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超全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961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 超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寄生虫 超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寄生虫 超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寄生虫 超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寄生虫 超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生虫 超全版.docx

《寄生虫 超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 超全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寄生虫 超全版.docx

寄生虫超全版

吸虫

【形态特征】:

1、成虫呈叶状或长舌状,两侧对称,背腹扁平,不分节,具口、腹吸盘;

2、消化系统退化,有口无肛门;口→咽→食管→左右两个肠支;无体腔;

3、雌雄同体,生殖系统最发达,代谢最旺盛;

【生活史特点】:

1、生活史复杂,间接发育型;

2、需要1-2个中间宿主

3、第一中间宿主多为淡水螺;

4、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发育;

5、基本发育过程相似:

卵→多种幼虫(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进行世代交替:

有性生殖(终宿主)+无性生殖(中间宿主)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生活史】:

【寄生部位】:

肝胆管;

【终宿主】:

人;

【保虫宿主】:

猫、狗等;

【第一中间宿主】:

淡水螺(纹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

【感染期】:

囊蚴;

【感染途径】:

口;

【感染方式】:

食入含囊蚴的淡水鱼、虾;

【寿命】:

20--30年。

【致病】:

成虫为主要致病阶段:

危害—肝受损(次级肝胆管)。

【致病机理】:

胆管壁反复发生过敏性炎症;

胆管阻塞引起胆汁淤滞;

胆汁淤滞性肝硬化;

继发细菌感染加重胆管炎症、胆囊炎、阻塞性黄疸、胆管肝炎;

虫卵、虫体碎片、脱落细胞形成结石。

1、虫体代谢产物等的毒性作用,大量感染引起发热、寒战、肝肿大,E↑;

2、虫体的机械刺激(包括化学刺激)引起炎症、阻塞性黄胆、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胆管性肝炎、肝硬变、肝癌、胰腺炎、死亡。

3、临床表现: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无特异性。

如:

上腹不适,腹痛、腹泻,厌油,乏力,肝区隐痛等。

大量虫体寄生可造成阻塞,胆汁滞留。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胆管炎或胆管肝炎。

慢性患者可因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胆汁性肝硬化。

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本虫感染还与胆结石的形成,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实验诊断】:

病原学检查:

涂片法,集卵法,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生活史】:

【寄生部位(成虫)】:

小肠上段;【中间宿主】:

扁卷螺;【植物媒介】:

荸荠,菱角,茭白;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孵化为毛蚴;【感染阶段】:

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

经口感染,人或猪因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感染主要引起消化道症状,如:

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

);【保虫宿主】:

猪。

【致病】:

A:

夺取营养;B:

机械性损伤:

1.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造成肠道明显的机械性损伤;2.肠粘膜可发生炎症、出血、水肿、坏死、溃疡等;3.病人主要是消化道症状:

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还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4、偶有肠梗阻。

C:

毒性作用和变态反应。

【对儿童】:

消瘦,贫血,水肿,腹水,智力减退,发育障碍

【实验诊断】:

粪检查找虫卵是确诊的主要方法;直接涂片法,因虫卵大,产卵量大,一条成虫每天产卵15000个,故检出率高,易诊断。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人的感染多因生食含囊蚴的淡水蟹、蝲蛄所致,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生活史】:

【保虫宿主】:

犬、狼等;【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蟹、蝲蛄;【转续宿主】:

野猪;【感染期】:

囊蚴;【感染途径】:

经口;

【感染方式】:

食入含囊蚴的溪蟹、蝲蛄;终宿主:

人【移行途径】:

移行途径:

消化道、腹腔、横隔、胸腔、肺

【致病】致病机理:

机械性损伤和免疫病理反应

【病理分期】:

(1)、脓肿期:

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

病变处呈洞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和虫体。

含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脓肿。

X线:

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润阴影。

(2)囊肿期:

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浓缩为果酱样粘稠性液体。

X线:

界线清楚的结节状虫囊。

(3)、纤维疤痕期:

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病灶形成疤痕。

X线:

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

以上三期病变常可同时见于同一器官内。

【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

由童虫移行引起。

童虫穿过肠壁,在腹腔、腹壁反复游窜,造成肠道和肝的损伤,如出血、坏死等;轻:

低热、乏力、食欲下降、消瘦;重:

高热、胸痛、咳嗽、血痰。

(二)、慢性期:

(1)、胸肺型(最常见)咳嗽、胸痛、血痰或铁锈色痰(痰中常可见大量虫卵),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明显改变,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

(2)腹肝型: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或有肝功能紊乱、肝大、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损害表现。

(3)皮下型:

可见皮下移走性包块或结节,大小不一,触之可动。

(4)脑脊髓型:

头晕、头痛、癫痫偏瘫、视力障碍等。

【实验诊断】:

痰或粪便中找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即可确诊。

【流行】:

流行因素:

1、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2、中间宿主的存在。

3、不适当的饮食习惯:

(1)生吃半生吃溪蟹、蝲蛄(2)饮用生水(3)生吃或半生吃转续宿主。

●裂体吸虫(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六大热带病之一

血吸虫的主要特点:

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尾蚴为感染期,经皮肤感染;仅有一个中间宿主:

钉螺;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危害严重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产卵→血流→肠壁组织(入肝)→虫卵随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粪排入水→毛蚴→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皮肤→童虫→小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肺泡小血管→左心→全身→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网→肠系膜静脉→门静脉→成虫→逆行→肠系膜下静脉

成虫寄生、产卵与虫卵发育【可能有问答题】

◆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逆血流到肠黏膜下层静脉末梢交配产卵。

产卵原因:

由于成熟卵内毛蚴的分泌物可以透过卵壳,引起虫卵周围组织和血管壁发炎坏死,在血流的压力、肠蠕动和腹内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虫卵可随破溃的组织落入肠腔,并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

◆日本血吸虫毛蚴具有向光性和向上性,多分布于水体的表层。

毛蚴的孵化以及在钉螺内的繁殖:

虫卵入水——毛蚴孵出→(侵入钉螺)母胞蚴(无性增值)→子胞蚴(无性增值)→尾蚴。

◆尾蚴入侵皮肤与童虫发育:

当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与含尾蚴的水(疫水)接触时,尾蚴利用其腹吸盘前后两组穿刺腺的分泌物及尾部的摆动和体部的伸缩,迅速钻入宿主皮肤,脱去体部的皮层和尾部后,转化为童虫。

生活史小结:

1.感染途径:

经皮肤感染;2、感染方式:

接触疫水;3.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4.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5.中间宿主:

钉螺(唯一);6、感染阶段:

尾蚴;7、保虫宿主:

牛羊鼠;8、终宿主:

人;9、虫卵是主要致病阶段。

【致病】:

◆致病机制:

日本血吸虫的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四个阶段,都会对宿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问答题)。

(尾蚴:

尾蚴性皮炎;童虫:

肺部炎症;成虫:

1机械性损伤:

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2免疫复合物的变态反应;虫卵:

主要的致病阶段,形成以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

◆尾蚴性皮炎 :

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

是一种速发型(Ⅰ型)和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

机械性损伤+化学毒性作用。

◆童虫所致的危害:

血肺移行,累及肺脏,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引起肺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

当大量童虫移行,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

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Ⅰ型)。

◆成虫:

几乎无致病作用。

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

但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Ⅲ型变态反应),如肾小球肾炎。

◆虫卵:

(致病最严重),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虫卵肉芽肿(Ⅳ)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检查】病理学检查:

粪便检查和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免疫学检查:

皮内实验,间接血凝实验。

ELISA;超声波检查

【实验诊断】:

1.粪检查虫卵 :

首选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

直接涂片法适于急性期。

2.直肠粘膜活检 :

晚期病人肠壁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

【流行与防治】:

A、传染源:

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B、传播途径:

三个重要环节——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下水,钉螺存在,人、畜接触疫水;C、易感者:

指对血吸虫有感受性的人或动物。

不同种族和性别的人均易感。

绦虫

【生活史特点】:

圆叶目(猪带绦虫):

一个中间宿主,虫卵,六钩蚴,续绦期,成虫

假叶目(曼氏叠宫绦虫):

中绦期,二个中间宿主,需水中发育阶段,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

【致病】:

1.成虫:

掠夺营养;机械损害:

吸盘、小钩、微毛、毒素。

2.幼虫(严重):

囊尾蚴寄生在脑、眼等;棘球蚴:

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生活史】:

【终末宿主】:

人;【中间宿主】:

人、猪【感染期】:

囊尾蚴及孕节(虫卵)【感染途径】:

经口【寄生部位】:

小肠及皮下、肌肉、眼、脑等【成虫寿命】:

25年

【囊虫病的感染方式】:

1、自体内感染:

即患者体内已经有成虫感染,当遇到反胃、呕吐时,肠道的逆蠕动可将孕节反推入胃中引起自身感染。

2、自体外感染:

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

【异体感染】:

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而引起

【致病】:

(一)、猪带绦虫病:

误食了囊尾蚴,成虫寄生而得

(二)、囊虫病或囊尾蚴病(危害严重!

):

误食了虫卵、孕节,囊尾蚴寄生而得三个常见寄生部位:

(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2)脑囊尾蚴病(3)眼囊尾蚴病

【诊断】:

1、链状带绦虫病:

a.询问病史:

有无吃"米猪肉"史,排节片史。

b.查孕节:

(能定种);c.查虫卵:

(不能定种)粪便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不高),饱和盐水漂浮法及沉淀法。

会阴部查卵:

透明胶纸法

2、囊尾蚴病:

诊断方法视寄生部位而异A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结节手术摘除活检。

B、眼囊尾蚴病:

眼底镜检查C、脑和深部组织囊尾蚴病(诊断较难):

X线。

【防治】:

1、治疗病人:

A、肠绦虫病——可用吡喹酮,槟榔、南瓜子合剂等。

B、囊尾蚴病:

a.手术摘除;b.吡喹酮,c丙硫咪唑2、卫生宣教;3、加强厕所管理,改善养猪方式;4、加强肉品检验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

【生活史】【终宿主】:

人(唯一的终宿主);【中间宿主】:

牛;【感染期】:

牛囊尾蚴【感染方式】:

食入含有活囊尾蚴的牛肉;寄生部位:

小肠,成虫寿命:

20—30年。

【致病】:

本虫只成虫引起人体得牛带绦虫病,囊尾蚴不寄生于人体

1.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自排节片史。

2.消化道症状、肛门搔痒为主要症状;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仅时有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3.孕节异位寄生,有子宫腔、耳咽管处寄生的报道。

【实验诊断】:

1.粪便中查看孕节:

靠孕节子宫分支数和头节有无顶突和小钩与猪带绦虫鉴别。

2.肛周查找虫卵:

透明胶纸法(也能用于查蛲虫),棉签拭子法

●曼氏迭宫绦虫

【生活史】:

【终宿主】:

猫、犬;【I中间宿主】:

剑水蚤;【Ⅱ中间宿主】:

蛙【转续宿主】:

蛇(吃蛙)、鸟、兽、猪【感染阶段】:

裂头蚴、原尾蚴;感染途径:

口,皮肤与黏膜【人可作为三种宿主】:

1终末宿主:

吃蛙、蛇肉(含裂头蚴)2Ⅱ中间宿主:

误食剑水蚤(含原尾蚴)3转续宿主:

敷贴蛙肉、蛇肉(含裂头蚴)。

【致病】:

(一)成虫寄生→曼氏迭宫绦虫病:

偶然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不大,多无明显症状,或可有腹部不适、微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二)裂头蚴寄生→曼氏裂头蚴病:

危害较成虫大,程度因裂头蚴移行和寄生部位不同而异。

被侵袭的组织常呈炎症反应,并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游走性包块,疼痛,奇痒及炎症性改变。

根据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五型:

1、眼裂头蚴病(最常见);2、皮下裂头蚴病;3、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4、脑裂头蚴病;5、内脏裂头蚴病

【诊断】:

成虫感染——粪检查虫卵或节;裂头蚴病——活检虫体,CT等影像技术,免疫诊断ID、ELISA等

【裂头蚴病感染方式】:

A、局部敷贴生蛙肉:

主要感染方式。

B、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等。

C、喝生水误食感染有原尾蚴的剑水蚤或原尾蚴直接经皮肤粘膜侵入

【防治】:

A.不用生蛙肉敷贴治病、不食生的或半生的肉类、不饮生水。

B.驱肠内成虫可用槟榔、南瓜子联合疗法或用吡喹酮、丙硫咪唑。

C.裂头蚴病主要采用手术摘除。

线虫

线虫概述

蛔虫、钩虫、蛲虫、鞭虫、丝虫、旋毛虫

【线虫主要特点】:

消化系统简单,有口→咽→中肠→直肠→肛门;生殖系统发达,管状结构,雄虫属单管型,雌虫属双管型;生活史简单,多为直接发育型;基本过程分虫卵、幼虫和成虫三阶段幼虫发育最显著特征是蜕皮(molting)一般蜕皮4次

●似蚓蛔线虫(蛔虫)

是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

【形态】:

受精蛔虫卵:

蛋白质膜,新月形间隙,卵细胞,卵壳(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未受精蛔虫卵:

屈光性颗粒

【生活史】:

【移行途径】:

口—食道—胃—小肠—小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支气管——气管——咽——食管——胃——小肠

【寄生部位】:

小肠,【感染途径】:

口,【感染期】:

感染性卵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约2个月,寿命1年左右【四次蜕皮】:

受精卵→感染性卵(蜕皮一次);幼虫移行于肺泡(蜕皮两次);第二次进入小肠(蜕皮一次)

【致病阶段】:

成虫和幼虫

【致病】◆幼虫的致病作用:

A.暴发性蛔虫性肺炎(Loeffler综合征):

幼虫在移行过程中,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可造成肺局部出血、炎性渗出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感染可导致蛔蚴性肺炎、哮喘。

B.引起肝、脑、肾、甲状腺、脾等器官的异位损害(异位寄生)

◆成虫的致病作用:

(1)夺取营养、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寄生在空肠);

(2)超敏反应;(3)并发症:

4大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阑尾炎、蛔虫炎;胆道蛔虫症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合并症。

(1)胆道蛔虫症:

引起胆道大出血,肝脓肿,胆结石,胆囊破裂,

(2)蛔虫性肠梗阻:

是儿童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可以进一步发展为肠扭转、肠套叠、肠坏死(3)也可以引起肠穿孔和急性腹膜炎

【实验诊断】

(1)粪便检查虫卵: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痰中查蛔蚴

【流行】:

(1)、传染源:

粪便中含受精蛔虫卵的患者

(2)、传播途径:

感染期卵污染了食物、水和手,经口感染(3)、流行广泛的原因:

生活史简单;雌虫产卵量大;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习惯,使蛔虫卵广泛污染土壤和周围环境;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生活史】:

1.成虫寄生部位:

盲肠,亦可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寄生;2.感染期:

感染性虫卵或含蚴卵(粪便内新鲜虫卵没有感染性,需在泥土中发育3-5周);3.感染方式、途径:

经口,虫卵污染食物、水、蔬菜等;4.致病虫期:

成虫,成虫寿命3-5年;5.无血肺移行(发育过程未经过肺部);6.食性:

血液、组织液

【致病】1.机理:

机械性损伤+分泌物刺激+虫体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2.可造成:

肠壁粘膜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反应少数可有肠壁增厚、形成肉芽肿等病变重度感染可有慢性失血。

