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828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

《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

北京市各行政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

2017年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综合题

【2017东城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茶,是一种植物,却与我们的文化根脉相连。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1-6题。

(共12分)

①中华茶艺,孕育于汉魏,滥(伤觞)于隋唐,发展于宋元,成熟、光大于明清。

茶由药用而变为日常饮品,已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而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

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烦繁),复又返璞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

它与时代风气相涤荡,逐渐趋于艺术化和人文化。

②唐代以前的茶具,文献有所提及,但大都语焉不详。

那时茶具与食器不甚分明,相混而用。

自从“茶圣”陆羽创作了《茶经》后,“茶道大行”,中国的茶,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茶经•器》列举了数十种煮茶和饮茶的器具,成套茶具,曾风靡朝野,以致“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③如果说唐代茶具以古朴为特点,那么,宋代茶具则以绮丽为时尚。

宋代茶具,较之唐代,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改为茶瓶,茶盏尚黑,又增加了“茶筅(xiǎn)”。

这一切,都是与宋代风行的“斗茶”(一种近乎游戏的饮茶方式)时尚相适应的。

④明清茶具呈现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表现为(祟崇)尚陶质、瓷质。

但这类陶瓷茶具之精巧绮丽,又非唐人、宋人所能企及。

明代开始,对茶盏色泽的要求,又出现一大转变。

明人屠隆《考盘余事》中称“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许次纾《茶疏》说“纯白为佳”。

到了后来,白瓷茶具发展至“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程度,成为十分雅致的艺术品。

⑤明清茶具,最为后人所称(到道)的,除了白瓷,就是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陶盏的创制和普及了。

明代宜兴紫砂茶壶,造形典雅,工艺独具匠心,一些制壶名师的作品更是珍奇瑰宝。

⑥茶具的发展,。

这一轨迹,与茶自身的发展,饮茶方法的演进,也是同步合拍的。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滥伤返璞(pǔ)归真B.自简趋繁风靡(mǐ)

C.崇尚声如磬(pán)D.称到绮(qǐ)丽

2.在文中第⑥段“”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富丽、古朴、典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从中涌现出来

B.流露出富丽、古朴、典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

C.典雅、富丽、古朴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从中映现出来

D.显示出古朴、富丽、典雅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

3.“绮”有两个常用义项。

下面诗句、文句中加点的“绮”,与文段中“但这类陶瓷茶具之精巧绮丽,又非唐人、宋人所能企及”一句中的“绮”,属于同一个义项的一句是(2分)

A.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宋•苏轼《登州海市》)

B.同舍生皆被绮绣。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乐府诗集•陌上桑》)

D.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宋•张俞《蚕妇》)

4.品茗会友是文人生活中的一件雅事,不少诗作就是在悠悠茶香中酝酿出来的。

对下面与茶有关的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唐•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理解:

“谁解助茶香”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慨叹世人很少有人能品鉴茶的香味和其中蕴含的真谛。

B.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理解:

“从来佳茗似佳人”把好茶比作美人,形象地写出好茶的美味,令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C.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盘香的烟)来。

(宋•张镃《竹轩诗兴》)

理解:

“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叶子的声音与升起的烟缕相伴的动态。

D.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理解:

“碧云引风吹不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碧绿的茶水,热气袅袅不断的样子。

5.对下面四幅与茶有关的名家书法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幅作品虽然只有十四个字,但通篇气韵生动,神采飞扬。

B.第二幅作品用墨丰赡,骨力洞达,丰秀雅逸。

C.第三幅作品无一倦笔,劲实端严,颇有二王楷法。

D.第四幅作品方劲古拙,讲究“蚕头雁尾”和“一波三折”。

第一幅《苦笋帖》(唐•怀素)第二幅《啜茶帖》(宋•苏轼)

第三幅《茶录》(宋•蔡襄)第四幅《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宋•黄庭坚)

6.如果为茶室选择一幅对联,上联为“石鼎火红诗咏后”,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窗横幅画江南B.非叶非花自是香

