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967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游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水调歌头游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水调歌头游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水调歌头游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水调歌头游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游泳.docx

《水调歌头游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游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调歌头游泳.docx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沁园春·长沙》;

 

2、指导预习:

根据预习提示及注释进行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鼓励质疑。

 

研习新课

 

1、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

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

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式十分喜人。

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的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读后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上阕:

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下阕:

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上阕和下阕是靠诗人的联想形成一个整体的。

 

3、边读边讲,师生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

 

4、归纳主题。

 

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的所见所感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5、学习、把握词的构思,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6、巩固练习:

 

?

完成“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

背诵这首词。

 

[附]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上阕:

化用民谣

 

所见所感抒写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承上启下

 

※联想想象※

 

下阕: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近期图景

 

光辉前景

 

神话传说: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抒发改造长江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沁园春·长沙

 

指导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

 

2、根据[预习提示]第一、四节和注释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3、思考这首词的思路。

 

研习新课

 

1、时代背景介绍。

 

写于1925年,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的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

1925年10月,他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2、梳理词的思路。

 

提问:

上阕、下阕的内容,并归纳全词的思路。

 

3、抓住关键词,进一步品味词意。

(采用边读边议的方法进行。

 

4、归纳主题。

 

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5、学习体会作品极强的语言表现力。

 

6、集体朗读。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山上

 

上阕:

[写景]江中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天空

 

水底

 

设问句: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战斗岁月

 

下阕:

[抒情]年龄气质抒发凌云壮志远大抱负

 

精神状态

 

战斗行动

 

设问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大堰河——我的保姆

 

研习新课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

代表诗篇有《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毛泽东》、《光的赞歌》、《在浪尖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时,仍受到冷遇,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12日,被逮捕。

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六年徒刑。

《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狱中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2、学生试读。

 

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读后进行正音。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

 

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见板书)。

 

4、深入研究、体会诗歌的构思特点。

 

巩固练习

 

完成“思考练习一”

 

[附]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段落大意大堰河

 

形象诗人

 

感情主要修辞手法

 

一、大堰河与我(1~3节)身世悲苦低微怀念与痛悼反复

 

二、大堰河勤劳、善良、悲苦的一生(4~8节)勤劳、善良、无私眷恋与感激反复、排比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凉和一家的不幸(9~11节)命运悲惨同情与控诉反复、排比

 

四、对大堰河的怀念和礼赞

 

(12~13节)灵魂高尚讴歌与赞美呼告、排比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分析讨论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2、领会诗歌写人的特点。

 

3、学习边叙事边抒情以及直抒胸臆的方法。

 

导入新课

 

提问:

本诗与《词两首》在抒情方法上各自特点?

 

明确:

 

《词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记人写事来抒情

 

通过想象、联想以及借助神话传说等抒情用排比、对比、反复等手法抒发感情

 

研习新课

 

布置思考题:

 

1、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2、大堰河勤劳善良淳朴宽厚只求奉献的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3、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4、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

 

根据提纲,学生自学,再分组讨论。

讨论后,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理解。

 

讨论小结: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的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

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

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巩固练习

 

1、完成“思考与练习”三、四。

 

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感情。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体会抒情主人公----“我”的个性特征。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3、学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导入新课

 

提问:

大堰河是怎样的艺术形象?

 

研习新课

 

1、引导学生讨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讨论归纳:

 

?

对劳动人民非常热爱,对抚养他成长的大堰河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

 

?

他憎恨自己出身的那个阶级,憎恨黑暗的旧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叛徒”;

 

?

感情真挚、热烈,襟怀坦白,爱憎分明。

 

艾青曾多次说过:

“诗人必须说真话。

”他还说:

“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

”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方才打动千万读者的心。

 

2、引导学生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

 

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

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

阅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烈,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

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3、学习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在诗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巩固练习

 

完成思考练习五。

 

就是那一只蟋蟀

 

作者简介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四川省金堂县。

我国当代诗人。

5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和小说。

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停止创作。

“文革”后正式平反,曾以《草木篇》闻名的诗人创作热情不减当年,又发表了许多诗篇,如诗集《故园别》、组诗《故园六咏》等。

被成为归来的诗人,如邵燕祥、公刘、雷抒雁等。

 

《就是那一只蟋蟀》作于1982年,选自《故园别》。

是诗人答慰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怀乡的主题。

 

诗歌结构

 

这首抒情诗共6节。

第一节起兴、明旨,中间四节是本诗的重点,是主要的抒情的部分。

第六节是总结。

诗的结构与抒情发展脉络是一致的,即:

 

由主体──客体的发展。

 

由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对客体的呈现)──对童年的回忆、对海峡彼岸诗友的思念(对诗人自身主体情感的呈现)。

 

形式特点

 

⊙反复。

 

⊙对应。

 

致橡树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当代女诗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主要作品是诗集《双桅船》。

代表诗篇《致橡树》、《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当时的文坛曾围绕她的诗歌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争议很大,影响很广。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现象。