3.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

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虫卵;重度感染:

可有头晕、腹痛、慢性腹泻、消瘦及贫血等症状;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营养不良或并发肠道其它感染,可导致直肠脱垂;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嗜酸性料细胞增多、四肢浮肿等全身反应

【实验诊断】1、鞭粪便查虫卵,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推荐使用此法)2、虫卵小,容易漏检,一般应连续粪检三次以上。

【流行与防治】:

人是唯一传染源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生活史】:

寄生在盲肠、结肠、回肠下段。

【致病】:

1.主要致病:

肛周搔痒及继发性炎症【症状表现】:

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等【原因】:

♀产卵活动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搔痒及继发性炎症

【异位寄生】:

严重。

(1)蛲虫性阑尾炎

(2)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炎症,较为常见的是由于雌虫侵入阴道后而引起的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等。

(3)在腹腔、腹膜、肠壁组织、输卵管等部位寄生,也可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病变

【实验诊断】:

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

查肛周皮肤,要在清晨便前和洗澡前检查(以为它的产卵特性是不在肠道内产卵,而是在肛周产卵)

【流行与防治】1.感染城市多于农村、儿童多于成人2.病人和带虫者是传染源【感染方式】:

主要是肛门-手-口直接感染;人群的间接接触和吸入感染,逆行感染。

●钩虫

丝状蚴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

【生活史】:

1、在外界的发育:

卵→杆状蚴→丝状蚴【感染阶段】:

丝状蚴【生物学特性】:

向温、向湿、穿刺力强【感染方式】:

主要是经皮肤感染2、【在人体内发育】:

丝状蚴→成虫→虫卵①幼虫移行途径:

皮下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部→气管→咽→小肠②成虫寄生:

寄生部位是小肠上段3.【生活史基本特点】【寄生部位】:

小肠;感染期:

丝状蚴【主要感染途径】:

皮肤(粘膜),移行途径:

皮下→右心→肺→气管→咽→小肠【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

约4—6周

【四次蜕皮】:

杆状蚴→丝状蚴(土壤):

2次;幼虫进入小肠:

2次

【转续宿主】:

猪、兔、小牛、小羊等,【其它感染途径】:

经口、经乳汁、经胎盘等

【致病】1、幼虫的致病作用:

(1)钩蚴性皮炎(粪毒、地痒疹),

(2)呼吸道症状(钩蚴性肺炎)2、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

(1)消化道病变:

a.轻者:

初期上腹不适、隐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b.重者:

消化道出血:

黑便(OB阳性)、血便、柏油样便、重者大出血。

(2)【贫血】(主要的危害):

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慢性失血的原因:

a、吸血;b、渗血(由钩虫分泌的抗凝素引起);c、经常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d、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

【机制】:

钩虫以其钩齿或板齿及口囊咬附肠壁,摄取血液和肠粘膜为营养,使患者慢性失血,铁与蛋白质不断损耗,再加上患者营养不良,铁和蛋白质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而造成Hb(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细胞新生速度,使红细胞体积变小、色泽变浅,故而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慢性失血,铁与蛋白质损耗;肠粘膜损伤→消化吸收功能↓→造血物质供应不足→营养不良;Hb合成速度<细胞新生速度)(3)异嗜症——可能与缺铁有关(4)婴幼儿钩虫病(经胎盘、经乳汁、经皮肤感染)(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实验诊断】:

1、粪便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浮聚法(最常用);3、钩蚴培养法(鉴定虫种);4、痰涂片查钩蚴

【流行】:

1、流行情况:

多见旱地经济作物区2、流行环节:

(1)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带虫者,

(2)传播途径:

经土壤

●旋毛形线虫

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是食源性寄生虫,胎生。

【生活史】【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横纹肌内【感染阶段】:

幼虫囊包【感染途径与方式】:

经口感染,吃了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致病阶段】:

幼虫(为主)、成虫【诊断阶段】:

幼虫及囊包;成虫寿命:

♀1~2个月保虫宿主有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等野生动物【生活史特点】:

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在发育和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但必须通过吃不熟的肉,才能更换宿主使虫种延续。

【致病】:

旋毛虫的主要致病虫期是幼虫

【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分为三期】:

1.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育为成虫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同时伴有厌食、乏力、畏寒、低热等全身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2.幼虫移行、寄生期:

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横纹肌内,又称肌型期。

【临床表现】:

发烧、水肿、病人突出且最多发症状为全身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

3.囊包形成期:

随着虫体的长大、卷曲,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而形成囊壁。

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持续数月。

【诊断】:

应询问病人有无食入过生肉或未熟肉的病史,群体发病的特点,并能从患者肌肉内活检出幼虫囊包为确诊依据。

【病原诊断】:

采用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

如果患者尚有吃剩的肉,亦可用同法检查,以资佐证。

【流行】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猪为主要动物传染源。

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是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

流行特点:

地方性、群体性、食源性

●丝虫

【生活史】【寄生部位】(成虫):

人体淋巴系统【感染阶段】:

感染期丝状蚴(L3)【中间宿主】:

蚊【感染途径与方式】:

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致病阶段】:

成虫、幼虫【诊断阶段】:

微丝蚴、成虫【成虫寿命】:

一般4~10年

【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现象称夜现周期性。

它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

班氏微丝蚴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为晚上8时至次晨4时。

【致病】1.急性期超敏和炎症反应:

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丝虫热。

在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即丝虫热。

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淋巴系统阻塞是引起丝虫病慢性体征的重要因素。

【原因与表现】:

急性病变不断发展,症状反复发作,局部出现增生性肉芽肿,肉芽肿的中心可见变形的虫体和嗜酸性粒细胞,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还有大量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组织反应继续出现,最后可导致淋巴管的部分阻塞以致完全阻塞。

在阻塞部位以下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甚至破裂,淋巴液流入周围组织。

⑴象皮肿;⑵睾丸鞘膜积液,在班氏丝虫病中较常见;⑶乳糜尿(4)隐性丝虫病也称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3、微丝蚴血症

【实验诊断】1.病原诊断

⑴血检微丝蚴:

取血时间晚9时至次晨2时为宜。

(因为有夜现周期性)、

1)厚血膜法:

取末梢血60µ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溶血镜检。

2)新鲜血滴检查法:

取末梢血1大滴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加盖片后立即镜检,观察微丝蚴的活动情况。

本法适用于教学及卫生宣传。

3)浓集法:

取静脉血1~2ml,经溶血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

4)海群生白天诱出

⑵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⑶成虫检查法

【流行】⑴传染源:

血中有微丝蚴的带虫者及病人⑵传播媒介:

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次要媒介有中华按蚊。

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医学原虫概述

【生活史】:

1.简单型:

原虫在人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2.循环传播型:

完成生活史需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作为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在两种宿主体内分别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呈世代交替现象。

3.虫媒传播型:

完成生活史需经吸血昆虫体内的无性和(或)有性繁殖,再经昆虫吸血感染人或动物。

【生理】:

原虫具有运动、营养、代谢及生殖能。

1.运动:

运动细胞器;2、摄食:

(1)渗透:

变动扩散或主动运输

(2)胞饮:

伪足;(3)吞噬:

胞口;3、代谢4、生殖:

(1)无性生殖:

A.二分裂生殖B.多分裂生殖C.出芽生殖

(2)有性生殖:

A.接合生殖B.配子生殖(3)世代交替现象(掌握):

即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交替进行。

◆常见的引起腹泻的肠道原虫(腹泻原虫):

1.溶组织内阿米巴2.蓝氏贾第鞭毛虫3.结肠小带纤毛虫4.隐孢子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生活史】:

1、感染途径:

经口;2、感染期:

4核成熟包囊;3、致病期:

滋养体;4、寄生部位:

结肠

【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