C.竹炉汤沸客来时D.含露梅边煮岭云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D

A

C

D

C

分值

2

2

2

2

2

2

【2017西城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共8分)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击退了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

红军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征服了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

长征的胜利,是理想的胜利,是信念的胜利。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zhènhàn)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劣(lüè)“万”字的第二笔是撇

B.劣(lüè)“万”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勾

C.劣(liè)“万”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勾

D.劣(liè)“万”字的第二笔是撇

(2)根据文中注音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用正楷填写汉字。

(2分)

答:

(3)对画线成语中字的解释和在方框处填写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穷凶极恶”的“穷”是达到极点的意思。

B.“穷凶极恶”的“穷”是达到极点的意思。

”。

C.“穷凶极恶”的“穷”是没有出路的意思。

D.“穷凶极恶”的“穷”是没有出路的意思。

”。

(4)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末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实现了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进军

③宣告了敌人消灭红军图谋的彻底失败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2.长征即将胜利,毛泽东带领红军越过岷山之后,回顾长征,心潮澎湃,写下了《七律长征》。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第

(1)-

(2)题。

(共2分)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对毛泽东的这幅书法作品,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

A.笔法遒劲有力,结构简省,气势磅礴。

B.运笔自然流畅,线条奔放,纵任狂放。

C.字体大小参差,方正端庄,浑厚大气。

D.用笔收放自如,讲究布局,一气呵成。

(2)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将下列印章按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1分)

 

1②③④

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

3.有同学设计了下面这副对联,以表达对长征的敬意。

在对联横线处填入短语,内容和形式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

红军长征,跋涉①,丈量②;

下联:

志士苦战,历经③,魂舞④。

A.①九死一生②千山万水③神州大地④华夏长空

B.①千山万水②神州大地③九死一生④华夏长空

C.①千山万水②华夏长空③九死一生④神州大地

D.①神州大地②华夏长空③千山万水④九死一生

4.以物喻人是常见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关注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将物的自然属性赋予人的精神品格。

学校板报组计划出一期赞美红军战士精神品质的板报,准备用梅花、菊花、松树中的一种作为装饰,请你为板报组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2分)

选择:

理由:

答案:

1.

(1)C(2分)

(2)震撼(2分,字形正确1分,书写1分)(3)A(2分)(4)D(2分)

2.

(1)C(1分)

(2)B(1分)

3.B(2分)

4.答案示例:

梅花,斗霜傲雪,象征着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菊花,不畏严霜,象征着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松树,坚韧挺拔,象征着红军战士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评分标准:

2分。

【2017海淀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1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共6分)

2016年10月17日,酒泉大漠,烈焰升腾,神舟十一号飞船向着寥廓苍穹再一次踏上了中国航天的飞翔之旅!

11月18日,内蒙草场,天高云淡,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飞船安全着陆。

33天的历程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彰显出航天大国的实力。

中国航天的不断飞跃,源自每一代航天人。

60年前,钱学森、邓稼先、梁思礼等学界精英,历经艰难回到祖国。

在航天事业蹒跚起步时,他们面对既无基础也无外援的情形,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攻克难关。

他们是奠基者、先行人,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王永志、戚发轫等后来的攀登者。

中国航天的不断飞跃,更源自每一代航天人。

从“两弹一星”到“一箭多星”再到“载人航天”,60年来自力更生、探索创新是航天事业不变的旋律。

而今的“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不断开拓创新,仅用3年多时间就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风雨一甲子,航天六十年。

在发展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与创新为伴,砥砺前行,让民族的飞天梦不断成真!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寥廓láo着陆zhuó“舟”字的第四笔是:

B.寥廓lào着陆zháo“舟”字的第四笔是:

C.寥廓láo着陆zhuó“舟”字的第四笔是:

D.寥廓lào着陆zháo“舟”字的第四笔是:

(2)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  ②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  

③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④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家中,悬挂着一幅郭沫若创作的书法

