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939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docx

《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docx

海门水都规划说明lp

海门市东入口系列规划

“海门水都”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海门市东入口系列规划1

“海门水都”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1

一、规划背景2

二、现状条件分析2

1、区位分析2

2、用地构成2

3、交通条件2

三、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2

1、规划原则2

2、规划设计依据3

3、总体定位与总体构思3

四、规划布局与结构4

五、道路系统规划4

1、交通体系4

2、出入口设置5

3、停车5

4、城市道路的减速处理5

六、绿地系统规划5

1、总体设计思想5

2、绿地系统5

3、景观系统6

4、水系规划6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7

1、城市公共设施7

2、社区公共设施7

八、市政工程规划7

1、规划原则7

2、给水工程7

3、污水工程8

4、雨水工程8

5、供电工程8

6、通信规划9

7、燃气工程9

8、环卫工程10

9、综合管线规划10

10、消防工程规划10

11、人防工程规划10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

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10

2、各分区指标11

附件一“海门水都”居住区规划及青海东路沿线城市设计第一轮成果修改意见13

附件二“海门水都”居住区规划及青海东路沿线城市设计第二轮成果修改意见14

一、规划背景

海门水都居住社区基地位于海门市城东,基地北至海门河、东至民生河、西至瑞江路、南至青海东路。

上述范围包括的规划基地总面积约为71公顷。

为了更好的进行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海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了四家单位进行了规划设计招标,并进行了专家评审。

最后对四家设计单位所提交的方案进行了优缺点的评价。

本次规划设计是基于上述招投标活动以及专家评审的结果,结合开发区管理者的意见,对上述四个方案的优点进行综合,缺点进行规避,所得出的综合调整方案。

二、现状条件分析

1、区位分析

海门水都居住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海门市城市中心区东侧,北接海门河城市绿带,南靠解放路城市东西向公共设施发展轴。

基地兼备海门河的郁郁葱葱,解放路的熙熙攘攘,可谓动静之间,确是创造城市居住特色、提高城市居住品位的极佳地带。

2、用地构成

青海东路北侧主要为“海门水都”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基地,被海门河、建设河、通沙河、民生河环绕,主要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大片农田,缺少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和基础市政设施。

居住建筑除在建的荣盛花园小区,基本以农居为主,沿海门河和民生河散布,布局大体有序,多为二层坡屋顶。

“海门水都”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现状用地构成一览表:

用地

单位

数值

比例

规划总用地

ha

71.0

100%

R2-二类居住用地

ha

6.1

8.5%

R3-三类居住用地

ha

8.6

12.0%

C1-行政办公用地

ha

0.3

0.4%

C2-商业金融业用地

ha

0.4

0.6%

C5-医疗卫生用地

ha

1.0

1.4%

M2-二类工业用地

ha

15.9

22.3%

M3-三类工业用地

ha

4.0

5.6%

G1-公共绿地

ha

1.8

2.5%

S1-道路广场用地

ha

2.3

3.3%

E1-河流水域

ha

4.1

5.7%

E2-农田

ha

26.9

37.7%

3、交通条件

城市次干路原人民东路、青海东路从规划基地南侧穿过,青海东路与336省道相衔接,是目前海门通往启东的交通性城市主干路。

城市主干路民生路位于基地东侧,接海门河北工业区。

基地内有两条在建城市道路――城市次干路浦江路和主干路丝绸东路。

基地北侧海门河为7级航道。

三、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1、规划原则

1.1、人性化原则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营造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

2.2、生态性原则

尊重基地特有的自然特征,强调其在城市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3、实用性原则

重视土地的使用价值,规划设计多种不同特色的住宅,满足不同市民不同层次的多种需要。

2.4、经济性原则

规划设计贯彻经济原则与效益原则,考虑开发建设的可行性,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效益问题。

2.5、合理性原则:

考虑组团式布局,有利于起步与分期开发,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2、规划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海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绿化条例》

