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729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docx

《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docx

3001000梁模板计算书

扣件式梁模板安全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1、计算参数

基本参数

混凝土梁高h(mm)

1000

混凝土梁宽b(mm)

300

混凝土梁计算跨度L(m)

7.2

新浇筑混凝土结构层高FH(m)

8

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模板荷载传递方式

扣件

扣件传力时扣件的数量

双扣件

梁两侧楼板情况

梁两侧有板

梁侧楼板厚度

150

斜撑(含水平)布置方式

加强型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

0.5

垂直梁跨度方向的梁两侧立柱间距lb(m)

0.7

水平杆步距h(m)

1.2

梁侧楼板立杆的纵距la1(m)

0.4

梁侧楼板立杆的纵距lb1(m)

/

立杆自由端高度a(mm)

2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n

1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m

3

次梁悬挑长度a1(mm)

50

结构表面要求

表面外露

架体底部布置类型

垫板

材料参数

主梁类型

圆钢管

主梁规格

48×3.0

次梁类型

矩形木楞

次梁规格

50×100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规格

15mm(板材垂直方向)

钢管规格

Ф48×3

荷载参数

基础类型

混凝土楼板

地基土类型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N/mm2)

/

架体底部垫板面积A(m2)

0.2

是否考虑风荷载

架体搭设省份、城市

重庆(省)重庆(市)

地面粗糙度类型

/

2、施工简图

(图1)剖面图1

(图2)剖面图2

二、面板验算

根据规范规定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根据施工情况一般楼板面板均搁置在梁侧模板上,无悬挑端,故可按简支跨一种情况进行计算,取b=1m单位面板宽度为计算单元。

W=bh2/6=1000×152/6=37500mm3

I=bh3/12=1000×153/12=281250mm4

1、强度验算

A.当可变荷载Q1k为均布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1.2[G1k+(G2k+G3k)h]b+1.4Q1kb=1.2×(0.5+(24+1.5)×1000/1000)×1+1.4×2.5×1=34.7kN/m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1.35[G1k+(G2k+G3k)h]b+1.4×0.7Q1kb=1.35×(0.5+(24+1.5)×1000/1000)×1+1.4×0.7×2.5×1=37.55kN/m

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34.7,37.55)=37.55kN/m

(图3)面板简图

B.当可变荷载Q1k为集中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3=1.2[G1k+(G2k+G3k)h]b=1.2×(0.5+(24+1.5)×1000/1000)×1=31.2kN/m

p1=1.4Q1k=1.4×2.5=3.5kN

(图4)面板简图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4=1.35[G1k+(G2k+G3k)h]b=1.35×(0.5+(24+1.5)×1000/1000)×1=35.1kN/m

p2=1.4×0.7Q1k=1.4×0.7×2.5=2.45kN

(图5)面板简图

(图6)面板弯矩图

取最不利组合得:

Mmax=0.219kN·m

σ=Mmax/W=0.219×106/37500=5.84N/mm2≤[f]=26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k=(G1k+(G3k+G2k)×h)×b=(0.5+(24+1.5)×300/1000)×1=8.15kN/m

(图7)面板简图

(图8)面板挠度图

ν=0.021mm≤[ν]=300/((3-1)×400)=0.375mm

满足要求

三、次梁验算

A、当可变荷载Q1k为均布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1.2[G1k+(G2k+G3k)h]a+1.4Q1ka=1.2×(0.5+(24+1.5)×1000/1000)×300/1000/(3-1)+1.4×2.5×300/1000/(3-1)=5.205kN/m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1.35[G1k+(G2k+G3k)h]a+1.4×0.7Q1ka=1.35×(0.5+(24+1.5)×1000/1000)×300/1000/(3-1)+1.4×0.7×2.5×300/1000/(3-1)=5.632kN/m

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5.205,5.632)=5.632kN/m

计算简图:

(图9)次梁计算简图

B、当可变荷载Q1k为集中荷载时: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3=1.2[G1k+(G2k+G3k)h]a=1.2×(0.5+(24+1.5)×1000/1000)×300/1000/(3-1)=4.68kN/m

p1=1.4Q1k=1.4×2.5=3.5kN

(图10)次梁计算简图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4=1.35[G1k+(G2k+G3k)h]a=1.352×(0.5+(24+1.5)×15/1000)×300/1000/(3-1)=0.179kN/m

p2=1.4×0.7Q1k=1.4×0.7×2.5=2.45kN

(图11)次梁计算简图

1、强度验算

(图12)次梁弯矩图(kN·m)

Mmax=0.355kN·m

σ=Mmax/W=0.355×106/(85.333×1000)=4.159N/mm2≤[f]=13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图13)次梁剪力图(kN)

Vmax=3.734kN

τmax=VmaxS/(Ib)=3.734×103×62.5×103/(341.333×104×5×10)=1.367N/mm2≤[τ]=1.4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荷载统计,

qk=(G1k+(G3k+G2k)×h)×a=(0.5+(24+1.5)×1000/1000/(3-1))×1=13.25kN/m

(图14)变形计算简图

(图15)次梁变形图(mm)