作品《赠钱学森》,下面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

B.秀美而不失骨力,流畅而又疾徐有致。

C.采用楷书书体,中正平稳,浑厚大气。

D.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展现书者风范。

2.参观航空航天博物馆后,李立同学写下了一段观后感。

这段文字

中字、词、句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

(3分)

  参观航空航天博物馆时,一件件展品带给我许多的思考。

千百年来,我们始终对那

星罗棋布的太空怀有浪漫的想象与探索的激情。

能否使梦想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要有勇

于创新的精神。

正所谓“云海飞舟越九天尽显民族豪迈,大鹏展翅冲宵汉皆缘科技创新”。

我愿在求知路上不断探索,将来也能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字:

词:

句:

3.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

(1)-

(2)题。

(共4分)

1.战国时李冰在蜀郡做郡守。

蜀地有一条岷江,年年涨水便成灾,水退农田又干旱,百姓苦不堪言。

为解除百姓疾苦,李冰决心建造都江堰。

2.如何使江堰既有泄洪能力,又能引水灌溉农田呢?

李冰先沿岷江两岸实地考察,又向百姓征求好建议,最终决定采用筑堤分流的方法治水。

3.在开凿玉垒山时,李冰采纳老农建议,用火烧岩石再浇冷水使之爆裂的方法,成功开凿出“宝瓶口”。

4.但该工程完成后不久,李冰发现,宝瓶口地势高,江水很难流入其中,达不到引水灌溉的目的。

于是李冰又带领百姓在岷江上游的江心采用堆砌石块的方法筑分水堰。

5.岷江水急,大石块在洪流中摇摇晃晃,很难固定。

李冰不得不再想别的办法。

在考察中他发现蜀人在江边洗衣时用竹笼盛衣,既挡水又稳固,不禁心中一动,深受启发。

6.于是,李冰号召大家编大竹笼,再在竹笼中装满石块,而后层层堆砌,终于筑成了牢固的分水堰。

后来用这个办法又筑成了飞沙堰。

从此,蜀地。

(1)结合前5幅画的内容,为第6幅画补写一句话。

(2分)

答:

(2)结合连环画的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全。

(2分)

,李冰开创千秋业;

导流灌溉,江堰长留百代功。

答案:

1.

(1)C

(2)B(3)C(共6分。

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

2.字:

宵词:

星罗棋布句:

能否使梦想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共3分。

字词句各1分)

3.

(1)示例:

没了涝旱之灾,成了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地。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示例:

筑堤治水(2分)

【2017朝阳期末】

一、语段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5题。

(共11分)

【甲】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分别用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品格。

梅,枝干疏斜,暗香盈盈,盛开于百花未开之时,常被看作孤傲不群的高洁之士;兰,花香清远,多生于幽僻之处,不因无人而不芳,常被看作只求胸中志向的坦荡君子;竹,虚心劲节,经冬不凋,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常被视作虚心自持的谦谦君子;菊,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艳于百花凋零之后,历来被看为恬然处世的世外隐士。

1.对文中加点字的间架结构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送”是左右结构“恬”的第二笔是“丨”。

B.“送”是左右结构“恬”的第二笔是“丶”

C.“送”是半包围结构“恬”的第二笔是“丶”

D.“送”是半包围结构“恬”的第二笔是“丨”

2.欣赏《咏梅》前四句诗,说说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答:

3.依据上面的文字进及文化积累进行推断,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梅

B.空谷有佳人,翛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

C.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竹

D.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菊

4.除了上面的诗句,古诗词中还有许多描写或赞誉“花中四君子”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

句。

(2分)

答:

5.综合两则材料中关于梅的信息,用一句话表述你对梅的认识。

(要求:

用“因为……所

以……”或“不但……而且……”的句式)。

(2分)

答:

答案:

1.C(2分)

2.答案示例:

万丈悬崖之上,一丛艳丽的红梅在冰雪中绽放。

(3分)

3.A(2分)