因为它较之传统诗歌“难懂”,故被称之为“朦胧诗”。

“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北岛、顾城、杨炼、王小妮、梁小斌等,他们的作品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发表于1979年,通过象征手法,用内心独白的形式,表达了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观的追求,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于爱情、人生的一种全新的观念。

 

诗歌结构

 

本诗分为两层。

 

第一层:

诗人宣告一篇战斗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

从感情抒发上看,是升调,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的。

 

第二层:

诗人对自己心中的爱情观的确立。

表现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

这一层感情的抒发是平缓的,真挚细腻的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

 

形式特点

 

⊙象征。

⊙对偶。

 

外国诗歌两首

 

一、普希金和《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

如政治抒情诗《自由颂》、长篇叙事诗《茨冈》、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被别林斯基赞誉为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反映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光辉形象的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致恰达耶夫》写于1818年,当时诗人年仅19岁。

是一首著名的爱国题材的政治抒情诗。

恰达耶夫是普希金中学时代的好友,是一位进步贵族知识分子,反对沙皇暴政,对普希金形成热爱自由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

普希金曾因这首诗和其他几首歌颂自由的诗歌,于1820年被沙荒政府放逐到南方。

 

二、惠特曼和《啊,船长,我的船长》

 

惠特曼(1819—1892),美国最伟大的民主主义诗人。

诗作多收入《草叶集》。

他的诗作充满了民主主义思想,热情奔放,语言朴素自然,形式自由,不受格律、韵律的限制,对美国和欧洲诗歌的发展乃至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顺应历史潮流,领导北方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奴隶主,使战争走向胜利。

但战争刚刚胜利,林肯就被暗杀。

惠灵顿极为悲痛的写下了《啊,船长,我的船长》,赞扬为解放奴隶而战斗的民主战士,对林肯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关于诗歌

 

诗歌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

它要求以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并且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诗歌的特点:

 

最凝练的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象,构思精巧,语言富于音乐。

诗歌的特点可归纳为:

 

高度的概括性

 

鲜明的形象性

 

浓烈的抒情性

 

优美的音乐性

 

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

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

 

按作品形式产生时代和语言可分为:

旧体诗和新诗;

 

按来源可分为:

民歌和文人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的分类

 

我国古代的诗歌包括诗、词、曲。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我国古代诗歌的分类如下:

 

1、楚辞。

 

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出来的,带有楚地特点的新诗体。

句法参差,篇幅较长,多用“兮”字。

如屈原是《涉江》、《国殇》。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作。

 

2、古体诗。

 

又称“古风”,篇幅长短不齐,句子可整齐,亦可参差不齐,押韵自由,平仄不固定,句式有四言(如《诗经·无衣》)、五言(简称“五古”,如孟郊《游子吟》)、七言(简称“七古”,如白居易《琵琶行》)、杂言体(如杜甫《兵车行》)。

古体诗常以“吟、歌、行”等字作为标志。

 

3、乐府诗。

 

凡是被官府的音乐机关──岳父采集入乐的民歌、文人诗,都属乐府诗,如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均归入此类。

 

到唐代,诗人不再依照乐府古题而自创新题,白居易把他的一部分讽喻诗成为《新乐府五十首》,确定了“新乐府”名称。

 

4、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格律诗”,诗的形式、音韵有严格的要求。

近体诗有律诗和绝句之分。

 

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押韵,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分五律(如杜甫的《望岳》)和七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绝句,每首四句。

分五言和七言。

 

5、词。

 

是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它在形式上“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它最明显的标志是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段数、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形式。

 

词有小令(50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以内)、长调(91字以上)之分。

 

词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草堂诗余》)等。

 

6、散曲。

 

是由“词”演化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盛行于元代以后,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

 

小令,散曲的一种体式,是独立的单支曲,又称“叶儿”,多用来写景抒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曲,又称套数,散曲的又一种体式,是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子而形成的组曲。

它歌咏一个内容,不仅写景抒情,更可以叙述故事片段。

 

新诗的阅读和鉴赏

 

新诗是1919年“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是现代诗歌的主流。

 

“诗言志”,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新诗则表现新的思想感情,反之,读诗当然不是纯理性的活动,而是有读者的情感因素渗透其中的,既要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又应力求把自己的感情和诗所蕴藏的感情沟通。

新诗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

换言之,融有诗人情感的物象,即诗的意象。

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的生活景象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或氛围,就是意境。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其内涵则远远超过了个别意象之总和,其境界是整体的,给人以巨大美感的。

所以,体味鉴赏诗的美,就是要去感受诗的意象美和意境美,去感受诗中表现的美的情感。

 

诗歌的阅读鉴赏有两个层次。

 

首先,是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进而对诗歌表层意思作出概括,这是较低层次的阅读。

 

其次,是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作出评价,进而对诗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欣赏评价,体会诗歌美的情感,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鉴赏。

但在实际操作中,两个层次又不总是一先一后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交替进行,相得益彰的。

 

关于词的知识

 

词的全称叫“曲子词”,简称为“词”,就是歌词的意思。

由于要按乐曲歌唱,所以又叫乐府、倚声。

句式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

词是一种以音乐为主体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文体。

 

词起源于东晋以后,在唐代得到发展。

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为《敦煌曲子词》。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