●1:

1000电子地形图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海门水都居住社区设计投标成果及专家评审意见,方案修改意见

●江苏省海门市的有关规范和要求及中期汇报甲方修改意见

3、总体定位与总体构思

1)总体定位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基地现状和基地周边的生态和公共设施水平,本规划将海门水都居住社区定位为区域内具有时代创新特色和示范作用,并且能够体现场地精神,集居住、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的、具有浓郁滨水特色的现代城市生态社区。

2)总体构思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水体环境的充分利用

——周边四条水体的综合利用

规划区四周为海门河、民生河、建设河、通沙河所环绕。

是规划基地的最大特色。

四条河流宽度不同,周边情况各异。

本次规划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手法。

——由河到湖,“隐龙湖”的构思,对海门水体环境特色的补充。

海门市滨江临海、河网丰富。

但目前海门市水体中缺少“湖”

的形态,在水体的形态上有所缺憾。

本次规划通过沟通海门河与通沙河,开挖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湖面,其形态隐喻一条游动的龙,故冠名为“隐龙湖”。

——由“隐龙湖”所组织的城市居住社区中心。

“隐龙湖”贯穿于浦江路、丝绸东路两侧,浦江路作为城市道路的尽端,非常适合组织居住社区中心。

在这一区域布置了社区管理、健身、商业、文娱中心,布置一个中型超市以及一个幼儿园,这一区域,将成为居住社区繁荣祥和的社区中心。

城市足迹,迈向家园——对城市空间的有机延续

——规划区西南角土地的合理利用

规划区西南角瑞江路与青海东路路口,是重要的城市节点,本次规划对这一地区加以合理利用,与其他公共建筑一道形成城市的标志性地区。

——对城市轴线空间的延续造就对居住社区的认同

规划基地的另外一个重要特色是在基地西南角对应了海门铁塔——海门城市雕塑的人民路轴线,她是海门市民认同的重要轴线登高望远,一览众水——对居住方式的全新诠释。

在本次规划的构思中,这条轴线应该与海门水都居住社区产生某种联系,我们以局部东南向的建筑布局延续这条轴线的空间,以步行交通的方式延续这条轴线的行为与活动,使社区中的居民能够沿着这条海门的城市足迹,迈向自己的家园。

而城市中其他人,也能够因为这条轴线,认识、欣赏和认同这个社区。

——随水组织的高层住宅

“隐龙湖”一侧布置的高层建筑群,与水体相映成趣,高度变化错落有致,形成海门市的标志性居住区形象。

建设河、海门河侧的高层建筑,都为城市空间丰富了新的形象。

——变化丰富的高层住宅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住宅区的逐步增多成为必然。

在本次规划中,高层住宅区的有机组织是另一个重要特色,住宅高度从12层至28层不等,形式采用板式与点式相结合,形成错落有致、变化丰富的高层住宅景观。

为了进一步突出“海门水都”的社区主题,高层住宅与水的结合成为本次规划构思的重要考虑因素。

几乎所有的高层住宅布局都与水发生联系,灵动的水体与挺拔的建筑相得益彰,可谓,湖边的人成为楼上的风景,而楼上的窗则装饰了湖边的梦……

四、规划布局与结构

整个“海门水都”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由丝绸东路、浦江路、民生路分为Ⅰ、Ⅱ、Ⅲ三个居住小区和民生路东侧的安置区,各相互独立建设和管理的小区通过城市支路和公共绿地系统有机的组织,形成一个大型的具有复合功能的具有浓郁滨水特色的现代城市生态社区。

Ⅰ号小区位于丝绸东路以北,中心绿地两侧为高层住宅环绕隐龙湖布置,两端为多层住宅区。

Ⅱ号和Ⅲ号小区位于浦江路两侧,为两个以多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小区,局部点缀点式高层住宅。

