

“当代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派,而是普鲁士的武装。

”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意志并进行统治。

俾斯麦的这种用“铁”和“血”的武力统一的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而他本人也被称为“铁血宰相”。

“铁血政策”一词后成为战争政策的同义语。

俄国1861年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

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农奴制危机日益严重。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政府被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即《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法令》和《1861年2月19日宣言》。

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必须交付高额赎金。

这样,农民获得“自由”时受到了残酷的剥夺。

这场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使俄国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使俄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宅地法》

1862年美国总统A.林肯颁布的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

《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

在南北战争中,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