νmax=0.168mm≤[ν]=0.5×1000/400=1.25mm

满足要求

四、主梁验算

梁两侧楼板的立杆为梁板共用立杆,立杆与水平钢管扣接也属于半刚性节点,为了便于计算统一按铰节点考虑,偏于安全。

根据实际工况,梁下增加立杆根数为1,故可将主梁的验算力学模型简化为1+2-1=2跨梁计算。

这样简化符合工况,且能保证计算的安全。

等跨连续梁,跨度为:

2

跨距为:

(等跨)0.35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4.1.2条规定:

当计算直接支撑次梁的主梁时,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可取1.5kN/㎡;故主梁验算时的荷载需重新统计。

将荷载统计后,通过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传递至主梁。

A.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

q1=0.9×{1.2[G1k+(G2k+G3k)h]a+1.4Q1ka}=0.9×(1.2×(0.5+(24+1.5)×1000/1000)×300/((3-1)×1000)+1.4×1.5×300/((3-1)×1000))=4.495kN/m

B.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q2=0.9×{1.35[G1k+(G2k+G3k)h]a+1.4×0.7Q1ka}=0.9×(1.35×(0.5+(24+1.5)×1000/1000)×300/((3-1)×1000)+1.4×0.7×1.5×300/((3-1)×1000))=4.937kN/m

取最不利组合得:

q=max[q1,q2]=max(4.495,4.937)=4.937kN

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图16)次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为:

qk=[G1k+(G2k+G3k)h]a=(0.5+(24+1.5)×1000/1000)×300/((3-1)×1000)=3.9kN/m

此时次梁的荷载简图如下

(图17)次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根据力学求解计算可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在支座反力:

R=2.8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在支座反力:

Rk=2.212kN

还需考虑主梁自重,则自重标准值为gk=65.3/1000=0.065kN/m

自重设计值为:

g=0.9×1.2gk=0.9×1.2×65.3/1000=0.071kN/m

则主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图18)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则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如下:

(图19)主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受力简图

1、抗弯验算

(图16)主梁弯矩图(kN·m)

Mmax=0.19kN·m

σ=Mmax/W=0.19×106/(8.986×1000)=21.105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图17)主梁剪力图(kN)

Vmax=2.154kN

τmax=VmaxS/(Ib)=2.154×1000×6.084×103/(21.566×104×1.2×10)=5.064N/mm2≤[τ]=120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图18)主梁变形图(mm)

νmax=0.018mm≤[ν]=0.7×1000/(1+1)/400=0.875mm

满足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由于两端立杆为与板共用的立杆,中间立杆为梁部分独立支撑立杆,故应分别计算出两端的最大支座反力和非两端支座的最大支座反力。

故经计算得:

两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为:

R1=0.67kN

非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为:

R2=7.108kN

五、支座扣件抗滑移验算

按上节计算可知,两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就是扣件所承受的滑移力

R1=0.67kN≤12kN

满足要求

非端支座最大支座反力就是扣件所承受的滑移力

R2=7.108kN≤12kN

满足要求

六、立柱验算

1、长细比验算

验算立杆长细比时取k=1,μ1、μ2按JGJ130-2011附录C取用

l01=kμ1(h+2a)=1×1.818×(1.2+2×200/1000)=2.909m

l02=kμ2h=1×2.628×1.2=3.154m

取两值中的大值

l0=max(l01,l02)=max(2.909,3.154)=3.154m

λ=l0/i=3.154×1000/(1.59×10)=198.34≤[λ]=210

满足要求

2、立柱稳定性验算(顶部立杆段)

λ1=l01/i=1.155×1.818×(1.2+2×200/1000)×1000/(1.59×10)=211.3

根据λ1查JGJ130-2011附录A.0.6得到φ=0.184

梁两侧立杆承受的楼板荷载

N1=[1.2(G1k+(G2k+G3k)h0)+1.4(Q1k+Q2k)]la1lb1=(1.2×(0.5+(24+1.5)×150/1000)+1.4×(1+2))×0.4×0.8=3.005kN

由第五节知,梁两侧立杆承受荷载为就是端支座的最大反力

R1=0.67kN

由于梁中间立杆和两侧立杆受力情况不一样,故应取大值进行验算

NA=max(N1+R1,R2)=7.108kN

f=NA/(φA)=7.108×1000/(0.184×(4.24×100))=91.113N/mm2≤[σ]=205N/mm2

满足要求

3、立柱稳定性验算(非顶部立杆段)

λ2=l02/i=1.155×2.628×1.2×1000/(1.59×10)=229.082

根据λ1查JGJ130-2011附录A.0.6得到φ=0.139

此处还应考虑架体的自重产生的荷载

NC=NA+1.2×H×gk=7.108+1.2×0.065×(3.6+(1000-150)/1000)=7.457kN

f=NC/(φA)=7.457×1000/(0.139×(4.24×100))=126.602N/mm2≤[σ]=205N/mm2

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