各个小区均分为A区和B区两个部分,有利于分期开发和建设。

其中Ⅱ号小区西南角结合青海东路和瑞江路城市节点布置了城市级公建,主要功能为酒店和商务公寓,作为城市功能的延伸,也有利于海门东入口形象的塑造。

民生路以东为多层、高层混合的居住小区,规划为安置小区。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以商业购物为主,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布置在各小区的附近,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公共绿地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种是以中心区“隐龙湖”为主的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另一种是在各小区内布置的小区级公共绿地。

第三类是与周边四条水系相结合的城市滨水绿地。

五、道路系统规划

1、交通体系

社区的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道路有机衔接,形成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小区主路、小区步行路等结构清晰、分级明确的道路交通系统。

规划区道路在保证内外交通联系便利、顺畅的前提下,创造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系统。

同时,又将道路设计与住区内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

小区车行入口多设置在规划的城市支路上,并且每个小区都有与整个地块的绿化系统相结合的步行入口。

小区车行主路以环路为主,次要道路(主要是提供停车和紧急状况下车直接到单元门口)呈枝状与主路相连;绿化主轴与每个组团相通,以使绿化步行主轴内步行道路与组团内的宅间小路相通。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另一方面,车行和步行路线又可以直接与住户相联系。

区内车行道路分为三级:

①居住区级道路(城市支路):

道路红线16m,,其中车行道宽7m;②小区主要道路:

道路红线10m,其中车行道宽5m;③一般入户道路:

多层住宅宽3m,高层住宅宽4m。

2、出入口设置

在各小区的出入口设置上,Ⅰ号小区设两个车行入口、一个步行入口,Ⅱ号小区A区设1个车行入口,Ⅱ号小区B区设两个车行入口,两个人行入口,Ⅲ号小区A区设两个车行入口,一个人行入口;Ⅲ号小区B区设一个车型入口。

安置区AA区各设一个车行出入口。

规划在分别设置每个小区的出入口时,同时考虑它们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以及出入口之间的对位关系,使小区与小区、小区与城市之间形成合理的沟通与联系。

3、停车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小汽车的日异增长,充分考虑停车场库的安排。

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布置机动车停车位共计约4254个(户均一个,商业服务按0.5个/百平米建筑面积计算)。

主要方式是:

路边停车:

结合小区主路和组团路的周边式布局方式,就近安排沿路停车位

宅间绿地架空的半地下停车:

利用住宅宅间绿地抬高而采用的半地下的方式组织停车。

地下停车:

在公共绿地下设置地下停车库。

规划区内自行车按每户2部计,共计9000个。

采取与住宅附近及高层、小高层住宅地下一层结合布置的停车方式。

4、城市道路的减速处理

海门市总体规划确定丝绸路为城市主干道,浦江路为城市次干道。

海门水都的建设,要求逐步降低这两条道路的交通量。

对于丝绸东路,采取在浦江路交叉口出设置环岛降低车速的方式,对于浦江路,采用设置社区入口大门的方式。

在两条道路的路面上,设置机动车行减速装置,以降低行车速度,保障社区居民的出行安全。

六、绿地系统规划

1、总体设计思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已逐渐从“谋生”的阶段转入“乐生”的阶段,人们日益重视生活的质量,对于居住的要求远不仅止于一个遮风蔽雨的“蜗居”,而是愈来愈注重整体的环境质量,因而住宅小区户外绿化环境的塑造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整体质量,对于建设现代文明居住小区,提高居民居住舒适度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2、绿地系统

整个“海门水都”的绿地系统包括了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小区级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的附属绿地、滨河绿地、以及道路绿地五个部分。

不同等级和不同性质的绿地,围绕着核心景观区和景观主轴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组织的绿地系统。