4.答案示例: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分)

5.答案示例一:

梅不但外形俏丽,而且无惧冰雪严寒,是当之无愧的花中君子。

答案示例二:

因为梅在严酷的环境中绽放自己俏丽的英姿,所以是君子的象征。

(2分)

【2017丰台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汉字不仅是我们书面表达的工具,而且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共15分)

1.“合”字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自然与社会的基本态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2)题。

(共4分)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传统民居形式,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整个院落布局敞亮、严整、精巧,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使人有舒适雅静之感。

,它将很多元素,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都“合”在了一起。

“庭院深深深几许”,只有在这古老的院落中间,才能感受到这中国式的诗境。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曲(qǔ)折“老”字的笔顺是

B.曲(qū)折“老”字的笔顺是:

C.曲(qū)折“老”字的笔顺是:

D.曲(qǔ)折“老”字的笔顺是:

(2)根据语意,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合”字的精髓体现在整个四合院中

B.“合”字的精髓不止体现在四合院中

C.四合院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合”字

D.四合院的精髓不止是一个“合”字

2.大多数的汉字是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关或音义相连的部分组合而成。

组合之中,体现着中国人独有的智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2)题。

(共4分)

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才思敏捷。

一天他与文友在江边漫游,吟诗作对。

见有养蚕农家,一位颇负的文人即兴吟出:

“蚕为天下虫。

”将“蚕”拆为“天”和“虫”,,难倒众多才子。

正巧一群鸿雁飞过,江淹灵感触发,对出一联,顿时博得一片喝彩。

(1)文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胜名别出心裁B.胜名别出心材

C.盛名别出心材D.盛名别出心裁

(2)根据文段内容和你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试拟出江淹所对的一联:

(2分)

3.谐音歇后语充分利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集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读起来饶有趣味。

下面不是谐音歇后语的一项是(2分)

A.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B.狐狸们吵架——一派胡言

C.油画卷门神——话里有话D.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

4.古人的智慧通过文字语言传承下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阅读下面连环画,选出与这个故事有关的成语。

(2分)

1.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发兵讨伐孤竹国,管仲随军出征。

2.齐军因不熟悉孤竹国的地理,凯旋途中迷失了道路。

3.齐军误入山谷,齐桓公赶忙派出人马,分头寻找出路。

4.可是山高谷深,到处陡壁悬崖,派出的人怎么也找不到出去的路。

5.管仲对齐桓公说:

“老马之智可用也。

”吩咐将几匹马辔缰解开,放他们自由行走。

6.齐军跟后面,走出了山谷,摆脱了困境。

A.马到成功B.老骥伏枥C.按图索骥D.老马识途

5.匾额以文字艺术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中的文学、篆刻、建筑装饰等元素融为一体。

右图是故宫的养心殿,这里是皇帝日常召见大臣、商讨政务和引见官员的地方。

请你从下面左侧四块匾额中挑选一块悬挂在大殿上,并说明理由。

(3分)

A

 

B

 

C

 

D选项:

理由:

答案:

1.

(1)B

(2)C

2.

(1)D

(2)鸿是江边鸟

3.A4.D

5.选项B理由:

因为楷书端正严谨,与养心殿日常政务活动的氛围一致。

(评分说明:

选择1分,理由2分,意近即可)

【2017石景山期末A卷】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

(2)题。

(共3分)

(1)某个外国中学生团队到你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其中有交换礼物的环节,跟你结对的外国学生最喜欢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你要送他一张中国古代书法的邮票作为礼物,下列邮票中最适合的一张是(2分)

 

AB

 

CD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你上面所选行书作品的名称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1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题。

(共6分)

第5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八月》

颁奖词:

《八月》是一部气质独特的作品,全片以黑白影像呈现,透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旁观大人的世界,然而它不只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更是对人情世故、体制变革以及时代记忆的回眸与反思。

评委:

像契诃夫的戏剧,xìnì的黑白光影,让演员的调度不着痕迹。

影评人:

不提供准确时间点和地域的做法,配合大量使用全景、很少运用特写镜头的拍摄和黑白画面预留出的想象空间,让影片极为奇妙地再现了八九十年代的人的普遍梦境和记忆。

媒体人:

影片聚焦于大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转型期国企工人下岗的困境,这些遭遇了如此大变故的人们,都在积极地寻找出路,并且能够相互体恤和wèijiè。

他们饱满的神情、豪爽的作派、普普通通的善良,竟是那样动人心魄。

《八月》回到那个新旧交替的时刻,不是为了展现某种历史悲情,而是为了还那个时代的人以尊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眸(mú)供(ɡōnɡ)

B.眸(móu)供(ɡōnɡ)

C.眸(mú)供(ɡònɡ)

D.眸(móu)供(ɡònɡ)

(2)对文中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再”字的笔顺是:

横,竖,横折钩,横,竖,横

“那”字的笔顺是:

横折钩,横,横,竖撇,横折弯钩,竖

B.“再”字的笔顺是:

横,竖,横折钩,横,竖,横

“那”字的笔顺是:

横折钩,竖撇,横,横,横折弯钩,竖

C.“再”字的笔顺是:

横,竖,横折钩,竖,横,横

“那”字的笔顺是:

横折钩,横,横,竖撇,横折弯钩,竖

D.“再”字的笔顺是:

横,竖,横折钩,竖,横,横

“那”字的笔顺是:

横折钩,竖撇,横,横,横折弯钩,竖

(3)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2分)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贵阳南明区城管局悬赏50万元对城市垃圾暴露、占道经营、城市“牛皮癣”、窨井盖缺失①寻求解决方案,确确实实找准了城市环境管理的“痛点”:

长期以来,这几大问题,并不只在贵阳存在。

比如垃圾围城,在各个城市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占道经营,也是城管与小贩之间矛盾冲突的根源;而城市“牛皮癣”、窨井盖缺失都是较为普遍的城市顽疾,要么②,要么③。

A.①这城市治理环境四大难题②危害公共安全③影响城市形象

B.①这城市治理环境四大难题②影响城市形象③危害公共安全

C.①这四大城市环境治理难题②危害公共安全③影响城市形象

D.①这四大城市环境治理难题②影响城市形象③危害公共安全

4.阅读下面的文字,从四个画线词语中任选一个,说说它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分)

连续三场比赛进球5+(指进球超过5个),“大黄蜂”(德国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的绰号)目前的状态着实让对手胆寒。

前锋奥巴梅扬是多特蒙德进攻的最强火力点,不过,和上赛季他【A】一柱擎天不同,本赛季球队的进攻点更分散也更丰富了。

这其中,既有奥巴梅扬【B】枪管发烫,也有登贝莱、普利西奇、格策、许尔勒等【C】全面开花。

另外,球队的第一球星罗伊斯尚未从伤病中恢复过来,等他满血复活的时候,“大黄蜂”将会【D】如虎添翼。

5.右侧的对联不慎被损,请根据下联的内容,

将上联中模糊的字辨识出来。

(2分)

上联:

①从雅室观②_

下联:

闲向书斋阅古今

 

6.阅读下面的文字,将苏轼的《晚眺》诗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2分)

宋代桑世昌《回文类聚》载:

“宋神宗熙宁间,辽使至,以能诗自夸。

帝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以诗诘轼,轼曰:

‘赋诗易事也,观诗难事耳!

’遂作《晚眺》以示之。

辽使观之,惶惑不知所云,自是不复言。

后人把这种诗体称作“神智体”,其特点是:

将文字巧作安排,字形有长有短,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

因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

 

晚眺

苏轼

①短景无人画①,

老大横拖瘦竹筇②。

回首断云②,

曲江倒蘸侧山峰。

注:

①畵,“画”的繁体字,下部的“田”有时异写为“囚”。

诗中该字省去“人”,故为“无人画”。

2,音qiónɡ,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