社区的中心绿化为隐龙湖水系及其周边绿化,隐龙湖作为海门水都社区的标志性公共空间,绿化与景观的处理重点在于创造便于市民近水、亲水、戏水的滨水空间与滨水设施。

在这一区域开阔的水面,修葺设施丰富的硬地、湖中的绿岛相映成趣,成为整个海门市区值得称道的市民活动空间。

在每个小区中,均设置了特色各异各自的公共绿化。

Ⅰ号小区利用高层住宅之间的间距,形成开阔的整体中央绿化;Ⅱ号小区结合城市轴线的延伸段,串联两个组团绿化,形成空间层次丰富的小区中央绿化;Ⅲ号小区结合小区的步行出入口设。

置了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社区中心绿化。

安置区则结合民生河滨河绿化组织小区中心绿化。

垂直绿化也是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设计运用墙面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手法,既能起到隔音效果,又能减少外墙吸热,保护外墙墙面,美化城市环境。

主要考虑的垂直绿化有:

1)部分山墙两层左右以下部分,加以墙面绿化;

2)住宅建筑南北退台处,结合退台,进行屋顶绿化;

3)半地下车库顶部平台部分,进行屋顶绿化,使其为住宅间居民休息游憩的又一良好环境。

3、景观系统

本次规划设计在整体规划结构布局的基础上,着意强调住宅小区整体绿化环境的塑造。

首先,本规划突破了以往一些规划中小区绿化环境视为“边角料”的零散无序现象,而是提出了“一轴一区”的景观结构,将城市绿地、小区绿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生态和谐理念作为绿化环境的整体宗旨,充分融合到每一个住宅组团环境中,继而营造出一个整体和谐可亲,充满诗情画意的人居环境。

规划中贯穿Ⅰ、Ⅱ、Ⅲ三个居住小区的“隐龙湖”水系、商业空间和生态绿化相结合,形成中央核心景观区,该核心景观区通过与贯穿各个居住小区之内的公共绿地相互联系,将各个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覆盖整个“海门水都”的绿色网络。

每一个住宅组团的景观都与绿化结点相呼应,保证每一户都能直接与绿地相联系,形成以绿地、广场为主,结合点线面的多样空间形式的组合。

除此之外规划一条和人民路相对的景观主轴,把城市景观引入社区,把社区作为“城市足迹”的有机延续。

4、水系规划

围绕着基地的四条水系,以及核心景观区的“隐龙湖”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

海门河和民生河具有一定的航道功能,其驳岸已经建成,本方案将其滨河绿地设计为景观生态性河道,以之作为“海门水都”的边界景观带。

海门河沿岸留出30米河道绿化,民生河沿岸留出15米河道绿化。

通沙河和建设河比邻城市道路,同时也是城市滨水界面,这两条河流河道宽度较小,河岸不高,通过规划的整治与梳理,将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滨水休闲空间。

以硬制护岸的处理方式为主,提供与城市休闲生活相适应的城市滨水空间。

通沙河分为三个区段进行处理,西侧为与通沙河的交汇处,命名为双溪区,两河交汇处的双溪广场是这个区域的核心;中段为浮岛区,取义为通沙河上为丰富河面景观层次设置的小浮岛;东段为杏林区,取义为东侧的开发区医院,杏林广场是这一区域的核心景观。

建设河两侧分为两个区段处理,丝绸路以北为居住区内部空间。

重点在于丝绸路与青海东路之间的区段。

这一区段建设河西侧已有建成的城市公共绿化,规划予以保留东侧规划为海门滨水啤酒休闲街与双溪广场,与这一区域的酒店及高层白领公寓相配套,成为海门市具有特色内容的滨水休闲空间。

第三种类型为本次规划新开挖的隐龙湖,它具有海门市少有的湖面的水体形态,开阔的湖面景观将成为海门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水体的处理,对于本次规划至关重要,三种类型的水面特色各异,相互映称,共同烘托“海门水都”的全新主题。

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城市公共设施

规划区西南角呼应海门市人民路轴线,建设了商务办公(酒店)与高层商务公寓,在上午办公建筑的北侧,建设一条具有特色的海门滨休闲酒吧街,在规划区东南,为开发区医院。

2、社区公共设施

海门水都居住社区强调其“社区”的概念,重点在于其为现代居住生活配备的全面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1)商业设施

在浦江路两侧,规划配备了满足人民日常购物活动的商业设施。

在丝绸路与浦江路交叉口东南角,配备了大型超市与日用品购物中心,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浦江路两侧结合社区步行出入口,配备了若干餐饮与娱乐休闲的设施,小型的特色零售店一应俱全。

2)文化娱乐设施

在浦江路的尽端,隐龙湖的北侧,规划配备了满足日常健康、文娱需求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

在超市的3-4层,也可以配置为社区的健身娱乐设施。

3)教育设施

在教育设施方面,海门水都社区考虑到基地东西两侧中小学的存在,没有配备中小学,但根据社区人口的和服务半径的需求,配备了三个幼托。

4)物业与行政管理设施

行政管理与物业设施结合个小区的中心绿地配置,也可以在隐龙湖北侧的文化娱乐建筑中配置。

八、市政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充分重视市政工程设施的物质支撑作用,认为市政工程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系统,市政工程设施对于保障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创造舒适、安全、方便、优美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本区的市政工程设施规划充分反映先进的科学技术、可持续的环保理念、高尚的生活需求、宜人的住居环境。

有关设施的布置和工程系统的选择充分体现节地、节水、节能的理念,既体现适度超前,又有利于实施操作。

3)本区中各项地面设施除了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外,在规划时,将其作为空间构成要素进行布置,并在建筑形式上要求与小区总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克服以前市政设施影响小区空间布局(如建筑风貌)的弊端。

尤其注意将设施的功能与空间景观相融合。

4)坚持动态和可持续开发的理念。

各街区内的市政工程设施和管线根据开发分期保持相对独立性,以便于分期开发;同时,又注意各分期市政工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呼应,以便于滚动发展,最终形成完整的住区。

5)本区的市政工程管线大部分地下敷设,以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并且尽量一次敷设到位,确实没有条件实施的,预留管位,以利于后续发展。

2、给水工程

1)用水量计算

居民生活用水按最高日260L/人·d

公共建筑用水(建筑面积)20L/m2·d

市政绿化用水(用地面积)2L/m2·d

消防及未预见用水以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计

本区最高日用水总量约为5469.53m3/d。

2)水源选择

本区水源主要接自周边城市道路下的城市给水管道。

3)管网布置

进入小区给水干管管径为DN150DN~200。

给水管布置在小区道路的东、北侧,敷设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埋深控制在0.6-1.0m左右。

给水管材选用球墨铸铁管,入户管选用UPVC管、铜管或钢塑复合管。

4)优质饮用水供应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水质的要求日益增强,所以应考虑优质饮用水的供应问题。

比较通常的方法是桶装供应和家庭用净水器,可由用户根据情况选择。

饮用水桶装供应方式,应由物业管理人员定时派送到各用户,桶装水集散站可设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内。

本区亦可考虑采用优质饮用水管道直接供应的方式,即在本区设一座饮用水净化站,将自来水净化处理后,由专用的饮用水管道输送至各用户,从而达到用户拧开水龙就可直接饮用的目标。

3、污水工程

1)污水量确定

本区污水主要来自家庭和公建的生活污水,取0.8的排供系数,则本区污水总量4375.62m3/d。

2)污水处理

本区污水按地块汇集后,就近排入周边小区道路上的污水管道,并最终进入各小区周边的城市污水干管。

3)管网布置

本区污水管网采用分区制,Ⅰ、Ⅱ、Ⅲ号小区和安置区各分两个排水分区。

接入城市污水管道的地块污水干管管径为D250。

污水管道布置于小区道路的西、南侧,车行道下,埋深控制0.7-3.5m。

4、雨水工程

1)选用南通市暴雨强度公式

2007.34(1+0.75lgP)

q=———————————升/秒.公顷

(t+17.9)0.71

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p—设计重现期(年),取1年

t—地面流行时间t(min)起点取10-15分钟。

综合径流系0.7。

雨水设计流量Q=Ψ·Q·F

2)管网布置

根据各居住组团划分排水片区,就近排入建设河、通沙河和民生河以及丝绸东路城市管网。

排入河道和接入城市雨水管道的地块雨水干管管径为D800。

本区雨水管网采用分区制,按照场地竖向设计和工程管线的要求,将各小区分为若干个雨水排放区:

Ⅱ、Ⅲ号小区和安置区各3个分区,Ⅰ号小区2个分区。

雨水管道布置在小区道路的东、北侧,置于车行道下,埋设控制0.7-3.5m。

5、供电工程

1)用电量计算

本区的居民生活用电标准:

居住建筑50W/m2(建筑面积),公共建筑按80W/m2(建筑面积),市政及不可预计用电量按上述用电量的5%计,则本区的用电总负荷为31916KW。

综合同时系数取0.7,则变压总负荷约为23458KVA。

居住建筑530028m2,公共建筑67685m2。

530028×50+67685×80=31916KW

31916*1.05=33512KW

33512*0.7=23458KW

2)电源配置

本区的10KV线路由瑞江路、民生路、青海东路上的城市10KV主干线路接入。

根据用电负荷预测及该区域用地布局,考虑设置三座10000KW开闭所。

根据各小区的具体负荷,设置10个10KV变电站,变电站容量采用3×800KVA。

小区内的10KV变电站采用独立布置方式,布置于住宅间的草坪上。

3)供电线路

10KV和380/220V线路全部电缆地埋。

10KV电力线采用电力排管的方式敷设。

电缆布置在小区道路的西、南侧,敷设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埋深0.6-0.8m。

6、通信规划

1)电话量计算

本区电话按每户平均1.5线的标准配置,公建按100m2/线的标准配置,则本区所需电话总量约为7420线。

2)电话来源

规划在本区东侧入口处建立本区的信息中心,主要负责电话和相关通信业务。

信息中心由光缆与城市电话分局联系,光缆经青海东路上的电话管道引入。

3)管网布置

管线埋设采用电话电缆管道埋设方式,支线管道孔数与规格,除应满足其服务范围内终期通信线路的需要外,尚预留1-2孔作备用,以适应未来信息技术发展。

通信线路布置在道路西、北侧,敷设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埋深0.6-1.0m。

4)、有线电视

规划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00%。

普通住户一户2终端。

规划小区内有线电视电缆与电话电缆同时敷设,占用其中的1-2个孔道。

5)、移动通信

在规划区西南角海门河沿线控制绿化中设移动通讯发射塔一座。

7、燃气工程

1)用气量计算

规划本区的居民生活用气指标采用1标立方米/日·户,用气量为0.4254万标立方米/日;公建用气指标采用1标立方米/日·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用气量为0.1121万标立方米/日;则总用气量为0.5375万标立方米/日。

2)气源选择

本区拟建2座燃气调压站,从东西两侧接入城市中压燃气管道,以满足未来用气要求。

3)管网布置

低压主干管道沿小区内主要道路布置,枝状接入各用户。

燃气管用布置于小区道路的西、南侧,敷设于人行道下,埋深0.7-1.2m。

8、环卫工程

1)本区垃圾采用分类收集的方法,居住区在组团主要出口分别设置垃圾收集点,公建自设垃圾收集点。

2)结合公共建筑和公共绿地设置公共厕所,规划范围内共设5处。

9、综合管线规划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位置,雨水、污水线一般布置在快车道或非机动车道中间,三块板道路或道路红线宽度大于50m时一般两侧布置,其它管线尽量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面。

在道路西侧(北侧),从道路红线向中心线方向主要有电信(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